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行动的自然是右路郑森,朝鲜和辽东都相对靠北,更早下雪。虽然军士都配发了冬衣,可是早一点行动,也能少受一点罪。 要是能够在入冬以前就彻底夺取朝鲜,那么便能够在朱由桦北上之时进攻辽东。使得满清方面,首尾不能相顾,形成对明军有利的态势。 当然还有一个也相当重要的原因,小郑深感从江南拉大米到朝鲜去,还是供应约十万大军这个级别的粮食后勤,这难度确实太大。思前想后,食敌一钟,等于食我二十钟。趁着秋收前把满清干趴下,直接吃朝鲜米更方便。 所以小郑基本上就算是掐着点发动对朝鲜的攻势,朝鲜方面统带水营以及陆师的朝鲜提督李思忠这些年在朝鲜经营,不仅仅是添置大船,还操练兵勇,收敛赋税,真就给他做到了足兵足食,还有余力供应京师。 眼下李思忠手中的实力却也不小,原本留镇汉阳的金维城在隆武十三年去世了,所以之前硕塞设置在汉阳的人马,就都归入了李思忠的麾下。至于金新达理,则以朝鲜巡抚的身份,继续坐镇平壤,两人分治南北,倒也管的井井有条。 满清在天津设置造船场,加上荷兰人的协助,起初确实建造了两条夹板大船,但是后续所需要的大量木材,尤其是还是那种阴干两三年的船料就不太好凑了。 不可否认,天津和通州确实是原本明朝廷的造船基地之一,只不过造的都是几百石的漕船。说句实话,这些漕船就没指望他用几十年,甚至几年都没准备用。有许多漕船就是一次性用品,从来回江南开一趟,开到通州就算完。 所以经常在历史书里看到某某某一下子造船几百条甚至三千条,造出来的漕船,充其量也就是比隔壁日本用胶水粘起来船强上一些。别说经历风浪了,就那个用个料,怕是进个水都能要了船上船下的命。 不过在运河里也无所谓,眼下的运河,大段大段的地方水深只有零点八米。宋代运河最浅的河段,也就是人工河汴河,水深只有零点四米。每次漕船开过来,集中了几百条,就从黄河里放一波水,大家再过。 于是汴河年年需要清理淤积,不清理第二年就没法漕运了。所以想在运河里面沉船,乃至于淹死人,可能还需要一点技巧的。 但说到底,存在通州和天津的船料实在不行,都是些便宜的松木杉木,没有好的大料,根本不能用来建造海船。真要是强行上马,造好了开进黄海,大浪一过来,瓦解也是很正常。 所以很快满清的造船基地就转移到了朝鲜,朝鲜很重视水师,毕竟要依靠水师抵御从南面而来的倭寇嘛。而且转移到朝鲜南部以后,不仅可以利用朝鲜的木料,还可以进口日本的木料。 十多年下来,满清居然也拉起了一支有十多条夹板大船的水师。就是水手普遍是朝鲜人和汉人,战斗的意志不是很坚定。军官和中层骨干到大多都是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得到了硕塞的信任,满清对水营的掌控力很强。 如今这些水师都在李思忠手中,隐隐有了和明朝水师抗衡的实力。加上李思忠还控制着一万朝鲜八旗,四千汉军八旗,以及一万多日本绿营,完全有和郑森掰一掰手腕的实力。 但李思忠有一个非常大的限制,硕塞千叮咛万嘱咐,就是要他避战保船,避战保人。不论是夹板大帆船还是朝鲜八旗,都是硕塞使劲了一切心力,用尽了办法,掏空了家底,养活起来的队伍。 所以硕塞不舍得这些人马和海船被轻易的损耗在战场上,不是利益大到撼动人心,或者战局必须用命,那就坚决不死人! 如这般严令,李思忠想要放开手脚和郑森干都不行! 等到李思忠发现郑森在向江华岛大规模的转运人马和军需之后,心中大惊,立刻命快船去京师禀报。船去京师到只需要五天,可是一来一回这一顿跑,战机便已经失去了。 郑森以日本奇兵为先驱,日本人一瞧是郑家大公子,都呼他为国姓爷。谁叫郑森的母亲是日本人呢,这些日本奇兵也不把小郑当外人。小郑又是个不吝啬的性子,有功必赏,有过也会重罚,格外分明。 很对这帮日本奇兵的胃口,这帮人都乐意为小郑效命。江华岛距离半岛又不是太远,划着小船也能过去。说着话,这帮日本奇兵乌泱泱的就冲上了岸,和岸边防御的朝鲜绿营交起手来。 估计明军这是要大战的李思忠立刻通知金新达理,请他带着平壤的八旗兵以及绿营兵南下支援,海战恐怕一时间是打不起来的了,陆战才是重头戏。 人急了怎么会不出乱子呢…… 明军在济物浦登陆之后,李思忠即刻命令朝鲜八旗兵纵马践踏登陆的日本奇兵,这是有历史典故的。万历援朝的时候,李如松就看不起倭兵矮小,经常纵马践踏倭兵。现在李思忠仗着自己有一万多八旗铁骑,衣甲俱全,就是要复制这一切。 可惜他错误的估计了一个问题,海边的滩涂泥泞,清军八旗人马盔甲兵器加强来有一千多斤,登时就在沙滩上乱作一团。 此时此刻,小郑大显神威的机会到了,他麾下的“铁人军”手持大刀,登岸以后迎面向混乱的八旗冲去,大砍大杀,人马具碎。只是一瞬间,就取了八旗数百条人命。八旗兵大乱,争相下马奔逃,可惜没了马,身披两层铁甲的旗丁们,在泥泞中更是寸步难行,远不如早就练习在沙塘上拼杀的铁人军。 加上日本奇兵配合,一万余八旗骑兵,除了三千留守在李思忠身边的,竟然有足足八千人被围杀在沙滩上面,海面为之赤红。 李思忠肝胆俱裂,带着剩下的人马就往南跑,南面还有水师,有水师便有活路。而北面的金新达理闻听消息,弃了平壤,带兵直退高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