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皇经商

第1章 唐历元年春

唐皇经商 爱吃油炸凤尾菇 5265 2024-12-19 02:40
   天机寺。   唐同泰的伤已经好了,距离火药爆炸当日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李贤再一次感慨唐同泰生命力的顽强。   一月时间,他后脑勺上甚至连疤都没留下。   现如今的天机寺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制作黑火药上,这东西是危险品,天机寺不敢大批量的制作和存放,只能每制作出来一小批,就将其运输到长安城外储存。   现如今的黑火药的运用还只停留在“土地雷”上,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上也只能拿来伏击敌人,就比如这次在圜丘,李贤事先将地雷埋在了圜丘外围,才敢仅仅带着一卫之力,以身做饵,吸引武曌余党跳出来。   需要改进。   李贤拿着个粗略的设计稿找到了公输老头。   “就像这样,通体只是一根圆柱,尾部有活塞,用以填充火药,将弹丸铸成球形,从顶端灌入,引发火药,将弹丸送出。”   李贤大致的讲解了一下“红衣大炮”的原理。   虽然将大炮做成前膛炮的模样对工艺的要求更低,但那玩意儿开炮一时爽,清理炮管的时候却能累死人,反倒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做后膛炮。   公输老头盯着李贤画出来的红衣大炮设计图,眉头紧皱。   “圣上的意思整个炮身以铜铁浇筑,用来抵御火药爆炸时候的威力?”   “不错,或者换个更准确的说辞,是将火药爆炸时候的威力都拘束起来,朝着一个方向迸发,以此来推动弹丸造成杀伤!”   公输老头瞪大着眼,一脸的惊恐。   “如此……恐有伤天和呐!”   在大唐年间,火药都才初具雏形,火炮什么的更是闻所未闻,但公输老头一听李贤的说辞,就能大概想到这东西造出来有多恐怖了。   圜丘的土地雷爆炸,现如今还在长安城内广泛流传,百姓不知这东西是天机寺的产物,只以为圜丘遭到了上天震怒,至今依旧惶恐不安。   这东西对大唐来说,那就是煌煌天威!   这是神明的力量!   可现在,李贤竟然还想着将这样的煌煌天威束缚在一根铁管之中,以此来将这般天威收归己用?!   公输老头都被吓得脸色惨白。   “天和?朕便是这大唐天子,伤得了什么天和!若是此物造出,北方突厥骑兵将再不足为患!朕的眼里没有天和,唯有人和!”   李贤断然下令,而后问道:“你只管说这东西能不能造便可!”   “陛下……能造!”   公输老头咬牙道。   这大炮唯一的麻烦点就在于后膛填充火药的地方和整个炮管的连接,若是有些许的不合,火药爆炸出来的焰火就足以让操纵火炮的士兵重伤甚至身死。   但……公输老头觉得自己能行。   这是“公输”这个姓氏给予他的信心。   ……   从天机寺离开,李贤也该去平息民间的风闻了,圜丘天降神罚的消息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毕竟那是近千颗土地雷爆炸,声势浩大到一里外的长安诸坊都清晰可闻。   皇帝祭天的当天天降神罚,任由这个消息传播总归是不好的。   但这事儿要解决也简单,李贤直接贴出告示,说这次的天降神罚是上天诛杀叛党,将朝中乱党劈了个干净,并给李唐赐下了“执掌天雷”的力量。   而后,李贤便抽了个机会,让唐同泰跑到一片荒山上示范了一遍“天雷”的力量。   至此,舆论彻底平息。   天雷的力量是可怕的,但能被大唐人掌握的天雷却是亲切的。   一时间,坊间甚至有人做出了“雷神”的画像,画像上赫然便是唐同泰那副被硫酸毁容的模样。   这事儿连唐同泰自己都没想到,自己那副因硫酸而变得狰狞可怖的脸,却成了百姓心中神明本该有的怒目金刚形象。   风平浪静中,大唐迎来了新的一年。   ……   是年,唐历元年。   