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传送大唐

第236章:天可汗的棋局

传送大唐 余秦唐 6742 2024-09-09 21:55
   陈平安也觉得长安很好。   前世设定旅游路线的时候,西安有过几次都在计划之内。   他不太喜欢凑热闹,什么大唐不夜城去过一次,看一看,也就可以了。   那里已经成为了商业化的活动场所。   他更喜欢去博物馆、秦皇陵、乾陵、昭陵这些地方,还会去西安城墙上走一走。   又或者一些小巷子里面,穿一穿。   现在也不太喜欢凑热闹。   李世民为了彰显自己的孝心,特意大办,定下了不少活动。   一直要到十月底。   也就是李渊出殡,归葬于献陵以后,方才结束。   差不多五个月的时间啊。   对此,陈平安也没劝说什么,以政务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的话。   他相信这八年来,时不时讲述后世的那些个理念,什么王朝周期律、经济学、陆权论、海权论等等知识点,李世民的眼界还只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这位帝王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位帝王了。   他的心性、眼界、目光之长远、雄心、野心等等,都不再是以前那般。   所以,李世民想要大办,必然有着他自己的缘由,而不是‘以孝之名’。   “阿耶,我们还不能吃肉肉嘛?”   小云菱抬起头,眼巴巴地看着陈平安,微微嘟着嘴,有一些委屈地问道。   她已经七天没有吃肉肉了。   如今还是国丧期间,大家也都要遵守国丧之礼。   李家信奉的是道家,所以自然不会推行什么勿杀生的规定。   不过,从李渊死之后开始,在这七天内,是不能吃荤腥的,直到头七过了才算结束。   在这七天里,别说吃肉喝酒了,就算是过一下夫妻生活也是砍头的大罪。   陈平安和敬晓月、吴依依也算是老夫老妻了,敬晓月如今还在带着小云萱,照顾着陈云烨的学业和日常,吴依依也照顾着小云菱,不过是七天而已,忍得住。   可是,已经吃惯了火锅、卤煮、烧烤、炒菜、糕点等,每天大鱼大肉、大吃大喝的京师勋贵们却有一些忍不住了。   他们在家偷偷地吃,想尽了办法,弄一点点儿火炭,然后悄悄地烧烤几个肉串,解解馋。   皇帝不让在这七天里面吃荤腥,大部分人确实是不敢,就算是有小孩子馋了,那也是用其他的零嘴哄一哄。   陈平安见陈云菱那委屈巴巴的眼神,就只好蹲下来,低声道:“不急,明天就可以吃上肉肉了。”   云菱这才笑道:“太好啦,明天就能吃上肉肉了。”   小云菱很好哄的。   而且,陈平安也从未欺骗过她,只要是答应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而做不到的事情,就不会轻易答应下来。   不管是对小云菱还是对小云烨,都是这样,以身作则,从不会说大话哄着。   因为大人这样哄孩子,将来,孩子也会这样哄大人。   其实,陈平安已经是尽可能地丰富着这七天来的饭食了,果汁、果脯、果干、糖糕、芝麻果炸,干炸蒲棒、香酥大排、清汤鱼圆点心。   也算是做到了合理营养,让陈云烨、陈云菱不至于缺少营养,甚至是饿着肚子。   不过,七天不吃荤腥,再多的小零嘴,也不管事儿啊。   陈云烨还好,已经八岁了。   知道如今乃是国丧期间,大家都要遵守规定。   所以就算是有一些嘴馋了,也能忍得住,每天只要是吃个七分饱,饿了再吃点儿零嘴,也能勉强度过。   七天过去。   那些个亲王们也陆续回到了京师。   一些活动也陆陆续续举行。   对于这些个理解不太懂的陈平安,直接向鸿胪寺那边要来了章程。   然后,每天按时到点就可以了。   一直到了六月初。   活动少了。   李元景、李元昌这些亲王,要回到他们的封地上去。   而李恪、李泰等人也是一样,各回各家。   他们的家已经不在京师长安了,而是在封地的王府,那里,才是他们的家。   李恪拜别了李世民,还有他的母妃,带着亲卫们离开了长安。   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来了。   只有李泰,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做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又是在大安宫的偏殿大哭,几次昏厥过去,表现的力度,和李世民都不相上下了。   然后,又是天天向李世民请安。   恨不得天天陪在李世民的身边,端茶倒水什么的,唤回李世民的父爱之情。   然后,也去了东宫那边。   想要和李承乾称兄道弟。   历史上,李泰的表现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以为他文采斐然,把弘文馆交给了他。   再然后,就有了不少大臣开始倒戈,站在了李泰这一边。   而如今,京师的大臣们看着李泰的那些动作,以及李泰时不时,找到机会,表达出来的意思。   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躲得远远的,害怕引火上身。   李承乾为监国太子,这太子之位已经很稳了。   这些年,又是跟着李世民身边,是越来越像父子俩。   他们可不敢和李泰亲近。   不说李世民会不会不满,绝对他们要掺和夺嫡,就单单一个监国太子,以及太子一系的那些官吏,盯上了他,怕是要自毁前程了。   