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前线不急成都急
战未开打,魏军实际已经在友军的谋算下,向着战争的深渊不断滑落了。 当然,足足有着十四万五千兵马的魏、吴联军依旧占据着战场的绝对优势。 至少,在曹仁和吕蒙的眼中,他们不仅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并且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而他们也相信,在他们的围困之下,江陵城内的汉军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就势必要出城迎战。 为此两军也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毕竟来人可是关羽,魏、吴两军倒也不敢轻视,于是在战场选择,兵力调配甚至是阵型安排上,两军都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多次的磋商。 只可惜,魏、吴联军的这份“苦心孤诣”,在关将军面前,却是有些白费功夫了。 面对魏、吴联军的围困,江陵城内的汉军丝毫没有出击的想法,一心一意等待着北方好消息的传来。 就这样,一座孤城、两方人马、三支军队,近二十万大军,就在这样相安无事地僵持了起来。 这前线的将士们不急,可不代表他们身后的朝廷也不急。 而其中最是焦急的,莫过于远在成都的汉中王刘备了。 随着关羽的军报抵达成都,刘备这才知道了江陵城经历过怎样的一场危机。 安汉将军糜竺闻讯更是直入宫内负荆请罪。 可刘备能怎么办呢! 糜家可不是其他家族,那是自己的天使投资人,不仅万贯家财都投给了自己,连妹妹也都跟了自己。 处置糜竺,这无疑会伤害到一大批老将之心。 更别说,这件事里,糜竺显然是不知情的。但凡要是知道一点消息,糜竺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做。 而能在第一时间便入宫请罪,也足见其诚意与忠心。 随即,刘备也是按照诸葛孔明的办法,在寝殿内狠狠地痛斥了糜竺的治家不严,并责令其归家自省,三月不得出门。 显然,刘备的处罚也是将鞭子高高举起,却是轻轻落下。 这倒也并不意外,毕竟在历史上,即便是糜芳直接把关将军给坑没了,刘备也没有怎么处理糜芳,更别说此时荆州和关将军都有惊无险。 刘备当然不可能因为糜芳的叛变而去迁怒有着原始股的糜家。 当然,之所以如此轻易放过,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刘备需要内部的稳定。 因为,刘备准备整理大军,东出援荆。 无他,关将军在军报之中,除了详细说明了此前襄樊及江陵一战的经过之外,也对接下来的战事预测进行了汇报。 尽管关将军已经在信中说明了自己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但刘备是什么人。 那是从无数次的刀光剑影中走过来的狠人,说是蜀汉名将唯羽,那是在摒除了刘备这个王之后的事情。 刘备打过的仗,可一点都不比关羽少,即便因为本钱的问题,刘备输多赢少,但能在如此频繁而激烈的战斗中存活下来,便足见其用兵之能。 因此,在刘备看到关羽对未来战事的推测,尤其是看到了城内粮秣步卒而魏、吴极有可能合流之后,刘备便是立即意识到:此战,危矣。 而关羽在军报之中所言对敌之策也是语焉不详,这当然可能是怕军报被敌军截获而故意含糊其辞,但更有可能的是,关羽根本没有什么应对之策。 虽然刘备一遍遍在心中告诉着自己:我二弟天下无敌。 但越跳越快的心脏还是告诉着刘备,必须立即出兵前去营救,否则他势必要悔恨终身。 当即,在安抚好了糜竺之后,刘备便是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商议起出兵之事。 