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血铸忠魂

二十三节

血铸忠魂 留下过身影 6355 2024-07-17 12:49
   第二天的早晨八时许,蒋介石一身戎装在贺耀祖和周复的陪同下,来到了军委会办公厅的一间小会议室,在一条铺着军绿色桌布的长条桌主位坐下。    在随从把他的玻璃杯斟满白开水之后,蒋介石环视了桌两侧的军政大员,依次是侍从室主任贺耀祖上将、参谋**何应钦上将、副参谋**程潜上将、军政部部长陈诚上将、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上将、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上将、军训部部长白崇禧上将、军政部政务次长钱大钧上将、抚恤委员会主任何健上将、国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商震上将、政治部第一厅厅长袁守谦少将、军令部第一厅第二处处长蔡文治少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复中将,军委会军事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少将、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孔祥熙以及民政部部长、**通讯社社长、总编等官员加起来虽然不到三十人,但却聚齐了当时国民政府军政界的主要首脑和重量级人物。    扫视了一眼两侧的众人后,蒋介石缓缓说到:“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个会,是我们的鲁苏战区于学忠所部刚刚结束了反清剿作战。他们的战况报告,于十天前就向军委会作了汇报。但是,鲁苏战区的周复主任昨天刚到重庆,他带来了更真实、更详细的值得在座的每个人都能振奋、都能感动的生动战例。    下面有贺耀祖主任做一下会议的要点概述。”    贺耀祖向众人点点头说到:“根据委座的旨意,今天的会议主题有三个:一是总结和推广鲁苏战区的战术经验;二是协调各部门即刻给予鲁苏战区在兵员、装备和军费等方面的补充和调运;三是借鲁苏战区的这次战绩在全国、全军广为宣传,把前线将士们真实感人的献身精神和光辉形象,用报纸、电台及文字材料和口头演讲的形式告诉全国人民和全体官兵,再度掀起一场坚持抗日、决不动摇决不妥协的抗战**!”    贺耀祖说到这里后,向身侧两名侍卫室的少校军官示意,只见那俩少校各拿着厚厚的文件夹,从中取出一份份大约十几页厚的铅印文字材料。那是侍从室的官兵们把微型胶卷放大冲洗后,连夜排版赶印出来的《鲁苏战区先遣支队盛庄、徐家林作战经过之汇报记要》。    在两名军官挨个发放材料的同时,蒋介石又说道:“这份文字纪要的内容,就是鲁苏战区一支几百人的小部队真枪实弹打出来的,战斗的最终结果,就是让几万日军不得不从鲁南和苏北的前线阵地上仓皇撤退收拾残局。    战后,周旭人主任带人亲自赶赴敌后,到了先遣支队的现驻地了解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到采访了参战回来的每一名军官和每一名士兵。同时我也得到了戴雨农相关的汇报,是调查局临沂站的同志反映上来的,并且雨农另派要人前去核实也有了更准确的情况掌握。    战绩是真实的,战况是惨烈的,官兵们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他们奋不顾身以一当十的作战过程和战斗精神,是任何的生花妙笔和再细致的事后核查、也难以再呈现其当时战况的万分之一!    现在,我要求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人,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用心仔细地看看这份纪要。在座的大多是军人,都是从战场上打杀打死打出来的。所以从战术和战斗的两个角度来揣摸、来研判,换成是你们,处于这样的形势和现有条件,能不能筹划出这样的战术安排?给你区区的三百人,敢不敢打或能不能打胜这场仗?”    蒋介石的这番话,顿时就把所有人的好奇心和迫切感带动了起来。说心里话,鲁苏战区的部队以东北军为主。西安事件后,蒋介石不仅对东北军始终心有芥蒂耿耿于怀,于学忠又是张xueliang的股肱之臣,东北军的顶梁柱之一。