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第269节 别人恐惧我贪婪

   散会后,其他人都离开了,杨江没走,他看着夏华,眼神意味深长:“公玉兄,你还没给我分配任务呢?”    夏华呵呵一笑:“平波兄,咱俩搭档这么久,早就心意相通了,你还不清楚你的任务么?”    杨江点点头:“懂了。”    夏华指示道:“还要派人快马加鞭去一趟京城。”    杨江心神一动:“有必要吗?”    “非常有必要。”夏华正色颔首,“我说了,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别低估这帮人为保住他们既得利益的无底线和疯狂程度。”    杨江看着夏华:“公玉兄,你似乎在欲擒故纵。”    夏华微微一笑:“是吗?也许吧,平波兄,战争就要爆发了,我们、大明朝都急需越多越好的钱粮呢!对了,我们还有多少活动资金可供周转?”    杨江顿了顿,吐出六个字:“不到一百万两。”    “这么少?”    “这个数字已经算上你的私人小金库了。”杨江苦笑道,“公玉兄,你花钱太狠了,再者,你刚刚向皇上上交了一百五十万两,如果这一百五十两没有被你上交给皇上,那我们现在的周转资金就充裕很多了。”    “没办法呀,”夏华也苦笑道,“谁让咱们的皇上也是位见钱眼开的主呢,我向他提条件,就必须拿出足够多的银子让他高兴。”    杨江告辞离开后,夏华静静地坐着,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陷入思索。    华夏此时最发达的地区自然正是江南,明朝时,江苏、安徽、上海组成南直隶,清初时,江苏、安徽、上海组成江南省,这个江南省有多发达呢?就这么一个省,上缴的赋税占全国足足三分之一,并且,南直隶或江南省不等于江南地区,江南地区还要加上浙江,外带赣北等地,可想而知,“江南”这个地方有多发达,举目江南,商铺如林、工场如云,天下繁华无出此地其右。    然而,富得流油的江南在明朝上缴给朝廷的赋税却少得惊人。怪谁呢?怪朱元璋,也不知道他当年是脑子进水了还是抽风了,居然把商业税定为低得可怜的“三十税一”,这可能因为他是农民出身,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并且完全意识不到商品经济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官府设立重税压榨盘剥民营企业肯定不对,但跟宋朝的比较合理的“每五抽一”商业税相比,明朝的商业税确实太低太低了,甚至,就这区区的“三十税一”朝廷都吃不上,因为偷-税漏-税行为在眼下已是明目张胆的“行业潜-规则”,于是,朝廷眼看着商人们赚得日进斗金、豪强大族富可敌国,却没法从他们身上收到税,大明朝工商业红红火火,朝廷却穷得叮当响。    不只是万历帝,自朱元璋后,明朝几乎历代皇帝都想改变这种畸形的商业税体系,无奈,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已经遍布朝堂,每每提出还未付诸行动,朝堂上的反对声就铺天盖地,“与民争利”“违反祖制”等大帽子纷纷扣上来,提议者一夜之间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各种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次数多了,谁还敢当这个出头鸟帮皇帝干这件事?皇帝看到没人愿意帮他,也只能又愤恨又无奈地打退堂鼓。    或许有人会奇怪:江南的豪强大户们在明朝不肯交税,怎么到清朝却肯交税了呢?原因很简单啊,入关的后金军才不跟这些鸟人玩那些手段呢,直接大砍大杀,用屠刀跟他们说话,用屠刀教他们怎么做人,把他们杀怕了,被杀得魂不附体的他们自然学会了什么叫纳税光荣。    很显然,明朝皇帝们是没办法用后金军的这招的,虽然恨不得用。    夏华是这个时代的“异类”,幸好有他,万历帝才能初步地打破这道锁死大明朝的枷锁。夏华一心为国为民并且有头脑、有眼光还有大把的银子,办起事来自然无往不利,换成别人,比如海瑞,肯定没法达到夏华的程度,海瑞虽然也一心为国为民,但他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夏华的那种超越历史的头脑和眼光,更没有夏华的大把银子。夏华跟海瑞一样两袖清风,但他的袖子是纯金的,并且还镶满了宝石。    夏华是万历帝和大明的希望,同时也是东南豪强大户们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帮人为整倒夏华、整垮新安市舶司,这次可以说是下足了血本。