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第281章 荤素不急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栖云一 19096 2024-10-12 08:07
   京城,酒店里,赵吉原本趴在桌子上,突然一个激灵,缓缓坐直身体,试着舒展腰肢,一阵‘嘎嘣脆’的酸响,整个人像是历经‘生死’一般的‘活’了过来。    《我的前半生》世界呆的挺没意思,主要是没什么挑战性,他也没有刻意改变什么,更多的是为了体验这个世界里每个角色的最真实的一面,有利于他接下来做出改编。    去浴室冲了个澡,活动了一番,赵吉再次坐在电脑前面,开始了改编。    几天后,当陈芷曦看见胡子拉碴的赵吉时,不由心疼道:    “你真是的,为什么每次非要赶着完工,把自己熬成这样,就不能慢慢写吗?我又没催你,让芸宵看见,我怎么跟她交代啊?”    赵吉愣了下,不由笑出声:    “你跟她交代什么?”    “废话,你在京城,我不得把你照顾好?”陈芷曦没好气的说。    “行吧,你先看看稿子,我去洗个澡,对了,帮我叫点吃的。”    “已经叫了,我都习惯你的做事风格了。”    不愧是做经纪人的,陈芷曦细心周到的一面,让赵吉觉得异常舒适。    送上一道温和的笑容,赵吉钻进浴室。    为了解乏,他把水弄得很热,站在天幕花洒下冲了10多分钟才开始洗漱,前后花了半个小时才洗完。    再次出来,整个人清爽无比,而套房的餐桌上,已经摆满了美食。    陈芷曦依然坐在电脑前,40集的本子,哪能那么快看完。    听见动静,瞥了眼身着宽松浴袍,正用浴巾擦脑袋的赵吉,不由吐槽:    “你就不能穿件内裤?”    赵吉一低头,不由尴尬:    “我不是故意的,不好意思,我回去穿。”    原来浴袍的带子松了,下身开襟,大兄弟‘被迫’出来亮相。    不过一回生两回熟,有过上次的经历,陈芷曦也不觉得尴尬了,一次和两次有什么区别?    再说又没怎么样,只是看见了而已,她又不是小姑娘了。    “算了,你赶紧吃饭吧,都饿了吧?”    陈芷曦出声拦住要转身回卧室的赵吉,视线重新放回电脑屏幕上。    人家女方都不介意,赵吉自然不会矫情,顺势坐在餐桌旁,拿起筷子,夹了块鸡腿肉塞入口中,随即道:    “你看到第几集了?”    “第五集,写的真好,第一集就把几个主要人物立住了。”    说着,陈芷曦拔下电源,托着笔记本来到餐桌旁坐下。    “嗯,这个本子我自己看也觉得有意思,好好做,应该能做成精品。”    “你写的哪个不是精品?”    赵吉笑了笑,欣然接受对方的夸赞。    “不过我看了前几集的本子以后,对罗子君这个女主角怎么爱不起来呢?”陈芷曦单手托着下巴道。    赵吉又夹了只虾饺:    “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完全部本子,只看了前半部分,你觉得罗子君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其实我在细读之前,粗略的看了一下全篇,而且我也看了原著小说,在我看来罗子君的前半生充斥着没教养+无知+爱慕虚荣,而后半生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和闺蜜男友保持距离。    她的前后半生倒是很有连贯性,没教养、无知、爱慕虚荣和不知感恩都有个共性就是极端自私,毫无道德可言,这又和她那个市井庸俗、自私自利的母亲有很高的一致性。    这样的家庭出来的人,自然是终身自我为中心,并不是一个两个贺涵可以解救的。    比起罗子君,我更喜欢唐晶,可能在她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吧?    这样的女人令人心疼,掏心掏肺的对朋友,毫无保留、竭尽全力的相帮,就换来两个至亲至爱人的共同背叛。    要是换了我,怕是要把这俩一起拉黑,从此在我生命里抹杀的。    而且除去感性成份,唐晶对罗子君的掏心掏肺其实是讲不通的。    友情长存的原因很苛刻复杂,很小的事情有时就会破坏长期以来的信任和依赖。    比方价值观的冲突,比方品位。    你能想象风格冷淡高雅的唐晶和红红火火花花绿绿的罗子君逛街的场景吗?    俩人根本就逛不到一起去。    你能想象视教养为无物、处处提防老公变心的不自信家庭妇女罗子君和极度自爱,感情上要求颇高的唐晶在一起能聊什么吗?    我总觉得这两个人的感情不合逻辑,站不住脚!”    陈芷曦叹了口气:    “我觉得还是原著的子君比较可爱,人家只是迟钝,人家不是失智。    另外还有一点是事关友情的边界,原著中唐晶早就知道子君丈夫出轨,但她选择了缄口不言,这是出于对罗子君的保护和尊重——你怎么知道子君就不知道呢?    也许人家选择了装傻呢?但一旦子君需要帮助,罗晶不惜为她伪造履历,介绍工作,提供了实际的、真正有用的帮助。    可是这个本子里的唐晶虽然一腔热血、一片赤诚,但总感觉有点让人无法同情。    因为别人的事就是别人的事,如果缺乏边界感和距离感,一味的用自以为是保护的方法对待友情,最后可能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    英明神武如唐晶,更不应该在男友本身都不情愿的情况下,再三要求男友感同身受的去帮自己照顾朋友,最后把男友帮给了对方。    正常人如果得到了朋友异乎寻常的热心相助,除了感激,恐怕会想方设法的为朋友做一些事情来回报,而不是挖人墙角来回报吧。”    赵吉没想到陈芷曦越说越激动,以至于忘了吃饭,愣愣地看着她。    “额...不好意思,是不是我说多了,我没有批判你剧本的意思,你写的很好。”    赵吉摆摆手:    “我又不是听不进去建议的老古板,事实上你说的有道理,但艺术化改编,不可能完全遵循现实,如果完全遵循现实,市面上90%的电视剧都不成立。”    陈芷曦呼了口气:    “我知道,可能是我看的太投入了,太有代入感了,所以会想很多。”    赵吉笑着说:    “其实你不要把罗子君代入现实,完全可以跟另一个差不多类型的女主作对比,就能看出这个角色的生命力了。”    