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无面者杜如晦(十)
万一被老道长拐了去当了个端茶倒水的小道童。对,就是《西游记》里的;那个无什么观里的清风、明月那样的。那可就更不好了。修建的母亲是一位能干人,做事、算计都很麻利。就是有一样不好,那就是死脑筋不开窍。虽说跟随老道长学习道术,但是还是在自己家里。再怎么着也不能把孩子给绑了回去吧?现在都是法治社会,到处都是天眼摄像头。除非老道长真的能够腾云驾雾才行。不过,如果老道长真的会腾云驾雾,也许死脑筋的徐杰母亲立马就会反过来,求着老道长受自己的宝贝儿子为徒。乡下妇人就是这么现实实在,哪有城里人那么多弯弯绕可言? 听见母亲极力反对自己跟随这一位白发仙骨、道貌岸然的老道长修习道家仙法,反倒让这一位心生叛逆的徐杰小朋友又重新产生了对《西游记》中那些能够移山倒海,拥有仙法的神仙道长极大地兴趣。乡下读小学时期的孩子,大都属于那一种散养在山林田野的家养鸡,和那些进入高中后就要被寄宿在学校中圈养鸡不同,放学以后有大把时间都属于孩子们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多年来贯彻落实的减负措施还是很有成效的,最起码在小学、初中时期,孩子们放学以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只有很少的一点点。甚至有些班主任老师根本就不布置家庭作业,以免被家长投诉,敲掉了自己一个月辛辛苦苦的的奖金。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种冠冕堂皇理由的背后,都出自于赤罗罗的利益。在教育界也同样如此。取消了各级学校的升学率考核的指标。又打掉了补课利益的合法性以后,任何补课所带来的收益都可以被认定为不合法的灰色收入。只要有人举报,哪怕仅仅只是收取了补课学生一个鸡蛋的收益,都可以被当成补课教师的非法收入,而被计入教师诚信档案。这一种教师诚信档案也如同驾驶证一样,每年共有12个积分。每年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这些积分被扣完以后,这一位违纪者就该下岗接受为期三个月的重新培训。并且在考试合格以后才可以重新进入上岗排队候补的名单,等待重新分配工作。在重新培训期间教师只发放基本工资的80%。没有了利益而且还有从重从严的处罚。又有谁会冒着下岗甚至被取消教师资格的风险去顶风作案?当不了学校教师可以去搞社会教育?别逗了,那一种仅仅为了获取利益的所谓“社会办学”,早已被认为是属于非法敛财而被全面禁止。一些公益性质的**教育,对任课老师的资格审查极为严格,任何有污点的原教师,哪怕再有名气,都在被严格禁止招聘的范围之内。 得益于这样严格的教育改革措施的落实,徐杰这些学生也成为了释放天性自由,可以生活在大自然天地中的快乐少年。徐杰每一次旷课逃学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可是一篇朴实自然,文采飞扬的优秀作文,早已被徐杰小朋友准备好留待应付这样的检查。每一次徐杰准备好的《检讨书》都成为了学校中学生优秀作文的范本,张贴在告示栏中的检讨书,常常会引来各个年级许多同学们的抄录。徐杰同学的“检讨书”与其说是检讨,还不如说成是一篇《茅山游记》,仿古文体裁的文笔,也是徐杰同学花费大量时间上网查阅道家经典文章时兼带的收获。到了后来,学校领导终于发现了徐杰同学的《检讨书》所带来的极大危害,许多同学读过徐杰同学的《检讨书》以后,竟然萌生了也要效仿徐杰同学的旷课、逃学,去茅山道观一游的不符合学校初衷的想法。太危险啦!万一全校的小朋友都像徐杰那样,选择不上课去茅山道观找那些总喜欢替人算命的道士们的麻烦,自己这一所小学到底还该不该再办下去?此风不可长,徐杰同学的“检讨书”再也不能出现在校园中任何公开场合。为的就是不让这一位跑偏的坏榜样带坏了所有的同学。实际上徐杰的本意初衷也不是为了鼓动同学们也如同自己那样,前去找那些只是为了多几个零花钱的小道士们的麻烦,他只是出于一种顽劣儿童炫耀自己的心理,故意将“检讨书”写成仿古游记体裁。以证明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没成想自己的这种炫耀却成为了大家争相效仿的动员书。早知如此,自己的“检讨书”就应该写的烂一些好了。省的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的麻烦。 母亲的反对,父亲的默不作声,反而激发起徐杰想要去拜老道长为师的念头。利用一次周末假期时间,徐杰又一次来到茅山东麓的三清观,前去寻找那一位曾经与自己辩论的白发飘飘、道风仙骨的糟老头子。实际上徐杰的小心思是想让这一位道貌岸然的糟老头子再来求自己,来让自己拜他为师。自己在半推半就之下,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而且这件事还必须瞒着徐杰的母亲。可是徐杰来到这里,向三清观的道长们一打听,才知道那一位白发飘飘的老道长,竟然是句容境内元符万宁宫的掌教道长陶渊景。平时这一位元符万宁宫的掌教道长陶渊景并不常来三清观,也与此地同属茅山上清派的道友并无太多的交往。想要拜他为师,还需要前往句容元符万宁宫,亲见掌教道长陶渊景本人才行。据说这一位老道长最近正在寻觅可以继承自己道法的传人弟子,已有数百知名道士前往应聘。虽然你一个十岁的娃娃能够侃侃而谈许多道家典藏。可是终究比不上那些在山中道观研习多年的正宗道家弟子。听说此地前往句容境内的元符万宁宫尚需翻越大茅峰走二十余里山路,并无向道之心的稚童徐杰终于止步于此。只不过这一次对三清观的拜访,也与茅山三清观结下了一份道缘。 三清观的掌观道长一百零一岁的清云道长。也破例出来见了小屁孩徐杰一面。三清观掌教清云道长与徐杰小道友的一番深谈,让年纪尚小的徐杰心中愤愤不平之心终于被平息了下来。一切代理都源于自然,顺其自然才是道家真正的核心思想。