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这份辛苦值得了!
唐国蔷和龚雪现在还不明白表演的真谛,但终究会明白的,姜玉楼希望他们越早明白越好。 拍摄《黄土地》这样对内心感情表达还不算特别深刻的电影,他们的表演还算达标,但拍摄那种对各种感情和表情要求极高的电影,他们此时还差得比较多。 姜玉楼也没有说得太明白,一个是怕现在说得太多,干扰他们的拍摄,另一个,演技本就是循序渐进的,除了天赋出众之辈,其余人终究要靠经验累积。 再之后,他和陈恺歌以及张亿谋会面,商讨拍摄流程。 这次的拍摄基本都是实景拍摄,主要场景也是借的当地村民的房子,一切都准备妥当后,拍摄正式开始。 由于前期的准备非常充足,因此拍摄十分顺利。按照计划,最多三个月就能完成全部拍摄任务。 在拍摄的过程中,姜玉楼也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张亿谋对于画面呈现效果要求极其苛刻,现场一旦张亿谋觉得工作还不到位,便会黑着脸一言不发,他“张黑脸”的绰号也是由此而来的。 这天,摄影组需要选择一个山坡景地,要求是坡上有一颗零零的杜梨树,树下有白色的小路,蜿蜒向上。此景遍寻无着:不是树不合适,不是路不合适。 眼见如此,张亿谋自然又黑了脸。 苦苦相劝了几次,张亿谋都不从,无奈,陈恺歌只能找上姜玉楼,想在姜老师这里寻求支持, “姜老师,你劝劝张黑脸吧,他又犯倔了。” 姜玉楼反问道:“为什么要劝?” “啊?”陈恺歌被他的反问整懵逼了。 “明明……明明不需要这么苛刻……” 姜玉楼摇头道:“你觉得你们的导演水平和摄影水平比之成熟的团队如何?” “比不了。”陈恺歌老实回答。 “那你们有着将随便一处外景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吗?” “没有。” “经验你们比不过成熟的导演团队,天赋有没有达到惊才绝艳的地步,唯一能依仗的不过是对每一个镜头的精益求精,即摄影的工匠精神。如果你们连这点严格要求都做不到,我很怀疑这部电影你们最终能拍摄个什么效果。” 姜玉楼说得很重,陈恺歌的脸色更是一阵青一阵白,最后才连连道歉,并说会尊重张亿谋的选择和成果。 只是,陕北七月份实在太过炎热,白天拍摄的时间有限,不能耽误太多时间。 姜玉楼想要避免剧组的人员空耗在这里,便找来了张亿谋,询问他的真实想法。 张亿谋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后,便期待着看着姜老师,他总觉得姜老师能带给他惊喜。 姜玉楼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在沉思片刻后,去了那处外景地。观察片刻后,他还真有了个想法。 于是,他叫来陈恺歌和张亿谋,指着那处坡地,“咱们可以踩出一条路来。” “什么,踩出一条路?” 两人先是惊讶,继而感到一阵迷茫。 “不懂吗?” 两人摇摇头,完全不明白。 姜玉楼指着山坡,指指点点一番,“你们召集摄制组的人员,用卓别林的步伐鱼贯而上,只留亿谋在对面山梁的机位处指挥、观察。什么时候这条路变得白且平滑,不落脚印痕迹,这个法子就成了。” “明白了!”张亿谋兴奋地拍了一下手掌。 陈恺歌反应过来后,也连忙夸赞道:“姜老师,您真的太有想法了!” “哈哈,让你们自己想,你们也能想到,我这算是越俎代庖了。”姜玉楼微微一笑。 陈恺歌恭维道:“怎么会呢,有您的帮忙,节省了我们不知多少宝贵的时间。” 张亿谋憨厚一笑,他也是这么想的。 剧组三巨头商量完毕后,陈恺歌便和张亿谋一起,指挥摄制组全体人员开始人为制造合格的山坡外景地。 他们从上午十点开始工作,直到四小时后才成功,此时,那处山坡的路像极了多年踩踏成的。 这时,远在山梁机位处指挥的张亿谋脸色也就渐渐变白了。 山坡的路制造成功后,剧组开始拍摄送亲的戏。 剧本中的许多造型场景,如黄土高坡、黄河、迎亲队伍和腰鼓阵等,与人物紧密融合,成为整个银幕形象的重要构成。因此,这几个场景的拍摄也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 这时,龚雪悄悄地走到姜玉楼的身边,她此时没有拍摄任务,可以休息一阵。 “姜老师。” 姜玉楼礼貌的点了下头,“龚小姐,你来了。” 龚雪眼神幽怨,语气更是难测,“龚小姐,龚小姐,咱们也算朋友了,你能别叫得这么生分吗?” “那……龚同志?”姜玉楼有些心虚。 “扑哧。” 龚雪既好气又好笑,没憋住笑了出来。 她有些无奈,只能说道:“姜老师,你还是叫我龚雪吧。” “这不好吧……”姜玉楼想要拒绝,但看到龚雪的表情,只能点头道:“好吧,龚雪。” “这还差不多。” 