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一幅幅的展开了画,这些二三十年的记忆,如一张网一样,越勒越紧,刻到了骨髓里。太孙仰头看着祖父,为什么祖父明明那么平静,却有一丝丝悲哀弥漫开来。小小年纪的太孙,想不明白,却本能的开始感怀,多少为了祖父,多少为了画里的女子,紧紧的拽着祖父的衣摆,依恋着祖父走过每一个画架。 皇上牵着太孙软乎乎的手,边走边问:“歆儿,祖父说顶柜里东西谁都不能碰,你为什么今天要来打开那个抽屉?” 太孙红润的小嘴嘟了嘟,抓紧了皇上的手就是不说话。太孙的记忆从五岁开始,五岁以来,太孙好几次看见祖父望着顶柜里中央的抽屉发呆,甚至有一次,太孙似乎看见了祖父幽深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 皇上停下来,垂头看着难得沉默的太孙,抱起他退后坐在青花龙戏珠宝座上,把太孙置于俩膝盖上,指着第五幅图画对太孙道:“画里面的女人埋葬了祖父一生的情爱,所以,她是你的祖母,而你祖母怀里的男孩子,是你的父亲。” 太孙扭头疑惑的道:“孙儿的祖母不是坤宁宫的娘娘吗?娘娘不是画里的女人。孙儿也有父亲,孙儿的父亲挂在奉先殿里。” 皇上一直以‘生于深宫之子,长于妇人之手,难为人中之龙’为由,把太孙圈在以乾清宫为界的前朝,和内宫隔开。内宫里,太后的慈宁宫,皇上差不多一旬一次的带太孙过去请安。至于其他人,皇上从太孙驻进乾清宫起,就剥夺了后宫嫔妃包括皇后在内进出乾清宫的资格,坤宁宫的皇后娘娘,一年也见不了太孙几面。可是,就算皇上刻意要把太孙与那些人隔开,总有人会提醒太孙那些人的存在,也是,名义上那份联系就是皇上左防右防,也隔绝不掉。 皇上深情的看着前面画卷,嘴里却吐着薄凉的话语:“坤宁宫的娘娘只是皇后,只是大梁朝的皇后,像书房的摆件一样,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一个摆件。挂在奉先殿的画像,是你的伯父,比你的父亲大一岁,他是朕的太子,可是朕的儿子不止他一个。” 太孙皱着包子脸,一脸的疑惑不解,咬着小手指问道:“我的祖母不是娘娘吗,和祖父住在一起?我的父亲,不是该挂在奉先殿里,和老祖宗们挂在一起。” 皇上拿开太孙的手指,用手帕拭掉口水,捏着太孙鼓鼓的脸蛋道:“祖父有过很多女人,不止别人能看到的那些女人,所以自然会有别的儿子,他不像你大伯一样,不像和你一样,愿意陪着父亲住在宫廷里。” 太孙隐隐带着欢喜,自己的祖母,不是坤宁宫里,那个涂满厚厚脂粉的女人,自己的父亲,不是奉先殿里,一张陌生的画像,可是,太孙还是不懂,依偎在皇上的怀中,抱着皇上的脖子亲了湿漉漉的一口道:“祖父最好了,为什么他们不来陪着祖父住在宫里,为什么他们不陪着我住在宫里。”最后几个字带着落寞,说得委屈不已。 “现在祖父给你说说这些画里的故事。”皇上盈盈的眼眸里带着最为复杂的情绪,如情窦初开的少年般青涩,又如沧海桑田的老人般晦暗:“画里的女子,让我既是高兴,又是痛苦。高兴的是,茫茫人海里,我遇见了她,可是一想到我仅仅是遇见,从来不曾得到过她,永远的失去了她,又是痛苦不已。她是你的祖母,是我儿子的母亲,是我一生唯一爱过的女人,也是我……一辈子伤害最深的女人……” 帝王的眼泪,无声无息的滑下,掉落在太孙稚嫩的脸上。太孙摸摸自己脸上的泪水,随着红了眼睛,不知所起的怔怔道:“祖父,你为什么哭了?” 那些记忆已经融入到骨髓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皇上紧紧的抱着孙子,傻傻笑着平静道:“祖父不是哭了,只是流下了眼泪。祖父想,若天地真有神明主宰轮回,下一世,还能不能遇见,要是再遇见了,我该怎么办?下一世,我该怎样追求,才能得到她的情谊?若然一生一世念,下一世就是重逢又如何?” 第193章 傅旭(番外十二) 元兴二十一年九月,西宁三十万铁骑南下入侵。