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共和起,国难止,厉王奔逃民心失。烽火连天际,乱象纷如此。 周召贤,共治世,力挽狂澜扶社稷。同心图治理,共筑和平意。 忆往昔,宫廷变,君王无道民声怨。暴动如山倒,王城风雨变。 召公智,周公义,携手共商兴国计。共和新篇章,历史铭功绩。 民心聚,国力强,乱象渐平国运昌。后世传佳话,共和美名扬。 华夏历 1818 年,春寒料峭,槐里的宫殿内,气氛凝重如铅。朝堂之上,群臣肃立,个个神色紧绷。周王姬燮面色凝重,手中紧握着一块刚从边疆急送来的战报,那战报仿佛有千钧之重。 姬燮眉头紧锁,目光中满是忧虑,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显得格外沉重:“诸位爱卿,太原之戎屡犯我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边疆告急。今欲遣一良将,领兵征讨,以安边疆,不知何人愿往?” 此言一出,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群臣面面相觑,无人应答。众人心中皆有顾虑,太原之戎凶悍异常,以往派去的将领多是无功而返,甚至有的还折戟沉沙,此去可谓凶多吉少,谁愿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冒险? 在这凝重的氛围中,虢国国君季子挺身而出。他向前一步,拱手行礼,声音坚定有力,仿佛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陛下,臣愿领兵出征,誓破太原之戎,以安边疆!”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瞬间点燃了朝堂上的气氛,群臣的目光纷纷投向了虢季子,有钦佩,有担忧,亦有怀疑。 姬燮闻言大喜,脸上的阴霾顿时消散了几分。他亲自走下王座,为虢季子赐酒壮行:“虢爱卿忠勇可嘉,此去务必凯旋而归,朕在此等候爱卿的捷报。” 虢季子双手接过御酒,一饮而尽,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辱使命!” 赐酒之后,姬燮又赐以精兵强将。虢季子一刻也不敢耽搁,即刻启程,率领大军奔赴边疆。 出征的队伍浩浩荡荡,旌旗飘扬。虢季子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严肃。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他深知此战意义重大,不仅关乎边疆百姓的安宁,更关乎周室的威严。因此,他对待每一个细节都极为严谨,从士兵的训练到战术的制定,无不亲力亲为。 夜晚,营地中篝火点点。虢季子顾不上休息,亲自巡查营帐,检查士兵们的装备和状态。他来到一群正在擦拭兵器的士兵面前,停下脚步,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们,此次出征,我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太原之戎残暴不仁,我们定要将他们击退,还边疆百姓一个太平!”士兵们听了,齐声高呼:“愿随将军杀敌,保家卫国!” 次日清晨,大周的天空被浓雾重重笼罩,仿佛上苍降下的一层神秘帷幕。虢季子身披战甲,目光坚毅地凝视着前方那片被大雾遮掩的未知。他身后,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战士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白气,却无人发出一丝声响,只待将军一声令下。 虢季子深知这大雾是天赐予他们的绝佳掩护,他果断挥手,大军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向着太原之戎的营地逼近。当距离足够近时,虢季子猛地抽出佩剑,高呼一声:“放箭!”刹那间,万箭齐发,如飞蝗般射向敌营。太原之戎的营地瞬间陷入一片混乱,惊叫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 虢季子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剑,一马当先地率领大军冲入敌阵。他的身姿矫健,剑势凌厉,每一次挥剑都带着必杀的决心。周军士兵们见将军如此英勇,士气大振,纷纷紧跟其后,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太原之戎的战士们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拼死抵抗,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但虢季子指挥若定,他巧妙地调动着兵力,利用周军的阵法优势逐渐压制住了敌人。 鲜血染红了大地,嘶吼声响彻云霄。在虢季子的英勇引领下,周军逐渐占据了上风。太原之戎的士兵开始节节败退,他们的信心在周军的强大攻势下崩溃,纷纷丢盔弃甲,四散逃窜。最终,这场激战以周军的大获全胜告终,而太原之戎的首领也在混乱中被生擒活捉。 然而,虢季子清楚,战争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太原之戎的残余势力仍然在逃窜,犹如未被扑灭的火星,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他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于是率领大军继续追击,誓要将这股祸乱之源彻底消灭,还百姓一个安宁的天下。 大军一路行进,风餐露宿。这一日,来到了俞泉之地。虢季子命令大军在此扎营,并派出精明干练的斥候,向四周散去,侦察敌情。 营地中,士兵们忙碌地休整着装备,治疗伤者。虢季子则站在高处,眉头紧锁,思考着接下来的战略。不多时,斥候们匆匆归来,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太原之戎的残余势力果然在此地聚集,企图重整旗鼓。 虢季子闻讯大喜,他立即召集将领们在营帐中商议对策。营帐内,气氛凝重而热烈,将领们围绕着地图,各抒己见。 “将军,敌军新败,士气低落,我们应趁此机会,一举歼灭!”一位将领慷慨激昂地说道。 另一位将领则持谨慎态度:“不可轻敌,敌军虽败,但其困兽犹斗,我们需小心应对。” 虢季子认真倾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已有了定计。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敌军残余,已成惊弓之鸟。今夜,我们出其不意,给他们致命一击!”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俞泉之地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虢季子的大军却在悄然行动,士兵们手持火把,悄无声息地向着太原之戎的营地进发。 当接近敌营时,虢季子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点燃火把,向敌营投掷而去。瞬间,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亮了夜空。太原之戎的营地被火海吞噬,士兵们在睡梦中惊醒,慌乱失措,哀嚎惨叫着四处奔逃。 虢季子趁机率领大军冲入营地,喊杀声震天动地。他身先士卒,剑指敌首,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周军士兵们在他的激励下,个个奋勇杀敌,势如破竹。 