龚雪睁着大眼睛,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他,“姜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吃不透翠巧这个角色,你能帮我讲讲戏吗?” “翠巧吗?”姜玉楼沉吟片刻,这样说道:“热爱黄河而去歌颂黄河,对于每一个尚未丧失激情的人来说,都不难。如果我们清醒地看到,能够孕育一切的,也能够毁灭一切,那么,对于生活于旧中国民族整体中的翠巧而言,她的命运就一定带有某种悲剧的色彩。” 他又感叹道:“翠巧所选择的道路是很难的。” “很难?” 姜玉楼解释道:“是啊,难就难在,她所面对的不是狭义的社会恶势力,而是养育了她的人民中的平静的,甚至是温暖的愚昧。较之对抗恶势力,这种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我所做的剧本就内涵而言,是希望的篇章。因此从形象的历史审美价值着眼,我们的更高的期望是,翠巧就是翠巧,翠巧非翠巧。她是具体的又是升华的。” 龚雪脑子都成浆糊了,也没明白“翠巧就是翠巧,翠巧非翠巧。” “龚雪,你可以理解翠巧是某种追求的象征,这么一想,你应该就能明白了,也知道该怎么去表现这个角色的内心了。” 龚雪低头沉思半晌,才缓缓点头道:“我好像明白一点了。” 见状,姜玉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己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嗯,一切都是为了拍摄啊! 接下来几天,拍摄继续。 根据拍摄计划,开始集中拍摄有龚雪和唐国蔷的戏。 陈恺歌惊讶地发现,龚雪似乎突然间有了成长,表演突飞猛进,有时候一个眼神,都会让他忍不住叫好。 与她相比,就连男主角唐国蔷都被比了下去。 陈恺歌好奇之下,问龚雪为什突然长进那么多。 “都是姜老师为我讲戏,我才能这么快走进翠巧的内心。” 陈恺歌越发的惊讶了,没想到姜老师是如此的全能,会写小说和剧本也就罢了,还会给演员讲戏,这可是导演的技能啊! 现在,要是哪天姜玉楼突然展现出导演才能,他都不会太过惊讶。 这个发现让整个剧组对姜玉楼越发的敬佩了,这个年代的人,都佩服有能力的人。 拍摄了没多久,有《大众电影》的记者过来采访。 剧组对这次的采访非常重视,无他,现在的《大众电影》可是最高单期销量超九百六十万份的杂志,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而对于《大众电影》的记者来说,这次采访也是意义重大。 《黄土地》是国内投资最大的剧情电影,编剧和制片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作家姜玉楼,导演和摄影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男主演是奶油小生唐国蔷,女演员是号称魔都最美女演员的龚雪,话题度太多,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大谈特谈。 采访的时候,大家也是依次受访发言,最先发言的三人是剧组三巨头。 首先是导演陈恺歌,他谈起了电影的构思,“在总体构思的制约下,我们已经扫除了原剧作中一切公然的对抗性因素。我们不正面描写与黑暗势力的冲突,不正面铺排父女间的矛盾,不正面表现人物在接受外部世界信息后的变化,也不点明人物出走的直接动机,而代之以看似疏落,却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性格的人物关系。” 然后是摄影张亿谋,“我们能拍摄的内容很少:土地、窑洞、黄河和四个人物。然而,片中的每一景,每一人都承担起了符号的作用,每一个元素都起到了叙事的作用。” 最后是姜玉楼,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侃侃而谈,一点都不怯场。 “我觉得咱们国产电影的境况,很像是《黄土地》故事中的陕北农村场景。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太多的精神内涵和逻辑特点有待电影人去发掘,他们的处境就像小说中的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去陕北农村寻找陕北民歌。陈恺歌导演、张亿谋摄影师等人的境遇和顾青非常相似,他们虽然是一腔热血,但是很多其他的人对他们的工作并不全部的理解和支持。” 这一刻,剧组众人热泪盈眶。尤其是陈恺歌和张亿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姜老师为我们说话了! 这份辛苦,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