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已经在普安州儒学上了一个月的沈玉飞也请假回来了,他现在穿着代表生员的褴衫,头上带个四方巾,只是头发还没长长,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毛延庆也刚从鲁屯回来,晚上大家聚在了一起。 “李哥,据说现在的普安知州刘世龙是临安人,跟你可是老乡哦,什么时候抽空去拜访一下?正好我也可以跟着拉拉关系,呵呵!”沈玉飞对李国庆说道。 “过段时间吧,过几天这边的水稻就要收割了,我得看看稻谷的质量跟产量,收割之后还得安排我们自己的地种上小麦。”李国庆说道,接着他掩不住笑意的接着说:“再说你刘姐有了,我得陪她渡过关键的两月,等十月份吧,十月份我去黄草坝营拉上黄汝桂,他跟我吹牛说跟刘知州认识,我得拉上他一起。是有必要去见一下这个父母官了,现在我们的发展已经受到资源的制约,获得官面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真的,李哥你可太行了,刘姐这就有了,那说明我们还是正常人,哈哈哈!”沈玉飞高兴的大笑道,其实他们这些人都担心身体的变化会影响某些性能,现在这点担心终于烟消云散了。旁边几个人都很高兴,齐声恭喜二人。唯有卢艳芳有点愣愣的,看见大家都看着她,她不禁讷讷的说道:“没什么啦,就是在纠结我是让他喊我姐姐还是姑姑而已,不过刘姐,你希望生个儿子还是女儿呀?” 刘媛与李国庆对望了一眼,微笑着说:“当然是女儿,我还给她起以前的名字,若琳,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她,再也不让她受到一点伤害。” “好了,别说这个了,玉飞还是说一下你的科举大业吧。”李国庆岔开话题。 “还好吧,其实也跟后世的高考差不多,而且没有以前高中那么多门课,相对比较纯粹。目前我已经基本适应了用古文来思考,很久没写的毛笔字也渐渐找回了感觉,总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沈玉飞说:“其实我现在相当于小学都没毕业,还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目前只是一个附生,还不是正规的附生,毕竟还没过童子试。按科举的规矩有月考、季考、岁考,当然实际上现在学校的学正都不怎么管。一般州学应该标配两名训导的,结果一个也没有,所谓的月考也就是装装样子,我给学正送了几两银子,月考的时候就给了个中规中矩的考评。季考按理是由知州来主持的,不过据说刘知州已经很久没主持季考了。岁考更是,提学已经8年没来普安了,估计今年也不会来。明年二月的童子试我一定得过,否则就得耽误三年。而童子试完全是刘知州说了算,所以搞定刘知州很关键。” “其实普安州学学风不是很好,学正只是个贡生,水平也不高。有几个世家子弟都不是在州学里而是去安顺府或贵阳府,剩下的人大部分人也是不见人影,只有几个穷书生在那里苦读,学正也只管对那几个有希望并且用功的学生用点心。不过对我来说正好,可以安静的学习,就象考研那会,基本没有人干扰。”这一个月显然沈玉飞已经把科举和学校都研究透了,说起来滔滔不绝的。“不过估计明年知州就会来季考了,毕竟教化是知州的一项重要职责,如果治下多出一名举人都是一笔很大的政绩,更别说出进士了。上届普安没出过进士,这一届只要出一个,就超过前任,考核的时候都是重要砝码。” “那你对科举有信心吗?”卢艳芳问道。“你哥我可是燕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当年也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毕业后还给领导当了几年秘书,对八股文这种格式化的作文还是很有心得的。放心,哥肯定能考上的。”沈玉飞自信满满的说道。 “其实我是不希望你去当官的,在这个社会当官还有掉脑袋的风险,官场氛围可以说非常不好,而且如果到很远的地方当官,我们也照顾不到,一个人毕竟......。”刘媛有点担心的说道。 “没事,刘姐,到时候公司支持我点经费,我选官的时候活动活动到云南或者广西来当官,这样就能互相支持照顾了。”沈玉飞满不在乎的说道。 “不过这个时代没有官身还真不行。”毛延庆插嘴道:“我这次去鲁屯见了几个大商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士绅家族,一般人家不要说做生意,连出门都是难题。家里人有个官身就简单了,不但大部分地方可以免税,如果碰到同年在当地当官的,还可以互相照顾。否则沿途的关卡和当地的小吏就能把你的利润全部吃掉。我觉得要在这个社会立足,还是得取得一个官身。你看本地最大的粮商就是蒋家,他家可是普安有名的乡宦,出过好多个进士,举人就更不用说了,据说这一代又出了个天才,叫蒋明良,中进士的可能性非常高,中举是十拿九稳的,毕竟科举有时候也是有一些人情的。” “是的,蒋家是普安最有名的家族,家风很好,据说蒋明良是蒋家这一代最出色的人物,不过他现在在府学,我还没见过面。”沈玉飞说道,他转向陈博,笑着问:“陈总工,能不能研究个畜电池出来,我的手机里还存了好几篇明清两朝的状元文,说不定有时候能用上呢。” “不行啊兄弟,什么工作都得有了玻璃容器才能进行试验,再说我也不是学化学的,化学电池只是粗粗的了解,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而且你也知道,基础研究没到一定程度,做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也就是水中捞月,想得太早了!你还是想办法在你那些识字的同学中找几个喜欢科学的人给我当助手,我可以提供思路,但我真没时间做这些基础研究。”陈博认真的回答道。 “玉飞,我看你暂时就不要回学校了,我怕我们大家以前学的东西慢慢都会忘记,是不是先把他写下来,让芳芳存入档案,这样以后还能参考一下。再说了按照你说的,学校也就那回事,到时操作一下应该没什么后患吧?过一个多月反正我跟延庆都要去州城,到时一起去好了,正好做个伴。”李国庆提了一个建议。大家仔细想了想,也觉得很有道理,是啊,人就是适应性强,时间长了可能一些后世常规性的常识都会慢慢被现实所淡化,能记下来,以后也是一个回忆。 几天后,李国庆应约来到黄汝枫家,今天是黄汝枫家开镰的日子,李国庆过来指导一下一些新农具的应用。是的,董谷村的农业生产其实是很落后的,不光是栽种技术很落后,生产工具也是很原始,几千年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甚至由于地处偏远,中原江南的很多优秀的农业技术都没有传到这里。李国庆和陈博设计了一款人力收割机和打稻机,今天就要示范一下给佃户们怎么使用。 黄汝枫今天起得很早,对于李国庆说的新农具,其实黄汝枫不是很在意,毕竟几千年都是这么耕种下来的,再说现在最不缺的是人。李国庆说的要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人均生产总值什么的,黄汝枫一点也不懂,不过基于对李国庆的信任,他还是答应试试,反正就算新农具不成,也就耽误个半天时间,也不影响整体收割进程。 黄汝枫做为土司的代表,拥有村里超过一半的土地,一共500多亩,村里一大半劳力都是他的佃户,作为今年最重要的收获的日子,他把所有佃户都集中起来准备秋收,壮男壮女作为主要劳动力都集中到了田边。 黄汝枫的地都集中在最好的地方,而且连成了片,只见整整齐齐一块块的方田,金灿灿的稻谷在阳光下随着微风起伏,一阵阵稻浪向远处的山峰荡漾而去。 “稻花香里说丰年,如此美景实在是让人迷醉呀!”李国庆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感叹道。黄汝枫也很高兴,今年在李国庆的要求下,稻子抽穗前用刚堆的土肥追了一次肥,明显比以前稻子的抽穗效果要好得多,看着沉沉压在稻杆上的稻穗上露水已经基本干了,黄汝枫迫不及待的叫道:“开镰!” 