试想,湖广、江西的地域是何其之广阔,产出的粮食是何其之多,想要控制这么大的地方的粮食市场,得砸进去多少银子?夏华估摸着这个数字肯定是千万两级别的。那帮人砸进去这么多银子,就是要把夏华往死路上逼,对夏华赶尽杀绝,对那帮人来说,这次的计划要是成功了,他们下的血本就能回本,甚至还能大赚一笔,最重要的是整倒了夏华、整垮了新安市舶司,以后大明朝的对外通商贸易这条带来巨额财富的大财路又被他们夺了回去,同时杀鸡儆猴:先有朱纨后有夏华,前车之鉴摆在这里,谁还敢再动他们的既得利益?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夏华脑子里忽然浮现出后世的这句名言,眼下,别人以为夏华的心态是“别人贪婪他恐惧”,也许,他的真实心态其实是“别人恐惧他贪婪”。    毫无疑问,那帮人对这场大风暴已经酝酿了很久、憋了很久,所以出手非常迅猛,短短数日,广州府乃至半个广东的市面局势就犹如燎原野火般呈现出几何倍数的激增趋势。仅仅三天,许静就面如土色地跑过来向夏华报告:“大人!大事不妙!府城的米价已经涨到一石一两五钱并且还在涨!估计一石二两都拦不住!老百姓都快抢疯了!”    “哇,这么快?”夏华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略感诧异,“这帮王八蛋还真有钱啊!”    “大人!”赖峦虎也跑过来,他同样脸色发白,神情里带着深深的自责。    “有什么坏消息就尽管说吧!”夏华笑道,“反正我已经习惯了。”    赖峦虎愧疚不已:“大人,恕小人没用,这几天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也没能说服几家商户站在我们这边,其实,有不少中小商户是愿意站在我们这边的,但他们显然是身不由己,好几个中小商户本来答应加盟我们,结果转过身就变卦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暗示他们受人胁迫,我反复追问,有家卖面粉的店掌柜跟我合作多年,很有私交,他悄悄地透露给我,那帮人声称粮价完全掌控在他们手里,他们说涨就涨说跌就跌,谁不听他们的,就要被他们玩得倾家荡产,谁听他们的,就能在这场大风暴中分一杯羹。”    “这么牛?”夏华笑着问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通过三步把粮价哄抬了上去,先造谣说湘西桂北一带有少民啸聚山林、杀官造反,马上就要打到湘南粤北了,广东和湖广的水路陆路就要被截断了,湖广的粮食运不到广东了,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这种谣言在被恶意散布后,加上有心人的添油加醋,不但一传百、百传万,还越传越夸大其词,甚至有说法声称贼军已经打下了十几座县城、消灭了上万前去镇-压的官军;第二步是他们用重金大量收购湖广、江西等地的粮食,据说大米收购价达到一石一两二钱,是往年的三倍,湖广、江西等地的地主粮商们自然乐意把粮食卖给他们发财,就连普通农户都抢着卖粮食;第三步是他们雇了很多人在各家粮店前排队抢购粮食,老百姓本就杯弓蛇影、心慌意乱,看到这么多人抢购粮食,自然慌慌张张地加入其中,继而又带动更多的老百姓也加入其中。这三步三管齐下,府城等地的粮价自然飞速上涨,到处买空卖空。”    “嗯,确实有点手段。”夏华点点头,一方面囤积居奇一方面制造恐慌,效果立竿见影。    “我们新安县没发生这种事吧?”夏华问道。    许静道:“都靠汤大人,我们新安县的市面上虽然也有些人心浮动,但整体上还算平稳。”    说来有趣,汤显祖明明是个文人,还是个戏曲家、文学家,但干起典史这个相当于后世县公-安-局-长的活却是得心应手、雷厉风行,从夏华那里领命后,他立刻宣布新安县进入“特殊管治时期”,亲自带着一千捕快和两千“临时工捕快”两班倒地日夜巡逻,但凡说什么“我听说外地如何如何”的人、超过三人生事的、打架斗殴的甚至当街吵架或半夜里在街上溜达没回家的,一律被他以“宁可错抓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势头抓进了监狱里,搞得新安县监狱严重爆满,同时全县治安大好,别说随地吐痰的地痞流氓了,就连骂街的泼妇都不见了。    众捕快和临时工虽然觉得又累又苦,但没人抱怨,一来,夏华给他们都发了津贴,二来,他们的汤典史、“汤四爷”大人可没有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他们,而是亲自上阵带着他们到处巡逻,每天休息还不到两个时辰,原本一个满脸儒雅、风度翩翩、文质彬彬的文人硬是变成了一个又黑又瘦、线条粗犷的糙老爷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