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是个什么地方? 先秦时期,这里是百越之地。 要不是赵佗最后在这里驻军,并且在汉朝的时候,还献出了百越之地,使得汉高祖之后开始经营百越,这里恐怕一直都是不毛之地。 一直到大唐,这里其实还是西瓯、俚人比较多。 甚至是到了大宋时期,这里也被称之为呼俚人,也就是夷族人。 李世民在李泰十四岁的时候,直接把他的封地定在这里。 就相当于是流放的意思了。 历史上,李元昌等人就封,李泰还能留在京师。 等到了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甚至是把弘文馆也给了李泰,摆明了,我可能要把皇位传给魏王李泰。 这种信息,很快就让那些投机的臣子们,直接倒向了魏王李泰。 开始为他筹谋划策,学习李世民,来一个老·二上位。 只不过,最后李承乾谋反,让李世民意识到了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也犯了和他阿耶一样的错误。 所以,处罚了李承乾之后,也顺带处罚了李泰,提拔了李治。 算得上是在最后时刻,想要避免自己那个玄武门之变的污名一直传下去了。 好在,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 这是两个儿子。 那他最后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李元昌这些亲王,也都早已经就封,封地嘛,其实也比较远。 要么在蓟州之北,要么在汉中之南,要么在陇右之南,甚至是到了突厥那边了。 这就是陈平安当初所说的,封地在内,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封地在外,还能够把大唐的边界的界碑慢慢地往外面扩张,温水煮青蛙一样地,让大唐的疆域版图自己去扩大。 只不过,李世民和陈平安,甚至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李勣等人都知道了这一点。 而李元昌、李泰等人还悟不到。 对于李泰而言,就是被抛弃了,被放逐了。 其实,李世民也有这个想法的,因为史册上说长孙皇后会在贞观十年去世。 之后,他更加宠爱李泰,以至于逼得李承乾不得不谋反。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他在这贞观八年的年初,直接把李泰给扔到了贺州。 眼不见为净。 李泰若是真的有长远的眼光,历史上也不会在李承乾谋反之后,还会受到牵连。 说白了。 李世民的拎不清的宠爱,让李泰也迷失了双眼。 至于现在,这种突然的就封,还是贺州这种贫瘠的地方,百姓都是夷族人的地方,就相当于是抛弃。 这种‘无情’也遮蔽了李泰的双眼。 离开京师长安的那一天,李泰看起来还温和,先是和长孙皇后等人告别。 甚至是连李承乾都求见了,做了告别。 还和京师长安的几个以前的亲朋好友,还有他的老师等人,做了告别。 只是,坐上马车之后,李泰脸色阴沉无比。 因为大唐现在规定的必须十八岁才能成婚,所以如今已经十四岁的李泰并没有结婚。 不过,李世民已经在为李泰谋一个王妃了。 历史上,李泰好像是十三岁结婚,也就是贞观六年的时候。 而如今,他还是单身。 在这之前,也很少有十四岁还没有结婚的亲王,然后直接去就封的。 李泰算得上是少有的亲王。 故此,李泰才更加埋怨,更加有怨气。 三千天策卫。 这是李世民送给李泰的。 毕竟如今的岭南之地也不是很太平。 刚刚二十岁的薛仁贵,已经成为了大将军,可以独领一军的军职。 还在高州那边,当着他的岭南东道折冲府的大将军。 贺州距离高州不远。 李泰就封的同时,李世民也送书信一封,给了薛仁贵,吩咐他对贺州的李泰照顾一二。 毕竟怎么说,这也是长孙皇后所出,是他的亲儿子。 李元昌那些人就不必说了。 史册上,李元昌鼓动李承乾谋反,以至于李世民现在还耿耿于怀呢。 可是李泰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儿子,自然要区别对待,不能出什么意外。 “放心吧。” “你忘了,高州那边还有一个薛仁贵呢。” “贺州距离高州并不远,朕已经书信一封,告诉薛仁贵,多多关注贺州,照顾一下李泰。” “朕也打算让辅机等人,培养一些年轻才俊,等到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之后,就安排他们前往贺州、高州等地,为大唐治理岭南道。” “你是不知道,这岭南道其实乃是一个雨水丰沛、土地肥沃之处。” “相比较陇右道、河北道、河东道等地,这岭南道更适合耕作,也更适合百姓们居住。” “朕打算借此机会,慢慢地开垦岭南道,把一些未曾落户的流民们安排在岭南之地,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有地落户,还能够登记造册之后缴纳赋税。” 李世民在安抚着怀了身孕的长孙皇后。 怀了孕,就不能生气。 这要是气出病来,以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把李泰留在京师,长孙皇后可能不会心生忧郁,可是已经十四岁的李泰,已经开始对他座下的这个位子感兴趣,过于积极表现自己了。 若是再不让他就封,恐怕,朝中一些大臣们会生出不该有的想法。 李世民仅仅是试探了一下,就发现有人真的这么做了。 不敢想象,他若是偏心李泰,会是个什么样子。 长孙皇后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也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她虽然一直在后宫,可到底是聪明的女人。 如何看不出来,李泰若是不就封,一直在这京师,会是什么结果吗? 又如何看不出来,李泰最近这一年多来的小心思? 作为李泰的亲生母亲,长孙皇后更加了解自己的儿子。 “二郎多虑了。” “我一切都听二郎的,青雀如今也已经十四岁,二郎这般大的时候,已经成家。” “青雀也是时候去就封了。” “只是……我怕青雀不明白二郎的良苦用心呐。” 