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死而复生

第153章 实边云贵

死而复生 烟熏小黄鱼 2534 2024-07-10 00:42
   “陛下!”   孙承宗清朗的声音响起,在殿内回荡,众官员这才将目光聚集在他身上。   “孙先生请说!”   朱由校正襟危坐,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给足了他面子。   “臣以为可效仿两宋之事,将陕西灾民中的青壮编练成军,就食于产量大省。”   一石激起千层浪,孙承宗的话音才刚刚落下,朱由校还来不及表态,殿内就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   “孙阁老此言差矣,陕西灾民有数百万之众,其中青壮定也过了百万之数,我大明哪有这么多财力物力来养如此庞大的军队?”   “陛下,北宋之时,厢军还有战斗力,能委以重任。可到了南宋,一旦遇到灾荒发生,赵宋朝廷就将灾民编练成军,到南宋末年,过百万的厢军反而成为了财政的累赘,面对蒙古大军毫无用处。”   “此策一旦施行,朝廷就只能一直养着这些人。一旦财政负担太大了,拿不出这么多钱粮,难道就把他们裁撤了吗?”   “这样非得闹出大乱子不可,过百万经过军事训练的青壮,轻而易举就能颠覆我大明江山社稷。”   ......   孙承宗听着不断响起的反对声,面色却丝毫没有变化,反而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朱由校疑惑道:“孙先生,朕以为其他大臣说得也非常在理,你若是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还请快快说来。”   徐光启也转头看向孙承宗,说道:“此事牵连甚大,关乎我大明国运,若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老夫绝不会同意。”   他的语气似有责怪之意,众人听见后,顿时就明白了这是孙承宗一个人的主意,而没有和其他任何人商量。   孙承宗微微点头,依旧是胸有成竹的神情。   众人只见他缓步走向沙盘,指着陕西的山势地形说道:“老夫已经问过钦天监,北方大旱至少还会延续二十年。陕西丁口愈千万,然而不受旱灾影响的耕地却只有不到十万顷。陕西就这么点地,怎么可能养活过千万的丁口?”   话到此处,孙承宗见着众官员都深以为然,又转身朝着朱由校躬身说道:“陛下,近些年来,云南贵州两省的土司为何敢屡屡叛乱?”   朱由校答道:“播州杨应龙之乱后,我大明在两省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士兵战力不行,百姓不堪重税,逃亡甚多。朕听闻这两省的汉人丁口,已经比皇爷爷登基之时,减少了五成以上。”   孙承宗微微点头,继续说道:“陛下,臣之策,就是要将陕西多余的丁口,编练成军队去实边,稳定住贵州云南两省的局势,让朝廷再也不用动用数省军队,浪费无数民力物力去平定土司之乱。”   朱由校听完之后,眉头紧蹙。   总感觉此策不怎么靠谱。   先不说迁移百姓需要极其强大的基层掌控力,仅是将粮食运往云贵两省,所需消耗都是运往陕西的数倍。   毕竟云南贵州的地形,他在后世可是去亲眼见过,而孙承宗这个北方人,何曾见过贵州十万大山的艰险?   想到这里,朱由校就把目光放在了徐光启身上。   徐光启立刻会意,转身问道:“孙阁老,你想要迁移多少百姓?总计需要消耗多少粮食?我大明能拿得出来吗?更何况山路难行,沿途的物资怎么保证?百姓到了这两省之后,就算是当地能给粮种和农具,朝廷又需要送去多少粮食,才能让他们坚持到收获时节?”   兵部尚书武之望紧跟着问道:“这两省夷汉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朝廷再迁移这么多人过去,必定会侵蚀土司的利益,我大明难道还有精力在云贵两省继续打下去吗?”   户部尚书庄钦邻也跟着说道:“孙阁老,云贵两省多崇山峻岭,而少耕地,恐能安置的百姓会十分有限。”   听完三人的问题,孙承宗脸色依旧淡定,盯着手中的笏板,朝着朱由校缓缓说道:“陛下,臣计划先将旱灾最严重的二十个县中迁出三成百姓,约有近三十万人。”   三十万人?   这个数量倒是不大,云贵两省应该能安置。   毕竟自万历中期后,这两省因兵灾而死伤逃亡的百姓都超过了这个数量。   并且灾情最严重的那些县,百姓都是靠着朝廷的赈济粮而活。   若是将这些百姓迁移,也只是让他们换一个地方吃饭罢了。   想到此处,朱由校微微点头。   “这三十万人,并不是沿着一条路运送,而是要分十条路。从四川进云南,或者从湖广进贵州,每条路只有三万人,沿途各县所需提供的粮食并不多。”   紧跟着,孙承宗一边看着笏板,一边指着沙盘说着每条路所需经过的府县,并将所需停留的时间,以及要消耗的粮食详细说出。   最后,他又将云贵两省每个县所需接收的百姓人数都安排好了,最多的一个县,也不过才两三千人。   等他说完之后,时间都已经快到中午了。   朱由校早就不知不觉来到沙盘边上,点头道:“孙先生,你这计划倒是有可行性了!”   “臣之所以要将这些人编练成军,就是为了方便管理,更是为了到云贵之后,这些百姓能立刻拿起武器同云贵作战。”孙承宗继续说道。   这倒是有点像殖民先遣军了!   朱由校细细思量了一番,发现这个计划倒是没有加重湖广和四川两省的负担。   以前这两省也需要向陕西运粮,并且还要浪费力气穿过秦岭,但现在他们只需要将所需粮草运到省内的县城就行了。   当地官府则要提供农具种子。   而朝廷则需提供让百姓过渡时期的粮食,以及作战的武器。   云贵两省的土司,哪有什么先进武器?   无外乎就是长矛大刀!   “此策应该可行!”   众官员还在思考计划中的漏洞,朱由校却已经下定了决心。   徐光启闻言,神情一愣,说道:“陛下,此事关乎大明国运,是否要举行庭推?”   庭推?   朱由校目光扫视着殿内官员,只见众人面上都还有迷茫之色,当即说道:“朕意已决,就按此策来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