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大秦地府日常

第 44 章 拉拢

大秦地府日常 无字惊鸿 11840 2024-04-17 15:52
   如今齐楚魏三家正在互殴,眼看还要再殴好几轮,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停战。燕赵也结下了梁子,燕王喜不像是肯认命的模样。   七国里只剩下秦国和韩国在休战,但韩国不足为惧。其他五国都在空耗国力,秦国正可趁机壮大自己。   扶苏理想中的发育时机,便是如此。   他们把一切都准备好,等到几年后太子政继位,就可以直接开始一统天下了。   始皇询问侍官:   “郑国渠修得如何了?”   侍官回答:   “最多再有四年多,便能完工。”   现在那渠虽然还未完工,却已经有一部分可以投入使用了。等完工后,再用个两三年,正好开启灭六国之战。   粮食本也不方便存放太久,两三年的关中粮仓提供新粮,已经足够军队使用了。   但始皇低声对扶苏说:   “郑国渠修成后的两年里,正好碰见旱灾和蝗灾。”   扶苏也想起来了:   “秦王政三年岁大饥,四年蝗蔽天下、大疫。”   当时还是吕不韦掌权,这个时期秦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就是——攻打他国。   自己家里没东西吃,不要紧,去抢一下别国的城池。把粮食抢来了,这样秦人就有饭吃了。   这种应对天灾的方法一直持续到了他阿父亲政之后,阿父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沿用了。   不过后来重生的这一世,秦国其实很少遇到饥荒。扶苏靠着各种法子帮秦国屯粮增产,让秦国对战争获利的依赖慢慢减轻。   其实始皇亲政之后到大一统之前,这期间的大型灾害也不多,差不多就四次。   扶苏沉吟片刻:   “郑国渠能助关中提前屯更多的粮食,军粮应该不受影响。”   然后再趁着灾害出兵,秦军有粮、别国无粮,仗只会更好打。   况且除了头一年是旱灾之外,第二年是蝗灾。旱灾不好应付,蝗灾却可以提前防治,问题不大。   扶苏将这些灾害一一记下。   这些都是他要留给太子政的“遗产”。   始皇看着他写这些东西,回忆起一些往事来:   “我大秦自昭襄王在位时起,便从不赈济灾民了。朕以前也不赈济,说起来还是自你开始重新赈济的。”   这是因为大秦的君主都比较现实。   当初有人问昭襄王,国内出现灾情,可要赈济灾民?昭襄王回答不用,不能让国民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所以大秦这些年来,应付饥荒的方法都是让民众进山寻食物。或者拿粮食出来,以工代赈。   扶苏闻言眨了眨眼:   “我也没有完全恢复赈济吧,只是那次趁着赵国大旱饥荒,大秦灭了赵国,所以拿了一些粮草出来拉拢赵地人心,避免他们负隅顽抗。”   毕竟赵人又不习惯以工代赈,自然只能直接赈济。其实大秦拿出的粮食也不算多,后来还通过抄家赵国贵族回了波血。   始皇颔首,对太子政说:   “朕当初灭赵,是挑的旱灾之时,是以可以借此拉拢赵国庶民。待到你灭赵时,恐怕遇不到一样的时机,如何安定赵人,还得你自己想法子。”()?()   太子政并不畏惧:()?()   “仲父放心。”   ?无字惊鸿提醒您《大秦地府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8?%?%??   ()?()   虽然各国自己打得起劲,好像没空去管别国,但他们显然不会一直任由秦国置身事外。()?()   别家不提,赵国就见不得秦国安分。   所以咸阳城中没多久,就又流传起了各种流言。赵国约莫也是猜到了挑拨廉颇和太子关系的是秦人,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扶苏每隔一段时间,就能遇到有臣子劝他防备相邦。还有一些刚来秦地试图建功立业的贤才,也会在言谈间暗示。   今日,他就遇到一个这样的。   对方试探着问道:   “如今朝中相邦一家独大,大王可有想过遏制一番?”   