对此疑心颇重的蒋介石,把原第一战区的中将政治部主任周复调到鲁苏战区做他的“监军”,在座的所有人、甚至包括不在座的于学忠等人都心知肚明。    但是此时此刻,他素常并不怎么上心的部队打了一场还算典型的小规模战斗后,堂堂的军委会委员长竟然亲自为其摆台甚至助威,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在场的诸多高级将领中,感到诧异的为数不少,只有白崇禧、贺耀祖、徐永昌、张治中和蔡文治等少数将领心里明白:在目前的局势下,委员长或全体官兵甚至全国民众都太需要一场胜仗了!哪怕是规模并不很大,但只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鼓舞人心、提高士气的影响力就已经足够!而这时鲁苏战区又刚刚结束了一场反清剿作战,恰巧该战区的一支小部队,又深入敌后运用了巧妙的战术,偷袭了日军的后勤基地,从而一举改变了整个战局。    周复亲自来渝做正式的汇报,这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就是雪中送炭啊!如果不是深知周复的为人品行,如果不是早已知晓军统局戴笠向委员长当面陈述的情况汇报,哪怕是有人暗自在心里怀疑委员长出于形势的需要,在眼下和周复在上演一场双簧戏也是有可能的……    .先仔细看看这份纪要吧,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一场作战,其战绩能让委员长喜形于色……    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座的所有人、甚至包括了文字材料的撰稿者周复本人,也在认真地阅读和思考——    他只是记录者,所以每一次的描述中,都会情不自禁甚至自觉地尽量把自己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带到那个火光冲天、鲜血飞溅、杀声和枪炮声混杂在一起的作战场面之中,去体会、去感知究竟要怎样拼命地去打,才能把这一场敌我实力悬殊、战场形势逼人、每拖延一分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仗打胜?    终于,一个小时过去后,所有人都停止了审阅材料,但大多数人仍凝神沉思,只有少数人直盯着着蒋介石和周复俩人。    “都看完了是吧?”蒋介石扫视着众人问。    “看完了,委座。”首先是参谋**何应钦答到,然后另几人也符合说道。    蒋介石见大多数人有的点头有的默然并没有一致应答,不由地面色一沉嗓子眼里哼出一声:“唵?”    小会议室并不大,在座的人也不是很多,因此反映出蒋介石不满的这个嗓音也就非常清晰。一些人的心里一震,皆想委员长喜怒无常让人捉摸不透的个性,这些人便抢先大声回答到:“都看过了,委员长,看后让人很受震撼、很受鼓舞,很感到振奋......”    “嗯。”蒋介石面色稍霁,喝了口白开水扫视了众人一眼又说到:“抗战之初,我上百万将士在长城、在华北、在淞沪、在太原、在南京等地浴血奋战痛击日寇,几十万优秀官兵为国捐躯。他们之中,并不缺少像鲁苏战区先遣支队这般能打善战的士兵,也不乏向刘玉田这般智谋出众、胆量与魄力皆出类拔萃的将才!    能打,是一支部队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的军事能力,敢打,更是一名决策者胆量和魄力的军事特质。我们国家的军队,眼下最缺乏的就是百折不挠的韧性和积极主动的斗志......”    说到这里的蒋介石扬起了手里的这份“记要”加重了语气又说道:“我今天召开的这个会议,除了军委会的主要成员外,还有国府部门包括财政、民政、抚恤和宣传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其目的是让你们清楚地了解鲁苏战区这场规模不大、兵力不多但战事惨烈而又意义深远的战斗,切实地领悟到我们的军官、我们的士兵面对任何强敌敢打敢拼的不屈精神。    以前我们用这种精神、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不屈的战斗,挡住了日本军队的战车和大炮,粉碎了他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那么,我们现在更要用这种精神和敢于作战的勇气、善于作战的智慧,加强训练、加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树立,积蓄力量,等待并寻找时机,在不久后的战略反攻时争取把日本军队彻底赶出去!    