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

第171章 捧杀!阳谋!东征高句丽!

   ‘先斩后奏?’   闻房玄龄之言,李象面色平静,眸光掠过这位政事堂首相。   依照政事堂旧例,在诸执宰议事决定之后,一般会以两种方式将结果呈报天子。   第一种便是最为常规的奏章上报,通过既定的三省奏章流程,由中书令上书和天子沟通,并转呈天子意见给政事堂诸位执宰。   第二种则是朝会之上,由首相亲口向天子奏禀政事堂决议。   从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首相的这个奏禀政事堂决议的特权,就是妥妥占据了博弈先手。   很简单。   以先入为主的概念来看,从政事堂首相口中说出的话,自然会被天子默认为是政事堂集体执宰商量决议得出的结果。   而若是出现这等情况,摆在李象面前,就将有两个选择。   一,不管房玄龄说什么,捏着鼻子认栽。   二,当殿驳斥,但这样做的结果,将是两败俱伤,因为天子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中枢系统如此混乱,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殿中之参宴百官,则是一个个面色惊异。   征讨高句丽?!   百官皆是第一次得知这桩大事。   虽然年初百济刺杀新罗主使一案发生之后,就已经有过猜测,天子必然征讨高句丽与百济,但是没曾想到,刚刚平定薛延陀,这事竟然已经提上了议程。   其实李世民也没想那么着急,都是因为高句丽的那封装杯国书,让二凤极度不爽了。   “哦?”   大位之上。   李世民闻言,眼眸一亮,显然很是期待。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李治小野鸡拍马都学不会,房玄龄在这大宴之上的奏报,仅是几句话铺垫之下,便是直接杜绝了天子将会反感的可能性。   “政事堂是何决议。”   天子话音落。   房玄龄便是走出席位,抬步走到这殿中。   既然是说正事,就得有说正事的态度,自是要来到殿中。   行礼,称道。   “启奏陛下。”   “政事堂诸僚皆以为,高句丽目无上邦,肆掠乱民,天人共愤,当发兵诛讨之。”   一语出。   李象眼眸微凝,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自个耳朵是不是听错了,这房玄龄怎么突然就认怂了?难不成是昨天被自己唬住了?   不对,一百个有九十九个心眼子不对。   这房玄龄能够稳坐首相二十载,又是当年玄武门主谋,其心思之深沉,行事之谨慎,当世罕有人所能及,他的每一句话,李象都必须深思熟虑。   并且,细察之下,不仅是李象对房玄龄这话感到惊异,萧瑀、狄孝绪、孙伏伽,皆是如此,甚至包括高士廉、岑文本、韦挺、马周这几个房玄龄的自己人,此刻一个个都是眉头紧蹙,显然提前并不知情,不知道房玄龄为何突然变了态度,又究竟是想做什么。   “不错。”   “这个决议很好。”   大位之上,李世民笑了,从这笑容来看,就知道天子很满意。   李世民所要的,就是这个决议,毕竟他想干高句丽的这件事也不是揣在心里一两天了,就算没有年初那档子事,李世民也会选择在自己有生之年,狠狠干他娘的高句丽一票。   隋唐这年头,当皇帝不干高句丽,这皇帝当的有什么意思?   称帝不伐高句丽,纵使圣君也枉然。   天子在表态赞许政事堂决议的同时,目光不忘看了眼李象,那是称赞的眼神,似乎是在说:好大孙,干的漂亮!   ‘这房玄龄只说了讨伐高句丽,并未提及天子亲征之事。’   李象扫了眼房玄龄,他注意到这老小子的话明显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未出口,这另外一半,大概率才是重点。   “臣等以为,兵伐高句丽,当择一良帅统之。”   “诸僚决议之后,皆是一致赞成,以秦王李象封狼居胥之威,可以河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之身份号令草原诸部,命草原诸部从北面进攻高句丽,大大降低我军之损耗。”   “且秦王殿下为陛下皇长孙,天子长孙,代天子之名征讨不义之国,实为正统。”   “故而,诸僚议定,请陛下先以秦王殿下为征讨高句丽之统帅。”   接着。   还不等众人从房玄龄这番话中反应过来,房玄龄又是紧随补上一句。   “倘若秦王殿下前线失利,可再由陛下亲征,荡灭高句丽。”   闻言,李象眼眸掠过冷意。   他娘的!   难怪刚才一直话里话外吹捧自己这个秦王,敢情是在这里埋好了坑。   从统帅选择理论上来说,秦王李象刚刚平定草原,强势荡灭草原强国薛延陀,拥有着封狼居胥之威,现在草原各部又是尽数划入了河东道,以秦王之威,可号令草原诸部齐攻高句丽,确实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人选,论据可靠,理由充分。   