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有功不赏那怎行
赵辉宴请府军前卫的一班兄弟们吃酒。 大家见他闷闷不乐,纷纷关切。 “嗨,还不是为了那三瓜两枣。皇上罚了我半年俸禄。”赵辉闷了一口酒。 大家当然要问缘由了,赵辉便一五一十说了是那二十五个美人惹的祸。 有人调笑道:“要不让兄弟们给您老分担几个,您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哎。” 赵辉推托是那几个美女不愿意离开他,实际他心里总是觉得既然是自已的女人,哪有给出去的道理。 古人赠友人姬妾被认为是一桩雅事,还能增进友情,可赵辉毕竟还是带着现代人的灵魂,即便那二十五个美人事实上就是他的奴仆,可他还是接受不了这样的行为。 “罢了罢了,不提这些糟心事。今天是给陈大人和张大人庆功的,来来来,喝酒。” 赵辉说的是陈沂与张六一,张六一亲历战阵,有破阵之功,已经定了要升迁,为卫指挥使,但具体去哪里还未议定。而陈沂,因“部功”(就是领导之功)也荣升广东都司都指挥佥事,不日就要去岭南上任。 剩余的几人都是赵辉的老部下,多多少少都有军功,大家都很高兴,赵辉可不想扫了大家的兴。 散席后,赵辉与张六一并行。 张六一问道:“都督,你说我请调哪里比较好?” 赵辉反问:“你想是建功立业,还是苟安养老呢?” “那当然是建功立业了。” “那就去北方,北平附近最好。”赵辉想着朱棣后面还有几场北征要打,要打仗,还得去北方建功。 张六一点点头。 赵辉笑道:“如果去了北平,记得买房买地。到时候燕京房价可会飞涨,你当包租公也能日进斗金。” 张六一郑重点头,“属下记下了。” 张六一又问:“下一步都督打算做什么?” 赵辉还没想好,如今身在前军都督府,实际没啥事,成天摸鱼。 “儿童你说我为啥会被文官弹劾?” “那还用说,肯定是看您不顺眼。” 赵辉认为不对,“一定是有人在背后造谣。” 这次功劳立得有点大,又不肯分润人家一些,得罪了军中武将。少不得有人把自已的“劣迹”添油加醋地往外一说,那些御史言官还不跟猫儿闻到腥一般。 “我现在就是风评不好,风评的根源是我们没有掌握舆论!你说对不对?”赵辉恍然大悟。 他一个草根千户,突然一跃成为驸马,还节制一军,立下大功,不被人眼红就奇了怪了。 张六一道:“那……那怎么办?” “引导舆论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创造舆论。”赵辉顿了顿道,“创造舆论最好的方式是打造宣传工具。” 有了! 赵辉打算办个报纸。 报纸这东西大明朝还没有,由自已来草创,正是可以吃一波红利的时候。只要自已不作大死,就不会死。 想定了这些,赵辉问张六一:“你有没有认识的翰林大儒或者博士(指的是国子监博士)之类的?” 张六一想了想道:“杨士奇!” 赵辉绝倒,杨士奇是太子的人,化成灰都是太子的铁杆,他要敢跟太子的人眉来眼去,恐怕报纸还没办成,人就凉凉了。 之前太子被人进谗言说接驾迟缓,差点被废太子之位,太子是没事了,可他一众东宫属官就遭了罪,杨溥、黄淮等人都因此事件而被关入诏狱,杨士奇也进去待了几天后才释放出来。 东宫的属官现在都夹起尾巴来做人,还是不要有所联系的好。 至于太子,自已反而倒是可以大大方方的去找他,毕竟太子是自已侄儿嘛。 这厢,太子正与朱棣奏对。 说是奏对,其实更像是在审犯人。朱棣问一句,太子答一句。 朱棣:“交趾的事,太子有没有说法?” 朱高炽躬身道:“儿臣以为交趾平而复叛,盖因其地分离已久,百姓蒙昧不化,不知礼仪。所以,欲安定交趾,在治不在剿。” “在治不在剿?朕好像哪里听过。” 太子笑道:“是驸马赵辉的提议。” 朱棣嗯了一声。 太子见朱棣似乎没啥反应,又道:“布政使黄福也上奏过类似的说法。” “黄福治民还是一把好手。”朱棣对黄福还挺看中的。 太子看了眼朱棣的脸色,见没有异常,又大胆道:“赵辉进言,似对英国公在交趾杀伐太重有意见。” 朱棣却顾左右而言他,“坊间有流言,交趾需得如沐家一般,由勋臣永镇,方才能长治久安。你怎么看?” 太子额头有些汗下来:“儿臣以为这事不妥,交趾分离已久,若勋臣永镇,若如唐末旧事,又该如何?是以极为不妥。” 太子指的是唐末五代十国,交州刺史从中国叛离,当时的南汉无力征讨,只能任其独立。 见朱棣点头,太子舒了一口气。 “你那好姑父最近在干些什么?”朱棣发问。 太子道:“也没什么特别的,上值,下值,回家。” 朱棣嗤了一下,“他倒是清闲,朕为了他的封赏都头疼。” 太子连忙表示愿意为朱棣分忧。 “赵辉的功劳吧,按理封个侯足以,但我前脚把公主下嫁给他,他后脚给家里弄了一堆女人,让我脸往哪里放?” 说来说去,朱棣还是为自已面子而已。 “儿臣觉着,封侯就不必了,不如给驸马的职官升上一升,以免有功之臣寒心。” 朱棣同意,又补充道:“火器厂就让他还兼起来,他不在,那一帮子太监不懂,不懂那啥来着?” 太子提醒:“不懂技术!” “不懂技术!哦对,赵辉所谓的不懂技术,那帮子不懂技术的太监搞得乌烟瘴气的,让他兼差着。” (画外音,赵辉:没错,老子最懂技术) 赵辉没有等来升迁,却等来了他恢复兵仗局大使、提督火器厂的差遣。 赵辉哭笑不得,刚准备自已印印报纸赚点外快,没想到朱棣马不停蹄就给自已安排了差事。 赵辉来到暌违已久的火器厂,果然如朱棣所说,火器厂真是乌烟瘴气。几个管理(没错,这个官职名就叫管理,脱胎于兵仗局的编制)在火器厂相互争斗,而提督太监只管搂钱也不管事,结果,不仅赵辉走前制定的铸造碗口铳pro max的计划被搁置(即早期火炮,其实就是放大版的火铳),连永乐二式的研发也陷入僵局。 赵辉到后,火速让那几个管理统统滚蛋,整顿管理层,杜绝贪污挪用,提高生产效率,恢复了新式火器的研发。 有个姓王的掌司不仅鞍前马后地伺候赵辉,有管理才能,还颇有些想法。 赵辉觉得这个小太监人真不错,是个可以培养的对象。 便饶有兴趣地问道:“王掌司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啊?” 王掌司谦卑地回道:“奴婢单名一个振字,河北人。” 赵辉一口茶喷了他一脸:“你叫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