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第322节 运筹帷幄的万历帝

   对万历帝来说,在这个万历二十年,当了十九年枯燥无聊的太平天子的他终于迎来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高丽腥风血雨,宁夏刀光剑影,大明帝国的首都燕京已经吵翻了天。    原先历史上,明政府在高丽战争爆发后起初的反应并不迅速,一是这年头的交通、通讯都很落后,二是明政府对此没有心理准备,朝野上下都把心思放在西北,忽略了东北的高丽,所以在战争爆发后差不多一个月才确信并在接下来又扯了很长时间的皮,但眼下,因为夏华对万历帝“泄露了天机”,所以万历帝密令锦衣卫提前加大在高丽甚至倭国本土的情报搜集工作,派出了很多特务和间谍,又强化了专线的交通、通讯系统,使得战争爆发后没过几天明政府上下就确信了这件大事。    消息传来,朝廷上炸开了锅。    国家要打仗,管事的自然是兵部尚书。前兵部尚书王一鹗已在去年积劳成疾去世,然后由张国彦过渡了一下,最后由石星接任。这位石尚书也算是一位名臣,他在这件大事上态度谨慎,并没有一开始就主战,因为高丽战争消息传来后,有流言说高丽跟倭国其实是一伙的,两国本想狼狈为奸一起对付大明,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国狗咬狗了,大明接下来对高丽不该雪中送炭,而应该落井下石。倭国是野心狼,高丽是白眼狼,反正都不是啥好鸟。对此,石尚书不得不谨小慎微,他一方面下令加强鸭绿江和华夏沿海地区的防备,一方面全力搜集情报进行分析。在确定高丽是个无辜的倒霉鬼、倭酋丰臣秀吉的目标除了高丽外还有大明后,石尚书立刻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地主战,主战“抗倭援高”。    朝中赞成石尚书看法和主战的人不少,但反对的人更多,为首者正是申首辅。——原先历史上,申时行在万历十九年就辞职被罢官了,主要还是因为在立储大事上既触怒了万历帝又得罪了文官集团被文官集团视为“首鼠两端”,眼见自己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境地,他只得递交辞呈,眼下则没有,因为万历帝知道自己“阳寿很长”,可以在立储大事上跟文官集团慢慢耗,所以选择对文官集团虚与委蛇、不跟文官集团发生激烈的正面冲突。    申首辅的反对理由很充分:国家本就财政吃紧,好不容易因为对外通商贸易初步赚到了一些钱,结果爆发宁夏之役,不知道要搭进去多少银子,宁夏之役还没结束,什么时候结束是个未知数,在这同时又跟倭国打仗?国家撑得住吗?耗得起吗?大明岂能为了高丽而动摇自己的国本?    申首辅的意思是:高丽,救还是要救的,但像石尚书说的“出动精兵大军进入高丽作战”是不可取的,耗费太大,可能会把大明自己给拖垮掉,对高丽,大明顶多在其背后资助一些钱粮物资、兵器军械就行了,也算仁至义尽了,再者,高丽人声称“倭酋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打算在吞并高丽后还要吞并大明”可能只是高丽人为诱导大明出兵救高丽而故意危言耸听和夸大其词的话,不可信。高丽是高丽人自己的国家,保卫高丽是高丽人的事,大明何必为其火中取栗?大明的钱粮兵马为何要用于保卫别国?    朝中大半高层都赞成申首辅的看法和结论,态度最激烈的是兵科给事中许弘纲,他认为:把敌人阻挡在国门外就可以了,没必要出国打,倭军在攻占高丽全境后如果真觊觎大明国土、进犯辽东,辽**军在辽东抵御倭寇,天时不太好说,但地利和人和肯定都在辽**军这边,毕竟是在本土作战,辽**军在自家国土上以逸待劳打倭寇自然比跑到境外别国打倭寇省事得多、胜算也大得多。    许弘纲还狠狠地批评了高丽人,骂他们简直是一帮废物,战争才爆发一个月,国土居然就已经沦陷得差不多了,白送都没这么快,高丽王李昖更是丢人现眼到家了,被倭军在屁股后面追着跑,先从汉城跑到开城,再从开城跑到平壤,现在又从平壤跑到了鸭绿江边的义州,由此可见,高丽人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扶不起的阿斗,救他们纯属白费劲,不如不救,让他们早死早超生。    以后世的角度看,申首辅、许弘纲等人的看法明显缺乏远见,但以此时的角度看,他们说的并非没道理,倭国打的是高丽,又没有进犯大明本土,大明出哪门子的兵?