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第371节 平壤之战(1)

   平壤所在的平安道往南的黄海道,道府海州城,倭军第三军团指挥部所在地。    军团指挥官黑田长政正在看着一封急信,信是第一军团指挥官小西行长写的并从平壤快马加鞭送来,信中,小西行长告诉黑田长政:    根据可靠情报,明国皇帝和明国高层们虽无意为高丽而与倭国全面开战,但出于唇亡齿寒考虑,也不愿坐视高丽尽皆落入倭国之手,所以,明国朝廷打算派遣一支二万五千人的精锐部队有限地进入高丽援助高丽军对战倭军,他们的计划是,以这二万五千人的精锐部队与倭军展开一场大战并大获全胜,继而挟胜利之威,逼迫倭军全面退出高丽或起码退出高丽北部,以后,明廷默认高丽南部是倭国的新领土,高丽北部则给高丽人复国并充当明国防备倭国的缓冲区,这场关键之战就是平壤之战,如果此战是倭军大获全胜,明廷上下深受震动,必定彻底放弃援救高丽,坐视高丽全国尽归倭国,再在鸭绿江边设立防线。因此,此战至关重要,对倭国来说,只能赢、不能输。倭军必须打赢此战并且最好全歼这二万五千明军精锐,以此震慑明国皇帝和明国朝廷。目前,平壤一带的倭军除了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还有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但还稍显不足,希望黑田长政率领第三军团全体出动,尽快赶来增援作战,合三个军团之力全歼这二万五千明军精锐,一战定乾坤。之所以请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助战,是因为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军团距平壤地区较远,赶不及,黑田军团最近。    看完小西行长的信,黑田长政陷入沉思。    毫无疑问,小西行长的请求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他还反复强调这场平壤之战的重要性,于公于私,黑田长政都应该率领第三军团北上助战,然而,黑田长政心里存在另外一个心思。    在跨海参加这场高丽战争前,黑田长政向他父亲辞别,他父亲暗示他:不要逞强出头,要会“灵活变通”,如果敌人很弱,就正常打,如果敌人很强,就必须想方设法地明哲保身。    黑田长政的父亲名叫黑田如水,正是丰臣秀吉的“谋主”。    黑田如水号称“倭国天下第一军师”,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段,善用奇谋诡计,是辅佐丰臣秀吉统一倭国天下的最大功臣、第一智囊,甚至被一些倭人称为“东瀛的诸葛亮”。对丰臣秀吉的“先吞并高丽,再进攻明国”对外侵略计划,黑田如水是坚决反对的,在反复劝诫无效后,无可奈何的他索性提前退休了。    退休了,不代表两耳不闻窗外事,隐居田园的黑田如水一直在密切地关注着这场战争。    倭人称黑田如水为“东瀛的诸葛亮”,这个外号显然太抬举他了,诸葛亮的舞台比黑田如水大得多,并且诸葛亮不但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发明家、文学家,岂是黑田如水能比?最重要的是,诸葛亮是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忠臣,终其一生一直对蜀汉政权赤胆忠心,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不臣之心,黑田如水则不然。    作为一个智者,黑田如水很清楚丰臣秀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是在自掘坟墓、自取灭亡,他此时思考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还有这场战争以倭国失败而结束后的残局,他已经预测到了:此战,倭国胜算不高,很有可能失败,丰臣秀吉政权必会随之垮台,接下来,倭国将会再度陷入群雄割据争霸的战国时代,到时候,他黑田如水怎么办?是辅佐丰臣秀吉的继承者收拾残局、稳住丰臣家的江山?还是…自立为王、逐鹿天下?在反复思量后,黑田如水选择后者。    黑田如水选择第二条路,一是丰臣秀吉并无亲儿子,丰臣秀吉曾有两子,但都夭折了,目前被他指定的继承者是他的外甥和养子丰臣秀次,但既是外甥、养子,那正统合法性就很不足,难以服众,二是黑田如水环顾倭国群雄,自认为无人能在智慧谋略上超越他,既如此,倭国的天下既能姓丰臣,为何不能姓黑田?    原先历史上,黑田如水在倭国输掉明倭高丽战争、丰臣秀吉气急病死后就是这么干的。丰臣秀吉死后,丰臣家政权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派以石田三成为首,另一派以德川家康为首,当两大阵营剑拔弩张、准备开战时,黑田如水也在不动声色地积攒力量,他散尽家财、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近万人的军队,他已经预测到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将会决裂,他黑田如水则会趁势而起,成为第三股势力,到时候,石田、德川、黑田,三家三分天下,他很有把握能在接下来的“三国鼎立”中领导黑田家击败石田家和德川家,最终一统倭国建立黑田政权。    