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也一起?” 刘元起有些惊讶。 他这个岁数了,可没有什么挪窝的想法了。 但是他不去,不代表他儿子不去。 “我这把老骨头就算了,让德然和你一起去吧。” 刘元起笑了笑。 “元起叔父” “不用劝我,你到时候就跟玄德说一声,说我就在涿郡守着我们幽州老刘家的祖地,等着他来。” 刘元起照顾刘备,是不求回报的。 他还记得当年让自己真正开始重视刘备,照顾刘备那件事。 刘元起闭上了眼睛,想起了那时的缘分。 那还得从城南的那次相遇开始。 他当值回来,去桑田那里找自家儿子刘德然,要带德然回家,没想到遇到了那群和德然一起玩耍的小孩子。 还没等他靠近,他便听到了一句稚嫩的声音。 “我要是天子的话,我就要把这树冠当作车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此小儿能够说出这种话来。 刘元起心中泛起滔天巨浪,因为他想到了自己年轻时一位路过的道长告诉自己的话。 “若你见小儿而异之,则倾你所有,不负后生。” 难道 刘备就是自己命中的那个贵人吗? 刘元起并不清楚。 他才是刘备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 记忆有些久远了,刘元起也只记得请当时的片段,更多是奇异刘备的心(xìng)和眼界而已。 想着那个少年一路成长,刘元起倒也是极为欣慰。 “你且继续去招募那些年轻人吧,德然回来我便和他说此事。” 刘元起摆了摆手。 他愿意让自己唯一的一个儿子去刘备那里发展协助,刘德然如今也在涿郡官学任了个教书先生,学问也是有的。 想来太原应该也缺教书先生吧? 自己就守在这涿郡的祖宅,为这刘家世世代代守好故土。 简雍朝刘元起行了一礼,便离开刘家,继续执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太原缺人,也缺商。 简雍把目光瞄向了那些今年在鲜卑入侵初期,运势不好丢了货物的商人。 虽然鲜卑入侵幽州很快就被公孙瓒清剿了。 但是还是有许多在将货物运往辽东的商人有大量的损失,并且其中几个,甚至直接断掉了关系网,如果想要继续和辽东那边做生意,得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因为他们之前的合作伙伴,死在了鲜卑人的刀下了。 这些富商并不缺钱,他们只是害怕缺少继续赚钱的路子。 而简雍瞄上的,就是那几个做生意公道合理,为人还算可靠的富商,他们刚刚断了继续走辽东的路子,或许会对新兴的太原心动。 简雍统一的说辞。 并不是许诺什么。 因为虽然之前和刘备的书信来往知道了太原的需求,和太原所拥有的。 他也只是能够将客观的事(qíng)合理分析,让这些富商觉得。 诶,去并州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他不能轻易地许诺出什么一定能够给他们什么东西卖什么的。 毕竟如今天下经济不景气也是(tǐng)重要的原因。 能不能卖出去,都不少说。 但是简雍的技能里,有一个技能,就是“能说会道”,能够小幅度提高对方对自己所说的话的认可度和执行度。 这次游说富商,他就用上了。 太原比涿郡离司隶地区更近,南接上党、河东,两个富饶的大郡。 而东面还有着更加富有的冀州在。 可以说太原除了因为没有什么好北上的,所以大家平时不往那边走这一缺点,其他的分析起来都不错。 至于外界人流量少 那涿郡和太原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吗? 或许人家四大豪商不会选择去太原,但是他们这些边境小富商,有什么好拒绝的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意简雍的观点。 一者是这些富商大多在涿郡有置办产业,多少也还有些人脉,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赌一把的,而且还是远赴千里之外地赌一把。 二者是有些人亏本并不是亏到承受不起的程度,其实和第一个原因想类似,但是第二类人主要不愿意离开故土,想继续当个土地主,本土豪商。 游说了十数家富商,简雍最后只说动了三家准备随他前往太原的。 这三家都是看中了太原的马匹生意。 要知道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消息不会不灵通。 他们多少都有听说到冀州那边这段时间经常有来自并州流出的好马。 