李世民之所以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想要看一看,李泰都已经是这般表现了,有没有人会暗中帮他一把,给自己谋求一些利益。   可惜,十几天过去了。   一直以来,都是李泰自己一人,在这皇宫里面跑来跑去。   “河北道的那几家,也忍住了?”   李世民看着密报,稍微有一些意外。   他当初把李恪的封地定在了恒州,可不仅仅是为了幽州之地的发展。   更多的,还是那河北道之地的名门士族。   根据陈平安所写的史册,他发现了一些细节,那就是河北道的一些名门士族,非常活跃。   贞观年间,就好像和关陇世家在暗中博弈。   李世民在陈平安的那些诸多信息灌输之下,对于如今大唐制度,还有其他时期的制度,也有了一个大致地了解。   知道的越多,对如今的制度缺陷也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就比如封地这一点。   朝中的那些国公、有着爵位封地的大臣们,对于自家的封地,那都是特殊关照着。   就算是一些纨绔子弟,喜欢欺男霸世的人,都不会对自己的封地动手。   而各家都比较看重自家的封地,因为他们的封地的百姓们的日子越好,给他们上贡的也就越多。   同时,他们的名声也会越来越好,而封地中的百姓们对他们的忠诚度才会越高。   像是五姓世家,他们的大部分封地,那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所以,他们的封地中的百姓们对他们十分忠诚,若是想要培养死士,必然是出自于各家的封地。   那么,这些人若是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若是想要过上有着花不完的钱的日子,又不能对自家的封地进行剥削,也不能对别人家的封地进行剥削。   他们就只有去剥削那些不属于封地的百姓,而这些百姓,其实也有着封地,他们的主家是这天下之主,是坐在皇宫中的九五之尊的座位上的那个人,也就是大唐的皇帝。   李世民已经起了心思,想要收回这些封地。   可是,这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只能说,温水煮青蛙,往后的封地,只会越来越远,越来越偏。   至于这大唐境内的封地,都要慢慢地收回。   陈平安说过均田制的好与坏。   第一个好处是土地的公平分配,均田制通过按人口分配土地,保证了每个农民都能拥有相对公平的土地份额,有利于实现土地的公平利用。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二个好处是促进农业生产,均田制的实施使得大量无主荒田得到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由于土地分配相对公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第三个好处是增强国家赋税来源,均田制使政府控制了大量的自耕小农,这些农民成为了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从而增强了国家的财政实力。   第四个好处是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旧地·主阶级的力量,使农民能够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和谐发展。   不过,这个制度也有着一些缺点。   第一个就是土地管理挑战,由于土地被平均分配给每个农户,每个农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耕种和管理土地。   这对于如今的大唐农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能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第二个是人口变动问题,均田制在重新分配土地时,需要考虑人口数量的变化。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土地分配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人口增加过快,可能导致土地分配不均;如果人口减少,则可能导致土地闲置。   第三个是土地过度集中风险,虽然均田制在初期能够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有可能通过买卖、继承等方式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发展。   这一点,其实也就是陈平安所讲述的土地兼并问题,也是导致大唐后来动荡不安的隐患之一。   还有第四个缺点是制度废止风险,均田制的实施依赖于土地国有制的基础。   然而,在唐中叶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土地国有制受到严重破坏,均田制也因此无法继续实行。   而这个制度被破坏之后,大唐也已经是日薄西山,藩镇割据的情况。   李世民在下一盘棋,想要用李元景、李元昌,甚至是李恪、李泰这些人,理一理大唐境内的封地。   