然而,黑田如水千算万算,终究人算不如天算,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确实全面开战了,双方都动员了十万大军爆发“关原合战”,但没想到石田三成一天之内就被德川家康打败了,石田家和德川家并没有陷入长久的对立僵持,倭国天下大势已定,根本没有给黑田如水趁势而起的时间和机会,“壮志未酬”的他无奈地放弃了他的争霸野心,归顺德川家康黯然退场。    黑田如水既有在高丽战争结束后觊觎倭国天下的深谋远虑,自然而然,他不希望他的儿子黑田长政所部在高丽战场上损失太大,所以,他暗示黑田长政在高丽战场上“保存实力”。    一方面是小西行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支援请求,另一方面是父亲的暗示叮嘱,这让黑田长政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在反复盘算很久后,黑田长政决定采取折中对策:黑田军团有一万二千兵力,他本人率领一半部队继续驻守海州城,再由军团二号人物、相当于副军团长的大友义统率领另一半部队前往平壤城附近地带“机动游弋、观望权衡”,如果平壤之战陷入僵局或倭军占了上风,他就率领黑田军团留守部队前去助战和抢功劳,如果明军来势凶猛,平壤之战注定没有希望,他就据守海州城或南撤逃跑以保存实力,至于大友义统,如果来不及跑,给小西行长、丰臣秀胜陪葬了也无所谓,反正大友义统又不是他黑田家的人。    跟倭军第二军团是由加藤家的部队和龙造寺家的部队混编组成的一样,倭军第三军团是由黑田家的部队和大友家的部队混编组成的。大友义统的部队要是打光了,对黑田家无损。    义州附近的安州,明军东征部队大营。    中军大帐里,李如松心烦意乱、心急如火地来回踱着步子,尽管前来向他汇报军情的沈惟敬是夏华的人并且夏华本人也在场,但他还是忍不住对沈惟敬发脾气:“你到底是怎么做事的?为什么黑田军团只北上了一半部队?你到底有没有跟小西行长那边商议好?还是出了什么岔子?军中无戏言,你要是胆敢瞒报什么,别怪本督不客气!”    沈惟敬连忙毕恭毕敬地道:“回提督大人,卑职一切都是按照您和夏大人的指示去做的,小西行长也是完全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他反复催促黑田长政北上,却不知黑田长政是怎么了,只派了一半部队北上。卑职推测,可能是黑田长政和小西行长关系不佳的原因,小西行长和石田三成素来亲近,黑田长政则很憎恶石田三成,继而对小西行长颇有隔阂,小西行长有难,黑田长政即便出兵相救,也不会立刻救、全力救,一来,他很愿意看到小西行长吃败仗丢脸,二来,他故意拖延相救时间可让他坐收渔人之利。”    李如松按捺住心头的烦躁气闷,他沉吟一下,看向夏华:“夏大人,你确定这小西行长是真心诚意地跟我们暗通款曲的?不会有诈吧?或许,他早就把你和他的密约报告给了丰臣秀吉,如今,他和丰臣秀胜还有黑田长政只是在合伙演戏,从而给我们设下陷阱。倭人奸猾,不可轻信呀!”    夏华先笑了笑,然后肃然正色地道:“提督大人请放一百个心,我敢用自己的项上人头保证小西行长在暗地里跟我们的合作是没有任何诈术的。”    李如松点点头:“夏大人既出此重言,我自然是绝对放心的。”他继而重新疑惑不定,“那他为什么没有说动黑田长政把黑田军团全部带到平壤、带进我们的口袋里?”    夏华轻轻地摇头:“这一点…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他不是成功地把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说动得全部从咸镜道开入平安道抵达平壤地区了吗?”    李如松深感遗憾:“小西军团的一万八千兵力是不能吃的,丰臣军团只有一万一千兵力,加上半个黑田军团的六千兵力,那么,我军此战最多只能吃掉一万七千倭兵,这未免少了点。”他此时的感觉就像一个大胃王准备大开吃戒、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结果却被告之饭菜数量减少一半,自然让他吃不饱。    夏华笑道:“一口气吃掉一万七千倭兵,也不少了,既然进入我军口袋的倭军比预计的少六千人,那我们就细嚼慢咽吧,争取不放跑一个倭兵。”    李如松一脸的意犹未尽:“只能如此了。”    眼下,明军已准备得差不多了,这自然离不开夏华早在战争爆发前就提前布局的措施,兵马、钱粮、武器、军械、辎重物资、情报…俱已就位,比如李如松本人,比起原先历史上,他眼下根本没去参加宁夏之役,一直在鸭绿江对岸调兵遣将、积极战备、统筹策划,对高丽战局可谓了如指掌,可以说,明军是“万事俱备,只等猎物上套”。    明军的猎物是什么?平壤城?只是次要的,平壤地区的倭军才是头号猎物。小西军团已经是“友军”,不能打,难道明军杀向平壤城、小西军团主动弃城而逃、明军就占领一座平壤城?这显然不是夏华也不是李如松更不是万历帝要的结果,他们都想在平壤之战中歼灭越多越好的倭军,于是,根据明方要求,小西行长想方设法地把原本在咸镜道的丰臣秀胜和原本在黄海道的黑田长政“诱骗”到平壤地区成为明军的猎物。这个计划只完成了四分之三,因为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都来了,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只来了一半。    耐心地等了差不多十天后,眼见黑田军团在黄海道的另一半部队始终没有北上的迹象,为防打草惊蛇和夜长梦多,宋应昌、李如松、夏华一致决定,不再等了,立刻发动平壤之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