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黑神话:一战封神

第四十七章 赦免武吉

黑神话:一战封神 A阿火 2887 2024-10-22 00:47
   随着马队的缓缓前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期待与紧张。   就在众人即将放弃之时,一阵更为清晰的歌声再次响起:   “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磻溪。   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   那歌声中透露出的淡泊与高远,让文王不禁为之动容。   宜生在一旁,仔细打量着那位挑柴而来的樵夫,心中暗自惊讶。   唱歌之人是樵夫,不像是大贤啊。   再仔细看,那不是武吉吗?   脱胎换骨。   他轻声对文王说道:“大王,此人看起来颇似那曾打死王相的武吉。”   文王闻言,眉头微皱,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他仔细端详了一番,真是脱胎换骨,哪里还有一分原来武吉的神情。   文王却摇头笑道:   “大夫怕是记错了,我预测武吉已逝,岂能复生?”   然而,宜生却坚持己见,命辛免上前查看。   辛免走近一看,果真是武吉。   他急忙回禀文王,文王听后,面色骤变,怒喝道:   “武吉!你竟敢欺君!”   武吉吓得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他提到那位神秘的老人姜子牙,以及他所传授的奇异方法。   叫武吉回家挖一坑,叫武吉睡在里面,用草盖在身上。   武吉母亲头前点一盏灯,脚后点一盏灯,草上用米一把撒在上面,   武吉睡到天明,只管打柴,再不妨了。   文王听后,心中惊疑不定,但看着武吉那诚惶诚恐的模样,又不似作伪。   这时,宜生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躬身对文王说道:   “大王,武吉所言之人,道号飞熊,正应了灵台之兆。   昔日商高宗梦飞熊而得傅说,今日大王梦飞熊,或许正是应得子牙之兆。   此乃天意啊!”   文王闻言,心中一动,怒气渐消。   文王看着不一般的武吉,那子牙还能破预测命运,   子牙不简单啊。   文王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同意赦免武吉,并命他前往磻溪请那姜子牙前来相见。   武吉一听文王之命,心头一凛,随即叩首如捣蒜,   转身便如离弦之箭般窜入林中,只留下尘土飞扬。   林中光影斑驳,鸟鸣声声,   武吉心急如焚,四处张望,却不见师父姜尚的身影,心中暗自嘀咕:   “师父这会子跑哪去了?”   另一边,文王与宜生缓缓步入密林,脚步轻盈,生怕惊扰了林中隐士。   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光影,为这静谧的森林增添了几分神秘。   文王轻声细语,对宜生道:   “贤士若在此,必是隐于幽深之处,我等需更加谨慎。”   武吉终是寻得师父的踪迹,却发现师父已不在原地,   只留下一缕青烟似的轻雾,与林间雾气融为一体。   武吉急忙引文王至一简陋草舍前,   子牙平时在这里居住。   文王轻抚木门,指尖带着一丝敬畏,仿佛这扇门后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   门吱呀一声开了,   一小童探出头来,见是君王,也不慌张,只是淡淡道:   “师父不在,与友人出游了。”   文王闻言,眉头微皱,却也不恼,温声询问归期。   小童摇头晃脑,说得含糊其辞:   “归期嘛,那得看师父心情了。”   宜生见状,上前一步,躬身对文王道:   “主公,求贤之道,在于诚心。   今日我等贸然来访,恐有唐突,   不如依古礼,沐浴斋戒,择吉日再请,方显敬重。”   文王点头称是,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此事急不得。   回程路上,文王行至溪边,只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林木葱郁,花香袭人。   他停下脚步,望着这眼前美景,心中却满是对贤士的渴望。   宜生再三相劝,文王方依依不舍地离开,   心中暗自决定,定要再访姜尚。   文王端坐于金銮殿上,面色凝重却又不失威严,   他缓缓传下旨意,声音沉稳有力:   “百官听令,自今日起,俱不必各归府第,皆需在殿廷宿斋三日,共襄盛举,   同去迎请那蟠溪钓叟,我西岐之大贤。”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气氛微妙。   大将军南宫适挺身而出,步伐坚定,拱手而道:   “大王,臣斗胆进言,蟠溪钓叟之名,或许仅为虚传。   大王未曾亲见其实,便以隆礼相待,恐有言过其实之虞。   若真乃虚名,岂非空费主公一片赤诚,反被愚夫所戏?   依臣之见,主公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待臣明日亲往,自可将他请来。   若其才学果真副实,大王再行隆礼不迟;   若徒有其名,臣自当叱之不用,又何须主公斋戒三日,大费周章?”   南宫适话音刚落,一旁的大臣宜生便按捺不住,厉声反驳,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将军此言差矣!如今天下纷扰,四海之内,战火连绵,   贤人君子多避世隐居,藏于岩穴之间。   今有飞熊之兆,上天垂象,分明是赐我大西岐以旷世大贤,助我皇基稳固,   此乃西岐之福泽,万民之幸事。   大王此举,正是效仿古人求贤若渴之心,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将军怎可轻言放弃,使满朝文武心生懈怠?”   文王闻听宜生之言,龙颜大悦,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   他颔首道:   “大夫之言,深得孤心。   西岐正值多事之秋,求贤若渴,正应如此。   百官听令,即刻准备,三日之后,共赴蟠溪,以最高之礼,迎我大贤姜子牙入朝!”   随即,大殿内一片肃然,百官纷纷领命,各自退下,准备起宿斋之事。   整个西岐城,也因这一旨意而沸腾起来,   百姓们议论纷纷,皆道大王求贤心切,西岐必将迎来一番新气象。   百官们于殿廷之内,虔心斋戒,祈祷上天庇佑,能顺利迎得大贤;   而百姓们则自发组织起来,打扫街道,装饰城门,准备以最盛大的仪式迎接姜子牙的到来。   终于,三日之期已至,西岐城内外,彩旗飘扬,鼓乐齐鸣,一派喜庆祥和之景。   文王亲自率领百官,浩浩荡荡地前往蟠溪,去迎接那位传说中的大贤姜子牙。   而这一切,都预示着西岐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