正月初,大唐这个庞大的机器终于短暂的休整了几天。   朝臣百官放假“过年”了,但李贤这个皇帝却是最忙的时候。   祭祀祖先、祭祀神灵,祭祀天地……   以至于现在李贤甚至看到长安街道上的老槐树都想走上前去插几炷香,属于是祭祀魔怔了。   好在这样的时间并不久。   除了有七天的“春节假期”,大唐还在正月里贴心的准备了时令假期,让大唐人在正月里尽情的玩。   唐朝人的“春节假期”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月元宵节这一天。这一天的唐朝,基本就是一个狂欢的世界。灯会、打马球、蹴鞠,样样都有。   除此之外,唐朝还有一种“传座”的风俗。   谁家串门的时候,都可以到其他人家里吃饭,对于吃货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   李贤就趁着这个机会,几乎逛遍了朝中大小官员的府邸,名正言顺的蹭了个遍。   值此新年,李贤的到来也不会让百官们感到局促,这是与“民”同乐的好时候。   大唐不夜街在这个“新年假期”里更是夜夜灯火通明,想来又为李贤的钱包添了些许压岁钱。   假期终究是会过去的。   第一天的早朝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儿,反倒更像是“开工仪式”。   长安城内,新年的宫廷是一派肃穆而忙碌的景象。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众官员拂晓即已按品阶方位列队等候,烛火通明的仪仗有“火城”之称。根据唐代礼部的规定,元日朝会在太极殿举行,殿上陈设礼乐、历代宝玉、车乘,仪仗庄严。   皇帝衮冕临轩,百官、朝集使以及皇亲国戚都着朝服一同参加,仪式的过程中,包含了诸公的献寿礼仪、中书令上奏地方的贺表、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户部尚书奏诸州的贡献之物,礼部尚书奏诸蕃的贡献等等内容。   说白了,就是让李贤听听各方各面的吉祥话。   但处在这么个吉祥的日子里,李贤也没觉得不耐烦,心情愉悦地享用着各种彩虹屁。   等到正月十七的早朝,可算是开始商议正事了。   但,大唐王朝开春所商议的第一件正事却是种地。   而且还是李贤亲自种地。   用正式一些的说辞叫“亲耕礼”,实际上这事儿不止是李贤,李唐的历代皇帝,乃至于追溯历朝历代一直到西周时期,这都是皇帝们要干的事儿。   天子亲耕,后妃亲蚕是邦国之重务。   天子亲耕的目的更在于其“劝农”的示范意义,所以扶犁亲耕前还有一套礼仪,名叫祭先农,祈求先农保佑大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先农的牺牲是太牢之礼1。   而李贤负责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也就是俗话中所说的“一亩三分地”。   这一切都有定制,李贤现如今已经习惯了交给礼官们去安排,但对于这次的“一亩三分地”上种什么,李贤却有自己的想法。   花生。   系统所奖励的那些花生种子已经收成,现如今被李贤规整的储存在地窖中。   甚至没舍得拿出来一颗吃掉。   这次亲耕,李贤打算将这些花生全都种上。   “亲耕礼一切遵从祖制,但所耕种之物,朕有了另外的打算,此物名唤落花生,也是去年薛怀义妻儿所带走之物,此物亩产五百到千斤之列,可称我大唐又一祥瑞!”   这是李贤第一次公开透露花生的消息。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陛下,这落花生祥瑞,可是岑夫子和……”   “不错。”   李贤直接点头打断,岑夫子和丹丘生的名头已经越来越好用了。   果然,见到李贤确认,朝中百官再没有了疑问。   李贤接着补充道:“这花生可菜可食,虽可果腹,但其最重要的一项作用却是用来炼油,柴米油盐的油。”   这下,朝臣们彻底震惊了。   “陛下方才说的是炼油?如猪牛一般炼油?