会后,我们要以鲁苏战区的这场战斗为契机,政治部、zy通讯社要利用电台和报纸,大力宣扬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惧的斗志和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军训部和zy军校等部门,把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具体、细化一些,着重研究制定一些有小规模实战价值的战术方案,即在具体的研究中从一切为了中、小规模的实战为原则。    你们可以制定一个大纲,但要避免笼统和教条化。稍成熟后推广到基层部队,以启迪下面的基层军官为目的,使他们在即时的实战中多动动脑子并培养出随机应变的能力。诸位都知道:我们的战术理论和日本人相比,就如同部队的装备一样非常落后,但我们的军官们可都不笨,要在部队里给他们创造出宽松的能发挥出其聪明才智的条件”。    说到这里后蒋介石看了看左侧的财政部长说到:“鲁苏战区已经四个月从最高长官到每一个士兵都没领到军饷了,这会影响他们的士气和军心。能不能从国库里挤出二百万法币以解其燃眉之急?”    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是蒋介石的大连襟孔祥熙,他闻言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思忖了一下道:“委员长,二百万有点紧了,但一百万我可以立即拿出来。”    “好。”蒋介石右手一拍桌面说道:“一百万就一百万,但他们战区几个月下来还有好近万阵亡官兵。名单早就报了上来,但国府方面还没有把他们的抚恤金送达烈士亲属的手里!你帮着凑一凑吧。”    说完后他扭头看向国民政府抚恤委员会主任何健、以及军政部次长钱大钧说道:“云泉及慕尹你俩抓紧时间协助孔部长促成此事,尤其是这个先遣支队在这次作战中的阵亡官兵,人数是这个...哦,87人。于孝候应允给他们的亲属三倍抚恤金,我们也不能扣扣索索是吧?人家连命都没了,我们再在这事情上不痛快,岂不是让部队是官兵和国民寒心?    钱到了位之后,你们加快和烈士原籍的地方部门协作办理,原籍在日占区的也要想尽办法办妥。政府不能失信于民,更别说是烈士的家属。另外武器装备,尤其是临近冬天,官兵们的棉服立即调拨,军政部、军令部和军训部等部门统筹协商一下,我打算近期给鲁苏战区调拨一个军的兵力,以补充该战区的大量减员。下面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可以畅所欲言。”    蒋介石说完后喝了口水,后身向靠背一靠摆出了一副聆听的架势。    委员长定了调子,军委会的诸多委员和地方上的官员也就安下了心。抗战形势至此,近一时期可以说是多事之秋。政府要员投降求和的呼声甚嚣尘上,各种思潮不仅在各阶层的社会,同时也在部队里影响甚至蔓延着官兵们的低迷和悲观失望情绪。这个现象让蒋介石的压力和情绪也日益沉重并使他在诸多的场合肝火大盛,因此造成了在不少的会议中,诸多与会人员不知怎么说或不敢说的尴尬和压抑气氛。    今天的会议已接近两个小时,极为少见地还没听到委员长的嘴里骂出“娘希匹”三个字,这也让众官员们的情绪有所放松。他们在桌下相互交头接耳了几句,首先是副参谋**兼桂林行营主任和军训部部长白崇禧说到:“委员长,属下对东北军也素有了解,对于孝候也不陌生。东北军坚持作战的第51军和第57军算是鲁苏战区的主要支柱,但也没听说有什么太多的惊人之处和出类拔萃的不世将才。能在盛庄和徐家林两处战场,以区区的三百多人就能打胜这样的一场恶仗,同时又消灭了一倍以上数量的日军官兵,说是其战斗力有了脱胎换骨般的转变也很难解释得通。这个,不知旭人老弟能不能给愚兄及在座的各位解释一下?”    白崇禧这么一问,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周复,包括正襟危坐的蒋介石,也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他所器重的这个门生。因为他也想再深刻地了解一下,鲁苏战区组建的这支人数不多的小部队,为什么能如此骁勇善战?    周复见白崇禧一句话就问到了点子上并且目光炯炯地盯着他,心里面也不免有点紧张,虽然他在记要里很清楚地描述了整个的事实过程,但作战官兵们的精神、意志和勇气等抽象的内涵,实在是很不容易解释清楚的。