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不知道朱允熥哪里来的信心,不过眼前他也没有别的办法,而且朱允熥这么做,也是为了他好,现在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他就算想反对似乎也已经来不及了。 朱允熥当然不是冒冒失失就作出这个决定,他有一条没有说,也没法说,就是在做这件事之前,一定要有足够的武力作为支撑。 如果可以,当然是在明军在辽东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么做肯定能事半功倍,可是现在大明的九边都在用兵,虽然他在这也打了两场碾压式的胜利,但远远说不上是占据优势。 现在朵颜三卫依然能拿出十几万大军,虽然两次大败之后他们损失惨重,可就想朱权说的,他们完全可以离开这里,或者去辽东更远的地方,或者去漠北草原投奔鞑靼。 不管是哪一种选择,明军都只能干瞪眼看着,因为明军根本无力追赶远遁的他们。 到时候,大明除了得到一大片无主的土地,其他没有任何好处,可得到土地,对大明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样无主的空地,大明现在没有能力守护,只能空置在那。 而空置的土地,势必会有新的游牧不足填补进来,到时候明军还得花时间和精力防备,就算是能有几年轻松的时间,可这点时间对大明来说根本不够。 不过朱允熥还是有信心留下一些人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一直跟在别人后边吃些残羹冷炙。 朱允熥这次的目标其实并不是朵颜三卫,或者说不是朵颜三卫的主力,而是那些仆从部落。 这些小部落在外表上看是朵颜三卫,但他们只是依附在朵颜三卫主力的一种小部落。 作战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是冲锋在最前边,而分战利品的时候,他则要躲在后边,等朵颜三卫主力吃饱喝足拿够了,他们才能凑上去捡食一些主力丢下的残羹冷炙。 如果离开这里,去更远的辽东深处,朵颜三卫这种大部族有些底蕴可以支撑,他们人少牛羊少的小部落,除了要应付自己部落的支出,还要拿出更多的供养主力。 如果去漠北草原投靠鞑靼,朵颜三卫这种主力都要沦为附庸,他们的结局就可想而知,除了被吞并就没有第二条路。 所以,朱允熥这次的目标很简单,就是那些附庸在朵颜三卫主力周围的小部落,虽然他们都是小部落,但人数绝对不在少数,如果留下他们,这次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了。 因为朱允熥有信心,能在短时间内把这些留下的小部落转化成心向大明的牧民,就算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部落形式的生活方式。 但只要他们接触过改土归流,他们就会支持,毕竟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像奴仆一样。 当然,朱允熥也不会这么干坐着等,这次跟着脱鲁忽察尔等人押运粮草的人,都是朱允熥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人就是他撒出去的传话筒。 他们会把改土归流在朵颜三卫中传播出去,朱权一直考虑朵颜三卫那些首领会不会答应,其实是先入为主了。 游牧部落虽然首领对部落有着绝对的掌控权,但同样,部落的部众也有一个大明百姓不具备的优势,就是脱离原来的部落,加入其他部落。 这在草原部落并不少见,尤其是那些部落底层的牧民,他们牛羊少,甚至没有牛羊,跟着哪个首领都是为了一口饭,如果这个首领不能带给他们温饱,他们转身投奔其他部落,根本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只要宣传到位,肯定有小部落选择留下,这些小部落不想朵颜三卫一样,失去了朵颜三卫的统领,他们就是一盘散沙,大明就可吸收消化他们。 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就能不断吸引其他部落加入其中,甚至像朵颜三卫这样的大部落也会慢慢被分化吸引过来。 那些押运粮草的人,并不会立刻回来,他们会留在朵颜部,名义上是分发粮草,实际上就是把改土归流的事散播出去。 朱权虽然擅长谋略,但毕竟不是朱允熥这种有着几百年知识的穿越者,加上他作为大明的宁王,考虑问题的首先是站在高处看问题,也就是站在那些首领的角度。 普通的牧民对改土归流就算是不了解,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大明许诺给他们牧场,给他们牛羊,他们只要向大明缴纳赋税,就会得到大明的保护。 