陈芷曦眨了眨眼:    “你说顾佳?”    赵吉打了个响指:    “没错,罗子君和顾佳,同样是家庭主妇,活着的底气却截然相反,怪谁呢?    罗子君和陈俊生是大学时的同学,高材生毕业的她,嫁给陈俊生后,便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陈俊生,安心做起了全职太太。    而顾佳也因为结婚,生孩子,照顾家庭退出工作圈,做了全职太太。    同样是全职太太的罗子君和顾佳,为什么活着的底气却全然不同?    首先两人的性格不同,罗子君天真又软弱,顾佳成熟又霸气。    罗子君是地道的魔都女人,从小是别人家的孩子,有着妈妈的宠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一走出大学校门,便和陈俊生结婚,做起了陈太太,之后有了儿子平儿,家里有保姆照顾孩子,就连她喝口水也是保姆端到嘴边。    她十年如一日地过着富太太的生活,她的世界只有老公和孩子,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等着老公下班,一家三口吃饭的幸福时光。    毫不夸张地说,陈俊生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对陈俊生完全依赖。    她的生活如阳春白雪,不懂的上班的辛苦,不懂的加班的艰辛,她的乐趣除了买还是买。    顾佳上小学时,妈妈生重病去世了,剩下她和爸爸相依为命。    从小单亲家庭的她,就知道要照顾爸爸,要懂事,更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学校,走出社会后能够照顾爸爸。    她和许幻山白手起家,同样是高材生毕业的她,因为有了孩子,退居二线以家庭为主。    但她的性格使然,霸气外漏,尽管不在公司,但对公司的运营,对老公的能力及行程都了如指掌,她是老公背后的诸葛,是强大的后盾。    说白了,顾佳始终没有让自己贬值,她的能力没有因为带孩子退化,更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彻底交给许幻山。    而罗子君就不同了,她不但没有忧患意识,安心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陈俊生,她认为陈俊生会养她一辈子。    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而罗子君正是缺乏这样的意识,才导致陈俊生离开她时,她哭着乞求不要离开她的境地。    其次呢,两人的价值观念不同,罗子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顾佳坚持学习,不断成长罗子君的悲剧,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活该。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放弃成长意味着慢性自杀,而罗子君口口声声说着陈俊生说要养我一辈子,女人那么累,那么拼干嘛?找个人嫁了,有人养着多好。    不仅如此,她还洋洋得意认为,别人给她服务,是她的骄傲和自豪,她的生活是人人羡慕的。    很多年不上班的她,脱离了社会,思想与意识完全停留在以前。    温水煮青蛙的模式,让她失去了知觉。    所以遇到小三时,她认为那就是一个中年妇女,没她保养得好,没她有气质,对她构不成威胁。    讽刺的是,她却真的败给了不起眼的那个女人。    其实,一个女人的成长之路,本质上,就是摆脱依赖的独立之路。    而罗子君深深地依赖着陈俊生,不求自己的成长,最终两人的脚步不同,只能离她而去。    有句话说得好,婚姻需要经营,强势也好,温柔也好,重要的是婚姻里两人需要共同成长,优势互补。    你再看看顾佳的做法。    顾佳懂得为许幻山铺平一条条道路,她有管理能力,有全局观念,在公司,她把老公捧在人前面,私底下为老公出谋划策。    为了孩子进好学校,她制造机会认识富太太,为了让孩子在学校不被孤立,她学做蛋糕,送给孩子们吃。    她不但把家里料理的井井有条,也时常去公司帮许幻山处理工作业务,财务等问题。    进入富太太圈,想法设法为许幻山拉项目。    闲暇时间坚持锻炼,她的瑜伽级别可以做教练。    真正幸福的女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情绪稳定,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充实的精神世界,经济独立不依靠别人,觉知并适当地管理自己的欲望。    顾佳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成长,所以才能在得知许幻山出轨时,坚定地说出:我们离婚吧!    尽管许幻山承认错误,不愿意离婚,但顾佳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你看,顾佳是体面的,是有底气的。    她的不慌乱,她的底气,她的体面,都是她努力上进,不放弃成长的结果。    两人原生家庭不同,罗家只为自己着想,顾佳的爸爸为女儿着想罗子君的妈妈是十足的自私,一心想着吸食女儿,特别是妹妹罗子群,有个不争气的老公,频频找姐姐借钱花。    在她们母女看来,姐姐过得是人上人的生活,所以可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家的摇钱树。    妈妈没钱了,到女儿家吃吃喝喝,顺手拿着丝巾,背个名牌包离开。    妹妹没钱了,也会找姐姐借钱,甚至跑到姐夫的公司楼下借钱。    就在得知陈俊生出轨时,罗子君的妈妈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女儿是否受伤们,是否挺得过去,而是一心想着不能离,因为陈俊生能挣钱。    