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明末:辽东雄狮

第七百五十六回 “狮号”蒸汽机车

明末:辽东雄狮 秋予岸 5692 2024-05-13 01:33
  崇祯七年十月初七,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  这一天,沈阳冠盖云集。  可以这样说,稍微有点地位的,都出现在沈阳东站。  一台全新的蒸汽机车,摆在这些人的面前。  机车后面,拉着三十节车厢。  经过上次的试车后,坐过火车的人对杨承应说的对多一句话:  这车好是好,就是颠簸得太难受。  杨承应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斯蒂芬森在研制成功火箭号机车没多久就发明了“行星”号机车。  颠簸得太厉害,像在惊涛骇浪里坐船一样。  掌舵的没事,船员都吐出胆汁。  痛定思痛,杨承应和宋应星、汤若望一起,再次设计新款火车。  在最新一代的车床和镗床配合下,杨承应制作出了新的燃烧室和气密性更好的气缸。  具体到安装,首先在前面增加了一个缓冲装置。  依旧使用卧式火管锅炉,装了一个汽包,防止水进入气管。  走行部分,轴列式采取4-4-0的方式,减轻运行时的抖动。  驾驶室也装上了顶篷,而且可以容纳下两个人。  可以这样说,除了复杂的管道,这台蒸汽机要什么有什么。  剩下的,只是详细的改进。  在万众期待中,杨承应与公主及家人出现了。  女眷都戴着帷帽,用白纱遮面。  他们一出现,立刻引起万众欢呼。  朱徽娴对这种场合,虽不怯场,却也不太喜欢。  她喜欢安静。  杨承应当众讲话:“诸位,今天是个大日子,注定载入史册。而有幸参与过这场恢弘的事业中的人们,永垂不朽!”  讲话完,守候在车厢门前的侍女,打开第一节车厢的车门。  朱徽娴和英娘、沈漪蓉带着孩子们,登上这节车厢。  随着她们登上火车,百官也纷纷登上火车。  有人私下说,如果这次出了事,沈阳就要天塌地陷。  黄宗羲想登上第二节车厢,却被杨承应拉住:  “你坐第一节,你是孩子们的夫子,理应坐在第一节车厢。”  “不好吧,那里面都是大王的女眷。”黄宗羲连忙摆手。  “一起坐车而已。”  杨承应说道:“前人有升堂拜母的交情,以你我的交情,应该达到这一点。”  “好吧。”黄宗羲抱拳道:“那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他战战兢兢地上了车,向公主等人行了个礼,然后坐到车厢的最后面。  最前面是杨承应的位置,旁边还可以坐个人。  黄宗羲虽然“离经叛道”,但是礼仪还是很懂。  和黄宗羲一样,被杨承应拉到第一节车厢的,还有洪承畴。  洪承畴第二个进入车厢。  他低着头,目不斜视的到黄宗羲边上坐下。  车厢外,杨承应看到已经坐上了火车。  他来到驾驶室,向司车(司机)宋应昇,司炉黄宗炎打招呼:  “准备开车!”  “是。”  黄宗炎开始往锅炉里加煤,让锅炉的温度更大一些。  宋应昇看气压表的指针在往右侧动,已经达到了行车的标准,他拉响了汽笛。  嘟……  杨承应最后一个上了车,走到洪承畴和黄宗羲的前面,扭身坐在他们的对面。  “哎,你怎么能坐在这里。”  黄宗羲言下之意,应该坐在前面。  杨承应很自信:“我从九月开始试车到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了,不用坐在前面。”  “那坐我这里。”洪承畴起身。  “不用,我坐在这里,免得你们又头晕。”  杨承应示意他坐下,叹息道:“只可惜徐老卧床不能来,否则一定会吵着要去驾驶室。”  据张景岳诊断,徐光启已经不行了。  黄宗羲安慰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难免有些遗憾。徐老上次坐过车,已经心满意足。”  杨承应点点头,心中却无法释然。  这时,汽笛第三声响起。  意在提醒人们,车要开了。  宋应昇满头大汗,他不是热的,而是紧张。  尽管大王教了他很多,他自己也单独开过车。  但一想到车里都是沈阳的天,紧张在所难免。  黄宗炎安慰他:“开吧。不要紧张,只要按照大王教的做,一定没问题。”  “嗯。”  宋应昇拨动操控杆。  哐哐哐……火车车轮压在钢轨上,发出阵阵巨大的声音。  伴随着轰鸣声和白色烟雾,机车启动了。  相比于之前的机车,这台蒸汽机车稳了许多。  很多乘客的紧张,随着机车的驶远而渐渐地消失。  他们开始欣赏窗外的风景。  唯一不紧张的,除杨承应之外,大概只有阿济格。  阿济格东张西望,看看这里,又瞧瞧那里。  第一节车厢里,洪承畴和黄宗羲也经过了这个阶段。  他们脸色开始轻松起来。  杨承应为了转移注意力,说道:“太冲,听闻今年三月,复社第三次大会在苏州虎丘召开,盛况空前。”  “是的。”黄宗羲说道,“与会之人,都是一世人杰。我如果不是有教导重任,也会前往。”  “你该提前和我说,我放你的假。”杨承应道。  “大王当时忙着整合事务,哪有一丝丝闲心理会别的事。”  黄宗羲笑道:“再说,我在大王这里所学甚多,没空耽误在南下的路上。”  杨承应笑了笑,不再提这茬。  洪承畴却道:“这车开得挺快。等南边线路联通,任何事都方便了许多。”  “洪督师还念着招垦令的事。”  杨承应笑着说道:“我前些日子一门心思扑在铁路上,都没有闲心管这些。  只有等明年春来雪化,再开始吧。”  “到那个时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洪承畴笑道。  “我也盼着那一天到来。”  杨承应望向窗外,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由于沈阳到抚顺筑路速度太快,杨承应临时决定修筑从沈阳到鞍山的铁路。  那段路才八十三公里,应该很快就能铺设完成。  加上一个月的检查,估计到今年十一月末就能通车。  到那时,从南边到北边的运输速度,将大大加快。  不过,目前还是以货运为主。  拉人不是不行,等机车数量足够,再经营不迟。  赚钱可以,但必须首先满足日益增长的钢铁需求。  想到这里时,杨承应心里充满了信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