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朱明太孙

第452章 荣耀与地位

朱明太孙 懒癌一百天 4751 2024-09-10 21:08
   魏国公府不说门庭若市,不过在这个时候确确实实会有着很多的宾客来拜访。    这一幕很常见,以徐达的地位,有无数人都是想要能够登门拜访。如果能够和魏国公搭上关系,说不定就有机会飞黄腾达,或者可以狐假虎威。    只是以前的徐达就是谨慎的人,家风也非常的严。想要成为他的客人,那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现在这样的一个时刻,魏国公府的大门显然就更加难进了。    但是一切也都是有例外,魏国公府这几天是连续的中门大开,这也意味着身份尊贵的客人到来了,这也让很多人更加渴望能够进入魏国公府了。    太孙妃、太子妃先后到来,尤其是太孙妃亲自守在产房外,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而太子妃也很快过来了,徐达的侧室孙氏等人自然是恭谨无比的招待着。    在皇室接连出现了一些重磅人物的时候,很多人也算是对魏国公一脉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本来就已经足够富贵的魏国公府,他们势必是要更加的富贵显赫。    这一次魏国公府再次中门大开,因为来的是另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开平王妃常蓝氏这一次要过来了,从方方面面来说,也确实值得魏国公府中门大开了。    原因大家实际上也都明白,常遇春虽然不在了,但是常蓝氏还在。而且也不能忽视太子妃、太孙的分量,这些实质上是满朝文武对开平王一脉更加恭敬的原因。    常茂难挑大梁不要紧,只要太孙在,开平王一脉就是最显赫、特殊的那一个勋贵。    徐孙氏恭恭敬敬,因为她只是徐达的侧室,在徐达原配和继室先后过世后,徐孙氏虽然看似是魏国公府的当家女主人。但是她没有被扶正,也就意味着法理上不算是真正的女主人。    此前不管是太子妃、太孙妃过来,徐孙氏只是因为实在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才能过来陪同,仅此而已。    常蓝氏过来了,刚刚落轿就有徐孙氏向前,同行的还有徐达的次子徐膺绪、四子徐增寿,以及他们的妻子。    绝对不能失礼,这不只是因为需要给太子妃和太孙的面子。同样也是对开平王的尊重,毕竟这一次常蓝氏过来,也是提前送了拜帖,这都是无比正式的流程。    常蓝氏笑着点头,她其实看不上徐孙氏,因为这就是魏国公的侍妾而已,身份都不对等。只是她也知道魏国公府的情况,自然也就不会在这个时候挑理了。    到了产房前,常蓝氏仔细的询问了一番,才进入徐辉祖正妻李氏的房间。大约半个时辰后,她笑容满面的走了出来,然后在前呼后拥当中回到了开平王妃。    常蓝氏离开后的第二天,东莞侯夫人何黎氏就过来了,这是太子妃的母亲,是皇重孙的外祖母。所以哪怕她说侯夫人,本质上其实就是伯爵夫人,但是魏国公府也不敢大意。    礼多人不怪,这自然也是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也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    徐达自然也不会出面,有他的子嗣、妻妾出面就好,有些时候家里需要当家女主人的原因就体现在这里了。    在男人们不方便出面的时候,自然也就是需要这些女人出面。这样的一些女眷们处理一些事情,实际上反而是更加方便的。    这样的一些迎来送往,自然不需要徐达在这个时候多操心,他现在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要做。作为武勋之首、军方旗帜,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巡视关中,这就是徐达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朝廷或许很快就要开始在西北用兵了,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意味着他需要好好的努力了,这些事情是他必须要做的。    对于徐达来说,这不见得就是可以让他建功立业的必须经历的一战,他的功劳足够大了。    但是这一次的战事,必然也是他不能忽略的战事,这也是事关家族传承的战争。    有些荣耀和地位都是需要自己争取的,这一点根本就不用怀疑。哪怕徐达现在的功劳足够大了,不过他也知道想要更加稳固的地位,就要一直努力的去证明自己。    地位更高、功劳更大,这一点没什么好怀疑的,或许洪武皇帝会猜忌其他的功臣,但是很明显这里面不包括徐达,这一点他也是心里有数的。    徐辉祖看起来有些疲惫了,坐在椅子上的他问道,“爹,真不等到过完年再走?”    徐达就严肃起来,教育着他的长子,“你要记好,为将者当以军国大事为先。倘若有一天你安于享乐,魏国公这一脉的风光和显赫就没了。”    徐辉祖就立刻严肃应承,“爹,俺记下了。”    徐达也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本就是一代圣主,太子和太孙也有大志。你该明白这些道理,能为圣主效力,这是臣子的福分。只是倘若你有所懈怠,不能跟上君上的步子,就是你再有出身、功勋,也只能闲置一边。”    这些道理徐辉祖自然也非常的清楚,看看大明开国后的一系列情况,有些事情自然也就是一目了然了。    大明建国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共有一百五十名有功之臣受封。    其他的暂且不提,就说开国六国公、七十九位侯爵,现如今在朝堂上的又能有多少人呢?    除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被杀、被废黜的,现如今又有多少武勋现在手里还有权利呢?又有多少武勋人家看似门楣显赫,可是如今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呢?    事实就是这也就是一代人、两代人而已,庞大而显赫的武勋集团、淮西勋贵,已经有不少人已经靠边站了。有些人,也只能顶着爵位在应天府晃悠,想要回到朝堂中枢可不容易。    作为魏国公世子,徐辉祖自然更加清楚这个道理。以他的身份,看似是不用担心缺少施展的机会,可是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烂泥扶不上墙,魏国公的风光很快就会不在。    看看开平王府就知道了,如果不是太子妃和太孙的原因,开平王那边很快就要败落。    