有怎样的家庭就有怎样的子女,罗子君的妈妈爱慕虚荣,见钱眼开,不操心女儿的现状是否有忧患,不关心女儿是否真正的开心,只是为了钱为了东西而去女儿家。    相反,顾佳的爸爸,是个特别识大体的老人,一心想着独立生活,不连累女儿,不影响女儿的生活。    所以,遇到事都是他自己扛。    顾佳坚持接他住家里,但被老爷子一口回绝,他有自己的家,他能应付得了生活。    因为顾佳的坚持,最后他选择去养老院,为了不让女儿担心。    虽然没和女儿在一起住,但每一次和女儿见面,他都能感受到女儿的情绪。    就在顾佳最难过犹豫不决时,她心里都会有一道声音——想做什么就去做,别怕,有老爸在!    父亲们是阻挡在女儿和这个有毒的世界之间的铜墙铁壁。    顾佳的爸爸对顾佳的爱是大爱,懂得不打扰,懂得尊重,更懂得他是女儿强大的后盾,只要女儿需要,随时出现。    顾佳茶厂周转不过来是,她张口给爸爸借钱,他二话不说就转钱给女儿。    顾佳的娘家人是有骨气的,更是懂得取舍的;而罗子君的娘家,一味地索取,陈俊生不累才怪。    女人想要活得有底气,需要不断的成长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奋斗的时代。    不管是家财万贯,还是物质平平,一个女人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成长,都不能无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步。    唯有在生活中不断精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才能抵挡生活的惊涛骇浪。    理解了罗子君和顾佳的不同,也就明白罗子君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顿了下,赵吉喝了口奶茶,继续道:    “至于唐晶,我得先声明,你不能拿原著中的唐晶和我笔下的唐晶相提并论,你可以将二者看作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    有了这个前提,你才能很好的了解我笔下的唐晶。    我笔下的唐晶高挑瘦削,清丽可人,教育背景良好,职业高端,品位佳,有型有格,有腔有调,衣着面料的高级感衬托得子君艳丽又伧俗。    她的魅力在于外刚内柔,知性坚韧。    但是,即使是貌美如花、才华横溢的唐晶,如果没有优质男友贺涵傍身,也绝非世俗眼光中的人生赢家。    世俗眼光或许并不重要。    唐晶深知人生道路不进则退,所以宛如一架风驰电掣的列车,一直向前冲,永不停歇。    但是,高冷的外表背后却难掩往事的不堪回首和人性的凄凉脆弱,这个角色实则具有浓厚的悲情色彩——    少女时代父母离异,原生家庭不幸,曾为工作抑郁,年逾三十不婚不嫁,相恋多年的未婚夫移情别恋离异闺蜜。    而且,其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否每一位职业女性的晋升与进步,必然需要男性上司的鼎力提携,甚至情感上的特别关照?    反正在这个本子里,贺涵之于唐晶,身份是很重的。    他既是亲密男友,又是灵魂伴侣;既是职场前辈,又是竞争对手;既是倾诉对象,又是人生导师。    表面来看,他们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是一对非常匹配、无可挑剔的璧人,似乎并不存在谁高攀了谁、谁辱没了谁的问题。    他们大部分时间携手共进,并肩作战,有时也会意见相左,针锋相对。    但当真正面临艰难困境时,作为外企女高管,唐晶要么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男友,很多做法冲动、情绪化,遇事阵脚大乱,要么眼神幽怨无助,动辄饮酒买醉,仿佛有很多时间心有戚戚,伤春悲秋。    所谓的女强人人设只虚有其表,本质上,她仍需男友从天而降的拯救。    其实在真实的职场PK中,无论是相对男友兼上司的贺涵,还是同司不同组的罗平,唐晶并不具有出众的能力和明显的优势。    相反,她在事业上每一步发展、得势,基本都有赖于贺涵的指点、关爱,甚至直接放水。    唐晶在工作中同样缺少洒脱豁达、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    商场如战场,一味坚持原则,不懂通融变化,不尊重游戏规则,未免太过耿直狷介。    原著里的唐晶是善解人意,令人如沐春风,说话做事滴水不漏,熨帖得当,她的正直磊落,绝非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人在江湖,唐晶所坚持的道德洁癖,实则是不谙世事、不通人情。    但只有这样,才能在荧幕上,让一个角色更有生命力。    我把唐晶的聪明才智,体现在给罗子君出谋划策时才突然上线。”    陈芷曦忽然插嘴:    “然而她却忘记,利用工作之便,解决私人问题,乃职场大忌。    她更像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向同业公司发匿名信,检举闺蜜情敌,扇阴风点鬼火玩损招,试图陷害凌玲失业;    甚至直接利用职业便利,获取并泄露公司实习生个人隐私,这严重违背了一个职业人的操守和道德。    而且,唐晶诸多动作却于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    最终,无论自身职业发展问题,还是帮助闺蜜办妥离婚手续、争夺孩子抚养权以及重新步入社会,仍需依赖贺涵拔刀相助。    不仅是罗子君,唐晶的精神成长也难以离开贺涵的点拨。    如果没有一个救世主般的男人出现拯救她,世界就会陷入一片狼藉。    如果说在贺涵的智商碾压和丰富阅历前,唐晶无论做人做事都幼稚薄弱,那么,她的分寸感和界限感的缺失就更加令人无语。    