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拯救关羽开始

第131章 魏使汉使接踵至

   由于曹魏迟迟没能给予答复,求和派的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甚至就连吕蒙自己,也因此而变得有些犹豫起来。    没办法,此番三国的混战,吕蒙可以说是看的最清楚的那个。    江陵城缺粮的情况,是吕蒙一手促成的,汉军南下取粮,吕蒙自然也知道这是迟早之事。    而敌我双方的战力,吕蒙也是心知肚明:可若是没有曹魏的援军,仅仅凭着手上的军队,根本顶不住汉军多久的冲击。    越是清楚,也就让吕蒙越是忐忑。甚至在偶然的一瞬,吕蒙的心中更是萌生出了与其让汉军攻破城池,还不如及时地派出使者,与汉军重新修好的念头。    但一想到关将军在此战之前的英雄事迹,吕蒙便是暗暗打消了这个念头。    无他,关将军之前的表现太过骇人了。    明明蜀汉的精锐都被调往了益州,关羽的手底下只有一群老弱残兵,可就是这群老弱残兵,在关羽的手上却成了一支劲旅。    荆州的汉军不仅没有被魏国的精锐围困,反而是将战线一步步平推到了襄阳城下。    这一切还是在没有得到益州方向任何的支援情况下。    要不是这次自己出手,恐怕襄阳也已经落入了关羽的手中。    而一旦被关羽控制了长江上游水道,还能有自家的好日子过吗?!    关羽太强了,强到必须集结两国乃至于三国之力才有可能对其完成终结。    而吕蒙更知道:这或许是唯一一次打败和终结关羽的机会了。一旦错过,无论蜀汉还是关羽自己,都不会再给东吴和曹魏任何的机会    只能说,留给吕蒙的时间不多了......    只是,吕蒙清楚地知道这次机会的宝贵,可并不代表对面的魏国也能明白。而此战的决定权或者说胜负手,却并不在吕蒙的手中,而在魏军的手中。    这样受制于人的感觉是真的不好。    好在,作为东吴军界的常青树,能从张昭一系成功投效到孙权的手下,并且获得重用,能忍显然是吕蒙最大的倚仗。    越是在此风雨飘摇之际,吕蒙也越是展现出了一个名将该有的能力与定力。    一遍遍的巡城,一次次地向吴军将士们分发肉食,更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到一起,在吕蒙身体力行的深入基层中,吴军那颗躁动不安的心,还真被吕蒙给安抚了下来。    也在此时,魏军的使者终于是带来了魏军,确切地说是曹丞相的答复。    虽然魏国自身也并未从接连的失败中走出来,内部的兵力也几乎用到了极致,但曹丞相还是同意了曹仁率军南下会攻江陵的建议。    无他,曹丞相或许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关羽的能力,也自然更加明白这次机会的难得。    不过,同意归同意了,但曹魏方面却是提出兵力调集和粮草转运需要时间,希望能由东吴方面先行开启对江陵城之进攻。    这当然是曹魏的托词。    毕竟随着张辽所部的抵达,荆襄方向已经集结了七万大军,这也几乎是曹魏所有能够调动的野战部队了。    若是再调兵,要么就要调遣驻守各地的防御部队,要么就只能动用青州兵这支屯田军了。    至于粮草,为了应对关将军的进攻,不管是襄阳还是樊城都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足够此时的七万大军用上大半年的了。    而且,颍川许都就在身后,真要再增加粮草,使者前来长沙郡的功夫,粮草便已经运到前线了。    因此,不管是兵力还是粮草,曹魏方面实际上都是充足的。    而之所以提出要东吴先动的原因,其目的也很简单:东吴并不值得信任。    曹魏方面显然并不想自己独立与关将军所率的荆州军团作战,哪怕自己的兵力处于优势。若是自己先行出兵与汉军展开战斗,吴军却是迟迟不出现,这可不是曹魏想要看到的。    只有东吴与汉军事实上再度展开了战斗,曹魏才有介入其中的底气。    