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振兴大明

第八十四章关税

振兴大明 飞天缆车 5219 2024-11-14 16:11
   一夜风流。   翌日,朱敦汉就像啥事也没发生一样,与二女一起用膳。   贾元春倒是心平气和起来。   她生在贵族之家,各种肮脏事都见多了,这点荒淫手段并不算什么,只是在自己身上,反倒有些见不得。   一夜过去,她梳理了心情,对于薛宝钗愈发地亲近了。   怎么说也是姨家的孩子,正儿八经的亲戚。   反倒是薛宝钗心里不得劲,一直低着头,脸颊微红,似乎还未从昨天晚上回过神来。   朱敦汉可不会一直把心神丢在女人身上,他哄了一阵后,就直接离去。   贾元春握住薛宝钗的手,轻声道:“妹妹,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爹娘如路人,咱们姐妹可得好好亲近下呀!”   这般说着,她随口道:“荔儿,把那山东运来的阿胶拿两盒,给薛妹妹补补!”   荔儿忙清脆地应下:“薛选侍,这阿胶是山东贡上来的,上好的驴皮熬制,我家娘娘虽然是九嫔,但一个月才一盒呢!”   “多谢姐姐!”   听到这,薛宝钗立马露出感激涕零的表情:“我这入了宫,才明白姐姐的辛苦。”   “都是这样熬过来的!”贾元春心中一笑,握着其手道:“你如今侍了寝,也算走出第一步。”   “这一趟选淑,可是进了二十人,皇帝的雨露,可没那么容易粘上,昨天算是委屈你了,但侍寝越早越好,一步快,步步快。”   薛宝钗点头应下。   就让她跨出殿门时,后面的丫鬟莺儿娇憨地跑出来,小胸脯一颠一颠的。   这是她的贴身丫鬟,入宫只能带一位,也只能是她。   “小姐!”莺儿贴近过来,低声说道:“这是昨天的见红!”   “我知道了!”薛宝钗一听,脸蛋瞬间一红,忙道:“放好了。”   宫里的制度在这,吃喝用度都有规矩,就连侍寝,都有专人服侍、听床脚,见红这玩意昨晚就登记造册了。   如今拿回来,只能算作收藏。   离开了这偏院,薛宝钗心里忍不住羡慕起来。   九嫔的位置虽低,但也只是跟皇后、妃子们比,拥有自己的独立小院,服侍的下人十来个,别提多快活了。   她这样的选侍,只比更衣高一头。   但更衣是宫女的品级,皇帝、皇后殿中随便一个就是,不算真正的主子。   一回到院里,邻居们纷纷凑过来恭喜,一个个笑靥如花,看上去高兴非凡。   但薛宝钗明白,她们的心里,指不定冒着多少酸水呢!   待到中午,掌礼监就派人过来,送来了一应的衣裳、物品,更是送达了圣旨:   晋八品选侍薛宝钗为正六品良娣。   一下子跨越了常在、才人二阶。   虽然算是夸张,但在宫廷中却很常见,只要受到皇帝恩宠,这又算得了什么?   而皇后也派自己宫里的人送来赏赐。   作为良娣,薛宝钗自然不用住在群租房了,而是住在了附属房。   也就是九嫔的院子中,受到约束。   就算如此,但也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子,自由多了。   而九嫔自然又隶属于各妃子。   自上而下的进行管理。   “小姐!”莺儿兴奋道:“我刚才打听了,您每年有五百块,两百石粮,一年四季各两套衣裳,奴婢也有两套衣裳了……”   在宫廷里,包吃包住,还有额外的赏钱,对于普通的嫔妃来说,已经算是足够了。   但薛宝钗却面色淡然。   他们薛家虽然落寞了,但依旧有钱,来到皇宫时,母亲一次性让带了五千块银票。   如果还不够,她还能派人回家去拿。   这些钱才是保证她在皇宫中过上好日子的关键。   “这算什么?”薛宝钗淡淡道:“九嫔每年能得两千块呢!”   她手中真的把玩着银册子,这是她的凭证,就像当官的官印和告身一样。   后宫制度,皇后有册、有宝、有印;皇贵妃也有三宝,无后则监管后宫;妃子有册、有印但无宝,嫔以下则只有册。   在后宫当嫔妃,就跟当官一样,一步步的往上爬,待遇也就一步步的改变。   虽然后宫无法直接影响到前朝,但仅仅是些许的外溢,就足以让家里享福不尽。   