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慢画的诞生
王振不顾脸上的茶水,恭敬地答道:“奴婢正是王振。” 赵辉试探着问道:“你认不认识朱……”刚想问认不认识朱祁镇,忽然想到今年朱瞻基还没有结婚,朱棣牢牢管着他不让他近女色,说是什么元阳丢得早短寿。 “认识太孙殿下么?” 王振抹了抹脸,笑道:“奴婢认识太孙,可也就远远见过一回。” 内宫宫人上万人,跟个小镇一般,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屈指可数的那几个男人的。 赵辉汗颜,看来王振还没到朱瞻基身边,朱瞻基也没儿子。 王振目前还是个年轻小子,还不是那个把持朝政的司礼监大太监。 赵辉饶有兴趣地问道:“王振你有什么梦想吗?” 王振讪笑道:“还能有什么梦想,进宫不为别的,升官发财呗。” “嗯……很坦白。”赵辉点点头,“以后你跟着我混,我保你一个前程。” 王振连忙在地上“邦邦邦”磕了三个响头:“多谢驸马爷,多谢干爹。” “哎……别认我作干爹,再这么叫我把你脑袋打开花。”赵辉对干爹这个称呼有恶感,他可不想成为太监头子。 (猫头按:王振应该是朱棣迁都后入宫的,这里挪一下时间线,我这也不是史书,大家就不必深究了。) 王振是狠人,他本是举人,然后为了做官挥刀自宫,比起东方不败、岳不群之类的狠人也是不遑多让。他自认为搭上了赵辉这个大人物,飞黄腾达的机会便要来了,自是对火器厂的事务就更加上心了。 一日,赵辉要下值了,见王振还在书案前忙碌。 “王振,陪我走一趟。” 王振连忙搁下笔,跟了上来。 “你虽然不懂技术,但挺懂得管人的,我很看好你。”赵辉这是说真话,历史上的名人,不管是恶臭万年还是名垂千古的,没几把刷子是不可能做到人上人的。 王振连忙谦让。 “我有个小生意,一直没办起来,没找到合适的人来当掌柜。我看你行,你可愿意来帮我?” 王振惊喜连连,“这,这这,驸马爷中意我,那是奴婢的荣幸啊,可奴婢还做着火器厂的差事呢。” 赵辉笑道:“不用你天天去上工,你帮我把生意搭起来,你就当大掌柜,具体的事就让底下的掌柜去做。你偶尔查查账,问问话就可以了。” 赵辉想把报纸厂的事交给王振来办,这家伙是宦官,天然跟文臣武将不是一路的,找他办,办得好那是最好,办不好他就是那个替罪羊。 赵辉害别人会心存负罪感,但坑一把王振,还是没有心理负担的。 赵辉便把事情说了,王振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这是赵辉很看重自已啊,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自已办。王振想道。 王振忙里忙外,请木匠、铁匠,做机具、字盘、字架、活字、铅字等印刷所必需的设备,请刻工、印刷工,还有写字好的字匠、饱读诗书的秀才。一大堆的事情,都是王振忙前忙后,一点点把事情给办下来了。 忙完这一切,王振来请示赵辉。 “爷,给咱报纸起个名字?” 赵辉想了想,官府的叫邸报、塘报,这面向百姓的便叫“民报”好了。 王振将创刊号的第一份样稿呈给赵辉审阅。经过王振的调查发现,赵辉这个民报,不仅不是大明第一份报纸,也不是第一份民报。民间早在宋朝就有民间小报了,一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依旧存在,只是在京师没有人敢干而已。 因此,民报秉承赵辉的三个指导精神,一是不议论国事,二是专注民间之事,三是导人向善,弘扬正确的大明王朝价值观。 赵辉打开报纸一看就笑了,这报纸简直就是一明朝版的花边报纸。 头条就讲的是一个钱神的故事。 说是在广东韶州府仁化县有一户农家生了个小孩,出生的当晚,房顶瓦片上就开始滚落铜钱,家人收拢后,得钱三贯,喜不自胜。 有邻居听闻后,纷纷想来一睹,有邻居抱这个小孩的时候,襁褓里都会掉出来钱币,或多或少。 由此,这个小孩名声大噪。 可惜的是小孩不满一岁便夭折,入殓时,整个床上都是铜钱。家人悲伤不已,不过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伤心于从此没来钱的了。 家人将孩子尸首葬于城西门外空地,过了一年多,家里坐吃山空,家人去孩子坟头哭泣,结果就在坟墓旁捡到了几贯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家人接连来上坟求财,可钱却经常变不出来了。 哪怕一家子一起来上坟,磕头磕到出血,也没见一文钱。有人说这孩子是钱神,法力耗尽则精气耗尽了。 赵辉点点头,有点意思,算是中国版寓言故事,导人向善的精神倒是勉强也有了。 接着往下看,第二则竟是个擦边笑话。 说是有个小官升职了,对他妻子说:“我官职比以前更大了。” 他妻子说:“官大了,不知此物亦大否?” 小官说:“自然。” 行事的时候,妻子怪其还跟原来一样小,那官说:“大了许多,你自已不觉得罢了。” 妻子说:“怎么会不觉得呢?” 小官说:“难道老爷升了官职,奶奶还照旧吗?当然是我大你也大喽!” 赵辉笑道:“有点意思,不过我有一点要提,百姓之中,读书人少,白丁多。不是人人都识字,有些故事,你可以找画匠画成画。可以一次画几幅,印在报上。” 赵辉呲牙道:“一个故事可以分成好几期甚至几十期连载,我还给它起了名字,叫‘漫画’。” 王振拿笔和草纸记了下来(此草纸非擦屁股的,巴掌大,宦官们用来速记用)。 “好的。奴婢记住了,叫‘慢画’。” 不经意间,“慢画”在赵辉手中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