知子莫若母。 长孙皇后的担忧不无道理。 李世民听了,沉思片刻,认真地回道:“朕会给他写信,等每年大朝会,招他回来,亲自教导一二。” “陈平安曾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其实大部分原因都是没有有效的沟通和交谈。” “所谓赤诚之心,其实就是坦诚以待。” “而父子之间也可以坦诚以待,朕就直接说明了缘由,有一些事,藏着掖着,反倒是坏事儿!”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 …… 陈平安摇了摇头。 看着自己所写的史册,就是一阵惋惜。 开元十九年之后。 李隆基的操作也不少。 首先就是这宦官越来越得宠,得宠也就罢了,还能掌权。 这是完全忘记了东汉末年的十从侍之祸了啊! 好在,姚崇、宋璟之后,还有几个宰相,也算是尽职尽责了。 这些能臣里面,有着张说,然后还有韩休。 要不是这些个能臣辅佐李隆基,再加上,李隆基也正值壮年。 心性和手段也是不缺的,所以还能做到任人唯贤,能够做到不以私宠而挠法。 而一直到开元二十二年,李林甫入相。 唐朝之衰败,差不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吧。 再然后,就是开元二十三年,册立杨玉环为寿王的王妃。 至于这位寿王,那也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所生,也是极为宠爱的皇子。 在这时候,可能是最有机会入主东宫,成为大唐太子的那个人。 只不过,造化弄人。 李隆基为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册立了一位王妃,最后却又翻脸了。 可谓是这大唐史册上,最大的笑话之一。 只不过,这都是后话,也就是以后的史册上,才会出现的一幕呢。 所以呢,这一次交上去的史册,李世民看了之后,也没什么想要说的。 一切看起来也都还算是正常。 并且,李隆基的一些做法,堪称是明君之风呢。 “朕打算写信告诉李泰,朕不想再出现玄武门之事,所以会尽心尽力培养李承乾,不仅如此,还会扶持他接手皇位。” “他和承乾乃是亲兄弟,应该互帮互助,朕也会告诉承乾,他也要好生地对待李泰等亲兄弟。” “毕竟,几十年之后,这大唐就真的要靠他们。” 陈平安见到李世民似乎想要听一听他的意见,才回道:“陛下,臣以为,坦诚一些,总要比犹犹豫豫、隐隐约约,甚至是表以恶意要好很多。” “最起码,魏王殿下看了之后,也可明白陛下之心思,明白陛下之用心良苦。” “为人子,他若是能够领悟得到,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若是领悟不到,那自然就是不值得了。” 说实话。 作为大臣,若是参与到这种皇家之事,特别是关乎于皇位传承这种涉及到夺嫡的事情上,多半是没有好下场的。 陈平安也明白,历史上也写的明明白白了。 但是,他已经自爆身份了,在李世民的心中地位不一样。 而李世民也并不是朱元璋那等人,动不动就是血流成河,手中的四大案,也是青史留名了。 故此,陈平安虽然也有顾忌,不过并不是那么的重,也是主打一个坦诚。 李世民点了点头。 他也明白陈平安的意思。 若是李泰能够领悟到他的心思,能够好生地开发岭南,做出一番功业来。 李世民肯定会让他去南边,当一个土皇帝都可以。 若是领悟不到,那以后,就永远只有贺州这一块封地了! 甚至是可能连封地都没了。 “再说说陆权论和海权论吧,朕上一次听完,还是领悟到了不少的。” “如今,突厥内乱越来越多,那些个胡商们更愿意来大唐定居,而不是在有着十二个可汗,互相抢牧场的突厥。” “至于吐蕃,因为佛教和密宗之间的争斗,也激烈了起来。” “禄东赞已经是自顾不暇了。” “东瀛那边,自从上一次的地震之后,到现在也没能缓过来。” “朕用了物资,换取了在鹿儿岛再建造一座都城,一个码头。” “于陆地上,朕已经打算开出第三条丝绸之路,从长安到交趾,再从交趾到天竺,从天竺到拜占庭。” “这样一来,岭南那边的一些果脯、丝绸等,也可以从贺州到交趾,再到天竺等地。” “一北、一南。” “你觉得如何?” 陈平安想了想,脑海里面关于世界地图也检索出来了,按照这个地图,看了一下。 若是北地的东斯人能够形成一个有着规则的番邦,这西域丝绸之路将会更加有着让商贾们眼红的利益。 然而,如今的北地之东斯还没能形成一个有规则的番邦,还在一个非常原始的时代。 商贾们去了,只会被杀死,然后分了货物,甚至是连商贾的尸首都能给分了。 所以,从北地这一条路到拜占庭,凶险十分大。 到现在,也只是组建了大型的商队,然后有着不少的刀客护送,才敢走一遭。 而从南方出发,从交趾到天竺,似乎更近一些。 就是这南方的瘴气实在是太严重了。 很多都是深山老林,一些猛兽也比较多。 就比如这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天堑。 这可比蜀道难多了。 不过,也不是不能找到一条路。 真要是能开发出来,同样也是功在千秋。 这将会是中原连接西方最好的一条路线了。 北地可是会因为冬季的严寒而停止行商,还有一个土地沙漠化,也会影响到丝绸之路。 南边的影响就少了。 “陛下英明,臣以为此法可行。” “臣会想一想,千年之后的西南之地的路线,若是可以,倒是也能先把路线做出来,再让人去探路。” 李世民道:“嗯。” “如此也好,倒是也能节省时间了。” 陈平安道:“陛下,只不过,这西南之地也多山川,那山川比之蜀道之山川还要险恶。” “千年之后那也是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才修建的道路,如今,若要说路线,其实从海上沿着海岸线往西,会更方便。” “若是没有那般便利的路线,那就顺着海边往西。” 李世民道:“路程长也没关系,只要是能够到天竺,岭南的商贾们也会选择走一遭的吧。” 陈平安叉手行礼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