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庐江太守陆康
叛军首领赵慈等人自杀身亡之后,刘表自是令刘磐、黄忠等人,将他们好生安葬。 眼下江夏郡国兵叛乱已然平息,后续便只剩下江夏的荆蛮叛乱,以及安抚民生之事了。 安抚百姓,赈济饥荒之事,自有新任江夏太守刘祥操心。 于是刘表让荆州刺史王叡与都尉于禁,领四千州兵及一千中军镇守江夏郡治西陵,助江夏太守刘祥安稳局势。 其余南阳郡国兵则由王威、邓济二人统领,征讨各处叛乱的荆蛮。 至于刘表本人则领刘磐、黄忠及三千精骑,南下邾县、鄂县、蕲春、下雉等地。 一来,文聘、黄祖率三千水师,虽已收复此前被叛军攻占的邾县、鄂县、蕲春三地,但邾县、鄂县、蕲春以及下雉等地的荆蛮叛乱却是尤为严重。 文聘、黄祖二人,虽有三千水师,但要扫清这些地界的荆蛮叛乱,还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故刘表自然得去帮衬一把。 二来,自己书信汝南太守羊续与庐江太守陆康二人,他们也很给面子的领兵屯守与江夏交界之地,防范江夏叛乱扩散的同时,也在积极的镇压荆蛮叛乱。 汝南太守羊续与自己相熟,后续书信一封感谢便可,而庐江太守陆康毕竟是宗亲子弟刘岱的关系,是故刘表还是亲自出面感谢一番,并维系这一段关系为宜。 六月中旬,刘表率三千精骑陆续扫清邾县、鄂县、蕲春、下雉等地的荆蛮叛乱之后,自是顺江而下,前去拜访屯兵庐江寻阳的庐江太守陆康。 未免太过张扬,刘表领刘磐、黄忠二人仅带了五百精骑,前去寻阳城拜访庐江太守陆康。 而当刘表一行人抵达寻阳城时,却见一群人早已在寻阳城门处恭迎多时。 “庐江太守陆康,拜见高平侯!”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见得刘表到来,自是领着一众部属,恭敬而不失礼节的拱手拜道。 刘表未曾想到这名老者,便是大名鼎鼎的庐江太守陆康,现今一个两鬓斑白之人向自己行礼,刘表着实有些不好意思,是故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搀扶道。 “陆公,莫要多礼,你这可真是折煞晚辈了!” 历史有载,庐江太守陆康乃是东汉末年卓有政绩的忠臣。 陆康年少之时,以义烈闻名,被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后担任冀州渤海郡高成县令,后又陆续担任武陵太守、桂阳太守、乐安太守,直至现今的庐江太守。 后来大汉皇权崩塌之际,袁术割据扬州,向庐江太守陆康索取三万斛粮食,陆康认为袁术乃是叛逆,闭门不与之来往。 结果大为恼怒的袁术,命部将孙策领兵攻打庐江,庐江百姓信服太守陆康,哪怕早已出城休假的士卒,也要赶回来助他守卫城池。 庐江太守陆康坚守两年,城池方才失陷,月余之后,陆康病逝,时年70岁。 现今面对这么一个有气节的忠臣,而且陆康现今已然60岁了,刘表焉能不动容的上前搀扶呢。 刘表扶起庐江太守陆康,二人自是一阵寒暄,而陆康身后一众部属,看得刘表身后那兵甲俱全的五百精骑,却是尽皆艳羡不已。 没办法,南方本就缺少骑兵,更何况还是整整五百精骑。 此外庐江郡也不像南阳郡那样富庶,更没有南阳郡那庞大的冶铁业,能够打造那么多上等的兵甲。 于是看到自己一众都快流哈喇子的部属,庐江太守陆康也不禁微微脸红。 为防这些部属继续丢人现眼,陆康自是伸手作引道。 “高平侯一路辛劳,且入县衙,陆某为你接风洗尘。” 刘表闻言,自是领刘磐、黄忠二人,随陆康去往县衙饮宴,至于一众精骑也自有陆康的部属安排饮食。 宴席之上,陆康、刘表二人并排而坐,作为主人的陆康,自是先敬刘表一樽。 “江夏叛乱声势浩大,然高平侯不过月余时光,便兵不血刃的平息了这番叛乱,老夫大为佩服,且满饮此樽。” 刘表闻言,自是谦逊一番,随后满饮一樽。 