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冲进陈俊生办公室兴师问罪,威逼恐吓口头警告,制造不轻不重的麻烦,尚可勉强解释为义愤填膺之举,把家中钥匙交给闺蜜也在情理中。    但是,在还没正式成为女主人前,擅自把男友别墅钥匙交付闺蜜一家手中,让其十三点的母亲和市井的妹妹妹夫自由出入其中信马由缰满口胡言,实在不该是人情练达的唐晶所为。    唐晶作为女人的第六感如此迟钝,多次勉强男友介入闺蜜情感婚姻,创造机会让两人朝夕相伴,暗生情愫,跟引狼入室有什么区别。    原著中唐晶虽非没有烟火气,但却超脱俗世。    而这个本子所呈现的面貌却是——既没有卓尔不凡的工作能力,也没有玲珑剔透的处事智慧,更没有恪守规则的职业素养。    最为关键的是,做人做事已失去对分寸和界限的拿捏。”    赵吉反问了一句:    “如果不这样,罗子君跟贺函的感情,就更不合逻辑了,别忘了这是电视剧,篇幅有限!”    电视剧嘛,某种程度上来说跟童话没什么分别。    古往今来,童话故事中早已构建太多美丽柔弱等待王子救赎的公主。    沉睡多年的白雪公主要等待王子一吻才能被唤醒,吐出毒苹果后重获生命;    藏在深闺的仙德芮拉要等待王子拿着水晶鞋挨家挨户找寻,才能得到爱情;    当王子移爱邻国公主,小美人鱼就没那么幸运,唯有一死,化作海面的泡沫。    而王子披荆斩棘斩杀恶龙拯救公主的戏码是最常见的,前半生这个本子,不过是王子换成霸道总裁贺涵。    职场精英唐晶如是,逆袭的灰姑娘罗子君亦如是。    罗子君已婚时犹如金屋里藏着的阿娇,十指不沾阳春水,草食动物就算酷爱撒娇撒泼发痴发嗲,依旧人畜无害,可以随时被外面的豺狼虎豹连皮带肉和血吞,啃得一根骨头都不剩。    失婚的她独立生存更成奢谈,笼中金丝雀空有美丽羽毛,早已忘却如何振翅飞翔。    离婚、就业无不依靠贺涵,甚至与之产生情感纠葛。    表面上获得新生,只是从一个男人的温暖怀抱转而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温暖怀抱,本质上仍是等待王子救赎,改变命运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    “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    至今仍是许多女性的美好梦想。    华夏女人做了几千年攀援的凌霄花,对于男人精神上的依靠和情感上的倚赖早已内化为性格特质,却少有成为一株木棉的勇气以及同男人平等站在一起永远分离又终身相依的情怀。    周大爷曾说过,华夏女人只有母性和女儿性,唯独缺少妻性。    而真正举案齐眉的婚姻,必须以人格独立为基础,那当是两人心智的共同成长进步。    安徒生或格林兄弟时代童话故事中的柔弱天真纯情烂漫,早已不适用于现实生活。    颠覆陈腐道路,让被拯救者真正成为自救者,才是第一要义。    显然,在陈芷曦眼中,唐晶不应该是这样苍白简单的角色。    这一点赵吉也很无奈,就像陈芷曦自己说的,她代入的太深了,所以才会觉得不合理。    如果不带脑子去看,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    可电视剧嘛,你写的太深,估计也没人看了。    他的终极目的还是赚钱,不赚钱的事太不干。    于是,赵吉试着用另外的角度跟陈芷曦分析:    “你觉得唐晶对贺函又是不是真爱呢?”    陈芷曦愣了下:    “是吧?”    “你觉得唐晶是那种会撒娇的小女人吗?”    “当然不是!”    “我倒觉得,唐晶不是不会撒娇,只是多数时候她不用撒娇就能从贺涵那里轻而易举的得到她所要的,靠的就是利用与贺涵的特殊关系。    唐晶是怎么建立这种特殊关系的呢?    首先是想办法接近引并起贺涵注意产生好感和兴趣,唐晶就是这种人不管她外装着多重情重义,内心从来不把贺涵当人,贺涵只是她的工具,是她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普通人认为的感情载体。    正因为如此她在罗子君这里玩脱了线这栽了大跟斗,她太自信自己的手段了,全然忘了贺涵是个什么样的男人。    每次贺涵让她一寸或故意亮出软肋,她就进一尺的捅一刀。    当贺涵后来发现唐晶对她越好越让着她,她越压榨你对你越大不敬,所以贺涵在卡曼之后换一种做法。    他发现对唐晶,就要用她的法则对付她。    不动感情,不抱希望,不担心自己太强势。    敲打她,忽略她,要比她更狠更绝情,她反而服气。    没办法,唐晶就是这么长大的。    这个角色和时下很流行的田园女作派一样。    田园女的内心想法基本上就是——在不负责任或者是在承担责任最小的基础上,无限扩大自己的功能及作用,她们无能但她们虚荣。    她喜欢主管事物揽事又喜欢甩锅,眼高手低,呈强好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唐晶一出场身着高级职业装走路如风一付干练的白领丽人架式,本以为很高级,结果看她一出手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普通的家庭妇女一样Low。    最典型案例就是唐的那句豪言壮语——陈俊生能养你,我唐晶也能养你。    要知道陈俊生可是扎扎实实的养了她闺蜜十年,结果唐晶只是耍了个花枪,在罗子君还在犹豫还在争取时间,她倒好撺掇闺密离家出走并呈能接到自已家中。    然后立马甩给贺涵接盘,这能力那象遇事不乱有章有法有规划的白领英精的做法。    倒象街道上那些喜欢呈能爱界入插手别人的家务事想一出是一出走一步算一步越帮越乱的家庭妇女的做法,白披了一张职业精英的皮。    田园女另一个特点就是自己不想付出,却要求别人牺牲自己成全她,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唐还是个最喜欢标榜自已是独立自强的女性,大言不惭的怼着罗子君的妈说自已钱和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已这么多年的刻苦努力打拚来的。    