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章节 第5章 开门红
沿着路边走了一二里路,没有遇到一个询价的行人。 苏玉林有些累了,放下板车扶手,暂停前进。 周围是一排排民房,高矮不一。 有楼房,但瓦房还是占了多数。 八十年代,能起楼房的家庭占少数。 走了一二里路无人问价,继续走下去,估计情况也一样。 看着从马路两边经过的行人,苏玉林有了主意,清了清嗓子,高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新鲜的青菜,高营养土鸡蛋,上好的大米,全部便宜卖了。” 他前世是个商人,靠摆地摊发家致富。 如今重操旧业,自然是驾轻就熟。 吆喝起来声音洪亮,没有一丝胆怯。 在他的吆喝声中,周围的行人纷纷驻足,往他这边看过去。 一些住户从家里走出来,往他这边走过来。 没过多久,板车旁边围满男女老少。 “这些鸡蛋怎么卖?”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年妇女问。 苏玉林对当年的农产品行情价不太清楚,提醒老年妇女:“你看着给就是了,我相信你不是那种乱给价的人。” 短短一句话,把老年妇女哄得心花怒放,当即选了十个鸡蛋,按照市场价付了钱。 老年妇女开了一个好头,而且苏玉林卖东西不报价,而是让顾客自己给价。 这样的销售方式无比新奇,起到了一定的消费刺激作用。 男女老少们争先恐后,开始挑选自己看上的农产品。 “给我来一袋大米。” “帮我包好这些青菜。” “我要五斤红薯。” “玉米还有多少?我全部要了。” 苏玉林一阵忙活,又是捆青菜,又是装红薯。 一车的农产品不到一个小时,全部销售一空。 能有这么好的生意,一个原因是一车的农产品确实很新鲜纯天然。 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苏玉林敢吆喝,并且采取了让顾客自己开价的奇特销售方式。 几个原因形成了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这样的火爆生意。 数着一分一毛面额的钞票,苏玉林笑容灿烂。 一分一毛在他前世的时代不值一提,掉地上也没有捡。 但在八十年代,一分一毛相当于新时代五块十块,虽然也是小面额,只要数量上去了,也能形成一笔可观的财富。 数完了一分一毛后,苏玉林估算自己应该赚了三五百块。 一小时赚三五百块,放在新时代都是高收入了。 苏玉林拉着空荡荡的板车,心情愉快一边走一边哼起了小调。 “春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辩子粗又长.......” 这是八十年代风摩一时的流行歌曲《小芳》。 苏玉林在二十年前经常哼唱。 如今回到二十年前,再次唱起这首歌,他感觉很矛盾。 既像做梦,又很真实。 卖完菜的时候已是中午。 苏玉林找了一家餐馆吃了一碗粉,从餐馆出来的时候。 无意间看到对面一幢屋里有一堆人打牌。 苏玉林的心有些痒,真想走过去过过赌瘾。 转念一想,妻女一天前跳河自杀,差点死在河里。 苏玉林暗暗告诫自己:“苏玉林啊苏玉林,你不能再赌博了,也不能再喝酒了。你必须努力奋斗,家里才能过上好日子。” 经历过了一次痛失家人,苏玉林不敢重蹈覆辙,逼自己不再往对面马路看去,拉起板车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躺到板车上睡午觉。 一觉醒来,太阳已经偏西。 看看时间不早,苏玉林拉起板车回到了供销社外面。 他和农民们约定傍晚五点钟碰面,好不容易熬到五点钟,农民们陆陆续续来了。 一看板车空空如也,农民们立时目瞪口呆。 “这么快就卖完了?” “你不会是扔了一些菜吧?扔也没事,反正你一样要付钱。” “我卖菜一般都是二三天才卖完,你一天就卖完了一车的菜?” “你是卖给学校食堂的吗?” 农民们七嘴八舌,都觉得不可思议。 苏玉林没有解释自己怎么卖光菜的,而是装糊涂闪烁其词:“我就随便找个地方卖菜,可能是运气好吧,一下就买光了。” “我就说嘛,一车的菜怎么这么快就卖掉了,原来你走了狗屎运了。” “这种狗屎运有一次就行了,不要指望还有下次。” “什么时候也给我走下这种狗屎运,这辈子只走一次,我都满足了。”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我还担心他是骗子,现在看来是我错怪他了。” “对了,小伙子,下次我要有是有菜,也卖给你怎么样?” “我家里种了很多菜,改天你去我家看看?” “下次想卖菜给你,怎么找你?” 农民们从苏玉林手中拿到应得的报酬,无不眉开眼笑。 虽然拿到手的报酬比平时卖菜所得的少,但省事省力,不需要长时间蹲守。 对于担心买菜误了农活的农民们来说,能省事的把菜卖给苏玉林,是互惠互利的好事,皆大欢喜。 八十年代还没有手机。 寻常百姓家里更没有座机。 苏玉林跟农民们商量好了,每次赶集的时候,他都会来镇上,早上十点钟,跟农民们在供销货外面碰头。 商量完见面方式后,农民们怀惴不费吹灰之力就到手的钞票,欢天喜地离去。 时间已经不早,太阳正在西沉。 苏玉林买了一包红烧肉,一包点心。 本来想再买一瓶酒,想了想还是算了。 虽然他首次经商就取得开门红,值得喝酒庆祝。 但他担心妻子不高兴,于是打消了买酒的想法。 太阳下山后,苏玉林左右手各自拎着一袋吃的,刚进村就吸引了村里人的注意。 “玉林,你今天打牌赢了多少钱?”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小子竟然往家里带吃的。” “难得看到他买吃的回家。” “估计这些吃的是别人送给他的吧,他怎么可能自己掏钱买吃的,还往家里带。” 苏玉林二十年前在村里的品碑极差,听着村里人的议论声,他没有当回事。 一路快步行走,到家后把两包吃的放到桌上,大声说道:“开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