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皇经商

第1章 扫盲行动和“国债券”

唐皇经商 爱吃油炸凤尾菇 5194 2024-12-19 02:40
   一场轰轰烈烈的行动在大唐的关东道展开了。   最先受到影响的,无疑是穿梭在街头巷尾的懒汉们,这些人游手好闲,终日寻酒作乐,酒桌就是他们传递消息的第一渠道。   永远是不知道谁第一个开口,往往是以“你听说了么”或者“我有没有跟你说过”开头,而后将自己道听途说来的东西添油加醋的转述给旁人。   “听说了么?大唐皇帝要教咱们这些泥腿子识字!”   流言越传越偏,以至于出现了皇帝老爷要把不识字的人抓进府衙大牢,等认识完了字再放出来。   “这可不惨了么!俺家那懒婆娘连饭都不会做!俺要被抓了进去,家里婆娘不得饿死在炕上?”   但这次,流言还没彻底盛行起来,大唐官方的扫盲行动就展开了。   一个个提着木桶,拿着刷子的官兵穿梭在大街小巷,但凡宽敞一点的墙面上,就被他们用生漆刷上了一长串的标语。   “这是弄啥哩?官府抓哪个游侠儿?这么大仗势?”   有人好奇的盯着墙面上的大字询问,那负责刷字的官兵似乎还有向百姓们讲解这些字的意思的责任,将那木桶往边上一放,指着墙面上的字,一个一个的念道:“识字光荣!文盲可耻!”   是的,这就是扫盲行动的第一项——思想教育。   大大小小的标语和口号在整个关东道的大街小巷里飘起。   以至于在田街玩耍的孩童嘴里甚至都会冒出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句子。   除了这些标语和口号外,针对各个年龄段的人,大唐也做出了不一样的手段,譬如针对一些还在泥田里撒欢的娃娃们,大唐便推出了一种游戏——游戏的双方以“田”字为基础,划拳猜胜负,胜者就能写下一笔,谁先将“大唐王朝”四个字先写完就算胜利。   等等……   除了口号标语这些潜移默化改变人的东西外,整个关东道对百姓影响最大的,大概就要数大基建计划了。   如今大唐的大基建计划几乎已经响彻关内外了。   丰厚的报酬,精良的伙食,轻松的劳务……   这一切美好的词都能出现在一起,以至于整个大唐上下都在翘首以盼着新的大基建计划开展,自己好及时的报名参加。   哪怕只是在里面做个砖瓦匠,每个月的工钱也有两贯钱,都快抵得上参军了!   但参军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儿!   但现在,整个关东道上上下下都在进行大基建!   无数的工地招收工人,修建以各地府、县名命名的“小学”,一时间,甚至有无数外地的工匠涌入关东道讨生计。   但这次的大基建和往常有些不一样的就是,每天中午休息的一个时辰被扩充到了两个时辰,并且工匠们一吃完饭,便有穿着特殊服饰,名为“扫盲小组”的人,捧着一本小册子过来教工匠们识字。   一开始,工匠们对于读书识字这样的事儿是充满新奇感的。   毕竟在他们看来,读书人都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啥时候自己这些泥腿子也能识字了?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人就开始叫苦不迭了。   “每月识字数达不到一百者,警告处分,次月还未达标者,直接领工钱走人。”   大基建计划的工作是这些人求之不来的香饽饽,工匠们自然是花出了吃奶的力气去识字,但依旧有人完不成识字一百的重任,被遣退回了家。   本以为回家之后,虽然少了这份工钱,但最起码不用吃识字的苦了。   可结果,一回到家才发现,即便是劳作的田野里,也有无数“扫盲小组”的人穿梭其中,捧着那本堪称噩梦的小册子,挨家挨户的教人识字。   甚至是以每个庄户为单位进行考核,若是哪家落下了,当地的里正或是什么长辈便会找上门谈话,说着什么“某家庄的荣誉啊”、“庄子里的耻辱啊”一类的话。   