甚至,让汉、吴之间打生打死、两败俱伤,才是最符合曹魏的利益的。    当然,之所以敢于坐山观虎斗,曹魏自然也是有其底气的。    要知道,随着东吴偷袭的失败,吴军实际已经处于了极其不利的位置。    简单点说就是吴国打败关羽荆州军的想法会比曹魏来得更加迫切。    因此,哪怕是吕蒙明明知道曹魏所提出的“兵力”、“粮草”问题都是虚假的问题,哪怕其明知道曹魏就是要自己作“先锋”去挑起战斗,哪怕吕蒙知道,做这个“先锋”会令麾下损失惨重,却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没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当即,吕蒙也是向曹魏的使者给出了回复:不日便领大军进攻江陵,大军将在十五日内抵达江陵。    当然,吕蒙也请曹魏之军,务必在二十日内抵达江陵,会攻汉军。    吕蒙的意思很明白,我先打没问题,但我打了三、五日你们还没出现,那就对不住了。    虽然吕蒙没说若是曹魏之军二十日还不至,他会做些什么,但聪明人显然能够听懂这言外之意:无非是战场求和,割让土地,并携汉军,再攻襄阳罢了。    而为了展现自己的诚意,吕蒙也是当着曹魏使者的面,命人传令江夏陆逊所部:令其整备兵马,立即南下会攻江陵。    先行开拔的胡萝卜加隐含威胁的棒子,吕蒙也算是将他所能做的一切都做了。    什么?万一曹魏之军真的不来,只是骗吴军开战怎么办?    对此,吕蒙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不过,曹魏之人破汉之心虽然没有吴军那么迫切,但却也绝不可小觑。    尤其是魏军接连在汉中、襄樊地区栽在了汉军手中,不管是出于扼制汉军发展的角度,还是出于维护军心的需求,魏军都有必要和汉军再做过一场。    而与吴军结盟,会攻江陵,显然是为数不多的击败汉军的同时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的好机会。    这也是吕蒙敢于做这急先锋的底气所在。    怎么说呢?    东吴与曹魏,就像是两只老谋深算的狐狸,都清楚对方的底牌与底线,甚至连对方手中的牌都看得清清楚楚,知根知底之下,却还是想要在对方的身上尽可能地刮取油水。    这也才有了这一番极限的拉扯。    这样的拉扯当然是有内耗的嫌疑,但却也是必要的过程。    国与国之间,只有这样地拉扯,才能让互相的了解更加深入,也才能让结盟更加地顺畅,毕竟光是主将知道对手的底线可还不够。    就在魏国使者带着吕蒙满满的诚意与威胁回返襄樊之时,关将军的使者,王甫将军却是出现在了长沙郡内。    这个消息传来,着实也是惊到了吕蒙?    显然,这个时间点,作为关羽麾下重要文臣的王甫亲自前来长沙郡,其目的几乎不言而喻。    若是下战书,显然并不需要这样一位高官起来;唯有求和结盟,才需要这样一位有份量的官员出面。    正因为吕蒙猜到了王甫此来和谈的意图,才更令吕蒙感到恐惧了起来。    显然,“和谈”的确是汉军此时最好的选择。    可试问这天下间,有几人在遭到背叛之后,还能冷静地选择最佳的处置方式,更“不计前嫌”地跟背叛者重新谈判?    单单是这份审时度势和愤怒之后的迅速冷静,就足以令吕蒙感到恐惧了。    也由此,更加坚定了吕蒙一定要击败关羽,拿下江陵的信念。    无他,作为江东最能忍的存在,吕蒙很清楚,忍并不意味着忘记,相反,耻辱和愤怒会在不断地忍耐中积累沉淀,从而在最后的爆发中以千百倍的力量报复回去。    显然,此时汉军的和谈,也并不意味着汉军就原谅了吴军的偷袭之举。    吕蒙很清楚,汉军只是迫于形势,将对吴军的愤怒暂时隐藏,等待着一个更好的机会,一击必杀。    因此,为了保住自己保住吴国,吕蒙必须利用这次机会,将汉军复仇的萌芽彻底遏制。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但吕蒙还是佯装不知地亲切接见了使者王甫。    