退一万步说,大明耗费钱粮兵马无数,帮高丽人赶走了倭军、光复了高丽,又能得到什么实惠利益?不仅如此,大明现在就打着仗呢,内还没安好,就想攘外?倭国打高丽就打吧,大明在背后援助高丽一些钱粮物资、兵器军械就行了,倭国如果打完高丽后进犯大明本土,大明再打也不迟。    两帮人吵来吵去,石尚书据理力争,最后也只得到一个“先结束宁夏之役再说”的结果。    就在明政府内部吵得鸡飞狗跳时,高丽国王李昖又派来了使者,声泪俱下地提出最后的请求:如果天朝上国不愿出兵援救高丽,可否让高丽王室“渡江内附”?    所谓“渡江内附”,就是在华夏境内流亡当难民的意思。没办法,李昖已经逃得没地方让他继续逃了,此时的他正在鸭绿江南岸瑟瑟发抖,没有明政府的允许,他不可以擅自进入明国境内,在这个时候倭军要是追杀过来,他就只能跳江或学楚霸王了。    见到明国辽东巡抚郝杰时,李昖十分激动地说道:“与其死于贼手,无宁死于父母之国。”    必须称赞,李昖这位高丽王虽然颟顸暗弱,但对大明、对华夏的这份恭敬之心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他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与其死在倭人的手里,还不如死在被我视为父母之国的华夏的境内。    听到李昖这话,郝巡抚非常感动,然后告诉李昖:你可以渡过鸭绿江进入辽东境内避难,不过呢,辽东穷苦、条件拮据、养不起太多的外人,所以啊,你带过来的人不能超过一百个。    一听这话,李昖立刻不干了:我好歹是个国王啊,就带一百个手下?洗衣做饭都不够啊!    双方讨价还价半天,最后达成一项折中方案:辽**军支援一大批钱粮物资、兵器军械给李昖,让他收拢部队、招募勇士死守他此时所在的位于鸭绿江边的义州,先稳住阵脚再说,等万历帝决定到底出不出兵,如果义州也沦陷了,“你要么带一百人过来避难,要么跳江吧”。    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李昖接受了这个方案。    支援李昖的人不是郝巡抚,而是辽东李家,李家这么做肯定不是擅作主张,而是万历帝下达的密令。    要不要出兵抗倭援高,万历帝心里当然早有决定,但光有决定没有理由是不够的,他可不想对申首辅等人实话实说“援助高丽不是为了保护高丽,而是趁机把倭国军队消灭在高丽,从而便于下一步登陆倭国、打败倭国、征服倭国,因为倭国有很多大银矿”,他要是把这个目前只有他和夏华知道的“绝密计划”说出来,首先,申首辅等人肯定要怒喷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外加“违反祖制”——朱元璋当年把高丽、倭国等十五个华夏周边国家宣布为“不征之国”,不允许后代出兵征讨——其次,得知倭国有大把银子的申首辅等人肯定会把财务报表编到起码二十年后,他们会一个比一个更积极、更热心地“帮”万历帝出谋划策怎么花倭国的银子,那万历帝还怎么把倭国的银子装进他的私人小金库?他在新安市舶司这件事上已经吸取了教训:有银子,千万别让那帮老家伙知道,否则他们会蜂拥而上“帮”你花光光。    于是,万历帝不动声色地看申首辅、石尚书等人扯皮吵架,同时在暗中进行周密的部署。原先历史上,明军在正式发兵高丽后首战失利,因为第一批明军只有几千人,兵力严重不足,加上统军的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草率轻敌、高丽方面提供的情报又严重失误等,最终导致这批明军在试图长途奔袭平壤时遭伏战败,损失很大,如今,明军没有那么做,因为就连万历帝都知道,“高丽境内的倭军有十多万之众,后续还有一二十万”。    万历帝一方面进行着部署、密令李如松等辽东边军主将做好越充足越好的准备,一方面在等,等西北的捷报。    五月中下旬,宁夏战场上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犹豫观望了十多日后,套蒙多罗土蛮部等部落联合发兵四万,南下参战增援叛军。    “好!”接到报告的哱拜激动振奋不已,“决胜的时刻来了!告诉著力兔,暂时不要越过乌海,在乌海一带游荡即可,帮我们牵制和吸引越多越好的官军,等我这边得手再发动全面进攻便可一战而胜!”毕竟统军领兵多年,又打了不少仗,所以哱拜并不是只知蛮干的武夫,他是懂得兵法韬略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