元符万宁宫的掌教道长陶渊景与徐杰三小时的辨识道理,就如一场荡涤人心的暴风骤雨,给徐杰带来的是对于道家至理博大精深的深深震撼。而三清观掌教清云道长的一席娓娓道来,却如同和风细雨,潺潺清泉,入微化生的滋润着徐杰幼小的心灵,让徐杰从执拗的急躁情绪中安定了下来。清云道长并未与徐杰谈论那些道家经典经法,而是就像一对老少忘年交一般的与其谈论山间的风景,不知不觉之中,从旭日东升的早晨已然到了日薄西山的黄昏。一老一少两位仅仅只是饮用了几杯香茶,和一些由其他道长奉上的道观的点心。但此时的徐杰却并不觉得有半点的饥饿感觉,实际上这是三清观膳房特地为老道长精心制作的点心中含滋补良药黄精所致。 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以来。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细青白花,状如小豆花。结子白如黍粒,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而黄色,二月采根,蒸过曝干用。今遇八月采,山中道人九蒸九曝当作零食干果售卖,干果黄黑色而味甚甘美。其苗初生时,人多采为菜茹,谓之笔菜,味道极美。 黄精生于山谷之间。二月采根,阴干。茅山上清派祖师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葳蕤。葳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俗方并无用此,而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曰∶黄精野生山中,亦可劈根长二寸,稀种之,一年后极稠,子亦可种。其叶似竹而不尖,或两叶、三叶、四、五叶,俱对节而生。其根横行,状如葳蕤,俗采其苗爆熟,淘去苦味食之,名笔管菜。张华《博物志》云∶昔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钩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人信钩吻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惑乎? 机缘巧合之下,徐杰与三清观掌教清云道长一起服用了由道家上古传承之秘法制作的黄精糕,并由此获益良多。自从告别了三清观掌教清云道长回到家中以后,原本性格跳脱的叛逆少年徐杰逐渐的改哦变了许多。从过去的易怒急躁转变成为一个专心读书的好孩子。当徐杰潜心读书迎接期末考试一段紧张的学习时期结束以后,他再一次来到三清观,希望再次拜访老道长的时候,却得到老道长已然悄然仙去的消息。与佛门不同,对于道家来说,生老病死都是来自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的客观规律。仙去也只是一种人生的一个片段而已。道家对于生死的理解要比常人的理解豁达的多,也高尚了许多,道家的生死观主要是体现在道家对于死亡的态度。他们批判喜生恶死的观念,他们抱有同等的欢欣去面对生与死。 对于死亡,老子采取一种自然主义的豁达的态度。“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二十三章》)万物生于天地之间,复归于天地之间,死亡是必然的归宿,这是自然而然的,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所谓“有生必有死”,“盛极而衰”,“物壮则老,老则死”。老子认为,死亡对于我们不过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罢了,如同我们会诞生,会呼吸,会奔跑一样。这样的生死观决定了老子并不排斥死亡,“死亡”对于道家来说仅仅只是生命中的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老子曾说过,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昔日老子诞生,由无至有,聚气而成,顺时而来,合乎自然之理,无所谓喜。今后老子死去,由有归无,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同样合乎自然之理,也无所谓悲。 在上古时期,道家的庄子妻子逝去,惠施前往吊丧;却见到庄子席地而坐,打敲着陶盆正在唱歌(“鼓盆而歌”)。惠施感到十分不解,问庄子道:“你的夫人与你生儿育女过了一辈子,今日他一故去,你不悲哀哭泣也就算了,如此鼓盆而歌,就显得实在有些太过分了!”庄子答道:“初始时我也非常悲哀,但是后来想明白了,人的生死犹如一年之中春夏秋冬的往复交替,是宇宙变化的自然规律。我的妻子本无人的血气、形体和生命,都是宇宙元气运动的产物。现在她的故去只不过是回归了出生自己的母体,又重新融入宇宙这个大生里,安睡在天地这间巨室之中。而我却在这里哭哭啼啼,岂不是太不懂生命之理了。因此我停止了哭泣!”在庄子看来,死亡不过是回归自然而已,生存倒像是出去走了一遭。庄子认为“生死转换”、“死生同一”是宇宙天地的大道,死亡是生命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最佳体现。对于清云道长的离世,三清观的道长们并无悲戚之容。只是当做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这件事对年幼的徐杰触动很大,让他对道家的回归自然,归于大道三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一知半解的只会咏读道家经典著作中的词句,到深入心扉的感知到大自然中的一切,对于微弱渺小的人类生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