这要比做那些部落首领的部众舒服太多了,部落的首领对他的部众,向来是予取予夺,从来不会考虑部众的想法,这是草原上几百年来的习惯。 那些牧民留下来,就有机会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们自然愿意尝试一下。 三天后,跟着脱鲁忽察尔等人押运粮草的士兵回来了,朱权看到后还很是期待了几天,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朱权慢慢失望了,果然朱允熥还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可是,第八天一大早,就有侍卫来报,有五十几户牧民来到明军大营,愿意归顺大明。 朱权顿时有点激动了,还真有人接受了,虽然只是一些散户的牧民,但总算是开张了,在热情安排了这几十户牧民之后,朱权就觉得有点尴尬了一整天下来,就没有其他人或者部落来明军大营了。 和朱允熥吃过晚饭,朱权巡视了一圈大营,安排好防务之后,朱权就回自己的大帐休息了。 可第二天一大早,朱权就接到侍卫禀报,昨天半夜之后,又有两千户牧民来大营投降,接受明军改编,因为天色太晚,明军不敢让他们进营,就把他们安顿在大营外边。 朱权赶紧跑过去,他担心这是朵颜三卫的疑兵,可他到了那些人驻扎的地方,发现朱允熥正优哉游哉地走过来,他赶紧上前询问,“允熥,怎么了?” “铁岩部、忽察部、泰坤部,三个小部落来投降,还有一些就是散户的牧民,已经安顿好了,现在正在给他们登基造册,分发粮草。”朱允熥笑着说道。 朱允熥眼中的笑意也毫不掩饰,这几天他也很紧张,毕竟这关乎大明今后在辽东的布局,甚至关乎大明对其他地方少数民族的方略。 现在总算是有结果了,还非常不错。 这些人是担心被阻挠,才会大半夜来投降的,就是怕被朵颜三卫报复,这当然也是朱允熥预料之内的事。 不管是朵颜三卫这样的游牧部落,还是大明,只要是脑子没有进水太多的统治者都知道,民众对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现在有人来了,那后边只能是越来越多,现在朵颜三卫那边肯定也发现了这件事,可是他们不敢追过来,只能眼睁睁看着。 只要有了开始,那接下来除非朵颜三卫马上离开,否则归顺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朱允熥笑着和朱权说着,就拉着他去吃早饭了。 朱权现在没心情吃什么早饭,可没办法,朱允熥硬拉着他去,他只能跟着。 让朱权吃惊的是,在他们吃早饭的时候,就有一些牧民来归顺,甚至有汉坦部这样规模不小的部落来,激动的朱权差点没冲出去。 可被朱允熥拦住了,他刚才去是因为有些事必须由他出面安排,不然他绝对不会去的,毕竟做为上位者的仪态还是要注意的。 另外,就是传达一个信号,越早归顺受到的待遇越好,往后边,他们就只能面对那些态度不怎么好的书吏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从早到晚,几乎每个时间段都有牧民或者小部落来归顺,第九天的晚上,有书吏来禀报,已经有八千七百户牧民归顺,已经登记造册完毕。 这些人已经在明军的带领下,前往大宁周边安顿了。 “哈哈哈,允熥你真是大才啊!”朱权忍不住哈哈大笑着说道。 朱允熥对那些归顺的牧民没有一股脑地安顿在某个地方不管,相反,朱允熥对那些牧民的安置让朱权彻底放心下来了。 那些归顺的牧民全都被打散,分配的地方也都是有汉民的地方,在每一个地方,牧民数量都只有汉民的十分之一,最多不会超过五分之一。 这样一来,就算是那些牧民心怀不轨,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 “十七叔,这还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朱允熥放下手里的奏报,眼光深邃地看向外边说道。 朱权先是一愣,然后心情不由得也紧张起来了,确实,八千七百户,对大明腹地来说或许不算太多,但是放在辽东,这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朵颜三卫现在肯定着急的不得了,对他们这种游牧部落来说,就算这些不是他们本部的部众,这么多人口的损失,对他们来说也已经是伤筋动骨了。 接下来是战是降,就看他们怎么选择了,明天就是朱允熥给他们的最后期限,朱权看看大帐中的辽东众文武。 文臣这些天非常忙碌,他们没想到自己会在这种大战中如此忙碌,武将则眼中全是炽热的火焰,显然他们对接下来的大战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