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死而复生

第136章 掌控舆论

死而复生 烟熏小黄鱼 2627 2024-07-10 00:42
   在大明,主要有两种报纸,分别为邸报和塘报。   其中,邸报的发行掌握在六科手里,其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六科给事中会对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制敕进行核查,如果没有不妥之处,则会抄发到在京的各衙门。   其二,凡是日朝,六科会有一人立殿左右,记录皇帝接见大臣的谈话内容,经整理后发出。   而塘报的信息来源与邸报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是由塘兵和中下级军官上报的军事情报。   朱由校让设立的报刊,则相当于后世的日报,内容不限于经史政学,还有些百姓喜欢乐见的事,比如某个贪官被廉政部查办,又比如某个为害一方的士绅如何自取灭亡。   “按照皇爷的吩咐,奴婢已经做出了样刊。”卢九德从胸口中掏出一份经过折叠的报纸。   朱由校刚拿到手中,就感觉到了不对,这纸张也用得太好了,都快赶上各地送来的奏折所用的纸张了。   卢九德瞧着皇帝手指轻轻捻动,解释道:“皇爷,若是使用的纸张太差,油墨就会散开,奴婢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若是每日发行万份,那要卖多少钱一份才能保本?”朱由校问道。   卢九德心算了好一会,才给出了一个数字,“每份至少要卖到一百文。”   “太贵了!”朱由校蹙眉道。   这个时期,白银疯狂涌入大明,以至于铜价高涨。   最开始一两银子可换一千到一千五百枚铜板,现在却只能换到七八百枚了。   京城居民,普遍的月收入就在一两到二两之间。   这报纸的价格要是卖到一百文,有几个人舍得出钱来买?   没人阅读,又怎么能发动百姓舆论?   卢九德躬身道:“皇爷,若是报纸的定价太低,东厂的经费恐难以为继。”   杀头的生意有人抢,赔本的生意没人做。   若是办报衙门一直亏损,恐怕编撰做事也会三心二意。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你先按照十枚铜板的价格卖报,等销量上来了,就可以单独列出一版刊登广告。”   “广告?”   卢九德念着这两个字,面露不解。   朱由校解释道:“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让那些商人出钱来刊登。”   “他们愿意出钱吗?”卢九德的语气充满着不自信。   “商人最为奸猾,怎可能看不透其中的道理?”   朱由校摇着头,翻开手中的报纸,总共有两页,分为了四个版面。   首版刊登的是皇帝关于新税法的敕令,并对其的益处做了详细解释,主笔人是户部尚书庄钦邻。   第二版面是对陕西当前局势的介绍,详细解释了陕西为何会变成了这样,并列出了不少史实加以佐证,主笔是一个叫做徐宏祖的人。   第三版面介绍了辽东战事,其中分析了黄台吉接下来的动向,以及沦陷区的百姓生活是如何艰难,主笔是辽东巡抚耿如杞。   第四版面则介绍了海外的风土人情,重点放在了南洋一带,主笔是汤若望。   朱由校放下报纸,沉思了好一会,才吩咐道:“庄钦邻写的文章不错,但太过深奥了,让他把文风改得白一点。咱们的报纸主要面向识字的普通百姓,而不是那些有功名的士子。   第二版关于陕西的内容也写得不是很好,只是从地理气候方面论述了旱灾产生的原因,而没有写出人祸。若不是那些士绅大肆兼并土地,且为富不仁,百姓何至于会造反?   第三版倒是写得不错,不用改了。   第四版重写,让汤若望写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经历,并开始连载。同时以朕的名义在文末下旨,若是我大明有人能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朕将以侯爵赏赐。   你要记住,朕办报的本意是掌控舆论,而不是为了赚钱。”   卢九德拿出小本子,将皇帝的话一一记了下来。   朱由校又吩咐道:“虽然办报之事现在是亏本买卖,但给主笔的润笔费可不能少了。”   “奴婢一直谨记皇爷的命令,只要以利重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好内容。”卢九德躬身道。   朱由校将报纸交回到卢九德的手中,夸赞道:“虽然有几分不符合朕意,但你做得也算是不错了。以后的报纸版面就按照现在这样排布,第一版必须是六部九卿对朝廷的政令详解。等发行一个月后,你再开始准备广告事宜。”   “奴婢遵旨!”   卢九德点了点头,瞧着皇帝已经没有要事吩咐了,就躬身退出了大殿。   ——   两日后,京城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不少孩童,都背着鼓鼓囊囊的布口袋。   “卖报了!卖报了!”   “十个铜板就能买一份报纸。”   “掌柜的,需要一份报纸吗?”   “想封侯吗?想就来买一份报纸吧!”   “快来看,陕西大胜,三边总督范兵部已破贼首王二老巢。”   ......   这个时代,能买报纸之人,当然不可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哈哈,而是那些手有余钱的读书人,饭店茶馆的掌柜,以及勋贵和大户人家。   “你这报纸是什么新奇玩意?”茶馆掌柜拦住一个孩童问道。   铺内的客人也伸长了脑袋,一脸好奇之色,全然不顾说书人正口若悬河讲着三国演义。   报童显然经过训练,被拦住后立刻从布袋中掏出一份报纸,解释道:“这是东厂卢公公根据陛下的指示所办的报纸,和邸报差不多,只是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朝廷政令的详解,更有各地的风土人情介绍,就连海外之事都有涉及。”   十个铜板对于能在京城开茶铺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掌柜随手掏出一把铜钱,也不细数,就塞到了报童手中,同时还拿走了一份报纸。   四周的茶客顿时涌了上来,想要一探究竟。   “快念一下,某听说里面说可以封侯啊!”   “封侯之事也敢想?俺还是想知道陕西的战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掌柜的,先给我看看,我可是你多年的老顾客了。”   ......   瞧着众人脸上的好奇之色,掌柜却并没有将报纸交到任何人手中,反而快步来到说书人面前,吩咐道:“先念这个。”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