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颜魁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端王鼓动群臣提议立储后,没过多久,历阳帝就给了反应。 他以一个端王的小过错,当着朝会百官的面,对端王大加斥责,还骂他没有兄长的慈爱,景王受罚至今,端王竟然没有前去探望一次。 历阳帝此话一出,端王当时都快气哭了,没怎么不讲理的,明明是历阳帝下旨,不准让人探望景王,他依圣旨办事,如今却被历阳帝倒打一耙,说他为兄不仁。 端王觉得自己很冤,但他却不敢出言为自己争辩,否则肯定会激怒历阳帝,然后找其他借口,并加大力度的继续贬斥自己。 端王很明白,今日明显是历阳帝借题发挥,故意找事,自己怎么解释都是错的,反倒不如默默忍受,受得磋磨还轻些。 他赌对了! 此时正在痛斥端王的历阳帝,心里其实正虚着呢,他明白自己这次有点无理取闹,所以暗自准备了端王不服,反驳自己后种种应对,结果见端王老实受训,脸上没半分不满。 历阳帝除了感觉到自己的拳头打在棉花上之外,心里也有了淡淡的愧疚。 自家这个三儿子,向来仁厚宽和,如今虽然在立储这事上有些鲁莽,但也可以理解,以己度人,如果是他坐在端王的位置上,搞不好会做的更过分。 ………… 这么一想,历阳帝对端王近日的种种行为的不满竟被冲淡了许多,看向端王的眼神也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不过毕竟历阳帝为君多年,心肠早就锻炼得刚硬如铁,此时虽然对端王态度有些缓和,但想到自己的皇位,还是照之前的想法对端王做了处置。 当然,因为此遭,历阳帝对端王内疚,所以处置程度上自然也做了一定减缓。 历阳帝命端王为钦差,前往庆南平湖府,监督右将军沙千鹰集练水军。 上次南楚趁着晋周二国国战,阴了北晋一把,让北晋吃了不小的亏,历阳帝深以为耻,对南楚恨之入骨,所以就命令负责镇守防备南楚的右将军沙千鹰,组织训练水军,等着将来收拾一下南楚,以报上次之仇。 实话实说,监督训练水军这个差事,并不算什么苦差,相反,因为有机会接触庆南军队,对于有志大位的端王来说,还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换作两个月之前,端王必然欢欢喜喜的接受。 但如今不同,景王被禁,正是端王在朝中大肆扩充实力的好时机,然而却被调离京城,他在京影响力和行动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另外,如果在此期间,景王减了闭门时间,提前“出狱”,那么景王在京中呼风唤雨,因势利导。 而端王远在庆南,道远路长,事事反应不及,长久以往,夺嫡局势必然会陷入被动。 ………… 毕竟训练水军这活,听着就不是短时间可以成事的,谁知道端王这一出去得多长时间啊? 若是数月半年还好说,端王近些日子攒了不少优势,就算景王出来,端王党也顶得住,可怕就怕在,万一历阳帝两三年不召端王回京,这可就麻烦了。 朝中那些随风倒的墙头草改换门庭还是小事,最关键的是,历阳帝的圣宠。 一个儿子天天在眼前献孝心,一个儿子数年不见踪影,如此对比之下,端王的劣势可就救不回来了。 另外,再说句顶顶大逆不道的,也是最重要和要紧的事,万一端王外派庆南时,历阳帝身体有个什么变故,想传位给下面,景王在京,占尽先机,就是历阳帝写了端王继位的遗旨,怕都能被他改了。 到时端王远在庆南,消息闭塞,等他接到信,恐怕早就大局已定,景王估计都开始商议新年号了……… 正因如此,接触拉拢庆南军队虽然重要,但端王仍不愿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京城。 可端王再是不愿,然历阳帝下了决心,他也不敢抗命不遵。 历阳十六年腊月初,带着满心的不甘和愁绪,端王带人离京,前往庆南,消息传出后,景王党如何欢欣鼓舞不谈,远在肖关的颜魁,又召集了谋士议事。 ………… 肖关,平北将军府书房 房中的火炭烧得通红,把整个屋子变得暖洋洋的,颜魁一身蟹青锦袍,腰扎银带,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面前正在争论的几个谋士。 “陛下在朝会之上,当众责斥端王,又借故让其出京,无疑是厌弃了端王,此时局势,将军决不能轻易在端王身上下注。” 伏清一身白衣,颇有才子气度,说话也是干脆利落,带着一股满满自信。 徐玉有些看不上伏清这般模样,他自己身段容貌也不差,只不过近几年年龄愈长,打扮往成熟方面靠,在正值青葱年华的伏清面前,竟有些“苍老”。 还不到而立之年的徐大才子肯定不能接受这种事实,所以对伏清就有些迁怒。 再加上伏清本就有意取代徐玉这个头号谋士的地位,屡屡挑衅,徐玉自然不会惯着一个后辈,时间一长,双方越来越不对付,虽谈不上什么死对头,但也是互相一见就两看生厌。 此时,听到伏清在这“大放厥词”,徐玉立刻嗤笑一声:“外派出京就是失了圣心?那被关在王府里的景王难不成是龙恩浓厚,端王是棋差一着,但还不至于比景王处境差。 仅以单纯的一时之失,就断定端王无上位肯定,伏参事太过武断了吧。” 方才一直没作声的方连海此事出言附和:“卑职也以为端王如今还不至于一蹶不振,眼下局势,还是端王占优。 甚至如果不是事先端王被当众贬斥,陛下派其监督庆南练军,恐怕卑职还以为陛下准备让端王接触兵权呢。” 方连海是被俘后投降的幕僚,在颜魁手下三个谋士中底气是最低,是以无心参与徐玉和伏清之争,持身中立,进言也从来不偏不倚,近来被颜魁颇为倚重。 此番方连海所言,看似是支持徐玉而驳论伏清,但颜魁却知道方连海所说全是他心中所想。 他看了一眼有所不满的伏清和老神自在的徐玉,脸色不变,眼中却有了思考。 伏清有谋断,脑子聪慧,是个人才,但太年青,考虑问题不周全,做事也冲动一些,和他相比,颜魁更看重和相信徐玉同方连海的判断,更不用说,他心里也隐隐倾向端王。 不过当着众人,颜魁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领导嘛,说话藏一半露一半,神秘点才有威严,也会让下面的人心生敬畏,不然大大咧咧的把自己想法全摆在明面上,下面的看清楚你的意思,行事反而会有所懈怠。 颜魁本就是两辈子的老油条,如今身居几年高位,慢慢也摸索出了一些御下治军的门道,且作用纯熟。 端王之事,他心里已有初步谋算,但一些细节还不清晰,他打算冷一段时间,再见机下子布局,反正如今局势僵持,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大得变故,正好方便让他慢慢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