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怎么阻止我爹造反!急!

第206章 大唐亡国论!(求月票!别养书啦!)

   “本官代夫人,谢过秦王殿下。”   房玄龄面上带着标志性的微笑,实则一口老牙已经是快要崩碎了,他现在都不知道回去之后怎么跟自个老婆解释这个问题。   因为女人,从不听解释,尤其是涉及到其他女人的问题之际。   “哎呀,真是抱歉,本王忘记梁国夫人这一趟也来了!”   (梁国夫人:房玄龄正妻)   似是想到什么,李象一脸惊讶之色。   “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啊,本王不会影响到房相夫妻伉俪吧?”   咯吱,咯吱。   已经臻至六十余岁高龄的房玄龄默言不答,此刻想来已经是在纠结,回去之后究竟是跪搓衣板还是跪搓衣板?   又或者,担心今夜能不能进家门。   而就在这时。   “陛下驾到——!”   随着一道中气十足的高昂唱名声在这殿中响起,抬眼望去,只见天子李世民意气风发的走入殿中,班列诸臣皆是纷纷起身,朝天子躬身行礼,直到李世民落座于大位,才是重新逐一落座。   “今日之廷议,唯决一事。”   当李世民落座之后,开口便是一句,直接定了这场御前会议的基调。   此话一出,这让原本已经是准备好几十页ppt的一众各司主官,无不都是心中感到懊恼,熬夜准备了这么久的汇报ppt,结果竟然一个字都不用念,早知如此,有这ppt的功夫,还不如造人。   而一众执宰。   随着高士廉强行退休和刘洎被贬黜京外之后,当下政事堂之中宰相,有这么几位:李象、萧瑀、狄孝绪、孙伏伽、杨师道、房玄龄、唐俭、岑文本、韦挺、马周,以及李绩。   合起来,一共十一人。   在天子道出‘唯决一事’这四个字的时候,李象、萧瑀、狄孝绪、孙伏伽、杨师道,他们五个是一点都不感到惊讶的。   毕竟天子要决的事,就是他们搞出来的。   此时此刻的杨师道,虽然并没有明说入了象党,但是实际上,当他前几天,因为人情问题,而代为向天子递上的那封看似并不显眼,只是陈述‘大考混乱、百官惫怠’的奏章之后,他这几天才是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何时已经是被拽上了秦王的贼船,现在是想跳船都来不及了。   为此杨师道郁闷了好些天,但也没法,他深知其中道理,既然已经是上了贼船,就只能埋头干了。   如此一来,政事堂变成了这般比例。   象党:墙头草:三党,5:1:5。   而以房玄龄为首的三党,唐俭、岑文本、韦挺、马周等五人,以及坚定‘迎奉上意’的李绩,则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收到。   连三党五位执宰都不知道,魏王李天、晋王李治、吴王李恪,以及其他各衙主次官就更加是不知道了。   至于长孙无忌这位刚刚得以回到天子身边的无鸟者,昔日叱咤庙堂的无忌,当下蛰伏苟安的无弹,只能是默默苟着,他清楚的知道,现在的自己需要时间和机会来重新积累获取天子的信任。   正当诸臣疑惑之际,天子李世民开口了,直接道出议题。   “三年一次的百官大考将至,不仅是吏部负责大考的主次官频频生故,从朝廷到地方十道三百六十州,天下各级官员之中,劣迹斑斑者、尸位素餐者、懈怠渎职者,可谓是不胜枚举。”   “天下官员有今日之局面,着实是让朕感到意外。”   “或许正如先贤圣人所言,知安忘危,沉沦太平。”   大位之上,李世民的这一番话出,房玄龄面色未变分毫,眼眸却是微凝,以极快的速度给岑文本等几个使了个眼色。   其目光,尤为是看了眼吏部尚书狄孝绪。   他此刻算是明白了过来,为何在这小十天的时间之中,狄孝绪这个吏部尚书突然变得那般刚猛无比,完全不顾他房玄龄是他狄孝绪的直属上司,一个考功司的主次官人选,在吏部和尚书省之间来来回回推,上去一个干掉一个,以致大考现在都还未正式开启。   并且。   这段时间以来,吏部各司不断有着奏章上奏,内容基本上都是对朝廷或者全国各州县官员的弹劾,其中弹劾内容倒也是也简单,大多都是以‘办事懈怠’、‘效率低下’、‘拖延渎职’等罪。   当然,在大考百官的这个时节,作为考核百官升迁贬黜的吏部,上奏这等有关官员工作情况的奏章,属于一桩非常合理的事情,完全挑不出毛病。   而这些奏章,大部分都被房玄龄给压在了尚书省,毕竟这点小事,流程上只要上呈到他这个尚书左仆射就够了,还没有必要呈送天子。   但只要是上奏了,就会有奏章存档,若是有人上奏陈述此事,天子只需要派人去一查奏章存档,就能明了。   ‘李象,你究竟想做什么?’   