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师诸葛亮

第114章 冬小麦

家师诸葛亮 锋端 3119 2024-09-09 22:19
   丞相回成都后,很快就从将作院派了些五校令、五校丞过来,姜阳也没客气,通通丢给龚叔荣,房舍的修建速度,再度加快。    随着一栋栋房子建起来,城中百姓的脸上也终于多了些笑容。    早在之前,姜阳就以丞相的名义,向所有百姓承诺:只要是在黄元之祸中房子被毁的,都能在原来的位置得到一间草屋。    至于拿房的先后顺序,也公布了出去。    家里有人上城头杀敌的,第一批。    家里有人参与协助的,第二批。    家中男丁皆去世的,第三批。    余者第四批,不过,参与修房的人越多,越早拿到房子。    所有人都没有意见,这么多年来,这还是官府第一次帮大家修房子。    他们现在最爱做的事情,便是休息的时候到新房子边转转。    “王嫂,明天就能轮到你家了吧?”    “是啊,孩子他爸可是冒着丢命的危险,去了城头杀敌。”    “王大哥好样的,下次再有这种事情,我家那口子说也要上去。”    “那指定的,听说老孙家已经住上了?”    “可不是嘛,昨天我就去看了,可比以前的房子还好。”    “得感谢丞相啊。”    “是啊,还要感谢姜县令。”    “我看看孙家的去。”    “等等我,我也去。”    姜阳走在临邛城中,看着越来越有活力的百姓,听到不时传来的笑声,不由心生感慨:    这就是咱们的老百姓,不管遭遇再大的困苦,都会顽强地活着。    就像野草一样。    至于这些困苦到底由谁带来,绝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没有去追究,只是默默承受着。    若能稍稍对他们好一点,他们便会感恩戴德。    姜阳默默捏了捏拳头:“努力吧。”    第二天一早,姜阳便带着随从来到蒲水,今天要确定书院的位置。    无论他以后想做什么,书院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他这个劝学从事的职位,得好好利用。    在姜阳的计划中,他的书院,以后将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同时要开设农学、医学、工学、算学、法学、财会等方面的课程。    不过,他也很清楚,自己这个想法很危险。    自从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才是正统,其他各家学问,都必须要披上儒家的外衣才行。    他要敢公开这么干,就等着天下儒生群起而攻吧。    只怕魏和吴都要笑醒。    所以他准备曲线救国,先从农学开始。    毕竟,农为天下之本,谁也不好说什么。    “将军,为何要把书院建得这么远呢?”    林翼很是不解。    姜阳抬头看着远方:“做学问极为辛苦,远离繁华,才可用心治学。”    公输荣、林翼等人赶紧表达佩服。    可实际上,姜阳之所以选择蒲水,只因这边开发不及,还有大片的空地,同时有大山大河,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从容布置。    还有一个原因,上一世,姜阳来过这里。    当时这里叫蒲江县,以耙耙柑等水果闻名全国。    他与同事们一起,过来采摘过数次。    选择在这里,也是对过去的一些追忆。    姜阳指着铁溪河与蒲水交接的一大片位置:“就这里吧,你们商量着选址,县城里的房子修好后,就先修书院。”    “喏!”    对姜阳来说,书院的校舍不重要,让他们负责就是,外面的那片原野才是最关键的。    又过了两天,大司农秦宓,亲自带了很多农官过来。    “大司农亲自前来,阳不甚感激。”    “安西将军客气了。只是,将军让我等携带大量麦种,莫非是要种冬小麦?”    “哦?大司农也清楚冬小麦?”    “不清楚,不过,籍田丞罗彬,去年冬天种过。”    姜阳最近才知道,蜀中是不种冬小麦的,只种春小麦。    这多可惜啊,白白浪费了一季主粮。    在他前世的时候,家里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油菜与水稻轮种,但稻麦轮种也是可以的。    三国时,就算是小冰河期,成都往南的地方,应该也没问题。    他原以为自己要花很大的精力,亲自去各乡里推广才行,没想到已经有人种过了。    “元君,快来见过安西将军。”    随着秦宓的招呼,一儒生走了过来,看起来文质彬彬。    “下官罗彬,见过安西将军。”    “籍田丞,不知冬小麦收成如何?”    “回禀将军,一亩收成大概两斛。”    “两斛?”    “正是。”    姜阳微微激动起来,与水稻相比,小麦种植的工序要少很多,如果一亩能有两斛的收成,蜀中的粮食产量起码要翻倍。    不过姜阳很快抓住了问题。    “大司农,既然冬小麦收成有两斛,为何没有推广到各县?”    罗彬拱一拱手:“禀将军,冬小麦收成时间较晚,与水稻种植相冲。”    “几时收获?”    “约立夏之后。”    姜阳的眉头皱了起来。    水稻种植一般在谷雨前后,如果冬小麦真要立夏之后才能收获,那中间有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确实会耽搁种稻。    田里就不能种了,播种面积至少要少一半。    可不管怎样,临邛都要先把冬小麦种起来才行。    否则,明年三月再种稻,要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收获。    这一年的时间可怎么过?    说干就干,姜阳当天就通知各乡里到县城来,准备种麦事宜。    “将军,草民种地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冬天能种麦呀。”    “是啊,将军,这么好的麦子撒在地里多可惜啊,给乡亲们吃了,还能多救活几家。”    果然,当姜阳刚一开口,就遭到了亭长、里魁等人的阻力。    对他们,可不能直接用官职硬压,毕竟,种麦一事,还要他们去落实。    如果不能说服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去干,只怕绝大部分麦种都下不了地。    确实是可以检查。    不过这么宽的面积,他总不能自己一块地一块地去看吧。    “这位,是籍田丞罗元君,去年,他就在冬天种过小麦,大司农可以作证。”    可大司农作证也没用,这些人只相信自己的经验。    被逼无奈,姜阳只得再次站出来:“各位乡老,若不种麦,要等到明年收稻。    试问,有几家能坚持到明年这个时候?    要饿死多少乡亲?”    “将军,我等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前没种过啊。”    “无妨,籍田丞会传授大家。”    接下来,姜阳把大家领到田里,让罗彬把去年种小麦的经过和收成描述一番。    这些乡老则问了很多问题,十分详细。    罗彬的回答,也十分细致,显然是真的亲自种了的。    努力两天后,这些人对罗彬越来越信任。    姜阳放下心来,让罗彬全权负责此事,便与秦宓一起到了成都。    刘义在这边鼓捣半个月的成果怎么样,他要来验收一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