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电能主要有两种获取渠道,对于城市的集中供电来自于小型核电站,而移动型充电装置则来自于太阳能,被广泛运用于火星车、作业装置等一系列移动设备。 得益于为火星研发的各项技术,地球上的产品也快速迭代升级,比如刘秋梧所乘坐的太阳能充电汽车,只要在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能,即便没有太阳提供能量,充满电的情况下也能跑遍小半个gs省。 离终点只剩下半个小时的车程了,一路上大山相伴,刘秋梧的车行驶在一条似乎永无穷尽的公路之上。越深入腹地,“生”的气息就越少,只有公路两旁的沙漠零零星星长着一丛丛的草堆,它们蜷缩在那里,异常艰难地生存着,似乎多动一下都会耗尽它们仅存的能量。 一个个的小山包从车子旁边飞快地掠过,上面寸草不生,山包外表有一条条笔直的刻痕,这是数万年来的风吹留下的印痕,当地人称之为“雅丹”,要形成这样的地貌大约需要30至70万年的时间。 刘秋梧突然觉得这一切有一种“原始之美”,这种“美”是浑然天成的,不需要任何的修饰,任何的修改都会影响这一美的整体,而自己永远只能窥其一斑,掌握不了它的全貌。这种美甚至是绝对的,它根本不需要人类的奉承,任何的赞美之辞都在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它就这样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是一种美的永恒。 正出神间,车子后方响起了鸣笛的声音,刘秋梧从后视镜望去,四位年轻人正在一辆敞篷车里有说有笑,这辆车又从后面加速到了与他并排的位置,坐在副驾的一位男青年咧开嘴向刘秋梧挥了挥手,他也微笑着地回了礼,这辆车就加速向前扬长而去了。 一群美国人,刘秋梧心想,他们总是这样没心没肺的,这个时间点又开往相同的方向,很可能也是前往火星训练中心的。没过十分钟,火星训练中心的主建筑就在视野前方若隐若现了。 火星训练中心的主建筑是砖制拱顶构型,由四个长条型的拱形建筑呈十字形连接在一起,正门那一部分的拱形更短一些,是迎客回廊,另外三部分的拱形建筑承担会议、行政、培训、研发等功能,这座建筑正是火星赫尔墨斯神殿在地球的翻版——青鸾殿。 青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可以将人们的幸福快乐传递给神明,与赫尔墨斯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相似,青鸾在中国文化中同样具有“信使”的含义。青鸾殿于2043年建成,原先只是为火星基地打造的样板,用以模拟建造工序并测试建筑的牢固度和耐久度,后来经中国方面向联合国申请,成为了火星训练中心的主建筑。这一做法也十分具有象征意义,地火两座信使神殿遥相呼应,象征着两个文明同根同源,彼此相连。 沿着台阶走到门前,一扇巨大的铁门向外敞开,可以看见大厅里面人头攒动,第十二批次火星移民的候选者都集中在这里,一年半之后,这里将有600人飞往火星成为新的一批移民。过安检的时候,工作人员的探测器在刘秋梧的胸口处发出了嘀嘀的声音。 “哦,是这个。”刘秋梧拿出了挂在胸口的一个圆形的银质挂坠。 工作人员问:“可以打开吗?” 刘秋梧将挂坠的盖子翻了开来,里面有一张自己与父母的合影,那是他要去非洲工作与父母一起照的照片,可能是因为要与儿子分别在即,照片中的父母笑得不太自然。 “非常精巧。”工作人员说。 正在寻找登记处时,刘秋梧突然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路上向自己打招呼的美国小伙儿,正咧开了嘴朝着他笑。 “你好,我的名字叫莱恩·麦克,ryan mack,我来自texas,很高兴认识你。”莱恩用略显生硬的中文介绍着自己。 “oh, hi, i’m liu qiuwu, o meet you.”刘秋梧用英语回应道。 看到这两个人相互用着对方的母语,莱恩旁边的三个同伴都哈哈大笑起来,一旦破了冰,刘秋梧和他们很快就熟悉了起来。原来他们四人是两对情侣,莱恩是一名美国退役空军飞行员,莱恩的女友叫做艾玛·哈里森,是一名工程师,他俩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另外一对情侣男的叫卢卡斯·米勒,是一名小型农场主,女的叫希莉·约翰逊,是一名见习医生,她与卢卡斯是大学同学。 “我跟他们打赌,说你也是来报名参加火星移民的。”