第343章 拆迁难题
师徒重聚,免不了一番热络。 寒暄之后,陆羽到主座落座,这才问起正事道:“这段日子以来,你们在洛阳考察得如何了?” 虽说前些日子,他们已送回了不少消息,帮助陆羽完成了新都规划书,但饶是策划书详尽完备,仍难免有所疏漏。 如今这几人在洛阳城中已呆了一月有余,想必又会有新的发现。 果然,杨士奇立马站出来,拱手道:“先生,这段时日,我们几人在城中四下探访,深入了解了百姓意愿,从他们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迁都之事,都很乐意。” 陆羽笑着点头:“洛阳成了京都,他们这些人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谁会不乐意呢?” “不过,当下还有个重中之重,怕还要先生多多费心。”杨士奇却又蹙眉道。 “什么?”陆羽好奇问道。 “拆迁!” 修建新的都城并非是将洛阳城往外扩建几里就能完事,还涉及到洛阳城的拆迁重建,毕竟,普通城镇和京城,有本质性的区别。 京城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个部分,宫城便是所谓的紫禁城,即是朱老板办公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而皇城则是包括紫禁城在内,另加上大明朝堂官员们办公的廨舍、衙堂等区域。 至于内城,则可视作勋贵、官员们居住的城区,最后剩下的外城,才是百姓居住之地,另外,外城之外,还有城防部署,驻兵营地等营造部分。 洛阳城可并非是边塞小城,其历史悠久,人口也不少。 想要修建庞大的宫城,无可避免就要涉及到拆迁的工作,而要让大量百姓搬离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地方,这件事,可并不简单。 陆羽一听“拆迁”二字,立即犯起头疼来,后世经验告诉他,这件事处置不好,定会引发民心动荡。 但有人却并不担心。 “拆迁有何难的?大不了让父皇明发中旨,命令城区百姓搬走便是!” 朱棣大剌剌呼喝起来,大有替陆羽做主的架势。 可他刚走到陆羽身前,脑门就挨了一记板栗,疼得直抱头鼠窜。 陆羽收回手,没好气翻过白眼道:“你以为拆迁是那么简单的事?” 自古以来,拆迁就是个难题,别说现代,放到古代也是如此,虽说古代皇权至上,但涉及钱财家产,可并非简单粗暴地一道圣旨便能完事。 事实上,拆迁这个概念,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的厉王姬胡时期,拆迁补偿也同样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 当时,姬胡想要扩建王宫,占用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土地,却没有赔付钱财,这鬲从不服,便三天两头跑去找姬胡要账。 第一次见面,周厉王对鬲从说:“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你拆迁补偿。” 第二次见面,周厉王又立下誓约:“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流放。” 直至第三次时,周厉王又许诺:“等秋后粮食收割,定会卖粮还钱。” 第四次,第五次…… 如此周而复始,鬲从最终仍没拿到钱。 但这件事留名青史,也给世人提了个醒——皇帝占用百姓土地,是要给钱的! 到了北宋元丰六年,宋神宗要扩建开封城时,也因占用民宅,向百姓征收土地,那时,宋神宗特批律令,规定拆迁户可以得到实物安置或货币补偿。 