可要命的是,听到刘备想要出兵荆州的想法,不管是孔明还是法正,都把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 “没兵!”法正如是回复道。 “没粮!”孔明如是回复道。 两位股肱大臣近乎一模一样的回复,差点让刘备一口老血喷涌而出。 好在,刘备也是知道,他的两位重臣并不是胡言,而是如今的大汉的确是没兵、没粮。 一场汉中之战,已经打掉了刘备几乎全部的积蓄,也令益州百姓疲惫不已。 没办法,蜀道之难,固然是益州得以在乱世幸存的屏障,可在开疆拓土之际,蜀道也将成为巨大的拦路石。 不说其他,单是一路上粮食的损耗,就多达七成。 换言之,一石的粮出成都,只有三斗的粮食能入汉中大营。 这还是孔明多方筹措之下,外加上天垂怜才能达到的效果,但凡下一场雨,粮尽而仍未至军营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如此大的损耗之下,即便益州再是富裕,也经不起折腾啊。 因此,一场汉中之战打下来,府库的枯竭也就是应有之意了。 当然,府库的空虚这倒也不是说益州的战争潜力就已经枯竭,毕竟刘璋父子对百姓还算不错,虽不至于藏富于民,但百姓和世家之中,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只是,若是强行征召,势必引起绝大民愤,甚至伤及大汉根基。 不到万不得已,不管是孔明还是法正,显然都不愿意这么干。 理性看来,荆州毕竟只是三郡之地,因为三郡而影响益州乃至整个大汉的根基,着实有些得不偿失。 而为了一时的胜利,便提前支取了大汉未来的战争潜力,也着实不是智者所为。 因此,法正与孔明的建议是:江陵能守则守,不能守则率军西归,待来年汉中屯田有效,益州恢复元气,再行东征。 应该说,法正和孔明的建议,是符合汉军实际的最佳选择。 而且,若是操作得当,不仅能够保存荆州军团的绝大多数战力,甚至还能以南郡为诱饵,诱使魏、吴反目。 如此一来,对于大汉而言,也就不是那么亏了。 刘备当然也知道,法正与孔明的建议已经是大汉最好的选择,可是刘备更知道,他的二弟是何等骄傲之人。 要他灰溜溜地离开荆州,这简直跟杀了他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一点,从起军报的字里行间也很容易能看得出来。 而既然关羽不肯离开,那么身为兄长,哪怕是拼上这条性命,刘备也必须去救。 摆摆手,刘备便是打断了两人的劝说:“云长,吾之手足也。桃园之前,吾等三叩而告天地神明,虽不能同生,只愿共死也。” 闻言,法正和孔明也顿时明白了王上之意。只是,法正还是不肯轻易放弃,随即便是再度劝说道:“即便要救,传命上庸之军前出救援即可。” “不够!”刘备当即打断道:“区区万人根本不足以应付魏、吴联军之势,更何况,上庸之军!” “哼。”刘备冷冷的一哼,瞬间让厅内的气温都下降了好几度。 没办法,虽然关将军在书信中并未特别提及上庸之军不遵将令之事,但如此明显的问题岂能逃过刘备的眼睛。 糜竺反叛,江陵仅靠一座北城苦苦支撑,大军又远在襄樊战场,还有被截击的可能,关羽怎么可能不令就近的上庸之军先行前往救援江陵,更别说自己安排上庸之军本就是为了作为荆州的预备队。 可偏偏,关羽报上有功人员之中,竟是一个上庸之军都没有。 这意味着什么,刘备用脚指头想也知道。 面对刘备的冷哼,法正也自知说错了话,当即闭口不言了起来。 也不待一旁的孔明再度劝说,刘备便是下令道:“勿需多言,且备兵马粮秣,十日后......” 话音未毕,却听得一声急报从厅外快速传来。 顿时,议事厅内的三人的心中便是咯噔了一下:荆州不会这么快就出事了吧! 只是在短暂的惊讶之后,三人的心情却是截然不同。 法正与孔明相视一眼,四目之间却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显然,若是此时荆州战事已发,即便益州方面立即备战,恐怕也来不及了。 