随后众人自是互道家常,相互结交一番,一时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而刘表在了解到庐江军械短缺,但粮食产量颇丰之后,也自是开怀的对庐江太守陆康说道。 “为感谢陆公此次领兵相助之事,待刘某回返南阳,派遣部属送些军械过来便是。” “此外我南阳与周边州郡多有商贸之事,陆公若是有意,亦可领庐江郡参与到我荆襄商贸之事中来。” 庐江太守陆康此前便从侍中刘岱书信中得知,高平侯刘表乃是下一代宗亲领头人。 现今又知刘表得皇帝刘宏信重,非但南阳军政一把抓,就连盐铁之利也被他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到时候刘表把南阳打造的军械,卖给自己一些,岂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此外南阳郡乃是南北要冲、商贸繁盛,更与周边州郡都有商贸往来,如果庐江郡也能加入到荆襄商贸之事中来,定然获益良多。 是故庐江太守陆康听得刘表这般帮携之举,自是感激不尽的又敬了刘表几樽。 于是刘表也顺理成章的将庐江太守陆康,拉上了七郡国商贸互通的大船。 宴席之后,天色渐晚,陆康自是安排刘表等人休息。 然而刘表、刘磐、黄忠几人刚刚回到卧房之际,庐江太守陆康却是有些尴尬的,领着两个三旬出头,与他形貌有些相似之人前来拜访。 刘表迎几人入内,庐江太守陆康多有歉意的朝刘表拜道。 “我兄长陆纡之子陆俊与我儿陆儁,久闻刘公才学。” “此番听闻刘公来访,他们二人星夜自舒县赶来,欲向刘公请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汉语拼音》等经文。” 待陆康说完,陆俊、陆儁两兄弟,也自是朝着刘表躬身拜道。 “我等久闻刘公所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汉语拼音》,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亲往南阳请教。” “此番闻听刘公到访庐江,我兄弟二人欣喜之下,却是扰了刘公休息,还请刘公责罚。” 对于这般好学的陆俊、陆儁兄弟俩,刘表又怎忍心责罚,是故自是宽慰一番。 而一番打听之下,刘表才搞清楚他们以及吴郡陆氏的情况。 吴郡陆氏,陆康他们这一代,有陆纡、陆康二人。 陆纡为兄,官至城门校尉,有子陆俊。 陆康为弟,现为庐江太守,有子陆儁。 陆纡已逝,是故陆康就把兄长陆纡这一脉的子嗣,尽皆带到庐江郡治舒县一块儿教导。 至于后世火烧夷陵的东吴大都督,此时不过三岁的陆逊,便是陆康兄长陆纡、侄儿陆俊之子。 此外陆康幼子,二十四孝中“陆郎怀橘”的主人翁陆绩,现今却是还未出生。 此外庐江太守陆康向来清正,更没有因为陆俊、陆儁二人是自家子侄,就委以官职,是故陆俊、陆儁二人至今仍未出仕。 刘表略微讲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汉语拼音》,便已至深夜。 看着意犹未尽的陆俊、陆儁二人,刘表心思一转之下,却是对庐江太守陆康说道。 “眼下江夏荆蛮叛乱尚未彻底平息,明日刘某便当回返江夏,主持平叛之事。” “吾观陆俊、陆儁二人颇为向学,又无公务缠身,刘某打算征辟二人随军参赞军事,并教导一番,不知陆公意下如何?” 陆俊、陆儁两兄弟听得刘表之言,自是欣喜不已。 毕竟都是三旬出头的人了,谁不想建一番功业,而且还能随刘表求学,着实是一举多得呀。 不过没有陆康的允诺,二人还是不敢轻易应承刘表,是故只得眼巴巴的盯着陆康。 陆康作为吴郡陆氏家主,自然也希望子侄皆能成才,要不然他也不会将陆俊、陆儁两兄弟带在身旁教导了。 只是陆康向来清正,也不愿徇私为二人安排职位,是故两兄弟才一直都未曾出仕。 现今刘表有心抬举,并教导二人,陆康心中自是感激,再看得陆俊、陆儁两兄弟眼巴巴的模样,陆康也自是痛快的朝刘表拜道。 “如此,便有劳刘公费心了!”