然而事实明明是她的钱和能力是靠天下掉下来的贺涵得来的,她是靠贺涵才做到现在的位置。    否则以她的高耗低效缺乏弹性及灵活性工作方式,缺乏前瞻性对风险的评估及预测的应变能力早就被淘汰出局。    没有贺涵的保驾护航,唐晶的职业生崖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个问题。    而且唐晶喜欢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已,双标充斥着唐晶的言行的方方面面。    她自已的人品一般而且技不如人却喜欢站在道德的置高颐指气使diss别人的人品否定别人的付出。    她一边又来者不拒的索取,剧中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    卡曼案唐晶由于没通过贺涵的人品测试出卖贺涵之后,贺涵忍着极度的失望和失落独自疗伤。    她找过来不是解释情急之下所为,而是得便宜卖乖质问贺涵派了那个眼线报告了她的吃相难看的表现?    全然忘了,自已是怎么多次派眼线监控贺涵一举一动并拍照上传到她手机上,那来的脸质问贺涵?    说好了各凭本事公平竞争,结果自己能力不足事事落人之后慢人一步,眼见争不过,就开始耍无赖耍套路各种道德绑架先发制人恶人先发难。    就这等双标人品,被她屡次三番的祸祸,但凡有一点自尊的人,都会找机会让她尝尝双标的滋味。    她对自已的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公开宣扬公极私仇,以为人人怕她实则是人人笑她,为人刻薄又自以为是,无数次对贺涵及其他人做初一,贺涵、陈俊生、VVA、玲玲等还她一次十五,她就受不了。    ...”    陈芷曦听到这头皮都麻了:    “等等,赵吉,你说的是唐晶?”    赵吉笑了:    “是不是我这样一说,你就会觉得唐晶不过如此了?”    “对啊,可她真的是这样吗?”    赵吉摇了摇头:    “我不过是想用另一个角度,粉碎你勾勒出的完美唐晶形象,就是想告诉你,别当真,这就是个电视剧。”    陈芷曦哭笑不得:    “好吧,我知道了,不过要是以后有机会,我得把你对唐晶的看法说出去,让大家评评理。”    赵吉不由心虚:    “可别,你自己知道就得了。”    “哈哈,你也有怕的时候。”    赵吉往嘴里猛炫美食,以此来掩饰尴尬。    陈芷曦没有继续讨伐,看了眼电脑,叹息道:    “比起两位女性角色,我倒觉得陈俊生这个角色更真实,抛开出轨这事不谈,其实他没什么毛病。”    这回赵吉没有反驳,显然认可了陈芷曦的说法。    “陈俊生就属于那种,不是没有能力,在婚姻中也不是没有担当,而是太怂,怂到不敢直面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男人。    在工作上,作为贺涵的下属,贺涵对陈俊生的工作一直都很满意,不止一次夸赞过他的能力,可见陈俊生确实也有自己的优秀之处。    但是在婚姻生活中,陈俊生却表现得实在是怂。    陈俊生和罗子君在一起时,罗子君四体不勤,什么都不做,每天就是对抗自己日渐松弛的皮肤,做陈俊生闲养在家的阔太太。    罗子君以为岁月静好,可是陈俊生已经疲惫不堪,他发泄不满的方式就是假装加班,把回家的时间变成了能拖一刻是一刻,能晚一点是一点。    陈俊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满腹委屈,每天苦着一张脸,什么都不敢和罗子君说,不懂得如何直面解决问题。    陈俊生曾对罗子君说过要养她一辈子,这话一直都算数,只是那个时候的陈俊生并不会料到婚后的自己根本就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    而这个时候,他碰到了表面上看起来温柔体贴和善解人意的凌玲。    凌玲说自己就是一个劳动妇女,没有罗子君那么好命,所以她可以什么都不要,也可以担下所有人的非议,只要能让她爱着陈俊生就好。    在凌玲的刻意伪装下,陈俊生天真地以为,他可以对罗子君和凌玲都负起责任。    他没有真的想和罗子君离婚,但是凌玲却先发制人和前夫把婚离了,这让陈俊生不禁对凌玲心怀愧疚。    在这种情况下,陈俊生为了凌玲,被迫和罗子君说了实话。    但是陈俊生只说自己爱上了别人,却没有告诉罗子君自己对她的不满。    而事实上,罗子君在婚姻中被养成的内心空洞的状态,有陈俊生的一半责任。    因为和陈俊生离婚后,罗子君很快就知道找人打伞不如自己打伞的道理。    她在门店卖鞋,遇见老同学和遇见凌玲,那么尴尬的时候,她都不曾退缩。    她进了公司,在苏总那里被男同事骚扰,在辰星被凌玲和小董各种欺负,她都不曾自怨自艾,一直勇往直前。    由此可见,罗子君骨子里其实是上进的,她有学历也有能力。    那个时候的陈俊生如果能够主动旗帜鲜明地和罗子君谈一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两个人尝试着一起努力改变,也许结局就会有所不同,陈俊生或许就能遇见后来看起来变得那么美好的罗子君。    陈俊生的问题,就是不会直面解决问题,而是总在骑驴找马。    陈俊生以为换个人就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和压力,他以为凌玲会理解他,为他着想,不料和凌玲再婚后,他的懦弱很快就暴露在凌玲面前,连一点想要遮掩的机会都没有。    凌玲毫不客气地指出他的问题,让他无言以对,只能肚子吞下委屈,欲哭无泪。    这样的陈俊生,说白了就是太怂,怂到不敢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赵吉送上掌声:    “你分析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陈芷曦掩嘴轻笑:    “那你觉得这个角色找谁演比较合适?”    “雷家阴吧。”    