这其中,实物安置便是在别处建设同等面积的房屋,供拆迁户居住,货币补偿便是估算待拆房屋的价格,取房契上原价和房屋价格,折中作为补偿标准。 最后经协商,多数愿接受货币补偿,一百二十户共获得补偿二万零六百贯,平均每户能得到一百七十贯。 这些历史事迹都告诉我们,皇家拆迁也要给钱,补偿百姓的,如若不然,便会招致百姓怨愤,最后更可能动摇统治根基,那是和就不是一点钱能了事的了,当然,如果你是隋炀帝那种昏君,那就无所谓了。 因此,就算是朱元璋,也绝不敢轻易霸占百姓土地,就比如先前凤阳中都,李善长纵容手下霸占土地,虽说是为了营造中都,可仍是被朱天子重罚。 同样的道理,倘若陆羽在洛阳拆迁时处置不当,招致了民怨,一样会有麻烦。 “此事……明日我会找刑知府商量的。” 拆迁是难事,陆羽一时间也想不出合适的措置手段,只能将之暂且搁置。 接下来,他又询问还有什么难题。 杨士奇一众唠唠叨叨说了一通,虽没什么大事,琐碎问题却也一堆。 越听下去,陆羽越觉得头疼。 他只能摇头苦叹道:“当真万事开头难啊!” …… 次日一早,陆羽便亲去府衙,拜访知府刑浩。 虽说临行前,朱元璋已告诉他,但有所需,只管对当地官员吩咐。 按说不只是刑浩小小一个河南知府,便纵是往上一级,整个河南行省的官员,包括布政使司,都得听他陆羽调遣任用。 可真要干起活来,还是需要本地官员配合无间,方能成事。 因此,陆羽并没有一上来就拿官威压人,亲自登门走一趟,说几句好话,先与这地方官拉近关系再说。 他这谦和态度一摆出来,刑浩自也不敢拿大。 还没等陆羽的马车杀到知府衙门,刑浩已带了一众僚属部下,等在了府衙门口。 “下官河南知府刑浩,携府衙僚众恭迎督造大人!” “陆大人今日来访,实在叫下官诚惶诚恐,下官本该尽早前去拜会,只是担心大人旅途劳顿,需得休养几日,故而不敢太早过去叨扰,却不想……大人只歇了一晚,今早便莅临我府衙指导教训。” 府衙大门口,陆羽刚一下车,刑浩就凑了上来,他躬身问安后,忙又搬出一堆理由,解释自己未能前往拜会。 看起来,他这惶恐的确发自内心。 这倒不难理解,他一个下官没有先去拜会,陆羽倒提前过来了,想必收到消息时,他也吓了一跳。 陆羽倒也无意叫他难看,只摆摆手,温声细语道:“本官初到贵地,对这洛阳城还有诸多不了解,前来拜会求教理所应当,刑知府不必见外。” 说着他率先伸手虚引道:“诸位,咱们进去说话?” 刑浩一看陆羽这亲切态度,脸皮都笑烂了,忙躬身点头:“陆大人,这边请!” 一行人进了院,其余僚属便各自请安告退,独留刑浩带着陆羽进入后衙偏厅。 二人落座,寒暄几句,等茶水送上来后,陆羽便直入主题:“今日前来,是想和刑知府讨论扩建都城之事,若要迁都,洛阳城势必大修大建,任务繁重,还须刑知府等本地官员参与配合。” 在事情开始之前,得先将权责划分清楚,彼此该干些什么,该管些什么,出了事又该谁来担责。 这些东西,都得提前说清楚,将来办起事才不会出现权责混乱的局面。 刑浩的态度,倒很恭谦道:“我府衙早已收到上峰指示,自是对陆大人马首是瞻,陆大人但有所需,我府衙上下定全力配合!” 在扩建都城这件事上,双方立场本就相同,都是想将这件事情办好。 陆羽笑着点头:“那咱们便聊一聊大体规划吧。” “陆大人请说!”刑浩也很是上道道。 “本官的意思,修建都城时,本地官府无需插手太多,你们平日里照常理政,只在本官需要搭手配合时,不要设阻使绊便好。”陆羽本来打算在新都这片白纸上肆意挥洒,自然不想要官府太多的插手。 而修都城毕竟是大事,地方官府能管的事不多,但还是有不少琐事,需要地方官府配合。 例如帮助工程建设征发劳力,又譬如协调都城所涉土地的征用买卖,但具体的建设规划、劳工安顿,户部拨下的钱粮物资,这些却不需要本地官府操心。 