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肉眼可见的减少,缅北雨季即将结束,凉季将要到来。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缅甸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不太一样,分为3月至5月中旬的热季、5月中旬至10月的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的凉季。 根据地处掸邦高原山区,气候又有些不同,6-8月雨水集中,9-10月的降雨远低于前三个月。 雨水少了,敌人就会出动,根据地得热身,早做准备。 雨季大军训,9旅得以淘老换新,将一批伤残老兵退出现役,从生产建设营分批选拔兵员,补充主力营。 经过全旅讨论,根据地确定新的编制。 增设一个主力营,旅部下辖2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辎重营(非战时为生产建设营)、1个侦察连(雨林巡逻队)、1个通信排、1个后方医院。 步兵营下辖2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火器连,满编392人。 炮兵营下辖1个迫击炮连,1个无后坐力炮连,一个重火力排(编入85毫米加农炮、75毫米山炮),1个炮兵雷达排。 营编制的战斗人员,和缅88师的一个满编营相当。 88师有时会给前线营配属2个火器连,加强后的营军力达到770人左右。 若是对上缅军加强营,9旅也能灵活的调配部队。 9旅充分考虑人民军的失败经验,不再强行学习pla的编制,而是为了适应缅甸战场,有意识的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建军道路。 新编制能否适应战场,还得先练练再说。 8月25日起,新编9旅开展实战练兵,计划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班一级的对抗演练。 第二阶段是排一级对抗,会加入反空袭、反火炮、丛林特种作战等训练科目。 收尾阶段是连营级的对抗,全旅齐上阵,全部家底拉出来遛遛。 整个实战大练兵,预计用时2月,到十月底结束,那时将进入凉季,十月往往是缅军围剿战役序幕。 当然这一切都是理想状态下的计划,缅军不是npc,不会跟着9旅的指挥棒走。 8月底,根据地基建恢复,第一个完工的是医院,坐落在孟牙河谷东北角的山坡上。 政委找了一位老中医和几位学医的,勉强维持了医院的运行。 对所谓的中西医之争,张扬是个实用主义者,根据地条件有限,有啥用啥,没得挑剔,只要比以前有进步就好。 从春城请来的任国成中医,就很有疗效,老爷子刚来根据地,就治好同志们的脚气病。 在很多地方,脚气病是小病,得病的人不多,但在9旅却是一大痼疾,困扰大家无数个日夜。 军靴本就闷脚,缅北雨季里,在外行动的战士,脚底就没干过,泡水久了全染上脚气病,普通药也医不好。 任中医来后,配一副泡脚的药方,睡前泡一泡,准能香喷喷的睡个好觉,第二天一早再贴上药膏,能管上半天,效果立竿见影。 才来几天,任老爷子成了最受欢迎的医生,战士们见面就夸,高帽不停地给。 “任老爷子,吃饭了没有?”刚进医院,张扬就笑呵呵的问。 “正吃着,张旅长来点?” 任国成推来自己的饭盒,除了青菜,还有一个煎蛋,两条煎鱼盖大米饭。这是根据地待遇最高的饭餐。 张扬平时吃的是青菜就米饭,再加上一碗蛋花汤。 “老爷子,你太客气了!” 任老爷子也不客气,边吃边闲聊。 任国成是春城市一院的医生,早早退休让位给儿子。一个岗位不够三儿子分,你争我抢的,家里婆媳矛盾不少,像后宫宫斗似的,祖孙三代挤在一个小院子里,更是日日不得休停。 眼看家就要分了,任国成没眼看,索性跑来根据地,赚钱补贴家用。 