大梁的西北边界从甘州到警州烽火连天。 京军神枢营,府军左卫军,府军右卫军,共十五万人马星夜驰援西北,与地方卫军一同抵御外敌,那一片绵延的西北疆域,吞陷了两个国家最jīng锐的铁蹄。 此战从九月打到十二月,西宁避开西北的第一重镇甘州,又绕过三朵卫的中枢雄州,猛攻边防上最薄弱的警州。双方各折损十万兵马,警州两度易手,外城一片焦土,内城尽皆废墟,到底是让西宁的铁骑,止步在大梁的国门之外。 及至隆冬,西宁无力再战,整合了余下的兵马及俘获回师,意外的在离警州五百里的疏勒南山遭到了大梁骑兵的伏击,战火正式从大梁的边界蔓延到西宁的国土。孤胆蛰伏在西宁腹地,敢以一当十打伏击的,正是三朵卫指挥使韩昭旭。三朵卫最jīng悍的两万人,在狭长的山涧拖住了西宁二十万兵马足足一天一夜,最终与追赶而来的周王世子赵厚烨合兵一处,在黑河平原与之决战,斩首十三万,同时夺回牛羊辎重无数。 元兴二十二年一月,西宁国主因战败自裁,王储继位,向大梁递jiāo臣表。大梁的国威,再一次征服四夷,涤dàng寰宇! 元兴二十二年三月,与西宁作战的将领受封,周王府贵至亲王,已无爵可进,略过不提,余下三朵卫指挥使韩昭旭,一战封侯,为一等颖宁侯,依然镇守雄州;府军左卫军指挥使忠毅伯沈葳,恢复旧爵,为一等武定侯;府军右卫军指挥使宣威大将军林畴,为一等宣德伯;神枢营指挥同知彭延,追封一等文安伯,彭家世袭二等伯;陕西都指挥使段沛,为二等兴济伯,其四军之下,副将,参将,守备之升降奖罚,不一一叙表。 新受封的颖宁侯,头一回上奏,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颖宁侯韩昭旭在奏章上,要求归于母族。而母族不是信国公夫人的母族魏氏,而是其生母傅氏,撇去韩家的排辈,改姓更名为傅旭。这样的奏章一上,不管韩昭旭为大梁立下了怎么的汗马功劳,不管信国公已经上奏同意韩昭旭之请,弹劾韩昭旭的奏章,依然如雪花一样的飘到了皇上的御案上。其父安在,其子自行除族,于父族是大不孝,就算信国公自己不反对,并同意割除一个年轻有为的儿子,也不能磨灭韩昭旭事父不孝之罪。而越过嫡母魏氏而公然尊其生母,亦是实实在在有违礼法。自来正妻尊贵,妾室卑下,民间有妻族绝嗣而过继夫家子嗣的,还未闻妾室绝嗣而移夫主子嗣的。从古至今家庭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在这个制度下所有的孩子,只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坐着正妻位置的女人,嫡出庶出皆以其为母。若让韩昭旭如愿,天下庶出的,该是何想法?要是天下所有庶出的,都学着韩昭旭所为,敬奉作为妾室的生母,嫡母的尊贵在哪里?嫡母的尊贵若不能维护,大宅门里的秩序还不得乱了套?韩昭旭此举,扰乱家庭法度,遗祸不浅!韩昭旭如此不孝狂妄之徒,不堪为侯! 庙堂里吵得那么激烈,坊间有一话本《傅女传》风靡一时,说的是某朝某代,有一傅姓女子,自幼做男子教养,习得一身本事,历经情途坎坷,育有一子而立志终身不嫁。时逢边夷入侵,主帅围困,傅氏女舍小家而成大义,临终将其子托付给故jiāo之家抚育。 《傅女传》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却是把信国公府韩家的那点轶事推翻了。韩昭旭根本不是韩家的血脉,最多是韩家的养子,而韩昭旭的生母傅氏,二十年前击鼓攻城的女子,和韩家一没婚约,二没文书,生前没进韩家的门,没给韩家的主母敬过茶,死后棺椁没放在韩家墓地,也没享受韩家的祭祀,算韩家哪门子的妾呀,既然傅氏不是韩家的妾,韩昭旭还算韩家的子嗣吗?庶子和养子,那个差别就大了去了。韩昭旭要真不是信国公的儿子,也不能硬把他圈在韩家,混乱韩家的血脉,如此和魏氏也两不相gān。那韩昭旭不是信国公的儿子,会是谁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