太原之戎的抵抗在周军的猛攻下迅速瓦解,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火光中,虢季子的身影宛如战神,他的脸上沾满了血迹和烟尘,但眼神中却透着胜利的喜悦和坚定的决心。 当黎明的曙光洒在俞泉之地时,战场上已是一片狼藉。硝烟渐渐散去,胜利的喜悦在周军士兵们的心中蔓延。百姓们听闻周军大捷,纷纷奔走相告,称赞周军的英勇神武。 虢季子望着这片土地,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默默发誓,定要守护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让百姓们不再遭受战乱之苦。 华夏历1819年,征讨太原之戎的虢季子还未凯旋,周王姬燮病故,其子姬胡继位。 姬胡自登基以来,便对百姓横征暴敛,繁重的赋税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民众喘不过气。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国中每一丝财富的流动,那贪婪的欲望,驱使他不断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田间的农夫,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收获的成果却大多被收归王宫,留下的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而城中的工匠、商贩,也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日益艰难。 不仅如此,姬胡为了巩固自己的绝对权威,开始剥夺一些贵族的权力。曾经在朝堂上拥有一席之地的世家大族,如今被逐渐边缘化。他任用荣夷为卿士,赋予其极大的权力,让荣夷实行“专权”。社会的财富和资源被紧紧垄断在姬胡和他的亲信手中,贵族们的利益受损,心中的不满也在暗暗积聚。 面对贵族和平民的怨声载道,姬胡选择了以强硬的手段进行压制。他任用卫巫,监视着国中那些口出怨言的人。卫巫的耳目遍布大街小巷,只要发现有人对朝政稍有微词,便立即上报,姬胡则毫不留情地下令处死。一时间,槐里人人自危,人们走在路上都不敢相互交谈,生怕稍有不慎便招来杀身之祸。 然而,压迫愈重,反抗愈烈。华夏历1856年的一个清晨,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如同火山一般爆发了。槐里的国人再也无法忍受姬胡的暴政,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劳作,聚集在一起。愤怒的人群如汹涌的潮水,向着王宫涌去。 “推翻暴政!”“还我公道!”的呼喊声响彻云霄。人们手持农具、棍棒,那一张张愤怒的面孔,充满了对自由和公正的渴望。 王宫的守卫们在这汹涌的人潮面前显得惊慌失措,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愤怒的民众。姬胡在王宫中听到了外面的喧嚣,他的脸色变得煞白,眼中充满了恐惧和难以置信。 “这,这是怎么回事?这些贱民竟敢造反!”姬胡咆哮着。 但此时,已经没有人再听从他的命令。民众冲破了王宫的大门,如潮水般涌入。姬胡见大势已去,只得在亲信的掩护下,仓皇出逃。他带着仅有的一些随从,狼狈地离开了槐里,向着远方奔去。 在姬胡出逃后,槐里陷入了一片混乱。就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刻,周朝东边的诸侯卫武公率领着他的精锐之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槐里。他的到来,给这座陷入混乱的都城带来了一丝稳定的希望。 召公虎,这位周厉王的旧臣,面容凝重而坚毅。他深知此刻局势的危急,国不可一日无主,然而姬胡已逃亡,太子姬静又尚年幼。在这危难之际,召公虎挺身而出,代表周厉王的旧臣,恳请卫武公暂时代行执政之权。 卫武公,一位英明且富有威望的诸侯,望着眼前满目疮痍的槐里,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毅然答应了召公虎的请求。并将都城迁回镐京。 与此同时,召公虎与另一位大臣周公商议决定,组成奴隶主贵族会议,共同辅佐卫武公,以确保政权的平稳过渡。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共和行政”。 在共和行政的初期,卫武公等人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镐京的秩序亟待恢复,百姓的生计需要保障,朝廷的政务堆积如山。卫武公日夜操劳,与召公虎、周公等大臣商议对策,制定政策。 他们首先安抚了暴动的百姓,承诺会改革弊政,减轻赋税,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同时,卫武公整顿了军队,加强了镐京的防卫,以防外部势力的趁机侵扰。 在朝廷内部,卫武公大力整顿吏治,清除了一些周厉王时期的奸佞之臣,选拔了一批有才能、有德行的官员。召公虎则负责处理政务,周公主管礼仪制度的修订。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使得朝政逐渐走上了正轨。 然而,共和行政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贵族对卫武公的权威心生嫉妒,暗中勾结,企图破坏共和行政的稳定局面。但卫武公凭借着他的智慧和果断,识破了这些阴谋,将阴谋者一一铲除,稳定了朝局。 在卫武公等人的努力下,镐京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共和行政的举措赞不绝口。 而在这期间,年幼的太子姬静一直被召公虎秘密保护着。召公虎深知太子的安全至关重要,他将太子藏匿在自己的府中,亲自教导他为君之道、治国之策。 而姬胡,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君王,在出逃后四处流浪。他失去了曾经的荣耀和权力,如同丧家之犬。他饱尝了世间的艰辛,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流亡的岁月里,姬胡常常在夜晚独自仰望星空,回忆起曾经在王宫的奢华生活,心中充满了悔恨。他想起自己当初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对贵族的无情打压,那些错误的决策如今如同沉重的枷锁,让他无法释怀。 “是我错了,是我的贪婪和独断毁了这个国家。”姬胡喃喃自语道。 华夏历1869年,在一个偏僻的小村落里,姬胡孤独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讯传到槐里时,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反思。他被追谥为厉王,这个谥号,成为了他一生暴政的见证。同年,太子姬静已长大成人。他聪慧睿智,心怀大志,且在召公虎的教导下,具备了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卫武公召集了满朝文武,宣布太子姬静即位。镐京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欢呼雀跃,庆祝新王的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