不管是走夷陵道还是走汉中上庸这条道路,汉军都至少需要大半个月甚至是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有可能赶到荆州。 再加上军情传来所耽搁的时间,以及部队集结、粮草调运所需要的时间,等益州的军队赶到荆州,战事恐怕早已结束。 既然如此,那出兵还有什么意义。 法正与孔明能想到,刘备自然也立即想到了这样的可能性。 只是,相对于法正与孔明的如释重负,刘备却是肉眼可见地焦急了起来。 “噌”的一声,刘备已经站起了身,迎着快步赶来的传令兵便走了上来。 “王上,上庸急......” “递”字尚未出口,传令兵手中的帛书便是被刘备给夺了去。 迫不及待地展开信件,一目十行地将其扫过一遍,刘备却是忽然间大笑了起来:“哈哈哈,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一边笑着,刘备一边也是拉住了身旁法正与孔明的臂膀,道:“我就知道,我二弟天下无敌!” 说着,刘备也是将手中的帛书递到了孔明的手中。 带着满心的疑惑,法正与孔明也是快速浏览起了这封来自上庸的急报。 却见此份急报却是由上庸主将刘封与荆州副将关平联名上报,军报之中,刘封先是对之前上庸军团未曾出战进行了请罪,随即关平也是将接下来的战术安排一一禀报。 当然,末了,还有孟达及申氏兄弟勾连魏国妄图叛汉的相关禀告。 快速看完了这封来自上庸的奏报,法正与孔明的心中真可谓是五味杂陈。 既是欣喜于荆州军团居然能自己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却又对孟达等人的反叛感到愤怒。 尤其是法正,在看到孟达即行被押解归来的讯息之后,也是相当的不可置信。 甚至,在第一时间,法正还怀疑孟达叛国的真实性。 毕竟,从法正看来,孟达刚刚拿下三郡之地,有功于朝,正是仕途上升的大好时机,怎么可能会叛国? 可是想到此案乃是刘封和关平一起查办,并且还将人全都押回成都受审,显然是有着铁证的。 再想到糜芳的叛逃,似乎孟达的反叛也不是一件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 只是这样一来,法正可就尴尬了。 谁都知道法正和孟达是好友,甚至孟达出战上庸,就是法正一力推动的。 如今孟达投敌叛国,这让大汉的群臣们如何看待法正。 想及此处,法正的心绪也是一阵翻涌,本就苍白如纸的脸庞却是隐隐染上了一丝红晕。 饶是如此,法正还是强忍下心中的不安,却是开始认真为大汉分析起了此战的胜算来。 好一番筹算之后,法正这才长舒了一口气,随即便是向刘备拱手而道:“恭喜陛下,此战,关将军至少有七成胜算!” “好!”刘备当即抚掌而叹道:“有孝直此言,寡人无忧矣。” 当即,一旁的孔明也是一边将帛书递回一边说道:“恭喜陛下!” “好好好。”刘备当即也是接过了帛书。 只是在接过帛书的一瞬,刘备却是明显感受到孔明手中一股向下压的力。 低头看了看递回来的帛书,抬头又看了看一脸淡定的孔明与脸色明显有些潮红的法正,刘备也是立即明白了孔明的意思。 随即,刘备也是关切地看向了一旁的法正,道:“孝直放心,孟达之事,寡人会亲自过问。即便是......” “咳......咳......” 正待刘备要做出相应的承诺之时,却又被一旁孔明的咳嗽声给生生打断。 不待刘备反应过来呢,对面的法正却是先开了口,道:“禀王上,微臣虽与孟达互为朋友,但臣更是大汉臣子。叛汉之举,影响恶劣,更令荆州险失,关将军险丧,此罪绝不容轻纵,还请王上重处相关人等,以儆效尤。” 一番话语,倒是让刘备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言说了。 见刘备不知如何言说,没办法,孔明也只能再度挺身而出:“孝直放心,孟达之事,王上必会秉公而处也。” 听着孔明之言,刘备也终于反应了过了,随即也是立即向法正承诺道:“然也。事情究竟尚未可知,寡人必秉公而处!” 闻言,法正也是坦然一笑,道:“如此,便多谢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