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

第258章 没有人管理他们

   连日来,官兵对养马之苦深感疲惫,本就不熟马性,夜间还需喂食,万余马匹的饲养实为难题。    带走蒙古人,让他们协助养马,此乃吴金早有之计,塞外还需严防蒙古人逃逸,但一旦进入边墙,这些蒙古人若敢逃,其首级皆值三十两银子。    蒙古人不善杀能劳作之人属实,但若给予他们女子以繁衍,则绝无可能,现韃子首领帐中尚有数十明、蒙女子,皆为韃子军将所享。    “多谢尊王,多谢尊王!”    吴金所言其他,李显或许未能尽听,但一提延续香火,便无法自制,天大地大,无后为大。    这些塞外明人生存尚可,但成家几无希望,适龄女子被外族人带走,他们只能劳作至死,即便如此,相较于难以生存的大明,他们亦能忍受,毕竟活着便有希望。    “尊王,我家孩儿亦通外族语,请尊王亦带走可否?”    李显言毕,便有几人随之跪下,高声请求,那些原本紧抱自家孩子的人们亦随之跪下。    “起身,都起身,只要诸位愿意,愿随行者皆可同行。”    在最终的六百余名明人中,有一百一十二位选择跟随汕西的部队进入大明的疆域,这是在与吴金的对话中得知的。    据他所了解,漠南蒙古地区聚集了许多从山陕北直隶等地逃难而来的大明子民。    这些逃难者在漠南蒙古被安置于靠近边墙、适宜耕作的地带,而那些被掳掠来的人则被迫在归化城及其以北地区耕种。    他们缺乏农具和种子,但在漠南耕作却能获得牛只,并且缴纳的粮食税并不沉重。    这里没有斗或称等量器,征税的士兵仅用一个皮袋来衡量,装满即算交税完毕。    按照土城的明人所说,不论每家开垦了多少土地,只需交纳一袋粮食即可。    尽管他们在此地并不十分畏惧,但战争仍是他们所担忧的。    若自家部落获胜,一切尚好;若败北,家中的存粮往往会被新占领的部落掠夺。    土城地区几乎成为漠南所有强大部族争夺的焦点,若非部族间的争斗,他们的生活本应比在大明时要好。    华夏军的士兵们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感到极为震惊。    他们曾听闻漠南艰苦,被掳掠至此的人无不悲惨,但亲耳听到这些话,却难以置信。    原来,缺乏女性的主要原因在于部落间为争夺草场而争斗。    据李显明所述,在他来到塞外的十一年里,土城游牧的部落已更换了五次,每次新部落占据土城,都会进行一次抢劫。    女性早已不复存在,但经历了五次劫掠的明人并未饿死,他们之所以瘦弱、苍老,是因为这一带草场控制权的频繁更迭使他们无法积累财富。    在漠南耕作,除了部落间的争斗,严寒也是一大敌人。    与大明不同,土地几乎都在皇族和缙绅的掌控之下,即便是上山砍柴也要交税。    像汕西这样煤炭遍布的地方,不交税也不允许私自挖掘。    然而在漠南,只要还有力气,地下的煤炭可以随意挖掘,山中的柴火也可以随意砍伐。    今年他们看似贫穷,是因为虎蹲兔去年才占领了这里,掠夺了他们刚刚积累的粮食,导致整个冬天都在饥饿中度过。    他们通常没有徭役,只有在土城有驻军时才需要照料牛马,而土城只在四月至九月有驻军。    只要交完粮食,从十月到次年四月,甚至没有人管理他们。    他们还提到,大明修筑边墙,除了防御鞑掳的侵袭,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墙内的百姓逃往外地。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华夏军的士兵们不禁感慨,这些人确实有理由不返回大明。    在这里,需要这些逃难的明人耕种粮食,虽然难免会有打骂,但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发现,除此之外,实在谈不上有多苛刻,与在大明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情况了解完毕后,时间尚早,汕西一团的士兵们准备再次出发,前往岱海周边进行“打草谷”。    想到近两百年来,大明只有被鞑掳打草谷的份,大家都兴奋起来。    只留下两个连在土城驻防,因为还不太敢信任这些已在塞外久居的明人,除了必要的工作,这些人仍被集中看管,还有百余名俘虏。    其余的士兵分成三支队伍,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展开,开始了愉快的劫掠活动。    为了实施“打草谷”计划,一团在来时远远避开了岱海周围,此时不过是上午时分。    在不到十时的光景,天空晴朗,白云朵朵,从远处就能望见一片片灰蒙蒙的蒙古包和牛羊群的移动。    华夏营的士兵共有六百一十二名,由于骑兵被派遣去护卫运送银两的队伍,所以此刻骑在马上的实际上都是骑马的步兵。    当他们看到蒙古包时,蒙古人也注意到了这支部队。    负责岱海南部的是汕西一团一营,因为南部的水草最为茂盛,这里主要是索诺木部族的骑兵家属在放牧。    蒙古人的征兵方式也是按照抽丁制,每家每户根据家中壮丁的数量,按比例征召壮丁入伍,剩下的男性则留在家中放牧和照顾家人。    很快,草原上响起了低沉的牛角号声,华夏军缓缓地驱马向蒙古包靠近,蒙古人则急忙集结,一些人开始将牲畜赶往远方。    索诺木部族的两三千人不可能全部聚集在一处放牧,岱海南部仅有三四百人。    在这个时代,一个家庭放牧数千乃至数万头牛羊是不可能的,一般家庭不过拥有百十头牲畜,人口多的家庭也不过几百头。    这并非因为放牧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无法收集足够的草料以供牲畜过冬。    正如在土城中明人所说,除了粮食,每家秋天还需交纳几捆牧草。    三四百人中,即使一半是壮丁,也不过一百五十到两百名壮丁。    蒙古壮丁被认为放下武器就是牧民,拿起武器就是战士,武器暂且不论,至少每个成年男性都背着弓箭。    面对华夏军的阵势,即使人数不多,他们也不能退缩,因为他们是全家出动游牧,如果壮丁逃跑,全家人都会被俘虏。    此时的蒙古人也不敢放弃放牧的牲畜逃跑,一旦他们放弃牲畜和财产,无论逃到哪个部落,都只能沦为奴隶,没有财产可以贡献给部族首领的人只能做奴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