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 没文化是不行的
“男儿生在天地间,忠于国家孝父母,既当军人拿军饷,就要尽责保国土; 一要勤奋刻苦练,本事过硬好立功,武器是你第二命,时时爱护保养好; 二要打仗敢争先,人人向前打胜仗,如果怕死向后缩,军法无情反送命; 三要好心待百姓,钱粮全靠他们出,军民鱼水一家亲,百姓和我心连心; 四莫欺辱人妇女,你家也有妻和女,将心比心想一想,受人欺辱怎能行; 五莫见财生坏心,心术不正有报应,纵得多少金银宝,拿住杀头没命花; 六莫赌博不学好,十赌十输一场空,安分守己攒银两,平安养家有保障;…” 另一队杨家军官兵排成蜿蜒长龙般的队伍从梧桐山上穿梭奔行下来,铿锵有力的军歌声同样嘹亮无比。 军队唱军歌当然不是夏华首创的,古人又不是弱智,很早就发现军队唱旋律激昂的歌曲可以鼓舞士气,广义上的军歌最早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周朝的《小雅?出车》、战国的《诗经?秦风?无衣》等等还有最广为人知的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都是军歌,戚家军也有戚公所作的《凯歌》《风涛歌》等军歌。夏华的军队肯定也会有军歌,并且除了要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外,还要起到严肃军纪的作用。 军纪的重要性是无需多言的,一支军队想要战无不胜,就必须军纪严明,戚家军是这样,在华夏历史上跟戚家军齐名的岳家军也是这样,岳家军纪律极严,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从而既让自身战斗力极高,又深得广大民众支持,继而在跟金人作战时战无不胜。 很多治军练兵的要诀,华夏的先人们已经摸索出来了,夏华实行拿来主义即可,不需要自作聪明地搞什么“创新”,把先人们的心得、经验传承好和加以发挥就可以了。比如这队杨家军官兵唱的军歌,既能提升官兵们的爱国思想也能把军纪融入其中,让官兵们铭记于心。 历史上明朝在内忧外患打击下走向灭亡时,其军事实力仍然很可观,全国上下拥兵百万,但当李自成的军队攻入燕京时,崇祯帝却孤立无援、坐以待毙,明朝的军队呢?大部分都在按兵不动,因为这些军队已经不是听命于崇祯帝和明政府的国家公器,而是那些军中将领的私人武装力量,已经军阀化了。国家有难时,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却只想着消极避战、保存实力,在他们心里,朝廷让他们指挥的军队已经是属于他们的私人物品,是他们的个人财产,岂能为公家白白损失掉?在他们想来:服从朝廷的命令会把军队打光,没了军队,我就什么都没了,找借口不服从朝廷的命令,我就能继续拥有一支听命于我的军队,有军队,我就有地盘、财富、权势,就能称王称霸、作威作福。 毫无疑问,这种现象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历朝历代的例子和教训实在太多了,军人们不能只知将领而不知国家,安禄山造反时,他的军队为什么都听他的?就因为他的军队已经不属于大唐,而是属于他,全军上下惟他的命令是从,如果他的军队人人心里的效忠对象是大唐朝、大唐皇帝,他还能造反吗?估计他刚宣布他要造反,他的部下们就把他捆起来送去京城献给皇帝请功了。 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军人只知将领而不知国家,将领一叛,他们就跟着叛?原因很简单,没文化,他们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国家这个概念,认为自己当兵就为了拿军饷,谁给钱、谁给的钱更多就听谁的。安禄山给的钱超过大唐皇帝给的钱,他的部下们就听他的。 夏华的军队不能这样,想要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士兵们有文化。 身为科举制的亲历者,夏华当然清楚大明读书人的现状:进士、举人都是科考的成功者,都会过得很不错,在这之下的秀才就没那么幸运了,秀才的数量比举人进士多得多,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尴尬,高不成低不就,他们是读书人,饱读诗书、能识文断字,偏偏没能考上功名,没有丰厚的收入来源,加上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要继续读书考举人,所以普遍生活拮据,如此一来,只要开出较好的条件,招募一批秀才干活做事是很容易的。——秀才之下的童生就不考虑了,学历实在太低,如果考了多年还是童生,这纯属书呆子,实在让人同情不起来。 根据夏华的规定,杨家军、卢家军、马家军里除了有军人外,还有很多秀才,都是花钱招来兼职的,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军中教导目不识丁的士兵们读书识字。