陈芷曦目光闪烁:    “你在选演员这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赵吉心说,你要是开卷考试,你也能拿满分。    “还行还行,全国第三。”    “哈哈,别逗我,那贺函呢?你推荐谁?”    赵吉脱口而出:    “靳冬吧~”    陈芷曦顿时将贺函和靳冬的形象重合:    “不错,我觉得可以,不过靳冬的档期不好调。”    “尽量吧,这类男演员其实不少,大差不差。”    “我明白~”    两人一直聊到赵吉吃完饭,陈芷曦才准备离开。    “本子我发到我邮箱里了,我得拿去给逸舒老师看看。”    “拿去吧,希望能通过她的审核。”    “一定会的。”    陈芷曦到沙发上拿包,一转身,正好看见赵吉起身后暴露出来的大兄弟,顿时无语:    “要是芸宵知道我看了她的专属玩具,不知道会不会跟我玩命。”    陈芷曦捂着脸,一副没眼看的样子。    “你不说她怎么知道?”    赵吉来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    “去你的,我走啦?”    “走吧,我得睡一觉了~”    “你好好休息,这两天没事我就不找你了~”    “对了,你手里有没有定档的片子,我先睹为快。”    “有啊,不过你要是想看只能去公司。”    “算了,我懒得折腾,你去忙吧。”    陈芷曦白了他一眼,从包里掏出一个移动硬盘:    “这里面是我自己珍藏的片源,里面有很多电影,你想看什么自己找吧。”    赵吉眼前一亮:    “没有见不得人的片子吧?”    “什么见不得人的?”    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看见赵吉意味深长的暧昧笑容,顿时脸红不已:    “你真是跟我不用顾忌了是吧?死了那条心吧,姑奶奶不拍那玩意。”    赵吉大笑:    “逗你的,放心,就算有我也不会曝光,留着自己欣赏多好。”    “去死!”陈芷曦羞恼不已,脱下高跟鞋冲赵吉砸了过去。    “怎么还急了呢?”    赵吉拎着鞋过去帮她穿上:    “不逗你了,路上注意安全。”    “哼~早晚要你好看!走了!”    陈芷曦看似洒脱,可转过身踉跄了一下,还是出卖了自己的心。    赵吉把硬盘连在智能电视上,用遥控器搜索片单,这个硬盘里存了500部电影,堪比一座小型影库,其中不乏经典的小成本黑马作品。    由此可以看出,陈芷曦的阅片量,绝对不次于一般的导演。    虽然这没有绝对标准,但阅片量多少,大概率可以决定一个人对于电影的审美能力。    网络上有一种很常见的争吵——“影迷的争吵”。    两个人因为对某部电影的不同评论引起争执。    吵着吵着,很容易出现某一方开始质疑另一方观影量的情况。    典型问句是,“你看懂这部电影了吗?你懂不懂电影啊?你看过几部电影啊?”    被问到的那一方当然也不甘示弱,要不就是直接甩出一个数字,要不就搬出来奥逊·威尔斯、弗里茨·朗、费里尼等大师的名言或作品来表示自己看电影的资历。    好像现在要是没有个几千部的阅片量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影迷。    要是你连某某导演的电影都没看过,连某某作品都没听说过,就想对一部电影发表意见,那更是外行看热闹。    有人会问,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的观影量才能够发表意见呢?    如果A看了1000部电影,B看了500部电影,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中一个人没有另一个人懂得多呢?    很显然不是得。    那么为什么看电影的数量在“影迷”心中特别重要?大概有这么三点原因。    第一,一种“多”就是“好”的思维误区。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题海战术……这些都是盲目堆量的例子。    可不求质量的大楼会塌,只知道题海战术培养不出优等生。    看电影是有学问的,其实看得多并不能代表对一部电影的理解深刻与否。    但很大程度上,如果一个人看得多,那么,他似乎就有更大的发言权。    第二,被比较的东西需要它是能够被量化的。    因为每个观众的审美水平、观影量、经历与三观等都不相同,导致了每个人都能够看电影,但每个人对于电影的理解却千差万别。    而审美、经历、三观,这些听起来玄而又玄的东西,都是不能被量化、被比较的。    那么剩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电影积累的,也就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项——观影量。    因为有跟人比较的需求,所以可以被量化成数字的观影量就成了首选。    最后,网络时代,已经失去了了解一个人的耐心,观影量就像指标,直接但不全面。    试想,如果有一个人质疑你对影片的理解,是耐心地跟他解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来得直接,还是把你看过的1000部电影甩到他脸上来的爽快?很多人会选择后者。    所以,一个“合格”的影迷,到底需要看多少部电影?    首先,什么是影迷?每个人的定义都会有些差别。    但总体来说,人们会觉得热爱电影的人是影迷。看了许多部电影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甚至不是必要的条件。    也许他是为影视业的状况向大众做普及科普的人,他是为独立电影人的处境奔波宣传的人,他是举行观影会连接线下观众的人……    也许,他只是爱看电影而已。    所以“一个合格的影迷,到底需要看多少部电影?”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    100部还是1000部?在网络喷子的质疑声里,可能永远也不够。    