甚至于还有别的完成了识字任务的人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   庄子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些人被训了一顿,又被庄子里的人拿鄙夷的眼神看着,心里实在难受,只能暗暗下定决心,回去之后一定努力识字,甚至于还要再回到大基建项目上去!   除了这些事儿外,整个关东道还有一些寻常百姓不怎么关注的东西在悄然变化。   譬如之前价格涨得极高的笔墨纸砚等文人用具,仿佛在一夕之间堆满了各个商铺,甚至还有操着各个地方口音的人,挑着竹篮穿梭在大街小巷售卖这些东西。   关东的百姓很疑惑,之前关东的大家族疯了似的收购这些东西,可现在这些东西却仿佛变得无人问津了似的。   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   而此时的长安城。   第一间依托于大唐百货存在的“大唐兑物券庄”成立了。   如今的兑物券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百姓们所接受,承担了货币的作用,但市面上还是以铜钱甚至布匹、粮食等等为主要的交易等价物。   而大唐兑物券庄的作用,就是帮百姓们存钱。   不同于寻常的钱庄存钱会收取手续费,往大唐兑物券庄里存钱,每年大唐兑物券庄甚至还给你返钱!   也就是说,存钱还有了利息。   每百文钱,一年可得利息两文,若是存上百贯,一年下来便有了两贯钱的利息!   若只是如此,这大唐兑物券庄也该叫钱庄了,但大唐兑物券庄还有着另一项作用——兑换兑物券。   这是从原本的大唐百货里剥离出来的权限,现在所有的大唐百货不再发行兑物券,而是由大唐兑物券庄专职发行,而在大唐兑物券庄存钱的储户们,在取钱的时候所取到的,也是兑物券。   实际上,这正是李贤想到的“周转”的方法。   上官婉儿对具体的情况了解不清楚,扫盲行动是一项“长期”缺钱的行动,但同样可以用周转的方式来运作。   此时的兑物券不再只是纸币的作用,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担当了“国债”的作用,而兑物券,也就相当于发行的国债券。   以利息吸引百姓们往大唐兑物券庄里存钱,而后将这些钱拿来进行扫盲行动。   即便是大量的百姓要取钱也不着急,只要不出现极端情况下的大唐兑物券庄信用崩塌,百姓们纷纷把钱取出来,大唐兑物券庄都能周转过来。   毕竟兑物券的载体只是一张纸,想要印刷多少就印刷多少,真正起到等价物的,实际上是背后大唐王朝的信用。   这实际上就是李贤以大唐王朝的信用,向天下百姓贷款的一种举措。   扫盲行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修建小学的工匠、粉刷标语口号的衙役这些都好找,对李贤来说,最麻烦的反倒是扫盲工作小组的成立。   这需要大量本身就识字的人。   而在这个文盲率百分之九十九点几的时代,识字的人有多宝贵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让李贤诧异的是,朝廷一纸公文下去,竟有无数文人涌来,这些人或许是落榜的书生、穷酸的秀才、甚至于私塾的教书先生等等……   问其缘由,竟是“陛下此举乃是教化世人的圣贤之举,某不才,愿鞍前马后!”   这个时代可爱的读书人呐!   他人待我以诚,李贤自然不可能寒了他们的心,以月钱五贯为这些扫盲小组的人发放“润笔费”。   是的,润笔费。   要说这些人最让李贤恼火的一点就是,当李贤说要给他们发工钱的时候,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叫嚷,岂可用铜臭之物玷污了圣贤之言。   无奈,李贤只能把工钱换了个好听的名字。   不管怎么说,轰轰烈烈的大唐扫盲行动实施下去了,效果怎么样暂时看不出来,这本就是一场拉力赛。   ……   此时的李贤来到了新成立的大唐兑物券庄。   沈钱正老老实实的汇报工作。   “大唐兑物券庄开业一月有余,共收到长安城各地储户存储银钱、货物等折算三十二万贯钱。”   三十二万贯,乍一听很多,比大唐百货、大唐酒业第一个月的盈利都高。   