让这些军汉读书识字,似乎难为他们了,其实不然,因为夏华只要求他们能认识和会写常见的汉字,并不要求他们学习四书五经、记背文章,一天学十个汉字,一年也差不多把常见汉字都学会了。这是提升军队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文化素质正是素质的重要部分,由文盲组成的军队是不可能长久打胜仗的,更为严重的是,没文化还会让人思想愚昧,容易被蛊惑、被煽动。军人们有文化,思想就会开明,就会懂道理、明事理,不会成为乱军叛军。 官兵们的识字率得到提升后,很多事就好办了,比如在战场上,就算基层士兵也能读得懂旗号军令从而按照条例作战,老兵们可以把实战经验写下来,让用人命和鲜血换来的宝贵的实战知识得以流传继承,让新兵们就算没上过战场也能初步地对战场有所了解,成批地量产英勇善战的军人。 看着眼前龙精虎猛的杨家军官兵们,夏华心头欣慰无比,他看到的不只是杨家军官兵们在身体素质上的日新月异,还有官兵们在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上的今非昔比。一支明白自己为何而战并且久经训练、装备精良、钱粮后勤充足的军队,上战场后怎么可能不会打胜仗呢? 夏华倒要看看,倭国的那些所谓的战国名将究竟像不像后世倭国人在影视剧里、游戏里吹嘘的那么厉害。夏华记得,后世很多华夏网友挖苦倭国古代战争比如规模最大的倭国战国时期只是“村长械斗,乡长打群架”,这其实也有道理,倭国古代领土就是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以及这三个大岛的众附属岛屿,没有北海道,北海道在此时还不是倭国的领土,倭国此时总面积不到三十万平方公里却分为“六十六国”,平均一“国”面积不过几千平方公里,并且大部分地区还是不适合农耕和居住的山地,如此“众多国家”爆发的战争自然是“村长械斗,乡长打群架”。 戚公和戚家军没能赶上明倭高丽战争,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遗憾,夏华将会接过戚公留下的历史使命接力棒。 队伍中,夏华看到了秦良玉,她跟男兵们一样负重越野拉练,衣服就像在水里泡过一样,杨家军里就她一个女军人,但她从来不因此而搞特殊待遇,把自己当男人一样参加军训操练,除了有间自己的单独宿舍。看到夏华,秦良玉很高兴地跑过来:“今天怎么有空来兵营里了?” 因为我在躲债。夏华在心里说着,同时在嘴上说道:“当然是因为我想你啦!” 秦良玉原本就很红的俏脸顿时再增了三分赤霞,她半真半假地翻了一个白眼给夏华:“我发现你成婚后越来越没皮没脸了,这种话张嘴就来,也不害臊。” 夏华耸耸肩:“反正你以后肯定会嫁给我,我在你面前害哪门子的臊?”他看着秦良玉身上线条柔和但很明显的肌肉,眼皮忍不住颤抖起来,他和朱尧媖的事要是东窗事发,除了万历帝和朱尧姬,还有眼前这个人会跟他算账。以秦良玉的实力,她真的能活活地打死夏华。 “将不在于勇而在于谋,现在已经不是从前武将要上阵亲自带头冲锋的时代了,”夏华苦口婆心地循循善诱着秦良玉,“你的志向是当将军而不是当士兵,所以啊,你没必要这么苦练体能的,像诸葛亮那样坐在小车上摇羽扇也能指挥部队打仗的。” 你别把自己练得这么能打好吗?我很怕的。夏华心里瑟瑟发抖。 秦良玉不知道夏华如此丰富的内心活动,她摇摇头:“即便如此,身为军人,体质强壮也是最基本的,你不知道,我跟大家一起参加军训,还能起到别人起不到的带动作用,如果有人叫苦喊累,戚将军、杨将军就会指着我说‘瞧瞧,人家一个姑娘家都能坚持下来,你们这些大老爷们怎么能连一个姑娘家都不如?况且人家还是夏大人的…’”她顿了顿,停住了。 夏华笑嘻嘻道:“况且人家还是夏大人以后的二夫人。” 秦良玉抬腿踹了夏华一脚:“就知道油嘴滑舌!” 两人打打闹闹了一会儿…其实是夏华单方面地挨揍,秦良玉的心思随即转移到了军事和战争上:“公玉,你还记得当初在忠州,你跟我探讨如何组建一支强大军队时说的那些话吗?时间真快,如今你已经开始把你的计划一步一步地付诸实际了。” 夏华点点头:“是啊,时间真快。” “算算时间,”秦良玉神色庄严而郑重,“还有两年左右,我们就要和倭国开战了,你说,这场战争大概需要打多久?” 夏华想了想,回答道:“好几年吧!” 秦良玉吃惊道:“这么久?” 夏华点头:“嗯,第一步是在高丽半岛上摧毁掉倭国大部分军事力量,让倭国元气大伤、内部陷入动荡混乱,第二步是登陆倭国本土彻底地灭亡掉这个恩将仇报、狼子野心的国家!” 秦良玉愈发吃惊:“原来你不但打算在高丽战场上打败倭国,还要登陆倭国、灭掉倭国?” 夏华冷冷一笑:“当然!除恶就得务尽!倭人仗着自己的本土是四面环海的岛屿,拥有天然的防御优势,所以有恃无恐,强大时就钻出老巢侵略高丽、觊觎我华夏,弱小时就缩回窝里装孙子,这次没成功,就缩回去处心积虑地积蓄实力图谋下次卷土重来,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我要用倭人的尸山血海告诉倭人什么叫悔不该当初,什么叫自掘坟墓!丰臣秀吉这个不知死活的跳梁小丑,我要让他为他的狂妄付出足够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