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尴尬,杨承应拿出一份地图。 他指着地图,对洪承畴道:“我已经在开原以北的清阳堡,修筑了一大片房屋。 只等流民到达,入住这里。凡是开垦农田到一定数量,则房子归他永远居住,并发给房契。 以前通常是百姓到了之后,自己搭建房屋。这种办法不适合东北苦寒地区,也不利于我日后的规划。” “你想的可真周到。” 洪承畴吃了一惊:“你以后的规划?难道说你是打算往这里修建铁路?” “没错。清阳堡附近要开出来做粮田基地,再用铁路联通,以供养其他缺粮的地区。” 杨承应说道:“只有做到货物互通,才能避免出现一地旱灾,当地就有饿死人的情况。” “货物流通顺畅,是一个应付天灾的好办法。” 洪承畴说道:“哎,对了,你的铁路怎么还没开始建设?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我在等材料,材料不够,绝不开工。” 杨承应说道:“大工程建设一大原则,宁可材料等人,决不能让人等材料。” “什么材料,要等这么久?”洪承畴不理解。 “我带你去看看,你就懂了。” 杨承应说罢,带着洪承畴离开王府,到了位于沈阳东郊的仓库。 推开仓库,里面摆放着一段段钢轨,堆放得整整齐齐。 “火车跑的轨道,道砟、轨枕、钢轨、联接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组成。” 杨承应介绍道:“道砟铺设路基上,轨枕下,有防止轨道生长杂草等用处……” 他一一解释了一遍,尽量用洪承畴容易理解的语言。 饶是如此,洪承畴还是听得一头雾水。 他只记得了一件事:“修铁路,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谁说不是呢。我沈阳,朝阳两地通宵达旦,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完成从沈阳到抚顺段,沈阳到鞍山段的材料。” 杨承应也颇为感慨。 在明末修铁路,是一件比打仗还累人的差事。 打仗还有个帮手,修铁路全靠他亲力亲为。 别的不提,光枕木都费尽心思。 东北缺乏做枕木的优质木材,枕木是采购自东南亚,回来后又进行了防腐蚀的处理。 “听你的口气,我来的正是时候。” 洪承畴听出了弦外之音。 “没错。我请精通周易的先生,测算了吉日,八月十五日。” 杨承应说道:“你留下来,等开工后再回山海关。作为你最需要防的敌人,还待在沈阳,你没啥好担心的事。” “哈哈哈……天下哪有攻不破的雄关。” 洪承畴说道:“世人都以为,长城可以抵御外寇。只需要站在城墙上杀敌就行了,殊不知敌人不会爬墙。 他们会拆了长城,再杀进来。 山海关也不例外。 如果你攻打,我估计一天时间不到,就能把城墙轰塌。” 杨承应也笑了起来。 离开了仓库,洪承畴说起了另一件事: “周王,你这次招垦,打算招多少百姓?” “初步预计,有个一两百万都谢天谢地。”杨承应道。 “不对。以我的估计,至少这个数。” 洪承畴竖起了食指,比出了个“一”字。 “一千万!” 轮到杨承应大吃一惊。 “这是最保守的。”洪承畴道,“实不相瞒,山永巡抚围堵了大量的百姓,不让他们从山海关进入辽西。”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杨承应不理解。 “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大旱,流民遍地。” 洪承畴说道:“世人都以为如果我不走,一定能剿灭李自成,说实话,还得感谢周王。 如果我还在五省总督任上,只是延迟了这一爆发。但李自成、张献忠都在,爆发是迟早的事。” “这么说,我还是准备不足。” 杨承应感觉有些头疼,“苛政猛如虎,让他们宁愿抛弃温暖,跑到东北。” “所以,这事不能再拖下去。” 洪承畴说道:“等开工仪式结束,我就回去开山海关。你这边接人到青阳堡,后面的事后面再说。 想要做好一切准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好吧。我心里有数了。” 杨承应怅然道。 面向公众的大型工程,有一条重要的经验——政治挂帅。 让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主帅,镇住当地嘈杂的声音。 再让精于组织的人负责人事。 最大程度为科技人员提供安静环境,让他们专心致志的干专业内的事。 因此,正式准备施工的时候,杨承应改了铁路管理司的管理层。 代善兼任铁路管理司大臣。 沈阳府知府刘兴祚,暂时主管人事。 马国柱担任铁路管理司副大臣,主要是跟随学习,将来执掌铁路管理司。 茅元仪担任铁路管理司副大臣,负责工程实施。 高鸿中也担任副大臣,主管后勤。 等火车出了后金的边界,杨承应又让别的有权威的大臣,充任管理司大臣,安抚地方官员。 之所以搞这么复杂,还是因为铁路是个新鲜事物,地方上对它相当的排斥。 全世界都一样。 在英国,火箭号蒸汽机车的出现,就是因为当地民众的反对。 为了证明火车的速度,绞尽脑汁搞出来的。 八月十五日,开奠基仪式。 十六日,铁路正式开建。 动员了十万筑路大军,每一百人中有一个熟练工指挥操作。 这些熟练工都是杨承应修筑试验段的时候,用心栽培的骨干。 开工以后,分段实施工程铺轨。 杨承应准备的这么充分,得到的回报也是又大又美。 工程速度以每天铺筑十里的速度,使路基节节向前延伸。 洪承畴原本打算看一眼就走,却忍不住想留下来,看到结果。 全长一百三十里的铁路,用了十五天就基本铺设到位。 九月初,蒸汽机车出现在沈阳东站的铁路上。 杨承应驾驶着检修完毕的火车,载着参与质检的人员,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驶出了火车站。 “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一声声的高呼,让洪承畴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不过,他并不打算现在就跟着杨承应混。 他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