李国庆和刘三推着人力收割机下了田,只见人力收割机在两人的推动下缓缓向前,稻子通过收禾器后被割刀割倒,整齐的倒在地上,不过推着这个机器有点累人,两人刚推到头转了个弯,李国庆就有点吃不消了,赶紧招手让一个佃户上前换人。 那边刘大、刘二也把打稻机推下了田,李国庆赶过去给佃户们示范起来,只见他脚踩踏板,那滚筒就转了起来,双手紧紧握着一把稻子,前面稻穗尽量分开后放在滚筒上,稻谷就顺着滚筒进到了接谷斗里面,看着差不多谷粒都打完后,李国庆脚上不停,手上的稻杆往边一扔,转手接过一个佃户递过来的一把稻子接着打起来。 过了一会,李国庆停了下来,让黄汝枫叫了两个男子过来,比划着教了那两人打稻的技艺和一些注意事项,然后让那两男子上去操作,那两人操作了一会就熟练掌握,很快露出了笑容,这打稻机可比用原先的稻桶好用多了,省时省力,脱粒还干净。 两旁的一些老人不停的把稻子递给他们,他们欢快的打着,很快料斗就装满了,李国庆让他们停了下来,把料斗里的稻谷装入萝框,两个萝框大概就是一石,一个佃户担着就回到了村里的晒谷场。 李国庆和黄汝枫也回到了晒谷场,晒谷场其实就是一块平整点的地,泥地上当然晒不了,稻谷其实是晒在谷席上的,晒谷场上已经铺了很多谷席,妇女们正好奇的看着几架风车,这据说是神仙们造来扬谷用的,也不知道怎么用。 李国庆走了过来,让黄汝枫往储仓里加入稻谷,自己快速的转动手柄,然后松掉仓锁,只见杂质就顺着杂质出口飘出去,而谷子就顺着出谷口进入下方的萝框里。 黄汝枫注意观察着储仓里的稻谷,少了就往里加,很快萝框里的谷子就快满了,李国庆把仓锁一锁,示意妇女们把萝框拿走换一个新的。 黄汝枫高兴极了,问那些妇女们学会了没有,那些妇女都点点头示意已经学会,黄汝枫拉着李国庆走到一旁,指着两个妇女上前接着干。 妇女们干了一会,就嘻嘻哈哈起来,这风车真的太省力了,不象以前都是用谷筛来筛,那可是真真正正的体力活,而用这个风车就象玩儿一样。 黄汝枫已经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帮道士真是神人呀,这些农具可真是太方便了,特别是打稻机和风车,不知道省了多少劳力。 “其实你可以办一个农具厂,到时把这些新农具推广出去。”李国庆对黄汝枫说。 黄汝枫眼睛一亮,一拍大腿说道:“对呀,我让我堂兄过来看看,他一定会很感兴趣的。到时我跟他合办一个农具厂,让他把营里的木匠都集中起来。我想想,光我们营就有115个寨子,一个寨子用四个打稻机和三架风车,那就是...... 多少来着。” “应该是805台,每台赚1钱就是接近八十两,再说别的营应该也会用到的,这是一个长久生意。”李国庆说道。 黄汝枫眼里发光,“我现在就是营里跟堂兄说。”说着就急着要走。“别急,我们还是先看看年稻谷的产量,你下午再去,明天让你堂兄过来就行了,反正今年是肯定用不上了的。”李国庆一把拽住黄汝枫。 第一块田很快就收割完了,黄汝枫看了一下,又哇的一声叫了起来,“3石9,李先生,是3石9,我记得去年这块田收了3石5,多了4斗,这块田是1亩3分,那每亩多了3斗多,亩产是......”黄汝枫又开始加手指头。 “不用算了,亩产3石左右,你去年是亩产2.7石,每亩增加了3斗,你500亩地大概会增加150石。”李国庆不忍的说道,想着这个时代的人的算术真是个大问题,看来除了认字之外还得教他们数学。 “李先生,你可真是神人哪,我们自古以来除了特别好的熟田,从来没有亩产超过3石的。”黄汝枫崇拜的看着李国庆说道。 李国庆心里想:“3石才不到400斤,后世的杂交稻不到1000斤都不算成功,还不得吓死他们。”说道:“老黄,我不是什么神人,这也不是神迹,这是科学知道吗?科学才是生产力,所以你要让村里的小孩都来上学,不是学科举,而是跟我们学科学,其实亩产3石真不算什么,4石是保守的,5石也不是没有可能。”说完拍了拍黄汝枫走了,留下了黄汝枫目瞪口呆的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