而在王甫提及重新结盟之后,吕蒙更是表演了一个当场落泪,言必称关将军仁义,话不离汉军胸怀宽广,更是对自己偷袭江陵的举动进行了深刻的检讨。    只是,论到重新结盟之时,却是推说非其所能决断,必要报吴王所知。    简单来讲一句话,吕蒙将自己的身份摆得很低,更将汉军和关将军高高举起,却没有一句承诺的话语。    主打的就是一个“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之所以如此与王甫虚与委蛇,吕蒙目的有两方面:其一,自然是为了麻痹汉军,让汉军放松对自己和吴军的警惕之心;其二,则是要为江夏军的到来争取时间。    只可惜,王甫可不是傻子,虽然有那么一瞬被吕蒙的表演所迷惑,但当吕蒙说到结盟需要报之吴王时,王甫就意识到:这老小子是在拖延时间。    很简单的道理,吕蒙身为大都督,若是无权决定此战的去留,也就不会从江陵退军了。    如今摆出这幅无奈的模样,显然就是给自己看而已。再回想刚刚吕蒙的表演,就显得有些太过刻意了。    再怎么说,吕蒙也是堂堂的吴军大都督,既然做都做了,怎么可能会轻易向自己认错?    如此轻易向敌人认错,他要怎么向其麾下打生打死的将士们交代,又如何向做出这个决断的吴王交代?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吕蒙并不需要交代,因为一切都只是一场戏——一场麻痹自己的戏码。    只有这样,才能说的通。    想及此处,王甫的心中也知道,这付燚所提的“上策”恐怕已经是胎死腹中了。    不过,王甫却也没有暴怒起身,怒斥吕蒙的虚情假意。    虽然王甫真的很想扇吕蒙的脸,但这样做对局势却是毫无帮助。    “你不是想要拖时间吗?巧了,我也是!只要给付燚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上庸军南下加入战场,胜负还真不一定。”默默饮下一爵酒,王甫的心中也是有了打算:“你不是想要让我放下警惕吗?没问题!我也想你放下警惕!”    当即,放下酒爵,王甫也是认同了吕蒙需要请示吴王的要求。    而王甫也是向吕蒙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请吴军援助粮食十万石,以解汉军缺粮之急。    此言一出,坐在主位上的吕蒙心中顿时乐开了花。    从吕蒙的视角来看,王甫显然是已经被自己的表演给迷惑到了,否则,缺粮这种绝对的军事机密怎么会轻易透露。    当然了,粮食,吕蒙却是没法给的,至少不可能给十万石。    毕竟,粮食才是汉军最大破绽,吕蒙怎么可能为汉军堵上破绽。    而眼见着自己已经获取信任,吕蒙心念一转间,却是谋划起了对汉军情况的进一步探知。    是的,吕蒙还想进一步从王甫的口中得知,汉军到底有多缺粮,或者说汉军何时会断粮。    当即,吕蒙也是收敛起心中的窃喜,故作为难地看向王甫,道:“我军亦是缺粮,却是有心无力也。”    这当然是托词,甚至有些假得不能再假。    不过在看到吕蒙脸上的喜色到正色的转换之后,王甫就知道,自己故意暴露的行为已经成功的骗过了吕蒙。    是的,暴露己方缺粮,本就是王甫有意为之。    很简单的道理,汉军缺粮几乎是吕蒙一手造成的,他也不可能不知道。    因此,王甫之言也就无所谓暴不暴露。    用这么一个对手明知的破绽取得对手的信任,王甫显然也是个钓鱼高手。    王甫自然也知道,眼前的吕蒙在知道自己获得信任之后,一定会继续得寸进尺地探知更多。    而接下来的探知,才是王甫给吕蒙挖坑的开始。    只能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到底谁是鱼儿,谁是钓鱼高手,或许只有等战争结束的最后一刻,才会知道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