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他眼中的世界
樊芩回摄政王府时,已是黄昏。 刚穿过回廊走向书房,就见管家端着一碗纹丝未动的莲子羹出来。 见她来,管家忙俯身行礼:“见过王妃。” “怎么?王爷一点没吃?” 樊芩看着莲子羹皱了皱眉,萧祁不是情绪化的人,也不拿身体开玩笑。 他不吃东西,要么是出了大事,要么是忙得没空吃。 不管是何种情况,对樊芩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她站在原地想了想,转身交代红昭:“去把箱子里的八宝方尊,红珊瑚如意,鎏金碗取来。” 大反派喜欢奇珍异宝,想来见了这些宝贝,心情应该好一些。 红昭应声离去。 “管家,吩咐厨房煮一碗新的粥来。” 说完,樊芩越过管家,轻车熟路的去了书房。 管家站在回廊尽头,欲言又止的望了王妃一眼,王爷从宫中出来就不想见人,王妃此去只怕讨不着好。 只是,自从提举司司案邢鉴下落不明之后,每次哄好王爷的都是王妃。 兴许,这次王妃也能出乎意料呢? 管家摇摇头,端着莲子羹走了,心想,这段时间还是谨慎些。 他才把当了宫中眼线的婆子杀鸡儆猴,绞死了喂狗,也把媳妇送往庄子去,府上来历有一点不干净的下人全都打发了。 如此关头,还是少出些乱子的好。 书房里没点蜡烛,全靠一缕金色的斜阳照亮樊芩脚下的路。 “王爷?” 她低声喊着,进了书房里间,见萧祁背对着她坐在太师椅上,静静端详身前如一面墙大的大周江山浮雕。 身材高大的男人坐下了也像一座小山,宽阔的脊背厚重沉稳,只是莫名的,脊背有一丝紧绷,仿佛用力扛起重担,仿佛力气耗尽定在原处,眺望着前路见不到尽头的曲折,仿佛他即使做出‘惊天地泣鬼神’‘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功绩都不敢卸下肩上的重担。 明明,他肩上什么都没有。 “王爷。” 她又喊了一声,始终没人回应。 樊芩放轻脚步来到了萧祁身边,半跪着蹲下身,望向男人被晚霞照的有些虚幻的面容,这才发现他漆黑的眼仁空洞,流淌的碎金晚霞都照不亮他的眼。 他正出神,望着眼前的大周江山出神。 伸手扶着太师椅的扶手,樊芩望向浮雕,忽然好奇起萧祁眼中的世界。 浮雕以矿物做成的颜料上了色彩,不同程度的绿色代表山林,草甸,田地,土黄姜黄代表大地和丘陵,蓝色的是水,灰白的是西北边阻挡了外族人进犯,高不可攀的天然屏障,万仞山。 明化十年春,牵着六岁的周凌瑞一步步走上玉璧上的龙椅时,萧祁见到的是什么? 明化十一年春,国库空荡荡,所有人争先恐后离开北地,投靠裕亲王时,萧祁见到的是什么? 明化十四年秋,处死了裕亲王,裕亲王的残党仍在南方作乱,挑拨江南三府独立,带着仅够吃半年的粮草南下,萧祁见到的是什么? 明化十八年春,大周百废待兴,人才凋敝,主持春闱看着一张张或年少或苍老的面容坐在狭小考场上挥笔春秋的时候,萧祁见到的是什么? 明化二十年冬,西北遭遇十年来最大的雪灾,数万人冻死在大雪纷飞的夜,亲临西北赈灾的时候,萧祁见到的是什么? 明化二十四年夏,江南大丰湖决堤,无数官吏洪水里伸出挣扎又落下的手,其中有一只可能是刑鉴之手的时候,萧祁见到的是什么? 原书里,明化二十五年冬,领兵逼宫,想问问刑鉴为何而死,又被自己托付后背的影子贯穿心脏。 萧祁仰面倒地的时候,他见到的是什么? 是风雨飘摇的家与国,是满目疮痍的南地,是沉淀墨香的状元,是雪夜里来不及阖上的眼,是挚友抓不住的手…… 还是,走马灯闪过眼前自己的倥偬一生? 樊芩此时才意识,在原书里,从未交代过萧祁的身世和来历。 他来的时候,把周凌瑞送上龙椅。 他走的时候,身下淌出滚烫而融化了大雪的热血。 这么磅礴的萧祁,一生怎如此匆匆? 原书里,上至朝堂下至凡尘,包揽寰宇,却容不下一个萧祁。 樊芩喉间发堵,蹲在地上的她眼眶一热,视线一转,落在男人搭在扶手上的玉白指节。 鬼使神差,她伸出手。 手掌轻柔,郑重的落在萧祁手背上,从他的虎口处反握,指腹触摸一层粗糙的薄茧。 樊芩紧紧抓住,再也不松开! 斜阳一点点退出房间,昏暗的幔纱缓缓落下,笼罩着沉默无言的两人。 不知过了许久,手背传来丝丝温热的萧祁一怔,这才回过神。 一别眼,就见一只纤细的手盖在自己手上,正紧紧抓着自己。 孱弱,又固执的不肯松开。 视线再往下,小手的主人眉骨下的眼波光流转,目不转睛的望着眼前大周江山,一张天真的脸写满与她年龄并不相符的担忧。 手上传来的力和温度像淌过旱地的水,一点点滋润荒芜的心地。 萧祁不禁好笑,心说以樊芩的年纪,她能担忧什么? 拿着宝贝上来的红昭见到此一幕,无声的让人退了下去,把静谧留给二人。 听见脚步声的萧祁耳朵一动,眼神却未离开地上的小人。 听见书房门阖上,他握住小手一个使力,把人提起来扣着腰,人儿就稳稳的坐在扶手上。 出神的樊芩一阵恍惚,还未来得及惊呼身下就有了结实的依靠。 她紧抓着萧祁,想着自己的指甲似乎太长,又松了些力。 “王爷?” “在。” 摩挲着女人缂丝腰带束着的纤细腰身,萧祁低声回应。 坐在扶手上的樊芩一下比萧祁高了个脑袋,看不见萧祁是何表情,只听见低沉的声音,她一颗心就柔软下来,有种想把萧祁护在怀里的冲动。 “王爷,我们修水渠好不好,让大周风调雨顺,百姓繁衍生息。” “好。” “那再开通往南往西的商路好不好,我们有丝绸,有瓷器,唯独缺一些可以代替稻谷、产量高、种植要求低的粮种,让百姓再也不挨饿。”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