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节 兵发济州岛(2)
夏华对福建的提携不只是在粮荒期间接济福建民众,他从海外引入了番薯,福建正是华夏首先全面推广种植番薯的地方,此举的意义是无需多言的,另外,他还一手促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港口都渐渐地被明政府“收为国有”,对外商贸不再被当地豪强势力把持,此举也惠及广大福建民众,更让许巡抚等福建官员感激不已。 许巡抚是一位非常高瞻远瞩的官员,他极力主张解除海禁、开海通商,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禁海的种种弊端和开海的种种好处,二十六年前,隆庆帝登基,许巡抚当时是福建的一名地方官员,他多次上书向隆庆帝进言开海、陈述利弊,为“隆庆开关”做出了很大贡献,漳州月港因此而成为华夏的对外通商口岸,所以,在这件大事上,他和夏华的立场是相同的,只是,他没有夏华的“外挂”,斗不过福建本地的豪强势力——那些豪强大族和他们在朝堂上的利益代言人是主张禁海的,这样一来,朝廷官方不跟外国人做生意,他们才能通过走私赚大钱——夏华先后创建新安和潮州市舶司、重建广州市舶司,促使福建豪强势力被迫让步,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市舶司得以重开,对此,许巡抚如何不对夏华感激在心? 不仅如此,许巡抚在对倭战略上跟夏华也是立场相同的,他在上呈给万历帝的奏折《请计倭酋疏》里很深刻地分析道:“…彼国诸酋,欲为秀吉之为而思攘夺之者甚众。阴谋伐国,构怨亦深。我朝对倭之策可为用间、备御、征剿,发内帑百万,分助诸省打造战舰二千余只,选练精兵二十万人,乘其空虚,出其不意,会师上游,直捣倭国。…” 明倭高丽战争爆发后,明朝很多有志之士都提出了“反攻倭国本土”的构思,不只是许巡抚,还有金巡抚、御史徐兆奎、太仆寺少卿张文熙等,但许巡抚的策略和计划最为详细、最有可行性,因为他不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敌我实力对比、具体出兵方略等,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倭国内部不稳人心不齐、丰臣秀吉政权会随着高丽战争失败而陷入危机、倭国很多大名心里怨恨丰臣秀吉等敌方虚实,他认为,明国想要消灭倭国,必须做好两件事: 第一,远征倭国本土的明军要以福建、广东、浙江三省兵马为主力,一来,此三地的很多军士以前打过抗倭战争,对倭军比较熟悉,二来,明国东北、西北、西南驻军难以调动,能用的就是东南驻军; 第二,要多往倭国派遣间谍以知己知彼,要联合倭国那些反对丰臣秀吉的大名,充分利用倭国的内部矛盾,里应外合地摧毁丰臣秀吉政权、征服倭国。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许巡抚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 历史上,对许巡抚等人的“征讨倭国本土”策略,万历帝是不反对的,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只是,朝中也有很多人对此表示反对和质疑,比如南京刑科给事中徐恒,他在上奏给万历帝的《征倭当急捣巢非计乞详审以收胜算疏》中认为许巡抚等人的策略很好,但恐难以化为现实,最重要的是,讨伐、征服倭国本土注定是一场规模很大的战争,明国能否打得起实在是个大大的问号,毕竟明国财力太紧张,内部又不稳,西南杨应龙蠢蠢欲动,比起攘外,安内更加紧迫。 最终,万历帝放弃了征讨倭国本土的战争计划。 但如今,这一切都不同了。万历帝征讨倭国本土之心是非常强烈和坚定的,因为征讨倭国能让他获得三大好处,一是从倭国掠夺到大量财富,这一点注定明国反攻倭国本土不是亏本买卖,有了充足的资金,他才能对明国进行“脱胎换骨的大改革”,二是可一劳永逸地解决华夏的倭寇大患,东洋得以永安,三是可让他威信、声望大增,奠定他“一代明君雄主”的基础,以后对朝臣们说话时底气十足,朝臣们对他的约束力将会大大降低。 至于束缚明军反攻倭国本土的两大客观因素,也不成问题了,财力,明政府和万历帝比历史上同期有钱得多,光是一个解除海禁、对外通商就让明政府和万历帝赚得盆满钵满了,况且万历帝还有办镖局、卖彩票、卖灯油等财源,夏华搞垮广东当地豪强势力、重创苏浙闽豪强势力又帮万历帝捞到了大笔外快;内乱,明国此时最大的内患就是杨应龙,但杨应龙在上次娄山关战役后被打得服服帖帖,压根没有造反的心了,就算贼心不死,也没有那个实力。 对万历帝来说,倭国本土他打定了,耶稣也保不住丰臣秀吉。 所以,许巡抚等人的“征讨倭国本土”策略深得万历帝的心,万历帝对他们大开绿灯,而在万历帝和许巡抚等人之间担任“协调人”的自然是夏华。 