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科商工农
“我明白了!粮食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的必需品!” “但是!” 朱棣转折道:“每人每天所需的粮食,都有一个定值!超出了这个定值,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就再也没有了,这时候粮食的价格,在人们眼中就等同于零!” “也就是......粮食变得一文不值了!” “如今我大明的人口不过六千余万,土豆带来的粮食增产,很可能已经超过了这个定值!” “所以在将来,大明的农业恐怕会沦落到最低端......” 朱标也醒悟了过来,说道:“是啊,这土豆虽然是神物,但如果用的不好,反而可能伤到大明的百姓。” “好在我们有任先生支招,发展海外贸易,将吃不完的土豆全部拉到海外去交易。” “这样便能将粮价,稳定在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不至于伤了农户的心。” 而朱棡更是举一反三的说道:“我好像明白如何推演了。” “正如任先生所言,工业化是未来大明的发展方向,那么工人就会越来越多,恐怕工业的收入将会取代农业,成为我大明新的支柱!” “所以这工字,就要排在原本,农字的位置了!” “士工商农?任先生,我说的可对?”朱棡颇有些自得的说道。 不得不说,朱棡确实非常聪明,但他也只是看到了工人的崛起,而没有看到士子地位的下降! 任以虚摇着头说道:“非也。” “是科商工农!” 任以虚直接把士子这一阶层给排除了! 顿时,诸位皇子和太子朱标皆是大惊! 作为这个国家统治阶层的之一的士子,竟然被任以虚直接给排除在外了,甚至连排名都没进? 这代表什么? 这是不是说明任以虚认为,未来不会有士子这一个阶层? “还请任先生详细解释!”众位皇子请求道。 任以虚背负双手,淡然自若的说道:“细数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士人的身份是一直在下降的吗?” “就说先秦春秋时期,士可杀不可辱,平原君为了拉拢士人,而杀掉了自己侍妾。” “换做现在,你们觉得可能吗?” “再说另外一事,古时候丞相一职权势何等之大?可现在不是也被你们父皇一句话,就废除了吗?” “这些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士这一阶层的身份地位在下落!” “而他们身份地位下降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下间读书的人,有能力治理民众的人,越来越多了!” “物以稀为贵!” “人也同样!” “古时候的士没有多少人可以替代,而现在的读书人却一抓一大把,每天参加科举的人如过江之鲫,何其多也?” “而在大明的将来呢?” “农业发达,百姓不愁粮食,工业发达,不愁穿着,出行。” “人人手中都有余财,这时候自然就会涌现出,更多的读书人,文官的超然地位,也就再也不见了。” “因为天下间,随便抓一个人就读过书,能识字,这时候士子还有任何优势吗?” 任以虚的话,听在诸位皇子和太子朱标的耳中,越听越有道理! 现在的士子,大多都来自家中富裕的家庭,就算是寒门士子,也是家中有几亩薄田,能够维持生活的中等人家。 真正穷苦的百姓,是根本不可能读书的! 但若是大明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之后,大明的百姓就会越来越富庶,能读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 自然,读书人也就越来越多! 那时候随便抓一个农民,找一个工人,或者商人,全都读过书,这个阶层,自然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对于知识的垄断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任先生,这士的消失,我算是明白了。” 朱棣继续问道:“可这个科,又是什么意思呢?” 任以虚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郑重的说道:“科,科学也!” “而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性,像蒸汽机的出现,就能为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那如果再出现比蒸汽机更厉害的科技呢?” “体会了解放生产力效果的你们,更应该明白,无论如何,保持一个国家,一个王朝长治久安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解放更多的生产力,调整相应的上层建筑!” 任以虚的话,让人振聋发聩! “只有把科学放在第一位!” “只有把科字放在第一!国家才能千秋万代!” 这句话,可以说不管是放在什么时候都有效。 千百年下看过来,因为资源的争夺,爆发的大战难道还少吗? 只有科技的进步能够阻止这一切。 至少......可以阻止内乱。 而诸位皇子和太子朱标也领会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见证了蒸汽机的出现,和第一次蒸汽机的使用,现在更是要推进大明的工业化。 他们更能了解到,生产力带来的改变,到底是有多巨大的! 这绝对不是历史中记载的某些变法,能够比拟的。 说到底,如商鞅、王安石之类,只是在调整上层建筑,去对应经济基础,属于是被决定的一方,根本阻拦不住历史的大势! 但大明现在做的是什么? 是在改变生产力! 是在改变经济基础! 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历史的大势! 只要遵循着解放生产力的原则,只要将科学放在第一位,那么无论如何,大明是顺着历史的轨迹在发展的! 是正确的! 在众人之中,太子朱标是最为高兴的,因为大明的未来越是辉煌,对他来说就越是好。 因为他才是大明皇位的继承人,而他的子孙后代也会继承他的皇位。 简单来说,大明的未来,就是他的子孙后代的未来。 而其他藩王心中的情绪则要简单很多了,他们更多是明白了科学的力量,并且准备以后在殖民的过程中推行。 只有朱棣将科学的力量深深的记住了! 因为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海外帝国,而以现在科学技术,恐怕想要在他的有生之年,建立起这样一个帝国,力有未逮。 所以他将科学的力量牢牢记住! 这是他未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