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第430节 丰臣秀吉想和谈了

   “哗啦”一声,一个精美的上等瓷器在地上粉身碎骨了,伴随着一个男人的怒骂声:“反了!反了!真是反了!”    这个男人正是高丽王李昖,他正在他的寝室内愤怒地砸着东西以发-泄心头的暴躁情绪。    “殿下,这是怎么了?”闻讯匆匆赶来的金玉华急忙问道,她是第一次看到李昖如此情绪失控地大发雷霆。    砸了一通东西后有些疲惫气喘的李昖坐在椅子上,怒气冲冲道:“这个李尧臣,好大的胆子!他竟敢让他的部下伪装成倭军截杀赵儆!”    “啊?”金玉华大吃一惊,“殿下,这会不会有什么误会?李尧臣是功臣、英雄,岂会干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来?并且他本人就在王京呢!”    “寡人也是做梦都想不到,他竟如此狂妄骄横、欺君罔上!”李昖五官扭曲、咬牙切齿、满脸杀气,“但权栗言辞凿凿声称他掌握了确切证据,截杀赵儆的那支‘倭军’就是李尧臣部下假扮的!反了!反了!真是反了!权栗先前多次对寡人说,李尧臣心怀不轨、腹有鳞甲,寡人半信半疑,如今,此贼子的狼子野心可谓昭然若揭!他就是要趁着这场战争割据全罗道,把全罗道变成他的私人小王国!寡人把他调到京畿道,派赵儆去全罗道接替他,他为了抗命,悍然密令部下半路截杀了赵儆!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他怒发冲冠。    李昖跟绝大部分君王一样权力欲极重,容不得任何人分走他的部分权力或威胁到他的权力,连他的亲儿子李珲刚刚露出这个苗头都被他严厉打压,更别说刘企这个外人了,况且,刘企干的是什么事?跟公然造反完全没分别。可想而知,李昖此时对刘企是什么感受,可谓深恶痛绝。    金玉华小心翼翼地道:“殿下打算如何处置李尧臣呢?”    李昖脸色铁青:“如此乱臣贼子,岂能留之?”他眼中闪烁着狰狞的寒光。    金玉华急忙提醒道:“殿下,李尧臣就在王京,杀了他自然是易如反掌,但他的部下们会不会闹起来?那可是几万人马呀!并且是打败倭寇的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觑,万一闹起来,事态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了。”    听到这话,李昖脸上的森然杀气慢慢地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恼怒和痛苦。    李昖和权栗之所以设下这个请君入瓮之计对付刘企,就是为了把他扣在汉城,来个“杯酒释兵权”同时让他的部下们群龙无首,继而分化拉拢、逐个击破…本来嘛,这种策略还是很管用的,擒贼先擒王嘛,一个集团,没了领头的后往往就会分崩离析,被扣住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他们大大地低估了刘企集团的组织严密性和刘企本人“不要命的狠劲”。没办法,刘企集团的真正老板是夏华,刘企被扣住,这个集团照样正常运转,换个幕前老板就行了,再者,刘企对李昖、高丽朝廷毫无敬畏之心,他没有任何忌惮,根本不想委曲求全,该出手时就出手并且狠辣无比,对方对他笑里藏刀,他直接图穷匕见。这就好像李昖和权栗对刘企亮出手里的刀子,示意他老实听话,刘企二话不说,操起大砍刀直接砍上来,妥妥的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亡命徒。    刘企明明已经在汉城沦为人质,却还这么“狂”,一是他不怕死,全罗系没了他,夏华立刻会安排别人顶替上,所以他没必要太爱惜自己的命继而畏手畏脚,二是他仗着他掌握着一支军队,他的军队既是李昖猜忌他的根源,也是他的性命保障。换成别人肯定玩不来这招,别人会想:我要是让我的军队闹起来,就算能胁迫朝廷,我自己也可能会小命不保的,万一朝廷不被我胁迫,哪怕冒着引发内战的危险也杀了我,对我而言,这个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的命都没了,荣华富贵、金钱美女都享受不到了。    刘企才不在乎这些,他直接摆出跟对方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架势。    如此一来,李昖就头痛了,他发现这个“李尧臣”就是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没错,他现在汉城,杀了他是易如反掌的,但他的部下们肯定造反,刘企部的战斗力是无需多言的,倭军把高丽军打得哭爹喊娘,又被刘企部打得哭爹喊娘,那高丽军要是开赴全罗道**刘企部…李昖不得不承认,那注定会是一个令人难堪的结果。杀了刘企,只会适得其反。    “难道寡人还真拿他没办法了?”李昖恨恨不已,“实在不行,寡人就向明朝皇帝求助。”    金玉华摇头道:“明朝军队只会帮助我国军队打击倭军,对我国的内部纷乱,他们恐怕是不会出手的。”    “这…”李昖从一开始的暴怒、狂躁、愤恨中慢慢地冷静下来,又渐渐地感到心乱如麻,他冥思苦想,始终想不出能稳妥解决刘企的办法,只得看向金玉华,“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金玉华沉吟一下,回答道:“不如请夏大人出面调停,夏大人是殿下的结拜义弟,他的二夫人秦良玉将军曾在锦城大捷中跟李尧臣有过合作,关系很好,我觉得,夏大人可以充当这个调停人。反正李尧臣是不能杀的,杀了他一个会激起几万人造反,南部将会大乱,倭寇尚未退去,我国岂能爆发内乱?再者,全罗道毗邻庆尚道,万一叛军在狗急跳墙之下跟倭军勾结起来,如何是好?”    “是啊,是啊…”李昖满脸的沮丧和不甘。    “对付李尧臣,最好还是借刀杀人。”金玉华出主意道,“他是功臣、英雄,殿下不宜亲自对他下手,否则外界还以为殿下是宋高宗第二呢,倭乱不是还没结束吗?