征讨倭国本土的第一步是把倭国军队主力消灭在高丽境内,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断绝高丽境内倭军逃回倭国本土的退路,关键正是高丽海峡中的对马岛。 秘密集结在济州岛准备进攻、夺取、坚守对马岛的明军地面部队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杨文部,二是骆尚志部,三是童元镇部。童元镇原先是广西总兵,特被调来参战,因为他“熟知岛情”,童杨骆三部的总指挥也是他,因为他是总兵,杨文是副将,骆尚志是参将。三部合计一万四千余兵力,从表面上,明军以一万四千余兵力阻断二十万倭军的后路,未免少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这些明军是乘船长途奔袭的,运输力受限,船队运不了太多兵马,其次,比起兵马,粮草物资更重要,粮草物资不够,再多的兵马也没用,所以,船队大部分运输力是用于运输粮草物资的,再者,童杨骆三部的作战任务只是进攻、夺取、坚守对马岛,拿下对马岛和守住对马岛就行了,海上交给陈璘、邓子龙的水师,陆上交给明军主力,他们又不需要跟二十万倭军一对一。 在陈璘、邓子龙的身后,夏华还看到一个他从没见过的“老熟人”,正是漆川梁海战后被李昖不得不重新启用的高丽水军主将李舜臣。对李舜臣来说,高丽水军很悲哀,好不容易积攒下的家底被权栗、元均败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寥寥可数的船只,沦为了一个打酱油角色,他即便精通水战,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他仍然英雄有用武之地,陈璘、邓子龙把他请来让他担任“高级参谋”和“向导”,因为他对高丽南部海域的水文非常熟悉,有他带路,明军水师才能顺利地从济州岛杀到对马岛。 谈笑风生中,战船稳稳地驶到明军在济州岛临时修建的一座港口,众人鱼贯下船上岸,举目望去,这济州岛在后世不愧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群峰耸立,原野一马平川,郁郁葱葱的草场犹如绿色的地毯覆盖着大地,望之令人心旷神怡。港口附近一大片开阔地都已成为明军的军营,临时搭建的帐篷、修建的木屋房舍遍地开花且井然有序,一座座大型的房舍正是军用仓库,里面储备满了堆积如山的兵器军械、盔铠衣甲、医药被服、粮食草料等。 朝更远处看去,只见军营区边缘大片地带已被开垦成了农田,种满了蔬菜瓜果和水稻、小麦、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还有很多养殖场,圈养着牛羊猪鸡鸭鹅等家畜家禽。这让夏华十分欣慰,因为这正是他要求的,明军在高丽境内必须最大限度地自己动手、自给自足,后勤靠本土提供和高丽就地提供都不保险,必须一边打仗一边种田。 除了明军官兵,夏华还看到很多平民,都是生活在济州岛的高丽百姓,他们起初看到明军登岛上岸,还有些紧张和担忧,但明军保持着良好的军纪并花钱或用实物作为报酬聘用他们为明军干活,这让他们十分愿意,积极地为明军服务,帮明军盖房子、种田、打渔等等。 后勤是没问题的,夏华随后前去巡视了明军的战船。 明军战船包括二十艘蜈蚣战船和几十艘用大型商船改造的战船。陈璘通晓水战,杨江对水战武器很有研究,加上后方还有赵士祯等火器专家和夏华这尊财神爷,他们的水师自然被建设得日新月异,每艘战船都战斗力十足。 倭军战船以火枪为主武器,明军战船以火炮为主武器,双方高下立判。 陆上的大型火炮约二百步距离开火,中型火炮约一百五十步开火,小型火炮约一百步开火,海上战船火炮跟陆上小型火炮差不多,至少要在一百二十步距离上才能开火,为加强火力,陈璘和杨江在蜈蚣战船上新增了戚公当年为水师战船设计的“无敌神飞炮”,该炮是一种重型佛朗机炮,有点类似于无敌大将军炮的加强版,重千斤以上,可发射二十五斤重的实心弹,足以击碎敌船,跟同期西方海战常用的舰艏射石炮很像。之所以要新增无敌神飞炮,是因为发熕炮发射的铅包铁弹往往不超过四斤,佛朗机炮铅子更往往不超过一斤,杀伤敌方人员是绰绰有余的,但想打穿、击碎敌船就不够了。 明军水师此时的“战船武器四件套”分别是发熕炮、佛朗机炮、百子铳、鸟铳,其中,百子铳是改进型虎蹲炮,加长了身管,射程相应增加,并有旋转机构,射角灵活,佛朗机炮也有调节装置,利于瞄准。作战时,这四种船载武器由远至近的依次开火顺序便是:发熕炮、佛朗机炮、百子铳、鸟铳,即便是射程最远的重型火炮,也要在百步距离上靠近了才能开火。 除了这“四件套”,明军的战船上还有喷筒、火砖等传统燃烧性火器,火箭也是可用的,有效射程至少百步,可焚烧敌船。 对明军水师来说,突袭对马岛的战事已万事俱备,东风也不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