似乎扶苏只要点个头,他立刻就会想办法帮扶苏把权柄收回来。   扶苏却是微笑:   “相邦是在替寡人做事,如何就是他一家独大了?”   君臣两个意见完全一致,那么你怎么知道人家是相邦架空了君王,还是君王把相邦推出来当靶子,自己躲在幕后装无辜呢?   虽然扶苏没把阿父当靶子,但类似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些人看到始皇权势滔天就开始用这一点挑拨离间,实在有些见识短浅了。   试图怂恿秦王干掉相邦的人无功而返。   赵王很不满意:   “这一代的秦王能力不足,但他的相邦却很厉害。若是能将相邦打压,秦国就不足为虑了。”   可惜他们派去的人都说服不了秦王。   倘若秦相是如隔壁齐王的相邦那样的货色,赵国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偏偏秦相很有本事,哪怕君王无能也不影响秦国继续称王称霸。   幸而对方似乎并不好战。   赵臣中就有人就认为:   “这一代的秦王和秦相,或许与那齐王齐相是一样的。只想偏安一隅,没有什么大的野心。”   没野心好啊,这样就不会妨碍赵国争霸中原了。   但为了防止秦国出来搅浑水,赵王还是决定继续派人去挑拨秦国内乱。这样秦国自顾不暇,就不会侵犯中原了。   另一边的楚王却有不同的看法。   楚王和春申君分析:   “那秦正到底想不想夺位?还是说他认为时机尚且不成熟,想再等待一些时日?若是后者,寡人怀疑他图谋甚大。”   先蛰伏慢慢夺取王位,这样的人有足够的耐心和野心。等他成功登基,肯定不会甘心龟缩关中,必然要出来攻伐天下的。   这对楚国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春申君思忖:   “臣以为,秦正如今权势太盛,即便他不想夺位,秦王也不一定能容忍他。且臣听闻秦王的太子年少聪慧,就连秦正都夸他非池中物。”   楚王懂了:   “哪怕秦王能忍下秦正,等太子长大,他也不会放任秦正   一家独大的。到时候说不准还会来一场二人之间的争权,这便是我楚国的机会。”   最好的局面莫过于现任秦王英年早逝,然后军政大权托付给秦正,太子因年幼只能做个傀儡君王。   等到太子长成,他们楚国就可以坐看两人相争了。   楚王隔空和赵王达成了共识——要尽量挑起秦国内乱,避免秦国出来瞎掺和。   扶苏被这些来劝他防备相邦的人弄得不厌其烦:   “以后不见这些六国来的贤才了!”   有本事的没几个,天天整这些歪门邪道,实在是烦人。   太子政替他翻看奏章:   “不见就不见吧,仲父也说没什么好见的。”   始皇其实已经替儿子挡掉了不少。   真有本事的,史书上自然有姓名记录。谁都没听说过的人,除了少数当真是沧海遗珠外,其他的基本就能力一般了。   听说爱子被他们烦得不行。   始皇便道:   “以后这些人,推给朕去见就是。”   扶苏不同意:   “阿父已经很忙碌了,如何能让他们去叨扰您?”   扶苏干脆出了一张考卷,列举了一堆刁钻的问题。以后再有人来,就把卷子一发,让他们都答题去。   这样扶苏就只需要看答卷了,回答得不错的,再叫来觐见。   太子政拿起卷子看了一眼:   “各国车轮之间的间距不同,往来通行不便,如何能使各国同意更改车轮间距,做到天下同轨?”   ——车同轨。   古代土路走久了会留下深深的车辙印,各国左右车轮间距不同,别国的车子进入本国进内,就容易一边陷入车辙中、另一边还在高高的路上。   所以天下一统后,始皇帝规定车同轨。所有车的间距都一样了,出行就可以直接顺着前车的车辙走,不用担心车轮陷入其中的麻烦。   毕竟车子本来就是两轮都陷在里头、以这个模式前进的,没有再陷一次的余地了。   扶苏这哪里是在出题考人,他就是在为难人。根本不可能有谁想得出办法,说服各国提前施行车同轨政策。   对于各国来说,车不同轨才好呢。   因为战车也是车,车轨不同,战车也会前进困难。要是全都统一了,别人跑来打自家的城池,岂不是也能顺顺利利把战车开到城下?   太子政忍不住摇头:   “阿苏,你这样太奸诈了。”   要是他们答不上来,说明本事不行,自然不必去见。   要是真有人想出了法子,那更好。