莱恩说道,随后向其他三人伸出手,“我赢了,每人5美元,快点!” “得了吧,莱恩,你知道在火星上美元就像一张废纸,擦屁股都没用。”卢卡斯叫道。 “听说火星上没有货币,是真的吗?我根本不能想象没有钱应该怎么生活。”希莉说道。 “火星现在毕竟只有2000人左右的人口,这种人口规模还不需要使用货币将人与人连通起来,所以那里并不是靠经济体系衡量人们的劳动成果的。但未来可就不一定了,联合国不是提出了‘2100年计划’吗?计划要在未来不到50年的时间内运送将近10万的火星移民过去,到时候恐怕就会推出火星自己的货币了。”刘秋梧说道。 “从2000人到10万人?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如何才能做到?”艾玛惊呼。 “现在各国正在通力合作,抓紧建造能够穿梭于地火之间的太空飞船。听说我们这批又新投入了两艘飞船,所以我们这批移民才能首次增长到了600人,未来可能会组成一支几十艘飞船的大型舰队,每次运送一万人都不是问题。” 莱恩说到这里突然对他们吹了个口哨,头往旁边撇了撇,“你们看到窗边的那个人了吗?他就是克拉克工业集团的大公子理查德·克拉克,克拉克工业集团是参与飞船建造的重要公司,早就听说他要来参加我们这批移民了,还真被我瞧见了!” 四人同时向莱恩所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白净的面孔,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大厅的一旁看着窗外,安静得出奇。他身边似乎自动形成了一个磁场,屏蔽了周边所有的人,大厅其他地方都热热闹闹,唯独他的身边冷冷清清,但又显得那么合理,似乎他的周围原本就应该如此安静。 ----------------- 告别了莱恩一行四人,刘秋梧前往中国区进行登记。 由于火星移民数量是按配额制分配给各个国家的,所以每位报名者都要前往自己国家的窗口进行登记,这就人为地将各个国家的人员分成了不同的团体,各个团体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谁都没有勇气冲破这道墙进入另一个圈子。 刘秋梧心想,是什么形成了这道墙呢?是语言?文化?习惯?还是地域?风俗?人情?是但似乎也不全是,刚刚自己还在跟莱恩他们有说有笑,但只要跨入了这片区域,他和莱恩之间感觉一下子就疏远了,这道无形的墙就开始起作用了。刘秋梧想到了一个词——情境力量,它并不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人为形成的一种心理氛围,它塑造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一旦进入其中就很难自拔。 大国之间若即若离,小国之间的学员们却早已打得火热,就在不远处,来自中东的、非洲的、南美洲的报名者们有说有笑,关系已经十分融洽。他们之中的很多国家只分配到了一个名额,所以绝大多数人就代表了整个国家。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加能够理解对方,彼此之间更容易走在一起,语言、宗教、文化、习惯这些显而易见的差异反而被抛到了脑后。 “你也很羡慕他们吗?”一个女性的声音在刘秋梧耳边响起。他转过头来,看到一位短发女生站在他的面前,正瞧着自己,她身着白色的运动t恤外加牛仔裤,白净的脸蛋儿,显得十分有亲和力。刘秋梧的心狂跳起来,有一种被电流击中的感觉。 “是、是啊。”刘秋梧紧张得甚至有些结巴,想要移开眼神但又觉得不礼貌,就这么一犹豫,居然不知道应该怎么把天聊下去了。 “扑哧”一声,对方笑出声来,刘秋梧发现眼前的这位女生牙齿很白很整齐,笑的时候更增添了几分魅力,“喂,我发现你刚刚和几位美国人聊得火热,见到中国人反而不会说话了吗?”女孩儿说道。 “哦哦,不好意思,我叫刘秋梧。”对方这一连串的问题把他弄得更窘迫了,介绍完自己的名字之后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刘秋梧。”女孩儿把他的名字念了一边,“嗯,很标准的开场白,我叫白歆。”白歆的语速很快又很简洁,说话的时候那对黑色的眸子闪耀着光芒。过了几秒钟,看到刘秋梧没有接话的意思,白歆果断地向他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我们明天再见啦!”说完便一转身离开了。 白歆…刘秋梧将这个名字牢牢地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