并且,房玄龄还附加补充了一句,并非是反对天子亲征,而是希望先由秦王先征,待局面不利之际,再由天子出马。   而这也符合逻辑常理,哪有一开始就老大出马的。   随着房玄龄一语出,这宴上诸臣,无不是眼中泛起思索之色,毕竟谁都清楚,这征高句丽和征薛延陀可不是一码事。   前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损兵百万,耗粮无数,这征高句丽俨然是早已成了中原王朝的恶魇。   ‘老阴比。’   李象面色丝毫不改,心中已经是将房玄龄祖宗十八代都挨个集体问候了个遍。   原因很简单。   高句丽,可不是薛延陀。   如果给唐初被大唐所灭的十多个国家排个灭国难度层级,嗯,足足灭了十多个,只不过唐初各项战绩太彪悍了,以至于好些个被灭的都没有资格被世人熟知。   第四阶梯:其他国家(龟兹、中天竺等)。   第三阶梯:高昌,吐谷浑,铁勒,薛延陀,百济以及‘降服吐蕃’。   第二阶梯:东突厥、西突厥。   第一阶梯:高句丽。   从这个难度层级来看,灭高句丽和灭薛延陀,二者之间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毕竟薛延陀只是一个新兴的草原国度,统治基础还不牢固,只需要歼其主力,直捣其王廷,便能将其崩溃制胜,而高句丽则是传承数百年、且高度汉化的国度,城池遍布,需要一步步攻克,再加上半岛地势‘多大山深谷,无原泽’,这妥妥的易守难攻,以及‘季秋草枯,辽塞寒烈’,待到深秋之后,气候便是变得极其恶劣,这同时也意味着唐军无法在辽东久战。   而且最为主要的一点,还是粮道的难以补给。   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军粮补给跟不上。   在这般诸多元素的综合之下,历史之中,就连‘自古能军无出其右者’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精心准备之后,亲自出马,把朝中能打的大将和能臣都给带上了,都没有一次性搞定高句丽,最后结果还只是把高句丽给打残了,因粮草后继乏力等问题,无奈选择了班师回朝。   待到高宗时期,等到高句丽的实际掌权者渊盖苏文死后,高句丽陷入内乱,大唐才趁势以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走水路登岸半岛,联新罗先行灭了百济,进而再由李绩和薛仁贵,由陆路一举克定平壤,前后夹击,覆灭高句丽。   现在房玄龄把这口锅摔在李象身上,不就是明摆着设局,只要秦王李象征讨高句丽失败,待其归朝之际,再发动群臣来一遭口诛笔伐。   秦王李象的这一身军功,就算是彻底毁了。   要知道。   李象真正的崛起,就是在平灭薛延陀之后,也就是依靠军功。   这是一场房玄龄给李象布下的阳谋,为了这一场阳谋,他甚至甘愿放弃自己拒绝征讨高句丽的政治主张。   赌的,就是李象征高句丽必败。   随着房玄龄奏禀话音落下,高士廉等人顷刻便是明悟房玄龄何意。   高士廉率先站了出来,出言道:“陛下,房相所言,甚为在理,以秦王为先,天子后镇,乃是当下最为妥当之策,百官、万民,皆如所愿。”   这话,倒是真确无假。   因为前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而败国之事,天子若是要亲征,百官群臣、天下万民,必然都是抵触至极,可而若是换秦王去,则是相对抵触情绪要小的多得多。   接着。   岑文本与马周,二人亦是接连发声,表示附议赞同。   “秦王殿下携封狼居胥之威,得万民拥戴之意,统御我大唐天军与草原各部兵马,必能一举克定半岛,荡灭高句丽,彰显我巍巍大唐。”   毕竟房玄龄在话语中已经是提前说了,这是政事堂集体决议的结果,高士廉等人身为政事堂执宰,此刻站出来表态,也属于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不愧为房玄龄。’   面对房玄龄这等捧杀阳谋,李象心中很清楚。   他接下来除了强势破局,用荡灭高句丽这一条路来打脸之外,应该是没其他选择了。   说实话,这其实有悖于李象在征伐高句丽这件事上的初衷计划。   在征伐高句丽这件事上,李象起初的想法是,自己跟着李世民亲征,混个某路行军大总管之类,在天子麾下建立军功,如此既稳定,又不用背锅。   但是现在看来,计划明显赶不上变化了。   而在大位之上,天子李世民微微皱着眉头,目光看向了李象所在,显然是在等着李象的表态。   面色平定,秦王李象在百官和天子注视之下,缓缓起身,抬步走至这太极殿殿中,眼底有着阴鹫之色掠过。   ‘房老狗,你阴我,我也不会让你好过。’   ————————   ps:月初第一天,求月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