房玄龄面色丝毫不变,眼角余光扫了眼左侧边的李象。   以房玄龄这般多年的治政经验来看,如百官懈怠、拖延渎职,甚至包括贪污受贿,这都是天下安定、承平日久的必然产物,毕竟都已经稳坐天下了,好不容易成为手握实权,可以鱼肉百姓的人上人,谁不想享受享受,屠龙勇士终成恶龙。   这是历代王朝都不可避免的毛病,在房玄龄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   既然国家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等问题,那便严格治下、整顿吏治,在地方巡察和京察上加强一下督察力度和加强重罚,以及在每年小考,每三年一次的大考上越发注重官员升迁考核便是,在这上面还能够做出什么其他文章?   心中快速思索,房玄龄还是没有想到,李象通过这件事,能从中获得什么。   不仅是房玄龄疑惑。   岑文本、马周、韦挺等几人,都是有些迷糊。   其实。   不仅是他们迷糊。   就连萧瑀、狄孝绪、杨师道、孙伏伽这几个,也都是不清楚秦王殿下这样做目的是什么,因为李象只是告诉了他们做什么,但是只字未提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但既然秦王殿下有指示,管他三七二十一,照着干便是了。   这时。   天子的声音继续响起。   “诸卿以为,天下官员这等境况,当如何是好。”   话音落。   诸臣皆是沉默。   一般这种涉及面太广的事情,都得宰相们先说,先看各自山头老大的意思。   这时,执宰之中的岑文本率先开口。   “陛下,天下安定,盛世之际,百官才有可乘之机于懈怠政事,这皆是因四海承平已久,亦是说明,当下乃为数百年来难得之盛世。”   老规矩,提出自己意见之前,先吹一波二凤的功绩作铺垫。   “臣以为。”   “当下百官惫怠,只需加强京察和地方巡察,以及将官员的考核更加严格,并重责拿办一批渎职官员,同时派遣德行渊厚之人前往各州宣讲法礼,如此便可遏制此等不良,肃清朝野风气。”   岑文本最后用了四个字,对这件事进行了定性:不良风气。   话音刚落,一道冷笑在这玉霄殿中响起。   “呵。”   殿中很是安静。   这一道冷笑,自是引起了诸官以及天子的目光。   只见。   萧瑀站起身来,行礼,道:“岑侍郎所言,老朽不敢苟同。”   “百官懈怠政事,这究竟是不是盛世之兆,老朽不清楚,但老朽清楚的是。”   “官怠一政,贻伤万民。”   咯噔。   大位之上。   李世民面色微变,眉头猛的一蹙。   官怠一政,贻伤万民。   这八个字,对于二凤来说,实在是太有杀伤力了。   此时,杨师道亦是开口了,显然都是提前对过词的,彼此间节奏衔接的非常好,道:“陛下曾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日百官怠政,与覆舟何异。”   咯噔。   李世民心情又是更沉重一层。   有道理,说的有道理啊!   萧瑀和杨师道两人的一番话,直接把这件事给上升到了亡国的严重程度。   而此刻。   房玄龄的眼角余光,则是落在旁边的李象身边,他知道,萧瑀和杨师道都只不过是铺垫,重头戏则是在秦王李象。   这时。   大位之上的李世民,在听完萧瑀和杨师道的话之后,目光亦是朝着房玄龄和李象望来。   出于这几个月来养成的新习惯,李世民的目光率先是看向了李象,就像他过去每次都是率先询问长孙无忌一样。   “象儿,你怎么看?”   李世民开口问道。   得言。   李象面色正肃,称道:“民为水,天下为舟,百官为桨手,君王为掌舵,舟水并济,桨手与掌舵一心,便可乘风破浪,盛世不衰。”   “若浆手逆水,水便不容舟,纵掌舵有万钧之力,亦是难逃覆灭之局。”   这一番,就是李世民水舟之论的升级版,用李世民自己的理论来论证,自是更有说服力,可见李世民面色认真,显然是听进去了。   不仅是李世民听进去了,这玉霄殿中的一应诸臣,都是听的一愣一愣的,从面相上来看,有一种被忽悠不轻的感觉。   有道理!着实是有道理!   民为水,天下为舟,百官为桨手,君王为掌舵,秦王殿下的这个比喻,实在是太形象了!   果然,治大国如烹小鲜,越简单的比喻,越能论证问题的重要性!   接着。   李世民凝重的点了点头,又道。   “那你以为,当如何解决目前之困境?”   得言,李象缓缓起身,面色庄重,朝大位之上的天子李世民行礼,称道:“臣以为。”   “唯有新法,方可救国。”   话音落,殿中诸臣哗然。   新法?   哪里来的新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