殿下可命令他在明军对庆尚道发起全面进攻时率领其部前去攻打倭寇,不管是赢是输,他的部队都会元气大伤,到时候再徐徐图之。李尧臣正是靠抗倭而名声鹊起的,殿下命他打倭寇是名正言顺的,他不得不从,他如果故意抗命不遵、消极避战、保存实力,那举国上下就会看清他的真面目。”    李昖点点头:“只能如此了。”    金玉华顿时在心里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好歹保住了李尧臣的命,要是没能办好这件事,夏大人肯定饶不了我。    当夏华从咸镜北道回来时,还没顾得上处理这件事就得到一份密报:丰臣秀吉派来了和谈使者,希望与明国朝廷议和谈判。    忠清道南中部,忠清道道府公州城,明高联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    “公玉啊,”李如松笑呵呵地接见从咸镜北道刚回来、没去汉城直接来公州的夏华,“你说丰臣秀吉的和谈是真是假?”    夏华笑道:“当然是假的了,缓兵之计嘛。”    “那我们…”    “这事不需要惊动皇上和朝廷,写份奏折向皇上报告一下就行了,其余的,我们自己处理就行了,放心,丰臣秀吉的这招已在皇上预料中,我们绝非擅作主张。”    “好。”李如松点点头,“那敷衍倭人的事就交给你了,奏折我来写。”    两人很愉快地商定好各自负责的事。    历史上的明倭高丽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在两阶段之间,明倭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和谈,双方都试图和谈停战,明国方面是懒得继续为高丽耗费太多的兵马钱粮还有时间,毕竟西南爆发了杨应龙之乱,没工夫、没心思跟倭军在高丽战场上腻腻歪歪地打下去,本来,明军的计划是一口气从北向南平-推到底,速战速决,但推到汉城就推不动了,一是后勤运输补给困难,高丽本地又提供不了物资物力,二是退守高丽南部的倭军修建了大批倭式堡垒,据城死守跟明军打守城战、防御战,不打进攻战、野战,这年头攻城是很难、很费事费时费力的,上无敌大将军炮都没什么用,明高水师也没能在海上断绝倭军后路,只能对峙,但对峙就是比后勤消耗,明军补给线长达上千公里并且主要走陆路,倭军补给线只有几百公里并且主要走海路,还在高丽境内抢掠了大量的粮草物资,耗下去显然利于倭军不利于明军,明朝不想烧太多的钱,加上明朝也从未打算反攻倭国本土,所以在倭国方面有意和谈后,明朝就顺水推舟、借坡下驴了。    倭国这边,丰臣秀吉的和谈是半真半假的,他一方面贼心不死,还想卷土重来,和谈可以给他争取时间,另一方面,他也被明朝打怕了,有意见好就收,如果明朝的条件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凯旋收兵”,如果没有,他就孤注一掷地发动第二轮战争。    眼下,丰臣秀吉意图不变,谈成了,他就见好就收,谈崩了,他就接着打,贼不走空,就这么灰头土脸地认输,他实在不甘心,并且他已是骑虎难下。    在沈惟敬的陪同下,夏华见到了丰臣秀吉派来的外交使者。    一见面,夏华就笑了,对方也笑了,因为双方都是“老熟人”,丰臣秀吉派来两个使者,一个是小西行长的心腹亲信小西飞,另一个是小西行长的三弟小西行景,两人都是小西家的。    丰臣秀吉为啥会派小西行长的心腹亲信和弟弟充当和谈使者呢?一是因为小西家常年跟高丽、华夏做生意,所以小西行长、小西行景、小西飞都会说高丽语和汉语,二是在倭军九个军团里,战绩最“好”的就是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丰臣秀吉觉得,必须派个打胜仗的将军的人充当使者,这样才能“镇得住”明国的人争取到更好的结果,派别人去实在没底气,败军之将不足言勇嘛。    必须承认,丰臣秀吉的这个打算还是很有道理的,君不见,倭军九个军团,除了没跟明军交过手的岛津义弘的第四军团、毛利辉元的第七军团,另外七个军团可谓一个比一个惨,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全军覆没,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宇喜多秀家的第八军团都近乎全军覆没,福岛正则的第五军团损失了一半,唯独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屡屡跟明军交手,却大致上完好,还颇有斩获”,在明军进入高丽前,第一军团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掠地千里,战果是九个军团里最丰硕的,在明军进入高丽后,平壤之战,第一军团全身而退,汉城之战,第一军团又全身而退,还救了别的军团的一大批高层,汉城之战前的幸州山城之战,第一军团不但打残了高丽军主力,还消灭了“三千明军”,是倭军各军团里消灭明军最多的,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丰臣秀吉相信明军对小西行长是“颇感忌惮”的,派小西行长的人去和谈是最合适的。    “行了,既然大家都是熟人,客套话就不用说了,丰臣秀吉开出了什么条件?”大马金刀地坐下后,夏华开门见山。    小西飞和小西行景连忙说出丰臣秀吉开出的明倭和谈六项条件:    第一,明国皇帝必须敕封一名公主嫁给倭国天王;    第二,明国必须解除明倭两国展开贸易的所有限制;    第三,明倭两国签署盟约立誓永世友好;    第四,高丽国必须把庆尚道和全罗道割让给倭国;    第五,高丽国必须送一位王子到倭国作为人质;    第六,高丽国以后同时向明倭两国称臣纳贡、立誓永不背叛倭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