但是眼下如果说不明白或者说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不仅身为副参谋**兼军训部部长的白崇禧不满意,若是在座个个身肩要职的众多官员心有疑虑,那自己此行的重任只做到了事倍功半的程度……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不仅是他周复愧对战区数万将士的殷殷期盼、愧对近万烈士英灵的默默萦绕,甚至总司令和整个鲁苏战区的千万将士们,也会在领袖、国人及军队面前颜面尽失......    “各位长官大多都知道,下官是两年前从第一战区调到鲁苏战区做政治思想工作和党务工作的。”    周复深吸了一口气,字斟句酌地说到:“属下到了战区后,经过深入基层并深入前线多方面的了解,发现东北军的战意很高,战斗力也说得过去。下官了解到这和东北沦陷,他们的亲人在日军的刺刀下被奴役有直接关系,因为除了‘国恨’外,‘家仇’对他们来讲更是切肤之痛,这是其一。    其二,战区于总司令组建这支总共352人的先遣支队的唯一目的,是想让他们深入敌后、在日军清剿部队的后方进行袭扰和破坏的游击战。其原则是弄出的动静尽量要大,要能影响日军在前线的持续进攻,以求战区前线阵地上的主力部队能松口气做点调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于司令从51军和57军、包括司令部的所属各部抽调了350名有两年以上作战经验的老兵,有一定带兵经验的基层军官和一些情报、侦查、枪械修理、电台通讯等方面的军官,另外还调给了他们四门迫击炮,所以该支队自行组建了一支20人的炮中队。    支队的成员选定后,于司令在带队长官的挑选上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他亲自从档案室调阅了大量少校以上军官的档案,在百里挑一中,终于被他发现挖掘出了两个人才,一个是原谷正伦将军宪兵部队里的中校营长邹志林,另一个是原张珍将军‘翼字军’里的少校营长刘玉田......”    周复说到这里后,座首的蒋介石一摆手插言道:“邹志林...邹志林,我想起来了。大概八、九年前,我在军校听临毕业的学员座谈**‘三mz义的学习心得时,有一个二十左右的学员讲得很透彻、很深刻。这个小青年眼睛很亮、眉毛很浓,他就叫邹志林。该学员的思想观点鲜明清晰、客观中肯,能看得出他具有虚怀若谷正直坦荡之品行的端倪......”    “正是他。”周复笑道:“校长的评价非常准确。事实证明,该邹志林在于总司令选定他做先遣支队长并晋升为上校后,显示出了胸襟宽厚容人容事、凡是以大局为重的风度。在重大的作战方案上对方如果正确,他可以任凭他的副手、也就是身为副支队长兼参谋长的刘玉田的指使和命令。    这场战斗的两个战场,邹志林亲自带200人在徐家林作战,刘玉田带120人在盛庄攻敌。作战的经过下官已经在‘记要’里叙述过了。在此下官要着重提一下,这个刘玉田在该支队起到的绝对作用、以及他的作用绝对影响了该支队所有参战官兵们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的超常发挥。    各位长官谁都不会忘记,两年多前我军和日军的第五师团及第十师团、打响了一场惨烈但意义重大的台儿庄会战吧?当孙连仲将军的西北军据守台儿庄阵地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刻,李长官急令侧翼的辅助部队化整为零,多路线潜入敌后破坏日军的运输线、骚扰日军的部队集结点、袭击日军的运输车队等战术行动,以求影响并延误日军在前线阵地上的进攻。    当时做为一营营长的刘玉田少校,就带着他的部队加上地方上的四十个青壮百姓计600余人,大白天潜入到日军的后方鲁南峄县附近,开始了他们第三次的敌后骚扰作战......”    周复说到这里时,蒋介石又一次抬手笑道:“旭人啊,你刚才提到的台儿庄会战形势正紧时,李德邻下令,让各辅助部队在外围扰敌、配合主战场作战的战术计划,以及前期如何与日军两个师团作战、调用哪些部队在哪些地点阻击北进和东进的日军四个师团,哪些部队在台儿庄主阵地死守、最后在外围部队的配合下里应外合围歼日军第十师团的作战意图,这个规模宏大、战场广阔、战事复杂并涉及多方面的台儿庄战役作战方案,其制定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身边的蔡文治处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