赶紧把这位大才请来,将以后大一统的麻烦提前解决掉。   毕竟车同轨真的很得罪人。   始皇帝规定完新的车轨间距之后,以前的车子都没法用了。车子对贵族“这些房子违反法规,不许再住人”有什么区别?   扶苏翻了翻今日上交的答卷。   然后挑出其中一份:   “我出的考卷也没   有那么过分,这不就有个大才被筛出来了?()?()”   说明他的考卷很合理,非常实用。   这下就连始皇都好奇了,伸手取过那张卷子,查看到底是谁想出了解决方案。   只见车同轨题目下,是龙飞凤舞的一行大字——「天下一统可破」。   始皇一怔,随即哑然失笑: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_[(.)]???+?+??()?()”   虽然对方没有给出真正的解决方案,但对方显然已经接收到了扶苏出这道题目的本意。而且他给出了回应,告诉扶苏,我明白王上的意思。   始皇不由面露欣赏之色:   “此卷是何人做所?()?()”   扶苏指了指:   “这里有写姓名籍贯。()?()”   始皇定睛一看,顿时惊讶:   “竟是尉缭?”   扶苏也觉得很神奇:   “我听闻尉缭是阿父继位第十年时,才来秦国的。当时阿父驱逐了吕不韦,并决定重用他。如今距离那一年还有十三年,他怎么提前来了大秦?”   尉缭家中长辈在魏国担任过类似国尉的高官,后来尉缭自己也因为担任大秦国尉,因此以尉为氏,才称尉缭。   这个位面估计是因为相邦秦正的缘故,让他提前注意到了大秦,才会此时前来。   不过尉缭此人比较注重名分大义。   他的对外战争主张就是“挟义而战”,不能打不义的战争。   而且当年尉缭一开始死活不肯为秦王政效力,就是因为觉得秦王政治国严苛。若他一统六国,天下庶民没有好日子过。   还是后来秦王三番五次把逃跑的他抓回来,诚心挽留,他才终于归心的。   所以扶苏很怀疑尉缭在此时了相邦架空秦王的谣言,过来辅佐秦王对付“不义”的相邦的。   始皇听完儿子的分析,有些哭笑不得:   “说不准真是这般,毕竟他是先去写了你的卷子,不曾来拜访朕这个相邦。”   扶苏便使坏,让人现在就把尉缭请来。   他还对父亲说:   “阿父你同我一起见他,到时候他看见你也在,不知会是个什么反应。”   尉缭的设想里可能会有单独面见秦王,然后辅佐秦王收拢权利。如果乍然见到他想对付的相邦也在,一定会大吃一惊。   总是欺负李斯没意思,是时候换个人欺负了。   始皇:……你高兴就好。   不多时,尉缭入宫了。   他比太子政年长十余岁,如今看着也才二十出头。不过人虽年轻,却心怀大志、目光清正,并不会叫人轻视他。   见到殿中有三人坐着,其中两人明显是秦王和太子,另一人也不知是哪位臣子。   尉缭先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   “见过王上与太子,不知这位是?”   扶苏露出微笑:   “这是我大秦相邦。”   尉缭:……   尉缭很快调整状态,又补了一个拜见相邦的礼节,而后在扶苏的招   呼下不动声色地落座。   虽然情况超出了尉缭的预料()?(),   但他也没有因此就失态。毕竟他之前也没在卷子里提醒王上要防备相邦()?(),   王上接见他时自然不会刻意避开人。   尉缭决定先观望一番。   扶苏有些失望§()§[(.)]?§+?+?§()?(),   尉缭真不好玩。不像李斯()?(),   一欺负就会立刻给出反应,有趣得很。   算了,扶苏决定聊正事:   “阁下在答卷中曾言天下一统之事,而周朝乱世已经持续数百年。不知阁下如何觉得我大秦有再造乾坤的能力,敢写下这般大逆不道的言论?”   尉缭收敛心神作答:   “秦既已灭了周朝传承,又何必与在下说这种粉饰太平的虚言呢?”   现在天下各国的狼子野心早就摆在明面上了,根本没有装无辜的必要。   扶苏就笑了笑:   “那阁下缘何此时来投大秦?”   尉缭沉默了一下。   他总不能说他一开始只是想来看看秦国的君王和相邦到底什么情况,看完之后认为秦王并不像外界的传言那么软弱无能,而且秦王是位仁义之君,所以他有心投靠吧?   尉缭从试卷中看出了秦王的野心,又为秦王的能力蛰伏,最终下定决心在试卷上一展锋芒。   