这些也就是事实,其他人不清楚这个道理,徐辉祖可是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也会感同身受。    尤其是一些他儿时的玩伴,或许是有着一些雄心壮志,或许是想着要成为太子、太孙的马前卒。但是那些人的能力、那些人的机遇,显然是不够了,只能在一旁眼红不已,只能在一边感慨着时运不济、英雄无用武之地。    徐达想了想,还是提醒着说道,“陛下,太子殿下、太孙殿下,本就是一个性子,你该清楚。”    徐辉祖则小声回应说道,“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俺素来谦谨,不敢有半点懈怠。”    听到徐辉祖的这个回答,徐达自然是比较满意的,他最担心的就是儿孙当中有人居功自傲,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取祸之道。    好在他的长子是比较出息的,能力方面说得过去,而且一直在太孙跟前鞍前马后,从来都没有半点自满,这就是徐达相信他的长子能够挑起大梁的原因。    徐达这时候也继续提醒说道,“为父这一次去关中,想来不能很快回京。你只管办好陛下和殿下们交代的事情,其他事情不要掺和。”    徐辉祖对此更加有心得,连忙说道,“儿子明白,素来同僚宴请、武勋人家的人情往来,俺一般都是不去。”    对于徐辉祖这样的一个说法,徐达自然是更加的满意。因为他也是这么做的,魏国公这一脉的地位和功劳都太特殊了,和武勋人家多走动不会让魏国公府更加显赫,只会让他们处境变得艰难起来。    在徐达看来,只需要办好皇帝或者太子、太孙交代的事情就好,其他的就不要多掺和了,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这才是魏国公一脉不被皇帝猜忌的重要理由。    徐达也继续说道,“为父本也是不想说,只是太孙殿下的性子极像陛下。虽说你和九江在殿下手下颇受重用,不过你也不该有半点差错。”    满朝文武都知道,皇太孙的左膀右臂是魏国公世子徐辉祖以及曹国公世子李景隆。    很多人也都觉得这是皇帝和太子有意的安排,就像魏国公和曹国公是皇帝、太子的臂膀一般。    毕竟这两位武勋也是军方旗帜,这两人实际上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制衡。看着都是顶级武勋,也确实都军功赫赫,但是他们的定位实际上还是有些区别。    至于吴高、吴忠,郭景仪、郭镇,他们也确实是皇太孙手底下的大将,但是他们的一些定位,就像是皇帝手底下的一票侯爵,这些人是干将。    徐达将话直接挑明,吩咐说道,“你就是想要和李九江争锋,那也不该是相争。都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你们二人倒不至于。殿下不能专信你一人,殿下也不会让李九江独掌五军都督府。制衡之道,殿下远比你们想的也熟稔。”    徐辉祖就忽然说道,“爹,俺不傻。俺虽说一直都以父亲为榜样,想要不坠父亲威名。只是俺就算是时常和李九江争锋,也从未想着要挤掉他。九江也心里明白,俺和他斗而不破。”    徐达认真的看着他的儿子,忽然哈哈大笑,“好!就应该如此!你二人就应该如此!”    徐达很清楚,如果没了李文忠,他的处境就会尴尬起来。如果没了他,李文忠就会处境艰难。    徐达和李文忠有着一些默契,他们两个人从来都不会想着要将对方给挤下去,没有想过要成为彻彻底底的军方第一人,不会想着让自己看起来没有竞争对手。    保持一些微妙的平衡,这似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这对于他们来说,也确确实实没有任何的坏处,这样也可以让皇帝安心。    而徐辉祖和李景隆也有这样的一些认知,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这样也说明了年轻一辈的这些人不可小觑,还是比较了解一些斗争和平衡的分寸了。    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除了皇帝、太子和太孙,没有人可以看起来是处在一个最顶峰的位置,没有人可以看起来没有任何的对手。    魏国公也好、曹国公也罢,都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他们是国公,他们更是皇帝的臣子!    徐达觉得自己也是小看了他的儿子,这孩子比他想象中的更加稳重、成熟。    这对徐达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坏事情了,有着这样一个可靠的儿子,徐达就可以放心的去关中处置一些事情,不用担心儿子将一大家子人带到错误的道路上。    或许在自己百年之后,他的这些家业也不用担心传承了,因为他有一个可靠的儿子,他的接班人可以保证魏国公一脉门楣不坠。    既然家里头的事情也不用多操心了,该交代的也都交代了,那自然也就可以放心的踏上去往关中的道路了,很多的事情也可以有序的展开了。    毕竟对于徐达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实际上就是做好皇帝、太子和太孙的安排,好好的编练军队,好好的准备接下来可能会爆发的大战。    这些实际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些也是他这个军方柱石应该做的事情。    在徐达看来,这也可能是自己人生当中要经历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争,这可能就是他的谢幕之战。    一生身经百战,都说他徐达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是徐达很清楚自己曾经败过一场,他输给王保保一次,这也是他的一个遗憾。    这样的事情他可不想再经历,尤其是在这个阶段,他也输不起,他必须要更加认真的对待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战争。    好在给了他足够的准备时间,现在也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这自然也让他更有信心了!    这一场大战徐达输不起,实际上朱雄英也觉得自己输不起。一旦这一场大战输了,倒不至于让国运或者社稷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这一场仗一旦输了,接下来想要大规模用兵,必然受到影响。    所以准备的更加充分,打一场有把握的仗,这也是必须要做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