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五里,山泉是在河边,还是在山坡上? 城南门外的地形,整体上是走下坡路,如何往城内的高处引水? 挖渠显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距离这么远,怎么选择渠道需要细细测量,就是找到了合理的渠道方案,一天之内,也不可能修成一条长五里的水渠。 这些问题是明摆着的,苏遇能想到,铁虎当然也能想到。 两人在会馆院子里转圈,讨论着引水的方案。 三连长巩全来找苏遇,当着铁虎的面,把他们如何发现水泉,那里的水质如何?水流的地势是高是低,等情况详细地介绍了一遍。 苏遇大体上听明白了。 三连长所找到了其中不是一泉眼,而是一条小溪,高山里的小溪。从他说的情况看那水量不小,完全可以满足县城饮用水的需要。 溪流的位置在山腰,比县城的地势要高,引水可以自流。关键是水渠如何修建。 经过一番讨论,三人形成共识,就用通安县城周边满山遍野的毛竹作引流管道,将山腰高处的清流引到县城。 方案确定下来,两项任务就需要立即展开。 第一件事,就是要勘探引流的管道走向。这件事,苏遇没有一点经验,他一个书生,没有在田地里干过什么活,渠道应该怎么修,他像个瞎子。铁虎倒是有些经验,他跟着舅舅学过一阵子木匠,从小又是行走江湖,见识很广。他要亲自去勘查引水的线路。 第二件事,是尽快组织人力砍竹子,要有足够多的竹子,而且要很粗的竹子,并且将竹内的节打通,这样才便于引水。为了方便,铁虎建议直接把竹子破成两半,一根竹子就当两根用,这样的话,铲去竹节也好操作。 他们正在商量时,二连长也回来了,一连的曾连长处理完城内的尸体也来了。 特务营的三个连长和他们的教导员,加上供给部的铁虎部长,立即对引流工程实施分工。 铁虎和苏遇带一个排的人战士堪查地形,选择适当点位做出标记。三个连的战士,在县城到水源地之间的区域铺开,全力以赴砍伐竹子。 因为引流路线还不是很清楚,砍竹子的区域只能有大概的方位。为了避免在一个地方砍了很多竹子,铺管道时搬运不便,三连长把水源的位置反复跟另外两个连长做了交待。 方案确定之后,就是行动了。 铁虎和苏遇带着三连的一排战士出城,一直走到水源地,边走边看地形。从水源地返回县城时,他们就开始为管道走向做标记。 一众人等一直忙到天黑,终于将引流管道的线路确定下来。 次日一早开始,三个连的战士像疯了一样,在标识的线路周边加紧砍伐竹子。 光有竹子不行,还得把竹管架起来。 战士们用两根稍细一点的竹子交叉撑在地上,粗的引水竹管从上面架过去。 没有足够多的麻绳,战士们便把用细竹子破开,切割成细细的竹丝用以作绳子。 竹管与竹管的连接处最不容易衔接。战士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一头大一头小,一环套一环,这样的接口有。也有在两个竹管接触的下方加装一个托底的护筒,这是针对两根竹管同样粗细的办法。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战士们集思广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将地竹管架设起来,保证流水下行即可。 三个连队展开了劳动竞赛,铺设竹管的速度超乎想象。 天黑之前,就已经有一股清流引入到县城南门外。 老百姓听来红军帮他们引来干净的流水,全都喜形于色。各家管户,提着水桶,挑着扁担,拿着盆子,纷纷出来取水。 铁虎实现了自己给老百姓的承诺,脸上露出久违了的笑容。 自从担任通安县抗击瘟疫的总指挥,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看着苦难中争气着的百姓,他心里既着急也难受。 军医院的医疗队到了以后,病人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前期积累了很多的病例,治癒率并不高,而且因为群众的防病意识不强,方法不当,瘟疫仍没有停止传播。 霍乱是肠道性传染病,所有的症结都是因为信用被污染的食物。而食物中,最重要的,须臾离不开便是水。所以,洁净的水对防治瘟疫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今,这个问题解决了。县城的百姓吃上干净的水,只要在饮食方面更加注意,瘟疫在可预期的将来,就可能控制得住。 苏遇当然也很兴奋,这么快就解决了水的问题。这是他到通安县以来,最为开心的一天。 云芽和杜鹃又开始履行写标语、贴标语的任务。群众见到他们,不再反对,也没人去撕扯标语了。大家开始按标语上写的内容来改变生活习惯。 整个县城沉浸在清流带来的欢喜当中。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被可怕的瘟疫折磨得太惨,压抑得太甚。这股清流,不仅带来了干净的饮水,更带了战胜瘟疫的希望。 不过,铁虎和苏遇很快就发现,聚焦在城南门口的人太多了。人们都在排队取水,可水流只有那么一股,要满足数万人,这点水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 于是,他们做出决定,立即铺设第二条、第三条竹管。 线路是成熟的,方案也经过了检验,工具也使得顺手了。战士们经过了暂短的休整之后,投入第二轮的战斗。 有了第一条管道的经验,第二条、第三条很容易就铺设完成。不仅如此,战士们再接再厉,将管道引入城内,在人口集中的会馆附近设置出水口。 群众取水更加方便。 因为是山溪之水,有一种取之不尽的感觉。 三条管线架设完毕之后,通安县城人心稳定下来。 战士们累了两天,也终于可以睡一觉,养养精神了。 …… 苏遇一早起来,用干净的水洗了脸,感觉神清气爽。又喝了一碗开水,感觉比吃一顿大餐还舒服。 连队炊事班的伙夫挑着扁担去接水,苏遇也跟着他一起出了营地。他的身后,跟着通信员小路。 苏遇想去取水点看那里的群众,也想感受一下那种被需要的崇高。 在他的想象中,群众对干净的渴望,对水的珍惜,那种喜悦,那种感激,那种对未来的期待,肯定体现在他们的脸上,反映在取水的动作上。 红军不只会打仗,还能为百姓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一时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生存方式的情况下,给他们一股清流,也足以滋润无数人的心。 苏遇走着想着,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自豪。 当他来到取水点时,特务营的伙夫正围着那出水口转着看。 昨天还清流如注的竹管头,如今却没有水流出来,连一滴水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