9旅每月给他补贴80元工资,药汤和药膏另算,老爷子大概能月入两百以上。 如此高的薪资,任老爷子来了就不想走,每天乐呵呵的上班,小日子过得最惬意。 张扬:“老爷子,有进展了吗?手术室空着,多可惜啊?” 医院技术含量最高的地方是手术室,可惜不怎么用得上,连个开x光机的人都没有。 任国成现在后悔当初多嘴,自己干嘛嘴贱,去问这么先进的手术室空着不用,更不该答应替9旅请人。 “马上就有消息,谁让这里这么偏僻,缅北烟瘴之地,恶名远扬,实非吾巧言所能...” 张扬不想听他扯古文,“老爷子,拜托您了!” 几乎每天,只要4人团有空,就来医院一次,催催老中医,让他老人家多出把力,拉几个老伙计来根据地。 这么催人当然不好,但一想到躺在病床的伤员,只是腿折骨裂,却无医生可治,实在是太让人揪心。 正在进行的大练兵,让伤员变得更多,急需外科手术医生,可预见的反围剿作战 ,更需要此类医生。 除了动用自身人脉请医生,最有可能的就是任国成拉人头,所以张扬有空就厚脸皮求人。 出了医院,张扬直奔孟牙河下游,下游的一处支系山谷里,有着满足战士们蛋白质需求的希望之地。 “老马,蚯蚓池成功了?” “成功了!”马珊珊激动的拉着张扬走进蚯蚓养殖棚。 养殖员小心铲开表层腐殖土,密密麻麻的蚯蚓在蠕动,多到能吓死密集恐惧症患者。 太不容易了! 5月到根据地,张扬就组织人手,建蚯蚓养殖场,期望以蚯蚓为龙头,形成蚯蚓养鸡、鸭、猪,牲畜粪便养蚯蚓、养鱼的循环养殖体系。 没想到,养殖事业的第一步就摔了坑,换了2批人都没能成功。 雨季带来的困难,远比想象的高,湿润的水汽使养殖场屡屡碰壁。 直到马珊珊主动请缨,养殖场事业才有了起色。 水汽足,那就修水泥池隔绝地气,空气太湿润,就修雨棚,光线太亮,就建墙壁,一层不够,加多一层草墙。 马珊珊脑瓜子灵,歪招怪主意,想了无数个,更是秃了头发,直至今日,蚯蚓养殖场终于成功。 “养殖场现有6个长条水泥池,每个隔断养50斤以上。接下来将根据生长周期,逐步缩小出栏期间,争取达到60天。” 马珊珊充满自信的介绍养殖场规划,气质很飒,有后世女强人的气场。 老马不老,才26岁,她是陇川知青,72年就参加缅共,战斗功勋不比同期知青差。 5月的突围作战中,马珊珊被炮弹震伤,左耳失聪,身体平衡也出了问题,只好含泪退出一线部队。 9旅适合女兵的岗位不多,除了旅部后勤,就剩医院,其他的单位适合她就职的少之又少。 闻不惯药味,马珊珊不愿意去医院。 在无人接盘的情况下,她毅然接过养殖场重担,带着5名老兵,埋头苦干一个雨季,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终于完成组织交给她的任务。 出了养殖场,马珊珊指着河滩,豪言道:“河滩养鸭子再好不过,给我3个月时间,保证战友们碗里都有一个鸭蛋。” 眼前的小溪,水流和缓,河床宽阔,遍地白鹅卵石,是一个绝佳的鸭子养殖地。 “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旅部尽量满足。” 马珊珊不客气的说:“我要一笔钱,买鸭苗、饲料、药品。更重要的,是截断小溪,修一个小水库。” 养殖场前的河道大概50米宽,地形平缓,肉眼估计只需加高2米就能蓄水养鸭。 张扬:“准了!修水电站前,先建小水库。” 修坝时,一并建个几千瓦的水轮发电机,让建设营练练手,简直是一举三得。 马珊珊畅想道:“修水库能养鱼。等根据地条件好了,沿着水库种上果树,树下养鸡,建养猪场。” “老马,你这主意正!我一定支持!” 马珊珊的理念,震惊了张扬,后世的生态养殖不就如此,领先世界30年的理念,了不起! 山沟里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没用到合适的位置。 张扬决定多搞轮岗,让更多的人才,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