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核心焦点是杨慎有没有资格封爵!支持他的人认为爵以赏功职以授能,杨慎在绒州培育出了这么好的绵羊,让数以万计的百姓穿上了羊绒制成的衣物,并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育种方法,可以应用在牛羊马猪等牲畜上,如此功绩足以封爵。 反对的则认为爵位是非常尊贵的封赏,按照大明祖制非军功不得封爵,杨慎不过是操持贱业,纵然有些许成就,又有何德何能配得上伯爵之赏? 立刻有人反驳,首先大明从来没有非军功不得封爵的祖制,开国之初就有刘伯温、汪广洋这样的文官被封为伯爵,如今也有阳明先生、张璁等人被封为公爵、侯爵。 其次,你倒是说说看,什么叫贱业?如果让百姓吃饱穿暖都叫贱业,那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尚的行业?你有本事不穿衣服不吃饭啊?能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的才是对尊贵的行业! 而且汉时就有蔡伦因为造纸有功被封为侯爵,现在以杨慎的功绩获赐伯爵也是理所当然,谁要是反对谁就是心里没有百姓,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王学门人讲究学以致用,大多都支持杨慎封爵,而反对的则多是理学门人,如今理学势微,王学在朝堂上占据大半江山,而且爱护百姓乃是儒家的大义,所以很快这些反对的声音便被压了下去。 不仅如此,徐阶还提出了新的改革策略,原先大明的封爵体系分为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勋戚)爵位两种,此外还有衍圣公及皇后(包括皇太后、太皇太后)父兄或驸马等凭借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其中宗室封爵级别较多,皇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王世孙,冠服均视一品;亲王其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郡王嫡长子为王长子;嫡长孙则授王长孙;冠服均视二品;郡王其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其余诸孙授辅国将军,从二品。 郡王曾孙均授奉国将军,从三品;郡王四世孙均授镇国中尉,从四品;郡王五世孙均授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从六品。 和宗室封爵相比,功臣封爵就要苛刻得多,开国之初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后来就只剩下公侯伯三等,一种是只授终身,一种是可以世袭,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 而且以军功封爵的世袭爵位只能传给身体健全的后代,比如定兴王张辅的嫡长子因为腿瘸不能袭封英国公,英国公爵位只能传给老来得的庶子宁阳王张懋。 到了朱厚照时期,因为王阳明建议开海、册封海外封爵的缘故,封爵的范围不再仅限于立下军功的文臣武将,而是回归了宋朝的传统,九卿以上文官都能获得封爵。 但是这仍然不够,想去海外建立封国的官员很多,可九卿以上的位置毕竟有限,徐阶自己已经当上了内阁辅臣,致仕的时候肯定能拿到爵位,然而那些支持他的官员就不一定了。 所以徐阶便趁着这个机会提出要改革目前的爵位体系,增加子爵和男爵的爵位,恢复前朝惯用的五等爵爵位体系,这样就可以照顾到更多人了。 增加的子爵、男爵授予两种人,一种是虽然没有当上九卿以上的高官,却在自己的职位上立下过卓越的功绩,比如某地发生水灾、当地知府亲自带人守护大堤护住了治下百姓;又比如云贵某位官员,在当地兴教化、易风俗,让当地土著慢慢融入华夏......这些都应该获得爵位。 另一种就是如同杨慎一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发明创造、造福百姓,比如某位学者培育出产量更高的稻种,某位学者研究出效率更高的农具,并推广开来,让数以万计的百姓因此受益,他们也理应获得爵位。 徐阶还对这些新增学位做了限制,除非是分封海外,不然这些爵位不能继承,也不享受很高的俸禄,只是给予一些政治上的特权,诸如可以给朝廷上书请朝廷帮忙推广他的成就,可以使用朝廷的驿站,在公共场合可以和官员平起平坐,府邸、墓茔的规制可以提高等等。 要是分封海外,那只要他们的封国不灭亡,这些爵位就可以一直继承下去,当然,子爵、男爵最开始获得的封地大小肯定不如公爵、伯爵、侯爵,不过没关系,只要他们有本事,扩大的疆土朝廷也承认,而且还会根据他们的功绩给予晋升。 比如某人刚开始只是最低级的男爵,被分封到蓬莱洲,开局仅有一县之地,但这个家族非常有本事,他的子孙很争气,不断吞并周围的土著部落,扩大自己的地盘,给朝廷缴纳了大量贡品,那朝廷就会把他们家的爵位提升为子爵乃至伯爵. 当年春秋战国时,秦国的祖先最早只是被封为西陲大夫,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杀,秦襄公领兵救援周王朝,才终于被周平王封为诸侯。 从那时候起,秦国才正式成为伯爵诸侯国,秦国的国君被正式称为秦伯。 除了功臣五等爵,徐阶还对宗室爵位进行了限制,他罗列出了大明开国之初到现在,宗室爵位人数的变化,明初,朱元璋封了二十五个藩王,洪武年间,宗室人口共有亲王、郡王及以下男女五十八位。 到如今大明的宗室总人数已经超过四万人,这四万宗室消耗了大量财富,哪怕都按照最低奉国中尉一年二百石的俸禄计算,这四万宗室每年都要消耗八百万石俸禄,实际的消耗只会更多,根据徐阶计算,去年应该拨付给宗室的俸禄已经超过了千万石,接近一千五百万石。 而如今朝廷岁入也不过四千万石而已,光养活宗室就花去了三分之一! 而且这些宗室还会繁衍出更多后代,只需三十年,宗室人数就会增加到十万人,到那时候,就算把朝廷岁入都拿出来,也只是勉强够给宗室发俸禄! 这个计算结果一出来,朱载基直接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