不过他没料到秦王似乎和相邦的关系还挺不错的,两人并没有争权的迹象。   尉缭到底没入官场,只在咸阳打探消息的话,难免陷入管中窥豹的窘境。如今看来,他之前分析出的局势都是错误的。   他也不和扶苏打哑谜了。   尉缭直接反问:   “相邦与王上莫非是一条心的?”   扶苏微笑颔首:   “不然呢?”   尉缭仔细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他都知道秦王手段了得了,要是对方与相邦不和,也不该变成现在这般相邦独大的局面,而是会势均力敌才对。   哪怕做不到势均力敌,至少秦王不会被压得毫无反抗之力。可大秦朝堂上真就没什么秦王的势力,这很反常。   尉缭吃亏在经验不足上了,他还年轻,没当过官,不了解也正常。   始皇此时终于发了话:   “天下一统的时机尚且未到,大秦还需休养生息。恐要等到太子继位之后,才能发兵了。”   尉缭于是看向陪坐在一旁的太子政。   太子政虽年幼,气度却不凡。他抬眸看了尉缭一眼,身上已经有了始皇的一丝迫人气势。   可见从小耳濡目染还是很有用的。   尉缭赞叹道:   “太子殿下如此气魄,大秦未来可期也。”   这次见面,尉缭没在始皇身上看到什么“残暴”的迹象。又见秦王和太子都是明主之姿,自然死心塌地地选择了留下。   扶苏没能欺负到尉缭,只好把人丢去和李斯作伴。   他本来想等蒙毅大点给人封个客卿,如今不用等了。直接给尉缭封一个,想来李斯应该会很欢迎这个新同僚的。   李斯:并不!!!   李   斯警惕地看着这人:   “听闻阁下答出了王上设置的难题,不知在下可有幸一观?()?()”   他倒要看看这个家伙答得到底有多出色,能叫王上如此看重。   尉缭微妙地看了李斯一眼:   “某只答了六个字。?()?[(.)]14?+?+??()?()”   李斯刚要问是哪六个字,怎么六个字就能让王上刮目相看了。   但李斯到底不傻,忽然反应了过来。他惊讶地看了尉缭一眼,没料到这人居然也看透了大秦的野心。   其实六国里有称帝野心的君王不少,可野心和野心也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国君的想法还是当个周天子,所以哪怕要称帝,他们也没想着彻底覆灭其他国家。   ——昔年周朝取代商朝,也没完全把商朝的大部落都给取缔了。还给商王室封了诸侯,以此作为安抚。   所以他们王上和相邦是不一样的。   两人明显不准备留着那些诸侯国了,甚至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搞分封。能在这个时候就看出这一点的,明显不是一般人。   李斯收起了轻视的心:   “原来如此,阁下果然大才。()?()”   尉缭也明白过来,这位同僚和他一样看穿了秦王的野心。   于是尉缭也很客气地回礼:   “李兄过誉了。()?()”   好歹是未来能帮大秦四处贿赂高官的外交人才,尉缭的交友能力还是很强的。他这人最擅长和别人打好关系,所以迅速缓解了彼此间的火药味。   尉缭显然是看出李斯的敌意了,主动说起自己的家学渊源。   他说他家中父辈以前都是在魏国做国尉的,他自己也更擅长军事上的事情。最近他在编纂一本兵书,以后大约会深耕军事。   国尉就是管武官升迁任免的,和国相是不同的两个方向。   李斯一听,哦,原来这人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啊,那没事了。   两人很快哥俩好起来。   扶苏再一次失望了:   “他们怎么没撕起来呢?”   怎么回事?他最近滑铁卢的次数有点多啊?尉缭这家伙也太滑不溜手了。   太子政也是头一次见阿苏吃瘪。   他忍不住多关注了尉缭一下,觉得这人果然很有本事。难怪阿苏说对方当初都逃跑了,仲父还要几次三番把人捉回来。   换成他,他也不能放任这样的人跑掉。   但太子政还要安抚阿苏:   “尉缭不好玩,你还是去玩李斯吧,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心情不虞。”   始皇听不下去了:   “你不能这么纵容他。”   再这样下去,这个位面的扶苏出生后,还不知道要被太子政纵容成什么样子。   