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然而临行直到前,他才知道,自己原是有人同路的。 只不过随自己同去的是御马,而那人带着的,则是皇家的猎狗。 那人名叫曹寅,亦是玄烨的御前侍卫。 初见之时,容若便觉此人丰神俊朗,绝非寻常之人。然而相聊数语之后,却发现彼此竟是格外投缘。 闲聊之中,容若才知,曹寅本是汉人。而从他祖父开始,家族世代便作为满洲贵族的包衣,也就是奴仆,与皇家关系密切。母亲孙氏曾做过玄烨的乳母,而他本人能文能武,亦是自幼为玄烨伴读,直至十六岁的时候,便进宫做了御前侍卫。 而曹寅不同于容若淡薄无为的性子。他身在宫中,无时无刻不注意着周遭的人事。所以,自然很早就注意到这位让人无法忽视的权相之子,只是让他未曾想到的是,容若周身不仅全然没有半点纨绔公子的习气,反而竟是如此温良恭谦的一个人。 由是很快二人便相互引为知己,一路上相聊甚欢,倒也不觉路途单调乏味。 这日深夜,容若披着外衣,如往常一般在案前书写,忽地听闻轻轻的叩门声。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即便是扈从玄烨出游的时候,他这夜间阅书的习惯亦是未曾偏废过。 听到声音,容若起身开门,却见门外正是曹寅。他一手提着灯,对容若一笑,道:“黄昏时分方下了一场雪,此刻天寒,喝杯薄酒暖暖身子如何?” 容若低头看了看他另一只手中提着的酒菜,侧身站在门边让出道来,微微笑道:“自是恭敬不如从命。” 夜风自门外深不见底的黑暗中呼呼地吹来,带着几近刺骨的寒凉。容若不禁打了个寒颤,赶紧掩上了门。 回身却见曹寅已立在案前,垂首看着其上的诗稿。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一字一句地念罢,不由笑道,“好一首《点绛唇》!这乏味的旅途,在容若笔下,竟让人看着倒有几分向往之意了。” “不过随手写就,荔轩过奖了。”容若走近,微微笑道。 “不过……”曹寅伸手拿起诗稿,在眼前看了看,笑容却慢慢淡去了几分,喃喃“我虽不擅文墨,但单看此词,却只觉容若心头似是有什么积郁。这字字句句中,竟总似有几分凄清之意……”说到此,才忽然醒过来一般,抬头笑道,“不过是胡乱猜测而已,容若勿要见怪才是。” 然而容若闻言却有些愣住。他头一次发现,哪怕自己并没有刻意地去想,心中那些无可言喻的惆怅,竟已然被自己付诸弊端,毫无自觉地流露出来。 他笑了笑,伸手拿过曹寅手中的诗稿,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重新看过每一个字句。才忽然发现,这词的作者,胸中竟横着如此浓重的积郁。 但那究竟是什么? 容若无奈地轻笑。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却比任何人都不愿去触及这个念想。所以他选择继续着那几乎为自己所习惯了的压抑和隐忍,将一切死死地压在思绪的最底层。 因为比起自己一直以来的夙愿,他更希望的,是留在那人身边。 也许他所希望的,亦是如此罢。 ***** “容若返还之期,应当不远了罢?”一直阅着奏折的玄烨,突然抬起脸问道。 一旁的李德全连忙走近,垂首道:“回皇上,数日前放牧之期便已结束,估摸着明日便能返回。” 玄烨“嗯”了一声,点点头,提笔刚准备在手中的奏折上批阅,却忽地好似想起什么一般,再度道:“朕最近听闻,明珠在大臣之间走动频繁,你可知是所为何事?” 李德全闻言,面上却略显犹豫之色。 “不知便罢了。”玄烨摆摆手,“朕只是随便问问,明珠和索额图俩人的那点事,朕心里还是清楚的。” “不瞒皇上……”但李德全却迟疑着开了口,“明珠大人在朝中走动一事,奴才倒是听到了些许说法。” “嗯?”玄烨笔尖一顿,“讲。” “奴才听闻……明珠大人,似是四处走动关系,寻求营救一个人。”李德全顿了顿,道,“此人……名叫吴兆骞。” 玄烨闻言微微一愣。只觉得这个名字似是在哪里听过,但一时又没什么印象,便再度问道:“那是何人?” “听闻……那人先皇时期,因科场舞弊被发配到宁古塔一带……但明珠大人四处走动,只说其中有些冤情……” “等等,”玄烨忽然打断,“你说那人叫吴兆骞?” “回皇上,正是。” 玄烨忽然想起了什么,从案头拿出容若的《饮水词》来回翻看。直到目光触到那句“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时,才顿觉恍然。 本就觉得以明珠的性子,怎会如此尽心搭救一个被流放之人。原来,此事竟是源自容若的许诺。 他自然知道,容若的承诺,会深重到何种地步。 然而,即便日日伴在自己身边,有关此事,他却从未对自己提及过任何一个字。 念及此,玄烨说不上心中是什么感觉。明知容若这般,是源自他自己的固执。他从不开口索取什么,是为了向自己证明,他索要的,仅仅是同自己白首相对而已。 其余的,都绝非他留在自己身边的原因。 玄烨心头莫名地感动不已。可是于他自身而言,却是极力地想要为他做更多。他很不能把什么都给他,好将他眉间的那一抹愁绪尽数抹去。 “李德全,有关当年科场舞弊案的始末,你暗中替朕去查查。并且……”默然半晌,玄烨终于开口,顿了顿,抬头看着李德全,一字一句道,“此事,不得对任何人提及。” 作者有话要说:突然觉得,幸福生活神马的…… 35 第十二章 归期安得信如潮(中) ... 康熙十二年十月,纳兰府中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客人。 他叫吴兆骞,来自宁古塔。 当他出现在渌水亭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一时间竟俱是陷入沉默。 明珠着实未曾料到,原本困难重重的营救行动,竟会莫名地出现转机。却不只究竟是何人施以了援手,让皇上突然一纸诏令,赦免了吴兆骞的罪。 哪怕此刻这人已站在自己面前,他仍旧猜不出半分来。 容若定定地看着面前的人,心中却是感慨万千。即便他曾对顾贞观立下了营救吴兆骞的誓约,但这着实是他第一次见到本人。 吴兆骞一袭半新青灰色长衫,难掩其瘦削的身形。一双眉目分外炯然有神,却也遮不住其间半世的沧桑。 这便是顾贞观寻觅近二十年,也要一心营救的人。 容若忽然发现,此时距自己写下“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的句子,刚好过去了五年。 五年,也是自己对顾贞观许诺的期限。 回首往事已有些模糊,但所幸自己终是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容若长长地突出一口气,慢慢露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