热爱才是作为影迷的资格,至于计算看了几部电影,对一个真正的影迷来说,可以,但真没必要。    当然,非要计算的话,可以用年阅片量来计算,而不是总阅片量。    如果按照每年观看的电影量来分级的话又该怎么分呢?小编这就为大家做好分段,请大家对号入座啦!    年阅片量50以下:电影或许只是你众多娱乐消遣方式当中可以被取代的一种,属于电影的匆匆过客。    通过电影可以品尝多种人生的滋味,或许来年你也可以考虑选择在光影世界中度过更多的时光。    年阅片量50~100:基本上可以达到每周至少一部电影,大多为电影院的常客。    电影,已经是你们娱乐的重要选择,无论是习惯电影院观影还是家庭观影,都有属于你自己的一片光影天地。    年阅片量100~300:每周观影两部以上,你对电影的喜爱已经无需更多证明,电影已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阻碍你看更多电影的或许只是时间有限。    年阅片量300~500:可以称为中毒者了,年阅片量超过300部的影迷们,基本上每天都会花时间在看电影上,电影对你来说如饮水一般重要。    电影“有毒”,而你自愿深陷其中。    年阅片量500~1000:影虫,年阅片量达到这个数字的人,大概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影虫”,或者是正在成为影虫的路上。    逗伴TOP250如数家珍,各类影片都有涉猎,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看电影。    年阅片量1000以上:基本算得上专家,或者说行业从业者了。    一天至少看2到3部电影,这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你却完全无法停止你对电影的热爱,“一天不看,全身难受”,说的就是你了。    而若是想学电影,1000部左右的观影量,真的不算多。    由于1000以上包含的区间太大了,如果是5000至10000部的话,那就厉害了。    而且,观看100部佳片和观看1000部烂片的区间感受差距是不能进行数据量化的。    电影工业走到这个世纪,也演化出各式各样的类型。    也许大部分同学对于“好电影”的衡量标准并没有一个绝对的阈值,但没有明码标准不表示没有底限。    但很重要的一点,当一个人观看量达到1000左右的时候,不敢说所有人,但这些人基本上都在无形或有形中培养了比较好的观影习惯。    毕竟1000部电影的累计,很难在电影类型上趋于单一化了。    由此推断,当观影数量达到四位数后,可以接受的电影类型宽域将逐步递增;    但随着观看的类型以及电影数量多了,尤其质量优秀的片子看得越多,那么后期达到心理预期的佳片数量将逐步递减。    另外,跨考想要入门电影的人,观看好莱坞的经典佳片是培养观影素质的不二法门,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毕竟好莱坞很擅长把讲故事清楚,也很擅长把故事讲完整;    它讲故事的模式并不区分观众可以对影片解读到什么程度,只要你智商正常,你就能看得懂。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好莱坞经典电影的故事饱和度很高。    通俗一点说:就是整场故事从头到尾,它可以讲得滴水不漏。    所以除了促成超高的完成度之外,也不断的加强、细化观众对整个故事的理解,这其中包含了影片本身或者本身之外要传达的东西。    但对于观影量已经很高的人而言,大部分好莱坞出品影片即便优秀,恐怕也很难达到心中佳片的预期了。    毕竟好莱坞流行的固有模式,虽然十分成熟,但成熟很可能意味着衰变,或者给人故步自封的感受。    在面对口味刁钻的影迷心中,好莱坞电影的成熟工业恐怕早已不能满足他们了。    随着影片越看越多,你吸收的故事模式也不断增加,以至于在看到同类型影片时,你很难再有什么新鲜出挑的体验。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在好莱坞打拼的电影人们会受控于好莱坞的运作模式,导致出来的影片被好莱坞模式所同类化。    所以,除了好莱坞,不甘心的观众会把目光投放到欧洲电影,亚洲电影,甚至非主流国家的电影中去。    和不同国家之间散发出的文化气质不同一样,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影也带着不同文化的气质。    在这些多变的新鲜血液中,有不少影迷会如获至宝。    好莱坞电影不擅长留白,或者说好莱坞电影不喜欢留白。    好莱坞最喜欢的“留白”是在影片结尾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结局。    比起这些,它更喜欢把故事说透。    这是它的优点,但缺点是,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观众的观影模式,同时扼杀观众的想象力。    比如《刺客聂隐娘》,影院里的观众90%以上的观众都难以消化,因为该片尽可能地隐舍了可传达的语言信息以及人物之间直接与间接的互动。    极少的台词和极简的人物互动则意味着传播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信息变得极其模糊,似乎提取影片核心内容变得举步维艰。    于是大家只能在角色对话的只言片语和其他极其有限的线索里去摸索揣测。    这么大手笔的“留白”,观众们恐怕观看到除了开始的“刺客聂隐娘”五个大字,美妙的风景,和几个演员的名字之外,脑袋里剩下的只有莫名其妙。    至于影片可以输出什么却知之甚少。    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别的艺术形式一样,重要的不仅仅是它本身表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影片之外它传达了什么讯息。    