那个批量的好马,还是源源不断的,能卖出的好价钱。 他们只要赚个辛苦钱,都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简雍反复地跟他们强调一个概念。 那就是双赢。 他们也特别赞同简雍所说的,太原赚生产钱,他们赚运输钱。 但是,简雍心中自然有另一句话没有说。 这不代表太原不强势。 因为强势才能赢两份。 赢了两份,也能叫做双赢。 忽悠了这么一波人,简雍才回家去准备自己的东西去 要离开这里了。 简雍背上了行囊,关上了自家老宅。 他离去之后,这里也就托付给邻居照看,看看将来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 他毕竟还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虽然老母亲已经去世,自己在这里的亲人所剩无几,但是还是想着在年老之后落叶归根。 再说吧 简雍对于未来有些迷茫,但是支撑他继续走下去的。 是对刘备的信任,也是对自己那份初心的坚持。 简雍也不知道真正会跟自己一起去太原的人有多少,毕竟也有可能有人思考了这几(rì)之后,选择了放弃。 毕竟是远赴千里之外去搏取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他简雍。 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刘备的。 他提着一颗心,朝着城西走去,心中一直都在算计着,到底会有多少人愿意跟自己走。 等到他到了城西的时候。 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太没有自信了。 或者说,对于刘备太没有信心了。 就连他雇的那个记录名册的书生都携家带口地来了。 涿郡城西门口远处的那片空地,近千人带着各式各样的东西在等待着简雍的到来。 这些人里也就三个富商,其余都是涿郡里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刘家村的一些青壮,他们都来了。 有携家带口的庖厨,也有刘德然这种孤(shēn)前往的年轻人。 “宪和兄。” 刘德然态度谦逊,举止到位,对简雍态度(tǐng)好的。 “多劳宪和兄如此奔波,此次太原之行,宪和兄尽管差遣德然便可。” 双名出(shēn)的刘德然,能够成为涿郡官学的教书先生,也是下了苦功夫的。 虽然简雍在涿郡这些年混得一般般,但是刘德然也没有丝毫怠慢。 这是他的做人之道。 这个谦卑有度的年轻人,对曾经小时候的玩伴,如今如(rì)中天的族兄刘备。 可是极为推崇和向往的。 那(rì)他回了家,父亲和他说到了简雍上门的事(qíng),不用刘元起多说,刘德然自己就开始整理行囊,开始准备去太原了。 “那就要辛苦德然了。” 简雍拍了拍刘德然。 遍走到了大家伙的面前。 “父老乡亲们,此次奔赴太原,多谢诸位相信我简宪和,相信玄德公,此次行程,简宪和必竭尽全力保护大家周全,安全到达太原。” “大家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即刻启程!” 简雍带着刘德然,走在了队伍的前头。 他们可没有骑马,这支队伍是要步行到太原的。 当然,简雍可不知道自己这番折腾搞出了多大的动静。 涿郡郡府,涿郡太守正在抹着额头上冒出来的汗。 他是新来接任涿郡太守的,这才来了没多久,就听闻守城士兵说在城西外有大量民众聚集,而且带着很多东西。 他有些害怕这是自己新官上任,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民愤。 要知道,哪怕他是郡守。 但是毕竟也是新来的。 要是真的激起了民愤,可指不定能不能在这里活下去。 毕竟守城的将士,也大多都是本地人,指不定闹事的人里,就有他家二大爷,或者是他家二姑。 所以这种东西他是真不敢赌的。 不过好在。 接连回传的消息,那些聚众的民众并不是类似于黄巾军的闹腾。 而是更像是要集体搬迁? 这就让他惊起的一(shēn)冷汗少了些。 不是造反就好 “呼” 不对啊,为什么好好的,会出现这种大型规模的搬迁? 他感受到了在这种的民风彪悍的地方新官上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了。 如果这个时候有知乎,他一定回选择首答自己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