但一个是盈利,一个是储蓄,两者并不能单纯的以账面上的数字对比,这个数字相对来说是极为惨淡的。   但李贤也不着急,这种新颖的储蓄方式刚出现,不被人接受也是正常的。   目前国库的钱还足够支撑扫盲行动的进行,不差兑物券庄的这点。   “做好推广工作,保证储户们无论是存钱或是取钱都方便快捷,万不可出现百姓取钱的时候兑不出来钱的情况!”   李贤严肃叮嘱。   后世的百姓为何逐渐的对银行失去信任,就是因为存钱的时候各种方便快捷,一到取钱便是刁难万分。   这样的情况只需要出现一例两例,就足以破坏这刚刚建立起信用的的大唐兑物券庄。   “微臣遵旨!”   沈钱恭敬回答,但脸上却欲言又止。   李贤直接开口:“你要说什么直接开口便是,朕何曾喜过你这般忸怩?”   沈钱虽然官越做越大,但谨小慎微的性子却一直未变,这也是李贤对他委以重任的最主要原因。   正如李贤认识沈钱的第一天对他下的定义:这是匹良驹。   但前提是得有人牵着。   沈钱这才慌忙开口,道:“陛下……微臣有个请求,来年……来年开春之际,可否将微臣那不成器的犬子送入东院?”   “这有何不可?东院本就是为天下学子而建。”   李贤有点疑惑,但看了沈钱一眼,瞬间就知道他担心的什么了。   和朝中官员相比,沈钱的出身太低微了。   本是商贩出身的他,虽然官做到了一部尚书的位置,但他在朝中的人际关系却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不是他为人有问题,商人出身的他八面玲珑,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与人交恶,而是其他的官员不屑于结交他。   在旁人看来,沈钱就是典型的奸臣,大字不认识一个,却偏偏靠着奇淫巧技哄圣上欢心得以上位。   而如今的东院是什么地方?   大唐的学术圣地!未来的太子东宫!   一介商贾的子弟也想进去?也配进去?   这些风言风语肯定也或多或少的传入过沈钱耳中。   沈钱也知道,想要改变自己的情况是不可能了,但自己的后代可不能像自己这样,所以,就想着让自己的儿子好好念书识字,甚至是习文断义等等……   若是能进东院“镀个金”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可朝中官员的风言风语却让沈钱有了些许担心,自己的儿子够不够进入东院的资格。   毕竟如今进入东院学习的几乎都是士族子弟,就连出身最贫寒的祖咏,在进入东院之前也是大唐的探花郎,是文采卓越之人。   想通了这一切,李贤安抚道:“放心,东院不因出身筛选学生……”   话说到一半,李贤又停住了。   不以出身筛选学生,那以什么呢?   学识?   这肯定是要的。   但沈钱他儿子有个屁的学识,大字都不认识一个!   若是按照规矩来看,沈钱的儿子除了走后门外,几乎没有任何可能进入东院。   但沈钱为自己鞍前马后这么久,事事都任劳任怨,他只是想将自己儿子塞进东院,这么一件小事自己能寒了他的心吗?   肯定不能。   所以……出身竟然也成了一种隐性的筛选方式。   李贤一时间有些理解后世那些各大高校招生的龌龊事了。   遇到这样的事儿还真难办。   “放心,朕到时候特许你儿子进入东院的名额就行。”   好在这是封建社会,自己的话比任何的理由都要充分,金科律令。   甚至于李贤完全可以给沈钱安排一个功劳,赏赐他儿子进入东院求学,完美的堵住悠悠众口。   “谢陛下!”   沈钱瞬间眉开眼笑。   一介商贾,做到如今的地位,他自己已经别无所求了,也开始如其他的豪门大族的第一代一般,开始为后代谋出路了,一代富,二代贵,三代雅,长此以往,沈家也将如朝中其他人一样,成为大唐的又一个名门望族。   如果自己真打掉了关东望族,是不是又会培养出来新一代的五姓七望呢?   李贤一时间竟有些惆怅。   “世间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呐!”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