薛家有她在后宫,不仅主脉稳了,生意同样稳当,不再担心随时被踢出皇商群体了。   “我最少,也得爬到九嫔,这才算是皇帝真正的妻妾……”   咬着薄唇,她暗暗发誓:“莺儿,你去向贤嫔娘娘(贾元春)请示,就说我去拜访林姑娘!”   入殿,就得受人管束,早晚晚安,时刻请示,就是底层妃嫔的生活。   很快,她就得到允许,然后就去向了小院中,见到了正在下棋的林黛玉与史湘云。   也到这时,薛宝钗才明白林黛玉的特殊。   这间小院,此时根本就不隶属于任何妃嫔,算是独立的一间,根本不需要晨昏定省,自由自在,而且还快活。   史湘云与她同院,随时可以玩耍,天天睡懒觉都行,让人羡慕。   “薛姐姐来了!”林黛玉瞥了一眼,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棋子。   而薛宝钗立马就感受到了那语气中的酸味,笑着走过去,翘臀坐在一侧,裙子绷出一道弧线来。   “妹妹这是吃醋了?”   林黛玉还没有说话,史湘云反而笑道:“恭喜姐姐,发达了可要照顾我这个妹妹呀!”   “你呀!”薛宝钗葱指戳了下史湘云的额头,笑道:“我是算什么发达,后宫美女如云,如果按官场上的来算,我只能算个芝麻大的小官!”   “一群人在那算计着,指不定一步踏空就坠入深渊呢,我算是走一步,就心惊胆颤……”   “昨儿,还是在元春姐姐的房里呢……”   听到这里,林黛玉略感心疼起来。   那好歹是初夜,就这么丢了,多可惜呀!   也是,在外头当做珍宝的东西,在宫里头遍地都是,见多了也就弃之如履。   “薛姐姐!”林黛玉露出一丝宽慰:“陛下不是那种看了就忘的人——”   三女一时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交流着在宫廷中的秘密。   ……   朱敦汉来到前朝,继续处理着政务。   政治这玩意儿很特殊,充满着利益纠葛。   这不,大明和英国在孟加拉交手,但是英国驻大明大使,却是毫不避嫌的找到外交部,想要商量降低关税的事。   英国是此时的制造业第一大国,纺织业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整个欧洲七八成的纺织品都是英国货。   为了满足原材料,英国让埃及种上了棉花,甚至准备打压印度的土纺织业,全力种植棉花和粮食。   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像二十世纪的美国,21世纪的中国,要求自由贸易,互相降低关税,使得资本自由流动。   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才能利用先发优势继续扩大优势。   商讨的的内容很多,包括大明开放更多的沿海、沿江城市允许英国人进行经商居住等,开放藩国的市场。   此外则是关于双方关税的一些协定,主要是讨论如何有效降低双方的关税。   比如英国人就一直希望大明降低纺织产品的关税,而大明同样希望英国能够降低生丝、茶叶、瓷器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并希望英国能够降低部分工业原料,尤其是铜矿、糖、棉花、橡胶的出口税。   南洋的橡胶虽然种起来了,但实际上却只有二三十年,如今大部分的橡胶产自南美地区,如古巴、牙买加等地。   南洋的橡胶产量不足,大明根本就不够用。   同样,棉花、糖的产量都是不足,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普通的底层人根本就用不起。   这件事是互惠互利的。   英国固然是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同样也是欧洲最大的消费市场,大明小半的丝绸都是英国消化。   甚至可以说,英国凭借着一己之力带动了茶叶在欧洲的流行。   下午茶,就是英国人带起来的。   