太子政一脸无辜:   “我没有,仲父你放心,阿苏他有分寸的。”   始皇:“……你这一脸无辜的模样,又是跟扶苏学的吧?”   太子政心虚地移开了目光。   以前都是别人劝始皇不要太纵容太子,然后始皇狡辩说太子有分寸。始皇万万想不到,有一   天他也会体会到那些臣子的无奈。   始皇开始反思自己了。   反思完他觉得,   太子政说的没毛病。阿苏是个有分寸的好孩子,   他只是稍微欺负一下李斯而已,   不会把人欺负坏的。   于是始皇也没管,   随他去了。   时间一晃,到了秦王扶苏九年。   这一年,太子政十八岁了。   九年过去,六国之间依然流传着“秦王被相邦架空”的洗脑包,并且大家越来越对此深信不疑。   这里头当然少不了父子三人的推波助澜。   因为大家都觉得秦王没实权,所以秦国这些年不怎么东出发动大型战争,大家都觉得非常合理。   有人觉得是秦正没有遗传历代秦王的好战天性,有人觉得是秦正只爱玩弄权术。但不管如何,反正秦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了,也不碍着谁。   反倒是楚国很不安分。   以前是秦国太跳,大家合纵攻秦。现在是楚国太跳,大家合纵破楚。   楚国偶尔会在攻打中原之余,来打一打秦国。可惜每每都无功而返,秦国哪怕不主动发动战争,你打他的时候你也讨不到好。   将军们表示:本来就没仗可打了,你送上门来,那肯定不能放过啊!   王上不肯发兵,他们就没法赚军功。好不容易遇到个立功的机会,大家都很珍惜。   于是秦国把上门挑衅的打了回去,顺手抢楚国两座城。混在合纵的队伍里,一点都不起眼。   最近赵国甚至都来游说秦国正式加入合纵的联盟,去给楚国一点颜色看看了。   始皇和扶苏:……   赵王的使者侃侃而谈:   “我们大王预备要令老将庞煖作为合纵的纵长,届时一定能大胜而归。”   庞煖八十多了,仍旧老当益壮。   反而是廉颇,几年前赵悼襄王继位,他彻底失了宠。当时赵王突然下令,让廉颇把所有军权都转交给乐乘,廉颇因此大怒。   接着他和乐乘闹了一场,自己投奔魏国去了。之后秦国贿赂郭开,让赵王彻底放弃任用廉颇,如今廉颇已经郁郁而终。   同样是老将,境遇完全不同,令人唏嘘。   太子政摇了摇头:   “廉颇一心只有赵国,阿苏派人尝试去拉拢他,可他宁愿投奔魏国也不愿投奔我大秦。”   扶苏颇有自知之明:   “毕竟他会有现在的下场,明显是我大秦在背后挑拨离间。他若是肯来大秦,那才奇怪呢。”   太子政问道:   “在你们那个世界,庞煖合纵对付的是我大秦吧?”   扶苏点了点头。   始皇为他梳理道:   “庄襄王继位之后,先是信陵君合纵攻秦,威震七国。而后庄襄王使反间计令信陵君被魏王厌弃,自此郁郁而终。”   “朕继位后不久,春申君又合纵攻秦。但此次合纵失利,春申君与楚王因此生出了嫌隙。此事本应发生在去年。”   “今明两年,则是庞煖合纵攻秦。起初战事顺   遂,攻到了咸阳附近,已经进入关中了。不过秦军以逸待劳,依然成功破了他们的攻势。”   扶苏补充:   “再之后便是即将灭韩之时,赵燕楚魏四国试图合纵。然阿父派遣姚贾出使四国,最终姚贾说服四国俱都不出兵,联盟土崩瓦解。”   自此后,再无合纵。   因为庞煖也被称为战国时代最后的合纵家。   太子政若有所思:   “如此,赵国这一次合纵攻楚,或许能力挫楚国。”   扶苏赞同这个观点:   “楚国哪有我大秦难打?楚赵在六国中实力最强,它们互相消耗,再好不过。”   阿父当初灭赵和灭楚时十分费劲,这回应该可以轻松不少了。   正说着,又有一名使者前来。   这次来的是楚国的使者:   “大王莫要信了赵人的鬼话,那赵人想一举灭我楚国。秦楚交好多年,互为姻亲,难道秦王您不想想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楚国使者义愤填膺,斥责赵国简直就是狼子野心。   以前都是他们跟其他国家说“大秦狼子野心,大王您要想想唇亡齿寒的道理啊”。   这还是头一次,轮到他们大秦成为那个被劝说的一方。   扶苏觉得这个场景有些滑稽。   奈何他身为秦王,不能这个时候笑出声来。