刑浩听得连连摆手道:“下官哪敢阻挠怠慢?巴不得守在陆大人身边,尽犬马之劳呢!” 这话倒并非假话,迁都之后,本地的官绅士民好处多多,没人会闲着没事使绊子耍手段,既是如此,刑浩倒也不用故作轻慢,他只需配合陆羽就好。 双方交谈很是顺利,没多久,便将建设都城的大致流程过了一遍,敲定了各自责任,互不插手对方政务,只在有需要的时候,做必要的合作对接。 为了行事方便,陆羽还特意问刑浩要了个地方,计划自己建一个“新都督造衙门”,自此,他便可以在这新衙门内办公,全权负责新都城的修建工作。 说到这里,大概方向就确定了下来,陆羽也说得有些口干舌燥,当即喝了一口茶水,然后继续道:“而如今,要想修建新都,有两件事迫切需要刑知府的帮忙!” “陆大人请说!”刑浩点了点头。 “征发遥役和拆迁。” “征发徭役的事,下官可以代劳,毕竟我府衙平日就分管征发徭役,这次循往常惯例便可。” 听到这话,刑浩主动提起要帮陆羽分担压力,只可惜,他这马屁没拍准位置。 陆羽却是摇头道:“这征发徭役之事,本官自有定计,倒无需刑知府费心了。” 刑浩显然没料到陆羽要揽这活,当即瞪大了眼:“大人要亲自做这些琐事?” 陆羽点头道:“这次征发徭役不同于以往,府衙只需出派小吏,供我调遣安排,至于具体如何征发,就不劳动府衙了。” 听到这话,刑浩呆愣了一下,早在陆羽到来之前,他就派人打探过陆羽的背景。 年纪轻轻,位极人臣,先是救了当今圣上一命,而后又与太子交好,更是皇长孙的师父,更是当下最火热的新学的掌门人…… 这么多标签打在身上,无论从哪一点看,陆羽的未来前途无量。 与他交好,定是利大于弊的,再加上征发徭役,本来也是小事,陆羽既然要揽在身上,那就由着他了。 因此,刑浩没做多久思虑,便已点头答应道:“既然如此,那一切就听陆大人安排。”说定了此事,刑浩又招手唤来六房典吏,让陆羽认了人。 征徭役之事,平日便是这六房典吏负责,刑浩将这命令申明,命典吏们听从陆羽的吩咐。 将这事敲定,陆羽长舒口气,然后说道:“徭役之事既已确定,便剩下的便是这拆迁了。” 拆迁乃是当下最大的麻烦,一提这事,不光陆羽脸色晦暗,就连刑浩也立马皱紧了眉头道:“拆迁这事,怕是有些麻烦的。” “什么麻烦?” “有少部分百姓们似对拆迁搬家不大乐意,不愿意搬迁,更有甚者,叫嚣着打死也不搬离。” “不就是钉子户吗?”陆羽暗道。 要说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莫过于少林寺,大唐武德五年五月,唐高祖李渊下诏,责令拆毁少林寺,解散众僧。 然而少林寺在十三棍僧的率领下,以一年前他们刚刚为大唐平定夏国和郑国的战事立下大功为由,抗旨不尊,不肯拆迁。 当时唐朝刚刚建立不久,根基不稳,李渊也不愿意因此得一个残暴不仁的名声,于是默许了少林寺的“留置”,后来少林寺还专门立了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用于吹嘘自己这个钉子户有多牛逼。 想不到自己也会碰到钉子户,随即陆羽喝了口茶,问道:“这少部分百姓为何不愿搬迁?是嫌安置的地方破了?还是嫌弃补偿的钱财少了?又或是,有其他原因?” 刑浩苦笑起来:“陆大人果真明察秋毫啊,事实上,陆大人所提两点都有,而且这些人也不愿意去住别人住过的安置房,让他们第一批去住,他们又不愿意,所以就这么僵持住了。” 许是看见陆羽脸色不大对劲,刑浩忙又替自己找补道:“要不……下官派人,挨家挨户去问问?” 陆羽却已抬手打断他的话:“这倒不必,你只需告诉本官,这朝廷下令修建的安置房,究竟有没有准备好?” 百姓不愿搬,多半是衙门办事不周,陆羽觉得有必要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