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第372节 平壤之战(2)

   万历二十年即西元1592年十一月九日,平壤之战爆发。    此战正式展开前,明朝兵部在高丽传檄咨文:大国雄兵,如虎如熊,彼不量力,当成齑粉,天欲亡之,假手于我。天朝出令,有擒斩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福岛正则、小早川隆景、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丰臣秀胜九寇首之一者,赏金万两,封侯世袭,有擒斩倭酋丰臣秀吉者,赏金十万两,封公世袭,诸所机宜,皆听自便。    这份咨文在本质上就是明军给倭军的战书。    此时,平壤地区乃至整个平安道的倭军都收缩到了平壤城一带,其中,丰臣军团一万一千兵力驻守平壤城,小西军团一万八千兵力驻守城外各要地,黑田军团大友支队六千兵力机动游弋在平壤城以南三十余里外一个叫中和的镇子。这是小西行长的部署,他把他的第一军团安排在城外自然不是为了跟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进行“内外策应”,而是为了方便随时跑路,在平壤之战爆发前的战备阶段,他没搞什么“高筑墙、广积粮、深挖洞”,而是密令心腹手下们把第一军团从釜山一路打到平壤沿途搜刮到的、扣除掉分给部下们的属于他本人那份的金银财宝夜以继日地送到釜山装船运回他在九州肥后国的领地,不管怎么说,大老远来高丽一趟也不容易,既然占不了土地,总得捞些钱财吧?    对小西行长这个“舍己为人”的部署,丰臣秀胜十分感激,逻辑是现成的:两支友军一起守卫一座城池,在城里肯定要比在城外野地上安全得多。    当然了,年纪轻轻不知社会险恶的丰臣秀胜死也想不到,小西行长此举算是坑死了他。战事一爆发,小西行长立马就会脚底抹油,坚守平壤城的丰臣秀胜将会成为插翅难逃的瓮中之鳖,平壤城就是夏华和小西行长给他联手打造的囚牢兼坟墓。    黎明时分,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驾!”“驾!”“驾!”枯黄的野草间,一队倭军骑兵踏着遍地的冰霜策马飞驰着,直至平壤城南边的大同江边。    “主公!”为首的骑者在奔到江边一个渡口时翻身下马,向渡口码头上的一个浑身盔甲五彩斑斓的人行礼道,“明军来了!”    这个被称为“主公”的人正是小西行长,向他行礼的人是他的心腹亲信家将前藤忠一。跟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等别的倭军部队一样,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的将兵士卒不都是他的嫡系,也有别家大名派出的兵马人员。换而言之,第一军团不都是小西行长的人,约三分之一是他的嫡系人马,比如他眼前的前藤忠一。    “终于来了。”小西行长轻轻地吐出一口混浊的白气,心神怅然幽邃,他知道,他现在走的这条路一旦走上就没办法回头了,然而,他不得不走这条路,不这么做,他就要做丰臣秀吉的忠臣,在平壤城跟明军死拼血战,那显然没有好果子吃。忠臣的名头没有实力更重要。    “明军的出兵时间和进兵路线都跟他们事先密告给我们的一样。”前藤忠一补充道,“另外,我们对我军团两翼和侧后方进行了反复的搜索侦察,没有发现明军试图偷袭我们,主公,由此可见,明军跟我们的合作是真心的,没打算出尔反尔把我们连同丰臣秀胜还有大友义统一起吃掉。”    小西行长点点头,他如释重负:“那就好。”他想了一下,看向前藤忠一,“平壤城北的牡丹峰是平壤地区的制高点,也是城外防线的核心,既然明军跟我们的合作是真心的,那么,你在牡丹峰是不会受到明军的真正攻击的,预定时间一到,你便率部弃守牡丹峰撤离,渡过大同江与我会合,我会把军团里的马匹调拨一半给你部。”    “哈依!”前藤忠一再次向小西行长行了一礼。    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负责平壤城外的防御,牡丹峰是核心,按理,小西行长的指挥部和他本人应该在牡丹峰,但小西行长害怕明军会出尔反尔,把他连同丰臣秀胜还有大友义统给一锅端了,所以,他让他的心腹亲信家将前藤忠一率部驻守牡丹峰,他本人早早地溜到了大同江边,战事一开,他就会跑去安全的江南岸,确保自己不会在江北岸被明军冲杀或明军把他给包了饺子。    旭日东升,霞光万丈,大地微微震动。    “明军来了。”平壤城头上,都一身戎装的丰臣秀胜和第九军团二号人物细川忠兴一起神色凝重地看向远处山峦起伏的地平线,他们已经接到了小西行长派人送过来的报告,同时,小西行长告诉他们:驻守城外各要地的第一军团部队会坚守不出或佯装不敌,从而麻痹明军,也让明军可以“突破”倭军在城外的防线发动攻城,等第九军团在据城坚守的激战中给明军造成大量杀伤、挫败明军锐气和士气时,第一军团就会全体出动,在明军侧后方狠狠地发起攻击,联合第九军团一起大破明军。    