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倒不是前去凑热闹,而是前去瞻仰。 熏香开道,为古礼。 相传在古时,有主人家邀请高贤名士,必会差府中下人,出城相迎,佩香囊或持手炉熏香开道。 表敬高贤德馨之意。 京都此番情形,不就是有高贤前来吗。 都城中的儒生们得此音讯,蜂拥而至。 有见多识广者,辨出几人身份。 “是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 有儒生沿街一呼,登时便传遍全城。 清流世家,可是有着高贤名士传承,家学渊源。 何况是四大清流世家家主亲至。 在儒生之中,也是有清流拥趸。 纷纷前来,以仰清流名士风姿。 被人群识出身份,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及晚辈,嘴角眉梢难掩自得之色。 “素闻高贤远尘俗之事,不知诸位高贤如今入京都,所为何事?” 有儒生拥趸,在街边深行一礼问询。 无需四家之人回话,人群之中已然有儒生回答。 “陛下在中秋佳节,邀四位清流世家家主入宫共赏明月。 到时,四大清流世家最杰出的晚辈,会作诗助兴。 就连镇国公府世子沈辰安,亦会作陪。 吾亦被邀去宫中,同其他儒生一同作陪。” 人群中一位小有才名的儒生,言语间尽是骄傲。 周围人群,看向此儒生的视线之中,多是羡慕嫉妒。 能受邀入宫,与诸位高贤作陪,共赏明月,玄谈雅事,这算得极高荣耀。 众人又将视线,转回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及晚辈身上,纷纷慨叹。 有德行之人,便如香草一般。 即使开于荒野,亦会引人追随。 陛下之所以邀四大世家高贤入宫,便是钦佩清流世家德行。 这些话,被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及晚辈听在耳中,只觉内外通透,难以言说得舒服。 在旁观瞧的儒生之中,也不乏世子沈辰安的拥趸。 “镇国公府世子沈辰安,立言、立行、立德,有圣人之姿。 也不见如这几位清流名士一般矫揉造作。 不知有何作为,道何言论,行何大事,便可称之高贤。” “是矣。 依吾看。 世子沈辰安才是赏月诗会之主角。 毕竟先前,世子殿下一人,便斩夷人三部首领。 若是没有世子殿下,四方国境战火不会平息。 国中中秋佳节,亦难得欢庆。 这分明是陛下,为世子殿下特意筹备的这场赏月诗会。 四大清流世家之人,才是被陛下请来作陪。” 四大清流世家之人,听得此番言论,面色不由变得黑沉。 一时间,京都城中的儒生,就清流世家与世子殿下,谁才是赏月诗会的主角,起了争执。 百姓们倒是不太懂这些,之所以来凑热闹,主要是觉得这一行人很有派头。 若论这些人与世子沈辰安,哪一方在他们心中地位更重。 自然是神资仙质的世子殿下。 将门纨绔,隐忍多年,一朝崛起,惊艳世人。 这是连说书先生都讲不来的传奇。 四大清流世家的家主及四位晚辈,听到沿途之人议论。 先前那般被吹捧的舒爽,已是荡然无存。 只觉心中烦躁。 就好似做事做一半,提上裤子便走了。 实在憋屈。 但是众目睽睽之下,四大名流世家之人,皆是表现得极有涵养。 嘴角始终带着若有似无得笑意。 入京都城,沿主街一直向东行,在距离宫城不远处,有座馆驿。 便是四大清流世家,下榻之处。 距离中秋佳节还有几日时间,未得皇命,非召不能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