只是很可惜,李恪这一次回到了京师,参与国丧,河北道的那些名门世家,却一点儿动作都没有。   他们似乎是不想参与这一场夺嫡之争?   李世民把密信丢在了烟炉中,看向了岭南道的密信,沉默了一会儿,又拿起来第一封。   岭南如今也成为了李世民棋盘上最重要的棋局之一。   按照陈平安的讲述,还有这一年多来的开垦、耕种,岭南之地确实是一个物产丰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的地方。   这里要是开垦的好,就能像是陈平安说的,淮南、岭南熟,天下足。   所以,淮南和岭南之地,也是李世民重点关照的对象。   岭南道在这两年来,安顿下来的百姓,拥有这耕地和户籍的百姓,已经有了一百六十八万余人。   这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么多的人,散落在岭南道之地,从黔东到南海之滨,甚至是交趾、琼州都有了不少百姓。   耕种,依然是大唐盛世之根基,不能废。   而李世民从岭南的这些密报中,倒是发现了淮南的几个名门世家,给了李泰一些支持。   不仅如此,因为崔仁师的原因,他们还喝关陇世家搭上了线。   李世民面无神情,直接把密信丢进了烟炉中。   ……   李泰失魂落魄地把纸钱丢进了炉子里面。   跪在那里,愣愣地出神。   这些时日以来,他费尽心思、努力地表现,让自己看起来更为优秀,也非常孝顺。   想要唤起来自于李世民的父爱,来自于长孙皇后的母爱,甚至是舅舅长孙无忌的亲情。   可惜,不管他如何表现,都没能打动他们。   李泰只觉得,自己好像是被所有人抛弃了。   就因为他是长孙皇后所生,是太子李承乾的亲弟弟,是嫡二子。   所以,他就注定要被抛弃。   李泰也知道,他的父皇的皇位就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来的。   而他的父皇也是嫡二子。   所以,很多人都不想触及他的父皇身上的这个污点。   他的父皇更是不想看到玄武门之变的事儿,再在他们的身上重演。   可是……不公平!   李泰烧完纸,磕了三个头,抬起头,看了看,目光坚定,起身走了出去。   和李恪差不多,拜别了李世民、长孙皇后等,主动回自己的封地。   等到十月的归葬期,他们再回来参与一次。   现在的长安容不下他。   以后,他会让长安容得下他!   ……   慕容伏允擦了擦汗。   随后就把手中的手巾给丢在一旁。   拿起桌子上的烤羊腿大啃起来。   听闻,李渊死了之后,京师长安会有什么礼节,百姓们不能吃荤腥。   这些年来,他从过往的商贾的口中,了解了大唐,也了解了大唐的长安。   同时,也知道在大唐长安有一位能工巧匠。   商贾们所带的很多货物,都是出自于那位将作监少监陈平安之手。   慕容伏允最喜欢的是琉璃制品,不管是装饰品,还是说琉璃茶杯、琉璃酒杯、琉璃镜子、琉璃碗什么的。   那种晶莹剔透、冰凉如玉一般的触感,真的让人赏心悦目。   “哗啦。”   门帘被掀开。   走进来一位少年壮汉。   慕容伏允抬眼瞄了一眼,就道:“回来了,那边如何?”   少年直接坐在旁边的毛毯上,端起桌子上的羊奶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几口喝完,放下之后,才回道:“父汗,那边防守森严,还有着边军巡逻,没有什么异样。”   慕容伏允点了点头。   大唐只不过是死了一个太上皇,又不是死了天可汗。   边关这边自然不可能把边军撤回去,甚至是为了防备他们,还会增兵。   慕容伏允吃的差不多了,擦了擦手。   “张成等人要再加几个机灵一些的人看着,一旦有了什么动静,便直接杀了他们。”   “记住,天山上的那一场石破天惊,就是汉人制作出来的。”   “那位将作监少监陈平安弄出来了一个很厉害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也没能打听到该怎么把那东西做出来,只知道,有人叫它‘霹雳’。”   “那东西好像是需要放在特定的地方,然后用火点燃了,就能够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来。”   “我的人去吐蕃那边打听过,知道是汉人把那东西放在了吐蕃新建的皇都的地下,然后点燃了。”   “最终,那争做山头都成了平地。”   “所以,我们以后也要防备,汉人细作们把这东西放在了我们的脚下。”   “只要是防住这一点,我们就不必担心什么。”   少年点了点头,伸手施礼,回道:“父汗放心,孩儿会小心万分,仔细探查,保住我们脚下之安全。”   慕容伏允‘嗯’了一声。   他除了叫眼前的这个儿子防备着汉人,其实也让自己的那些手下防备着汉人。   这些年来,他也是尽可能拉拢了不少大唐的商贾,也暗自调查,弄清楚哪一些是那大唐的皇帝派来的细作。   突厥自贞观三年之后,就一直是十二可汗互相争斗,子民们过着贫苦的生活,以至于很多突厥子民都迁徙到了大唐。   还有吐蕃,自从去年的那一场石破天惊之后,吐蕃境内就没消停过。   到现在,已经是换了三个赞普。   慕容伏允也听到了不少风声,也明白了这般情况的出现,乃是大唐的皇帝所为。   大唐的细作一直在搅动风云。   吐谷浑之地也有不少大唐的商贾,还有一些大唐的游侠儿等。   这些人,成了慕容伏允重点关照的对象。   他不想自己的吐谷浑也步入吐蕃的后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