他只好轻轻推了推太子,让太子去吸引使者的注意力,自己偷偷笑了一下。   太子政很有义气地掩护了阿苏:   “楚使不必着急,我秦国自然不会偏帮赵人。”   秦赵世仇了解一下?   楚国使者觉得这下稳了,他又想起这位太子后院中有不少楚女。虽然秦王本人没和楚国联姻,但太子联姻了,那他们就是自己人。   于是楚国使者神色缓和了许多:   “还是秦王和太子深明大义!”   接着,使者试探着询问秦国会不会出兵协助楚国抵挡合纵的联盟。这次太子政选择打太极,不给出确切的答复,推脱说要看王上的意思。   扶苏当然是表示:   “大秦多年不兴兵戈,军队疲敝,实在是没什么战斗力。即便打起来,只怕也无法取胜,还是不参与你们的攻伐了。”   楚国使者:别啊!我们楚国不嫌弃你不能打!   而且这些年别国打你们的时候,你们反击得不是很厉害吗?现在说军队不能打,傻子都不信好不好!   楚国使者到底是没能说服秦王扶苏,只能无功而返。   楚王有些失望:   “罢了,只要秦国答应不加入合纵的队伍,对楚国来说就是好事。”   剩下的国家里头,齐国也不爱打仗,那家的军队是真的没什么战斗力。韩国弹丸小国,没必要放在眼里。燕国六十万打不过赵国八万,水货一个。   算来算去,也就赵国和魏国能打一点。楚王觉得没有秦国搅局的话,他还不至于抵挡不了赵魏的联军。   关外合纵打得热火朝天,关内——   太子政小心翼   翼地伸出手指()?(),   轻轻触碰了一下小婴儿软嫩嫩的脸颊。   小宝宝好像感受到了阿父的疼爱()?(),   睁开了眼睛。然后他伸手握住那根手指2[(.)]2?2。?。?2()?(),   发出了咿咿呀呀的婴语。   太子政心都要化了:   “我的阿苏终于出生了。”   扶苏趴在阿父肩膀上()?(),   探头探脑:   “我小时候真可爱,难怪从小阿父就最疼我。”   始皇担忧自己亲近小宝宝,身边的大宝宝要吃醋。所以克制住了自己靠近的冲动,只伸手轻轻拍了拍爱子探出来的脑袋。   扶苏伸出手,趁其不备突然捏了一下小孩的胖拳头。   太子政一惊:   “你轻点,他骨头还很软呢。”   小宝宝倒是没被吓着,还好奇地看向扶苏的方向。   扶苏轻哼一声:   “太子有了别的阿苏,就开始凶我了。”   太子政:……   太子政想起自己以前让阿苏夹在他和仲父之间端水的过往,心道果然来了,终于也轮到他开始端水了。   “他年纪小,所以我才多照顾他些。”   然而这个解释并不能安抚幼稚的成年扶苏。   扶苏对始皇假哭:   “阿父果然有了幼子,就不疼我了。多子女的家庭都是这样的,年纪大的就得让着年纪小的。”   太子政被噎住了:   “阿苏,你怎么连自己的醋都吃?”   扶苏假哭的时候还不忘回一句:   “跟你学的,你不是也吃阿父的醋?”   好的,父子俩谁也别说谁。   始皇泰然自若地看着他俩你来我往地闹腾,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反正火烧不到他身上,他可以安心看戏。   太子政第一次当父亲,对养小孩十分上心,一天要过来看孩子好几趟。后来干脆让人把孩子抱来章台宫了,美其名曰让小扶苏早点接触朝政,可以尽快开智。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小宝宝就成为三人处理朝政之余,用来玩的工具人。   扶苏不时溜达过去,捏捏他的胖手臂。   然后感慨一句:   “他怎么胖成这样了?喝奶居然能养这么胖的吗?”   始皇就会给出回应:   “远不如你小时候胖。”   扶苏就不乐意了:   “阿父明明说过您当初忙着布局扳倒王叔成蟜和嫪毐等人,每日只能抽出一会儿来看我,肯定早不记得我小时候多胖了。”   太子政便问:   “成蟜?嫪毐?那是谁?”   扶苏这才想起这些事。还有赵姬,好多年不见了,也不知道赵姬如何了。   他于是给太子政分享了一下赵姬他们的骚操作,末了让人去打听赵姬的下落。   过了些日子,消息传回来。   说是赵姬早在之前公子异人成功归国的消息传来之后没多久,就改嫁了。   大约赵姬是猜到了那个公子异人不是她的丈夫异人,而真正的异人既然一直没出现,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