此物是种在土壤中的作物?”   这在大唐人眼中看来极度不可思议,油脂存在于活物身上,又岂能从“死物”上炼制出来,这可当真是神鬼莫测的仙人手段!   “不错,那二位仙人告知于朕,这东西一斤约莫能炼出四到六两油,此物若是种植出来,我大唐百姓人人餐桌上皆可见油腥!”   如果说李贤之前所说的,食用油能从地里长出来是天方夜谭的话,那此时说的话就让百官们彻底震惊到无法言语了。   要知道一斤最肥美的五花肉拿来炼油,也顶多就是出油六七两,可现如今这东西一斤出的油竟堪比五花肉?!   最关键的是陛下先前说了什么?   亩产五百到千斤之间!   也就是说,哪怕是按照最低的算,一亩地也能产出两百来斤油!   可养猪呢?   一年下来,哪怕是最肥的一头猪都炼不出两百斤油!   更何况猪身上可不止有肥美的五花肉,还有那许多不生油的“废肉”!   对大唐人来说,瘦肉可不就跟废肉差不多么,一不能炼油,二口感又柴又腥,甚至吃内脏的人都多过吃瘦肉的。   种地竟比养猪还划算?   这彻底颠覆了大唐人的认知。   但李贤可不管这些,这事儿宣布出去只是为了给大臣们打个“预防针”,现如今朝中留下的大臣可以说都是自己的“心腹”了,别到时候市面上食用油一跌价,这些人又对着自己嗷嗷哭鼻子。   上回的琉璃盏事件,在经过大清洗之后,李贤就将那些“误伤”的大臣们都安抚了一遍。   这回自个儿可是提前说了,总不能还上当吧?   散朝。   ……   果然,如李贤所想的那般,朝中的大臣们开始低价抛售家中的食用油了。   大臣们都不傻,现如今这么一个“产油大户”出来,势必预示着油价的大跌,这时候不把家中的油拿出来,到时候想卖都没人接手了。   一时之间,长安城内甚至到处都是贩卖白花花的油脂的商贩。   油脂的价格并不高,普遍在十五到二十文一斤,和买猪肉回家炼油差不多,甚至还要略微便宜一些。   一则是官员们都着急出手,自然是将价格控制在成本、甚至是成本以下,二则是因为有大唐百货的存在。   作为生活必需品,油自然也在大唐百货的销售范畴之内,若是官员们将这东西卖的比大唐百货还贵了,那人们为什么不去大唐百货买便宜的呢?   于是,坊间甚至一度出现了油价比大唐百货还低的场面。   对此,李贤并没有去管。   大唐百货只是保证东西都是以成本兜售,不赚钱、让利于万民就是核心的理念,总不能为了抢占市场去亏钱吧?   这完全没有必要,大唐百货不需要这份市场。   更何况,李贤知道沈钱这个户部侍郎肯定会趁着这个机会,偷偷买一大批猪油回去制肥皂。   长安的油价风波动荡了一小段时间。   终于,正月三十日,大唐朝先农坛(又称籍田坛)建成开坛的大喜日子。   按照祖制,李贤需要在这一天进行“亲耕礼”了。   长安城东郊春明门外,李贤登上先农坛,向先农祷告,祈求先农保佑大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后行太牢之礼祭祀,整个“前戏”也就算完成了。   李贤走到籍田边上,主管大唐农业的官员,毕恭毕敬献上御用耒耜。   陪同一起耕籍田的还有三公,诸王、尚书、卿共十余人,一人一套耒耜。   按照规矩,首先由李贤耕田,作为皇帝,耕田的次数是三推。接下来是三公、诸王、卿按照次序耕田,级别越低的人,耕田推数越多,卿的级别最低,所以需要“九推”,也就有了“耕田九推”的说法。   耕田虽然是象征性的耕,但到了种地的时候,李贤就不打算糊弄了。   虽然李贤名义上的土地只有一亩三分,但实际上整个先农坛有一千亩土地。   太庙、社坛、稷坛、天坛、地坛、文庙、武庙等地方都要定期举行祭祀典礼,这些高规格祭祀典礼要用粮食的时候,一般也都是用先农坛产的粮食,所以先农坛的田地,平时自然也都有专人负责耕作。   李贤吩咐侍卫们将花生的种子抬上来,而后示范性的将花生种子埋进土里,这个过程并不难,官员们很快学会,也跟着一起种植了起来。   整个先农坛一片劳作的景象。   可这时,远处有小太监一脸焦急的冲了过来。   “圣上!圣上!大喜事!贵妃要生了!”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