对小西行长的这份作战计划,丰臣秀胜和细川忠兴十分赞同,因为这很符合兵法要义:两支友军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一起守卫一座城池,敌军大举来袭,如果城外部队拼命抵抗、与敌军在城外大战,那城内部队岂不是使不上劲?敌军岂不是先消灭城外部队、再进攻城内部队?正确的做法应是城外部队假装不敌、退避三舍,让敌军攻城与城内部队交战,再趁机在城外联合城内部队攻击敌军,如此,才能让城内和城外的部队一起发挥出作用,合力破敌。    雄浑低沉有力的鼓声中,“嘿喝!嘿喝!嘿喝!…”逐渐兵临平壤城下的明高联军发出一阵接着一阵的呐喊口号声,犹如漫山遍野的洪水般浩浩荡荡地席卷向平壤城,共有几万人,大地微微地颤动着发出一阵阵闷响,几万人的呐喊声和踏步声宛若滚滚的闷雷,数以万计的兵刃在朝阳照耀下闪着星河鱼鳞般密密麻麻的光点。    明高联军的人山人海里耸立着数百个各不相同的庞然大物,那是各式各样的攻城器械,但有很多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改进,不再是传统冷兵器时代的攻城器械。明军东征部队为参加这场高丽战争,准备了很久,自然打造制作出了足够多的攻城器械,有云梯,这些云梯不但体型庞大、结构复杂,下带轮子,可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行驶,上带钩子,可将其固定在敌方城墙上,同时配备防盾、绞车、抓钩、升降滑轮等设施,还在人员上下攀登通道和人员所在战斗平台外部覆盖了坚厚的铁甲,以此防备倭军的火枪;    有箭楼,跟云梯一样体型庞大、结构复杂,下带轮子、上带防盾,并且也在人员上下攀登通道和人员所在战斗平台外部覆盖了坚厚的铁甲,以此防备倭军的火枪,同时,在箭楼上的战斗人员不再是弓弩手,而是火枪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火器时代的箭楼已经不是箭楼,而是“枪楼”甚至“炮楼”,因为明军有的特制箭楼上安装了虎蹲炮、虎威炮之类的中轻型火炮。    因为战前的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充分,所以明军对倭军很了解:步兵以火枪见长,火炮非常少甚至没有,单兵冷兵器战斗力很强,骑兵不行,水师也不行。    知道倭军没什么火炮,所以明军才出动云梯和箭楼进行攻城。    明军大阵里,马嘶牛吽声此起彼伏,那是一队队壮马健牛在缓缓地拖动着一门门重型火炮正是大将军炮和无敌大将军炮,至于虎蹲炮和虎威炮,士兵们合力抬着搬运或用一头驴、一头骡子拉动就可以了。这些大将军炮和无敌大将军炮都是辽东边军在鸭绿江北岸昼夜赶工铸造出的,这年头的铸炮工艺比后世的简单太多太多了,一支军队如果需要火炮,往往不会从别地调运来,而是就地铸造。    明军东征部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以李家军为代表和主体的辽东边军、以麻贵部为代表的九边驻军、以杨文部为代表的南方驻军,前二者以骑兵为主力,军中骑兵比例相当高,后者以步兵为主力,军中火器配备率相当高。这种攻城战,自然以步兵为中坚,用骑兵攻城是不明智的。在李如松的调遣下,明军骑兵部队包围平壤城三面,不构建野战工事,就等着倭军如果逃出城便对其展开野地冲杀,步兵部队则集中力量于一点,对平壤城一面展开强攻。    平壤城内的倭军如果还是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那该军团在见势不妙时肯定弃城而逃,如今换成了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那该军团肯定会据城死守——丰臣秀胜选择死守平壤城的原因之一是小西行长“诓骗”了他,让他误以为他的据城死守会等来小西军团还有大友支队对攻城的明军发起进攻——如此,明军的作战大纲就是:以少部分兵力甚至可用高丽军代替明军去跟小西军团“象征性地打几场”然后“送”小西军团离开,以骑兵集群剿杀大友支队,以步兵集群攻破平壤城,配合城外的骑兵部队把丰臣军团堵在平壤城内全部消灭。    平壤城头上,丰臣秀胜和细川忠兴看着越来越近的明高联军,脸上露出了睥睨的神色,因为他们已经看清楚了,明高联军里只有两万左右是明军,另外过半是高丽军,在他们眼里,高丽军的战斗力跟木偶稻草人一样可以忽略不计,真正有威胁的是明军,倭军两个军团一个支队合计三万五千兵力并且还有一座城池在手里,这样看来,倭军打败甚至消灭明军并不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