想要更多得获得影片之外表达的讯息,形成独立思考以及想象能力则变得至关重要。    因为任何艺术创作的根源都来自于想象力。    赵吉自己的阅片总量,应该能达到5000以上,肯定不足以和那些优秀大导相媲美,但他对电影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审美标准。    他有足够的依据和眼光来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    当然,这里面的好坏指的是广义上的,毕竟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实,按照他的阅片量,又有编剧底子在身,完全可以试着执导一些短篇,涉足导演行业。    而这也是能帮他把阅历和知识变成金钱最直接的办法。    而且,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确实会让电影制作出现两极化:一是更草根、更普遍。    数字技术的创新与推广,让一般的电影制作似乎更为便利,技术掌握的门槛更加低。    比如,现在人们都可以用手机拍摄、剪辑视频。    所以,各种人跨界当导演的越来越多,这是好现象。    优秀人才总是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另一种是更高端、更为专业。    这就需要一批具有艺术创造能力与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价值电影人出现。    目前全球电影行业出现了以电影数字工程师为代表的新型力量。从分镜头开始到影片最终合成,基本可以用数字技术加以模拟、预览;    现场拍摄比重正在逐步减少,特技特效分量逐步增强。    所以,前几年风起云涌的电影拍摄基地建设,必然面临着转型与更新。    从拥有摄影棚多少、外景面积大小为竞争格局,进入以拥有数字技术制作能力和高价值制作人才为核心的时代。    从以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后当导演似乎是更容易了,其实是更艰难了。    这是因为最顶级导演既要对艺术有深刻理解和表现,又能掌握至少理解最新技术,从而自如调度先进的高技术团队。    目前国内缺少这样的导演大师,如果是前者,赵吉随时可以试试看,若是后者,他自己信心都不足。    好莱坞坊间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卡梅隆负责变革电影技术,而诺兰负责改变电影”,120年的电影史,真正的电影领骑手都是导演。    没有诸如卡梅隆,诺兰这般伟大的导演,就没有今天走入黄金时代的世界电影。    国内现在的风气就很不好,很多演员演而优则导,直接拉低了导演的门槛。    当然,理论上来说,你只要了解电影制作流程,能开口说话,就能成为导演,只不过想成为好导演可就难了。    相比于台前风光,导演在幕后其实承担最多:来自投资方的压力,影片上映后来自票房的压力,拍摄影片本身的辛苦和高压……    意大利著名导演费里尼的代表作《八部半》大概最能直观展示导演工种的高危高压,所以,没有足够的实力是无法胜任导演工作的。    一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    首先你得有执导演员的能力,如果被演员压过了风头,那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成为烂片。    导演导演,顾名思义就是指导表演。    虽然说演员和导演是两种工作,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演员,如何指导演员的具体表现,这是每一个导演的必修课。    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由于现实当中成名的演员没有符合主角“派”的人选,李桉不得不在阿三进行海选,最终在三千多名挑战者中选中了17岁的苏拉·沙玛。    而在此之前,苏拉·沙玛全无任何表演经验。    不过老练的李桉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未成年男孩身上潜藏的表演天赋,并加以开发,从而才有了苏拉·沙玛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完美表现。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与国际章合作的《卧虎藏龙》上,可以说,虽然国际章是老谋子一手培养起来的国际演员,但最好的表演献给了《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一角。    除此之外,好导演还得有驾驭剧本的能力。    换句话说,好的导演一定是个好编剧,而好的编剧不一定是好导演。    而且这大概是导演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了。    黑泽明曾经多次指出,要想成为大师级导演先要成为大师级编剧。    诺兰也说,如果你有一个足够优秀的剧本,不要卖给任何人。    诸如墨镜王、诺兰、昆汀这些导演,都是靠编剧起家。    正是证明了自己在剧本方面的深厚功底,他们才获得了电影公司信任,获得了当导演的机会。    毕竟,电影就是讲故事,而编剧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电影能否把故事有效地传达给观众。    导演要么直接参与电影编剧,要么也会在电影的剧本上下苦功夫精雕细琢。    不过从这方面来看,赵吉是具备当导演潜质的,因为他现在可是圈内公认的中青年编剧领军者之一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