也只有英国人能够享用东方廉价的茶叶、瓷器、美洲糖、印度的香料,其他国家缺一门就喝不起。   “陛下!”龚橙掌管着商业和工业,对这一切再清楚不过:   “如今大明出口茶叶达到了一亿斤,也就是九十万担左右,养活着整个江西、安徽、福建、江苏四省数百万茶农,但如今仍有余力出口三十万担!”   “而英国人的茶叶关税,已经达到了20%,而且还有年年上涨的趋势,这对于咱们来说非常不利……”   “难道他们不想喝茶?”匡源蹙眉道。   “英国佬准备在锡兰,印度,乃至于非洲种植茶树,从而替代咱们的位置!”   “缅甸、日本、朝鲜的茶叶也在不断出口,而关税比我们低了一倍——”   “英国人用心险恶!”这时,胡林翼忍不住出声道。   他们一边自己种植,一边想用藩属国的茶叶来替换掉大明的茶叶,可谓是两手准备。   这两手却很难对付。   一个是难以触及,另一个则是因为藩国出口赚外钱,改善财政情况,大明不好干涉,不然就容易引起不满。   朱敦汉对这却更清楚。   也正是英国佬的手段,让印度的红茶,锡兰茶,乃至于非洲茶,后来居上,占据了整个世界的半壁江山。   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茶叶市场份额不到1/3,如果不是新中国,整个茶叶市场将彻底失去。   而英国佬这一切行动的关键,就在于入超,即贸易逆差。   如果不是生丝的环境太苛刻,欧洲又经常得蚕病,这个出口利器也会得到腰斩。   历史上的日本,就是得到英国佬的扶持,才取代了中国生丝出口,完成工业化积累。   “英国人迫不及待的想打开市场,就是因为入超!”朱敦汉吐露道。   龚橙忙道:“陛下明见万里,就是因为入超。”   “据英国统计,仅在1866年,大明进入白银达到了两千万两,英国贡献了其中的八成,来自墨西哥和南美洲的白银,大半都入东方。”   “而随着我国打击鸦片愈发厉害,英国入超达到了八百万英镑,也就是两千四百万银圆,导致贵金属涨价。”   “而我大明却相反,白银和黄金在跌价,一块银圆兑换铜钱,已经不足九百铜钱……”   幸运的是,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没有变化多少,不然的话英国人怕是前仆后继地用白银来换走黄金。   “也就是说,英国人想扩大出口来改变白银外流的情况?”匡源恍然。   “鸦片也是如此!”龚橙补充道:“他们借助鸦片,就是为了改变入超!”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皇帝。   “前面打归打,生意还是要做的!”   朱敦汉沉声道:“我大明可以有条件的降低关税,但英国也要同时降低关税,尤其是茶叶。”   “龚橙,你作为代表,与英国人去谈判,一定要好好谈!”   “陛下!”这时候,代表江南利益的冯桂芬,立宪派新魁首,终于忍不住发言:   “一旦开门放虎,江南的织布业怕是会得到重创,破家毁门的不可计量呀!”   听到这话,朱敦汉忽然想起穿越前看到的电视剧:百万漕工所系!   英国拥有先进的纺织机器,还有世界各地廉价的原材料,面对江南的工厂,依旧具有强大的优势。   但这,却也是朱敦汉所求的。   瞥见皇帝的目光,龚橙作为嘴替,开口道:“江南百万织工重要,难道五省的茶农不重要?”   “茶农可有数百万呢!”   “再者说了,百年来,布行工厂几乎算是原地踏步,不想着改进机器,只想着剥削织工,克扣工钱。”   “许多因为工伤而残疾的工人,得不到帮助,不得不妻离子散,冻死在街头!”   “这样的局面,也该是时候改变了!”   “况且,朝廷只是降低关税,又没有免税,只要各地的工厂改进技术,奋发图强,还怕没有市场?”   冯桂芬被怼地哑口无言。   朱敦汉心里别提多舒服了。   在他看来,大明的工业化之所以停步不前,一是皇商垄断,二是各工厂躺在功劳簿上生活,没有竞争力。   要放一只鲶鱼过来,逼迫各工厂改进技术,一如特斯拉于电动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