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

第177章 这些物资也不能留给敌人

   此刻,朱樉也从城墙上下来,随即下令吹响长号,三声长号依次响起,这是出发的信号。    长号的声音还未消散,永平城内便有几缕黑烟升起,那是他们囤积在城中的粮食和武器,攻击永平的军队全部骑马行动。    因此,撤退时不能携带多余的物资,而这些物资也不能留给敌人。    黑烟的升起也是撤退的信号,听到号角声,看到黑烟,永平城内立刻变得喧闹起来。    原本在各处城墙上防守的士兵需要立刻赶往西城,将领们已经知道要撤退,但不清楚具体的时间。    而士兵们虽然没有接到撤退的消息,但南北两处城墙外的炮声已经响了两天,其他城市的守军撤退回永平,这些都是无法隐瞒的消息。    聪明的士兵们早已准备好了随从,将掠夺来的财物收拾妥当,没有随从的也将财物带在了身上。    但也有不聪明或胆大的,根本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撤退,这时听到将领说要立刻离开,顿时急了,有随从的还可以让随从赶紧回去拿,没有随从的几乎要哭出来。    来到大明,除了军功,主要就是为了掠夺,黄台吉带领主力返回沈阳,为什么要告诉留守四城的士兵尽快派人来替换?    就是因为现在驻守四城的士兵抢来的财物急着要带回家。    但军令如山,没有随从或者有随从的士兵还能回去拿,单身来到大明的士兵本来就是家境贫寒的,这一走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    家境贫寒的士兵大多是重装步兵,后金出兵时,粮草、武器都是自备的,家中能够骑乘的马匹多半也只有这一匹,没有驮马,身上的装备又重,自然不敢再多带东西。    看着白甲、红甲的巴牙喇或者有随从的士兵此时都装得满满当当,没有带上财物的士兵们个个眼睛红得像火,逃跑是不敢的,一跑家中的妻儿老小都会成为奴隶。    永平城和大明的大多数城池一样,都是按照十字棋盘街的格局建造,府衙位于城池中心,四条大街贯穿全城,在府衙交汇。    所谓的大街其实不过四米宽,只能容两辆牛车交错而过,后金的八旗兵马大多部署在南北城门附近。    要从西门出城,最快的方法是走大道然后在府衙向西,因此北大街和南大街立刻变得拥堵起来。    因为已经有了撤退的打算,纳穆泰带领的正黄旗士兵没有再被安排去东城防守,而是被朱樉带到了西城,萨哈廉的镶红旗兵马也被他安排在了西城。    “哐当”一声巨响,吊桥被阿巴泰的亲兵直接砍断绳索掉了下去,此时根本没有心思去管吊桥会不会被震坏。    朱樉和纳穆泰带领正黄旗的士兵首先出城,出城后两人从队伍中转出来停下,向站在城楼上的阿巴泰抱了抱拳,然后骑马转身离去,接着出城的萨哈廉出去后还特意下来行了个礼。    渡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樉和萨哈廉带领大队人马催马小跑着,侦察兵已经先去河边侦查了。    跑出了五里地,朱樉确信,攻城的“明军”真的只是想赶走他们,因为除了一支千余人的马队远远在一里左右跟着他们,并没有见到大队兵马来追赶他们。    滦河与永平城相距不远,大约只有八九里,马儿拉着重物小步快走到河边,正好可以稍作歇息。    尽管滦河此时仍被冰封,但并非处处都能过河,某些地段河岸与冰面之间的高度可达一两米,不仅马匹难以下去,人也难以攀爬。    而且,在冰面上行走,无论是人还是马,稍不留神便会滑倒,人摔倒通常无大碍,但马一旦摔倒,很可能会折断腿。    侦察兵不时回报河岸平安无事,朱樉此刻不敢有丝毫松懈,只是要求众人控制行进速度,不可掉以轻心。    驻扎在永平已经超过一个月,周边地区早已侦查得一清二楚,尽管最近两天城池被明军封锁,但适合大军渡河的地点已经选定。    建奴军队选择的地点是滦河的一个河湾,这里的河道有些曲折,对岸的河岸比冰面高出许多,但这边恰好是平缓的河滩,而对岸过了这个河湾后向南又延伸出一片平滩。    大军需要斜穿河面过滦河,距离不长,大约六七十米。    一到河滩,朱樉便命令正黄旗的军队保持警戒,镶红旗的军队全部下马割草、装土,若不在冰面上撒些干草、土灰,马匹行走时可能会出事。    侯世禄这两天疲惫不堪,三月十七日,他招募的两千多名溃散士兵和破产平民组成的民兵终于抵达永平。    马世龙接管遵化后便占据此地,不愿离开,得知迁安收复的消息后,又派遣延绥总兵吴自勉带领五千兵马去驻守,但对侯世禄请求派兵攻打永平的建议不予理睬。    他这两千多兵马见无人愿意来永平,因为是民兵,也没有地方为他们提供粮食,不来永平只能挨饿,这才从蓟州一路追赶上来。    到达永平后,侯世禄并未参与战斗,但被要求挖掘壕沟,就在滦河附近的一个地方,需要挖掘几道大型壕沟。    前蓟镇总兵侯世禄现在完全不确定,遇到这支来自南方的京营军队,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挖掘壕沟的工作他并未拒绝,对于一群残兵败将来说,只要能吃饱穿暖,不必上阵对抗建奴,就是好事。    不仅吃饱,南方京营的伙食还每餐都有肉,这可不是小事,大明的士兵一年能见到两次肉食就算幸运,何况现在一日三餐,还有两餐有肉。    这些蓟镇、山西的残兵都不知道自己以前是否曾为了什么拼命,但这次两千多名原大明官兵确实拼命了,不仅因为吃得好,还每人分发了一套棉衣、棉裤和一张毡毯。    朱樉非常钦佩这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存能力,虽然已是三月底,但华北的气温仍在零下10度左右。    这些残兵中几乎没有人有完整的衣物,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大多数人只是随意用绳子将一些破布、破皮子绑在身上。    即使在这样寒冷的温度下,几个人挤在一起,随意用树叶茅草遮盖,晚上也能入睡。    幸好钟斌紧急派人送来了一批冬季棉服、毡毯,说是给部队更换补充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